-
古詩詞的賞析 推薦度:
-
秋思古詩詞賞析 推薦度:
-
古詩詞的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詞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詞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詞賞析1
元日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古詩簡介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fā)精神。
翻譯/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jīng)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注釋
、旁眨恨r(nóng)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
、票瘢汗湃藷褡訒r使竹子爆裂發(fā)出的響聲。用來驅(qū)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逝去。
、峭捞K:“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qū)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惹чT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nóng)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lián)。
賞析/鑒賞
此詩描寫春節(jié)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jié)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jié):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xiàn)出年節(jié)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狈昴暧龉(jié)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xù)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qū)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jié)尾一句描述轉(zhuǎn)發(fā)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shù)限制的緣故。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xiàn)的意境和現(xiàn)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fā)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代替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jié)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xiàn)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guī)律。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現(xiàn)得含而不露。
古詩詞賞析2
不 見
杜 甫
不見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②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
這首詩寫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時輾轉(zhuǎn)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
① 世人:指統(tǒng)治集團中的人。
、 匡山:李白少時讀書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試題】
1.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的詩句有: ,
2.結(jié)合具體詞句,分析詩中李白的形象,
3.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或“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2.“佯狂”“飄零”等表現(xiàn)了李白的懷才不遇、疏狂自放;“獨憐才”“詩千首”等表現(xiàn)了他的才華橫溢。
3.①對好友的掛念;
、趯畎讘巡挪挥、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
、凼惆l(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鑒賞】
這首詩寫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許杜甫此時輾轉(zhuǎn)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詩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現(xiàn)了對摯友的深情。
開頭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積于內(nèi)心的感情一下子迸發(fā)出來了。“不見”二字置于句首,表達了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強調(diào)思念時間之長。杜甫和李白自天寶四載(745)在兗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
緊接著第二句,詩人便流露出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滿現(xiàn)實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時的接輿。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并常常吟詩縱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羈的態(tài)度來抒發(fā)欲濟世而不得的悲憤心情。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卻不得不“佯狂”,這實在是一個大悲劇。“佯狂”雖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卻深深地理解和體諒李白的苦衷!罢婵伞眱勺中揎棥鞍А保鷦拥貍鬟_出詩人無限嘆惋和同情的心事。
這種感情在頷聯(lián)中得到進一步展現(xiàn)。這兩句用了一個“反對”,產(chǎn)生了強烈對比的藝術(shù)效果!笆廊恕敝附y(tǒng)治集團中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牽連,這些人就叫嚷要將“亂臣賊子”李白處以極刑。這里“皆欲殺”和“獨憐才”,突出表現(xiàn)了杜甫與“世人”態(tài)度的對立!皯z”承上“哀”而來,“憐才”不僅是指文學才能,也包含著對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以蘇武、黃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賈誼、孔子之典來寫他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悲劇。而這種悲劇也同樣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嗎?“憐才”也是憐己。共同的遭遇使兩位摯友的心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了,這就是杜甫深切哀憐的根本原因。
頸聯(lián)宕開一筆,兩句詩是對李白一生的絕妙概括,勾勒出一個詩酒飄零的浪漫詩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飄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許能澆其塊壘,慰其憂愁。這一聯(lián)仍然意在寫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層地抒發(fā)了懷念摯友的綿綿情思。
深情的懷念最后化為熱切的呼喚:“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痹娨獬猩稀帮h零”而來,杜甫為李白的命運擔憂,希望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里,聲聲呼喚表達了對老友的深長情意。“匡山”,指綿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時讀書于此,這時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歸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開頭慨嘆“不見”,結(jié)尾渴望相見,首尾呼應,全詩渾然一體。
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飾。律詩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結(jié)合,胡應麟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如五言律體,前起后結(jié),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保ā对娝挕罚┒鸥ν蚱七@種傳統(tǒng)寫法,“通篇一字不粘帶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這首詩就是用的傾訴心曲的寫法,不裝點景物,感情深厚,同樣產(chǎn)生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采用這種寫法必然要吸收口語、散文的成分入詩,首先是剝落華藻,語言質(zhì)樸自然,如本詩語言看似平常,卻寫出了對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過散文化使精工整飭的律體變得靈活多姿,便于傳情達意,如本詩用虛字轉(zhuǎn)折詩意,使對偶不切等。這種律詩改變了傳統(tǒng)的妃青儷白、四平八穩(wěn)的老調(diào),增強了律詩的表現(xiàn)力。
古詩詞賞析3
九月十日偶書
李煜〔五代〕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
黃花冷落不成艷,紅葉颼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tài),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譯文
陰冷秋季的晚上下起了雨,酒后驚醒心中愁緒久久不能平復。
看到滿地的落葉黃花,風雨中的紅葉颯颯作響好像不停的鼓聲。
想要背棄世俗,不同流俗,但偶有機緣,還是無法擺脫世俗的情緣。
自從雙鬢斑白后,已經(jīng)參透世情,心灰意冷,不會像潘岳那樣多愁善感了。
注釋
杳:幽深。
颼:象聲詞,指風雨聲。
緣:佛教用語,塵緣的簡稱,謂心識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忘多情:忘掉世俗的情緣!妒勒f新語·傷逝四》:“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喎溲,更為之慟!
安仁:潘岳,字安仁。潘岳《秋興賦》:“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這兩句詩人說他如潘岳一樣雙斑白,卻不像潘岳那樣感到吃驚。
賞析
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矛盾的心情。他自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歷的增加,就能參透俗世,看透俗事,不會像潘岳那樣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陰”的景象,依然難平心緒。
開篇兩句,寫傍晚秋陰、酒醉乍醒,客觀條件(季節(jié)氣候不佳、身體狀況不佳)和主觀條件(感時)都令詩人心情不能平靜,從而為全詩定下了情感基調(diào)。
三四兩句,寫秋日風景,“黃花”“紅葉”本是秋天里生命力的物象了,然而在詩人眼中,單一的黃花卻遠遠構(gòu)不成絢麗的色彩,而紅色的葉子在風雨之中颯颯作響,如沙場鼓聲,徒增秋日的肅殺之氣!氨呈婪的軈捤讘B(tài),偶緣猶未忘多情”與“自從雙鬃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兩句中表現(xiàn)了詩人“心緒難平”。不妨回顧一下當時李煜為了超脫于皇位之爭而筑室鐘山讀書,即位之后在北方的威壓之下還是不改詩書歌舞之樂,即可了解其“背世”“厭俗態(tài)”的.高雅之意;而對于喪子、亡妻痛苦的詩詞詠嘆,都是發(fā)生在面對北方軍事威脅的背景之下,則讀者于此又不難領會其“多情”背后的軟弱無助當多愁善感的詞人被推上君王的位置,在弱肉強食的亂世求生存的時候,大約應該都是李煜這種悲秋的樣子:滿懷恐懼,滿懷凄惶直至在兩鬢斑白中走向毀滅。
古詩詞賞析4
古詩詞賞析:(6分)
蘇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1、本文的作者是,他是(朝代)詞人。(1分)
2、本文題材上屬于,“蘇幕遮”是它的。(1分)
3、本文上片寫了,下片抒發(fā)了
作者的.感情。(2分)
4、賞析“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币痪涞拿钐。(2分)
參考答案:
1、周邦彥宋
2、詞詞牌
3、清晨雨后荷塘美景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
4“宿雨初收,曉風吹過水面,在初日照耀下,圓潤的荷葉,綠凈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隨風一一顫動起來。只一個‘舉’字,作者便以清新之筆,刻畫出荷花的動態(tài)可掬”。
古詩詞賞析5
浣溪沙·庚申除夜
詞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納蘭容若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賞析/鑒賞
、俑瓿梗杭纯滴跏拍(1680)除夜。
、谑杖《洌鸿现Γ磋现ξ。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nèi)地,初為獨舞,后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fā)展為多人舞。范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謂:“柘枝舞女著窄袖薄羅衫!贝硕渲^把寒冷除夜里濃郁的閑情收起,那優(yōu)關(guān)的柘枝舞是多么令人追憶懷戀的.啊。
、壅l家句:謂當年自家于此除夜曾刻燭靜待新春的到來。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虪T,在蠟燭上刻度數(shù),點燃時以計時間。
④竹葉二句:意謂竹葉青酒喝盡了,人人頭飾采燕,個個興高采烈,燈燭熄了,那燈蕊仿佛是一條條顫動的金蟲。竹葉,指竹葉酒。采燕,舊俗于立春時剪彩綢為燕子形,飾于頭上。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xiè),熄滅。
、蒿L流句:端合,應該、應當。倚天公,依靠老天爺。此謂風流應是自然天成,非人力能所為的。
古詩詞賞析6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于第一句
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diào)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作者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nèi)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tài)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nèi)在素質(zhì)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shù)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并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huán)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xiàn)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里。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于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古詩詞賞析7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起端: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廣闊三百里的鏡湖,在含著花苞的荷花吐發(fā)的時候,西施泛舟出現(xiàn)了,成為采蓮人,但是她的艷麗和美名引起了轟動,人看隘若耶,人人爭餐秀色,使寬闊的若耶溪變得狹隘了,這一隘字傳神,那種人潮洶涌、人舟填溪滿岸的熱鬧場面,猶如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將王維的艷色天下重的虛寫,變成了轟動當?shù)氐娜鐚嵜枥L。
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著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讓讀者以合理的想象來補足:勾踐早已確定使用美人計來對付吳國,而西施的美艷傾倒眾生,轟動當?shù),那么越國的君臣也不用去費力探訪了,有了這位不二的美女人選之后,才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較之王維的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語異而意同,王維的詩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踐君臣實施美人計的.過程;
李白的詩實施了截割,割去了選作吳宮妃子的結(jié)果,同樣地表現(xiàn)了艷色天下重的意義。這種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歸向越王家,勾踐同樣也能留下這個美人,但他在報吳、復仇的目標下克制住了;
而西施的入?yún),卻成為亡吳的原因之一。這等于是提醒讀者:到底是因為吳王夫差好色之過,還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吳的關(guān)鍵?如果西施是滅亡吳國的關(guān)鍵,那么越國在后來的滅亡又是因為什么?李白沒有對后續(xù)的發(fā)展著墨,并不是他寫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寫。這樣做,同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蓮,在若耶溪里,不但有傳說,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鏡湖之中,則是作者的想象了。但這一想象卻有更改事實之嫌,因為如果是借鏡湖湖水的清澈來表現(xiàn)西施自鑒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來表現(xiàn)拜倒西施的人的眾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顯得多余了,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筆誤。
古詩詞賞析8
春雪
朝代:唐朝|作者: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古詩簡介
《春雪》是唐代詩人韓愈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構(gòu)思新穎,聯(lián)想奇妙。首句寫人們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驚”字最宜玩味,它寫出了人們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萌芽而新奇、驚訝、欣喜的神情,十分傳神。詩句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三、四句表面是說有雪無花,實際是說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樹飛花作春色。這實際是詩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還沒有春色時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翻譯/譯文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注釋
新年: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
芳華: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剛剛。
驚:新奇,驚訝。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賞析/鑒賞
首句中“新年”即陰歷正月初一,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標志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說二月亦無花,但話是從側(cè)面來說的,感情就不是純粹的嘆惜、遺憾!绑@”字最值玩味。它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此外,“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后新奇、驚訝、欣喜的心情。這一“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曾寫道:“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詩人對“草芽”似乎特別多情,也就是因為他從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從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后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有致,波瀾起伏。
三、四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著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皡s嫌”、“故穿”,把春雪刻畫得美好而有靈性。
此詩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獨具風采。
古詩詞賞析9
作者:僧揮
天闊云高,溪橫水遠,晚日寒生輕暈。
閑階靜,楊花漸少;朱門掩,鶯聲猶嫩。
悔匆匆過卻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
卻幾日陰沉,連宵慵困,起來韶華都盡。
愁入雙眉閑斗損,乍品得情懷,看承全近。
深深態(tài),無非自許;厭厭意,終羞人問。
爭知道夢里蓬萊,待忘了馀香,時傳音信。
縱留得鶯花,東風不住,也則眼前愁悶。
tiānkuyúnɡāo,xīhénɡshuǐyuǎn,wǎnrìhánshēnɡqīnɡyūn。
天 闊 云 高 ,溪橫 水 遠 ,晚 日寒 生 輕 暈 。
xiánjiējìnɡ,yánɡhuājiànshǎo;zhūményǎn,yīnɡshēnɡyóunèn。
閑 階 靜 ,楊 花 漸 少 ;朱 門 掩 ,鶯 聲 猶 嫩 。
huǐcōnɡcōnɡɡuquèqīnɡm(xù)ínɡ,xuánzhàndéyúfānɡ,yǐchénɡyōuhèn。
悔 匆 匆 過 卻 清 明 ,旋 占 得余芳 ,已成 幽 恨 。
quèjǐrìyīnchén,liánxiāoyōnɡkùn,qǐláisháohuádōujìn。
卻 幾日陰 沉 ,連 宵 慵 困 ,起來 韶 華 都 盡 。
chóurùshuānɡm(xù)éixiándusǔn,zhàpǐndéqínɡhuái,kànchénɡquánjìn。
愁 入雙 眉 閑 斗 損 ,乍 品 得情 懷 ,看 承 全 近 。
shēnshēntài,wúfēizìxǔ;yānyānyì,zhōnɡxiūrénwèn。
深 深 態(tài) ,無非 自許;厭 厭 意,終 羞 人 問 。
zhēnɡzhīdàomènɡlǐpénɡlái,dàiwànɡleyúxiānɡ,shíchuányīnxìn。
爭 知 道 夢 里蓬 萊 ,待 忘 了馀香 ,時 傳 音 信 。
znɡliúdéyīnɡhuā,dōnɡfēnɡbúzhù,yězéyǎnqiánchóumèn。
縱 留 得鶯 花 ,東 風 不住 ,也則眼 前 愁 悶 。
注釋
看承:特別看待。
全近:特別親近。
也則:仍然,依舊。
評析
作為一位和尚,仲殊似乎并沒有擺脫塵俗。他對春日景色留戀再三,沒有一點超脫之象。上闋惋惜春天過去,“韶華都盡”。在春日里“連宵慵困”、懷有一腔“幽恨”的應該是一位女子,而女子的春怨就恐怕與戀情相思有關(guān)了。下闋因此寫女子的春怨情懷。興意闌珊,既羞人問,又“厭厭”無聊,到了夢里才重回“蓬萊”,再度品嘗歡快。結(jié)句將春去與閨愁兩相照應描寫,是對上下闋的歸結(jié)。
僧揮的金明池這首詞為傷春之作。惜春傷春是歷代詞的傳統(tǒng)題材,留下的佳篇汗牛充棟,僧揮的這首《金明池》即為其一,被選編進《宋詞三百首》。全詞基調(diào)哀婉,上片主描景,下片主抒情,行文多有綺語;而作者又為僧人,讀來別有一種情趣。
“天闊云高,溪橫水遠,晚日寒生輕暈”,一氣連用了三個境界開闊的短句,一反傷春詞細膩入文的模式,起筆突崛。三個遠景,如果只從單個分開細看,純粹只顯豪闊蒼遠的境界,于傷春主題并不切合,但一經(jīng)組合排列,哀氛就透過詞句四處彌漫,奠定了全詞“傷”的基調(diào)。起筆突崛而又不顯唐突、違拗,且自有新意,正是這首詞入文的妙處。
“閑階靜、楊花漸少,朱門掩、鶯聲猶嫩”,這是近景,與首句遠近結(jié)合,成一畫境。首句奠定了詞意的氣氛基調(diào),但并不能判斷句中所描繪的是什么時間季節(jié),從這第二句我們知道了是暮春時節(jié)。由上兩句,讀者就基本可明白是傷春之詞了。閑階靜,楊花少,朱門掩,是目之所及的視覺感受,鶯聲嫩則為聽覺感受,這幾個“冷色調(diào)”意象的有機疊砌,予人幽深、凄切的感覺。然而,作者并未讓這些意象營造的感覺如滔滔江水一放到底,一覽無遺,而是且放且收,“鶯聲猶嫩”,一個“猶”字,恰如其分地把前頭的`表達“收”了起來。但不是單為了收而收,是為了接下去能更好地放。雖然鶯聲“猶”嫩,但終能嫩到幾時呢?
“悔匆匆、過卻清明,旋占得馀芳,已成幽恨”,此句既是前面景的描繪后的情的流露,也是“鶯聲猶嫩”收了之后的續(xù)放。時光易流,一過了清明,各種各樣的花兒,就都陸續(xù)委地凋謝了,叢中和枝頭只疏疏落落地留了一點兒殘英。到這時,鶯聲已老,不再嫩了;可見“猶”得短暫、無奈。“卻幾日陰沉,連宵慵困,起來韶華都盡”,這句是接前句的深延。幾天前還有若有若無的遺留的花兒,可忽忽幾日,稍沒注意,一下子就只剩滿目綠肥,些許瘦紅也難覓了。
上片主描景,景中時也露情,下片主抒情,全為傷春心事!霸谷腚p眉閑斗損,乍品得情懷,看承全近”,寫的是春愁怨情!岸窊p”,謂思量甚苦;“看承全近”,即特別看待極其親近意意。怨入雙眉,思量甚苦,皆因春去無情!吧钌顟B(tài)、無非自許,厭厭意、終羞人問”,寫的是怨態(tài),情動于衷而形于表。“厭厭”,精神萎靡的樣子,曾覿《南柯子》有“兩兩人初散,厭厭夜向闌”之句。因春去而心怨,因心怨而神形繾綣,讀之令人動懷。
末句“縱留得鶯花,東風不住,也則眼前愁悶”是全詞最堪回味處。心怨源于春逝,這里卻說即使鶯聲和花香留住了,仍還是愁緒難遣。所為者何?東風不。〈喝H是引子,最傷心處,并非春天美景消逝,而是時間老去人老去——春天可以再來,人卻難以再少!無言之傷,盡在其中矣。
古詩詞賞析10
1 設問方法:列出對其中幾句詩(聯(lián))的解說,然后要求補寫對空缺句(聯(lián))的解說。
2 解答提示:做這樣的題目,要分析列出項,再對照它們續(xù)寫空缺項,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詩歌的起、承、轉(zhuǎn)、合的結(jié)構(gòu)方式答題。
3 答題模式:(1)概括詩句的內(nèi)容。(2)說明與上句的關(guān)系。如果補寫的是對最后一句(聯(lián))的解說,須注意它的呼應、總結(jié)、點睛的.作用,總之,就是一個“合”。(3)對句中用得好的詞語、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簡要描述分析。
4 答題示例(2006年高考湖南卷)閱讀下面兩首詩,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
薛寶釵詠白海棠
珍熏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采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詠物詩講究形神兼?zhèn)。以上兩詩,頷聯(lián)都著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繪形寫神各有不同!半僦闯銮镫A影,冰雪招來露砌魂”一聯(lián),前句以洗盡胭脂,極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瑩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潔之魂。倒裝句式的運用,顯得新穎別致“洗”、“招”二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傳達出白海棠的情韻神態(tài);而“秋階”、“露砌”的映襯,更是意味深長。詩人含蓄地表現(xiàn)了白海棠樸素淡雅、清潔白勵的品性。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lián)________ 。
答案:“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一聯(lián),(1)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賦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此句較之“洗出”句,更側(cè)重于表現(xiàn)“白”的鮮艷潔凈:(3)“偷來”、“借得”,巧用了擬人手法;而“偷來”一詞,貶詞褒用,想象新穎,靈巧別致。
古詩詞賞析11
夜色下將門輕推,回憶零碎、自落淚,弦曲一驚,奏飲月共醉。
人生同一會,把酒對風月,霧中點點殘缺,花戀蝶。
青石板街,書水墨如畫江山,幾字誰人懂,一行宛月碎?
明月清風,逸奏弦動,弄弦無愧,笑對人間是非。
琴音蕩,我提弦弄月,忙忙弄弄一絲絲婉約,清風堆疊。
獨步階前,狂雨打蕉葉,又瀟瀟了幾聲雷,真心一世付了誰?
吹牧笛一曲共交歡,彈指間,暗生三千長發(fā)泛白。
芳香青草瀟瀟雨后,若你一笑回眸,確如青山流水。
夕陽西下,暗自獨留余暉,細細傾述你的美。
而我獨自徘徊,只憑唯一對你了解,飲月下共醉。
夜色茫茫,迷茫了幾許孤芒,月下寥寥,惟飲匏樽一杯。
一人回眸天地笑,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等誰回?
任手狂覽回憶,今夜如何安睡?難得去絲絲回味。
譜飲月弦曲,書我一世心跡,琴字何解?隨曲亂譜,錯與對。
心中落淚,來疑心琴寫著誰,漫天的思緒,靜靜隨風湮滅。
坐看雁南飛,賞小菜一碟,暗自感傷流年,隨記憶都成灰。
一曲飲月,稀稀落落彈指間,讓彼此搖頭輕嘆,賞花、戀蝶飛。
孤奏飲月,我含著淚,卻只是無關(guān)風月,傾國傾城傾了誰?
古詩詞賞析12
新年作
朝代:唐朝|作者:劉長卿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古詩簡介
《新年作》是唐代詩人劉長卿(一說宋之問)被貶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抒寫作者的無限離愁及失意悲憤之情。首聯(lián)寫情,新歲懷鄉(xiāng);頷聯(lián)寫景寓情,感嘆春歸我先;頸聯(lián)即景生情,身處孤境悲愁;末聯(lián)借賈誼自況,抒發(fā)貶謫悲憤。全詩抒情多于寫景,意境深遠,用詞精煉,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翻譯/譯文
新年來臨思鄉(xiāng)之心更切,獨立天邊不禁熱淚橫流。
到了老年被貶居于人下,春歸匆匆走在我的前頭。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曉,江邊楊柳與我共分憂愁。
我已和長太傅一樣遭遇,這樣日子須到何時才休?
注釋
⑴天畔:天邊,指潘州南巴,即今廣東茂名。潸(shān)然:流淚的樣子。
、凭尤讼拢褐腹偃耍幱谌思蚁旅?停涸娙俗灾浮
、恰按簹w”句:春已歸而自己尚未回去。
、葞X:指五嶺。作者時貶潘州南巴,過此嶺。
⑸長沙傅:指賈誼。曾受讒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這里借以自喻。
賞析/鑒賞
在唐代,長沙以南地域都很荒涼,潘州一帶的艱苦而可想而知,詩人受冤被貶,從魚肥水美的江南蘇州遷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詩人滿腹冤屈化作一句詩語:“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新年已至,自己與親人們相隔千里,思鄉(xiāng)之心,自然更切。人歡己悲,傷悲之淚“潸然”而下。其實,傷心淚早就灑于貶途:“裁書欲誰訴,無淚可潸然!(《毗陵集》)聯(lián)系仕宦偃蹇,很難自控,而有“新年向國淚”(《酬郭夏人日長沙感懷見贈》)。與“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異曲同工之處。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人日思歸》)化出。在前人單純的思鄉(xiāng)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擴大了容量,增強了情感的厚度。兩句有感而發(fā),自然渾成,誠為甘苦之言。使筆運意,純熟圓渾,字凝句煉,素來是詩人的所長,“老至”句承“獨潸然”,“春歸”句承“新歲切”,脈絡細致,情意深沉。詩人有感年華“老至”,反遭貶而“居人下”。新年伊始,天下共春,而仍滯留炎南天畔,升遷無望,故有時不我待、春歸我先之感。悲憤郁積,不能自己,因此連續(xù)以四句傷情語抒發(fā)。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二句描繪天畔荒山水鄉(xiāng)節(jié)序風光。猿啼積淀著哀傷的詩歌意象!霸厨Q三聲淚沾裳”的古謠,引發(fā)怨苦,以此屬引凄厲之聲度入詩中,與北方嗚咽隴水同是感傷的聲態(tài)意象,都令人懷悲而思歸。劉長卿的仕歷活動主要在南方,其詩中有很多表現(xiàn)猿啼的句子:“夢寐猿啼吟”,“萬里猿啼斷”、“猿啼萬里客”。而這里猶再重之“同旦暮”——早晚、日夜時時在耳,起哀傷,動歸思,進而把“鄉(xiāng)心切”刻劃得淋漓盡致。這新歲元日的惆悵,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遠望,江流岸柳不但沒有給詩人帶來生機和新意,相反,風煙一空,濛濛籠罩,倒給詩人心頭蒙上一層厚厚的愁霧。
在抑郁、失落的情緒中詩人發(fā)出了長長的慨嘆:“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這里借用賈誼的典故,洛陽才子賈誼,有濟世匡國之志,脫穎初露,而為權(quán)貴宿老讒毀,疏放為長沙太傅。詩人這次遭貶,也是以功蒙過,怏怏哀怨,時有流露:“地遠明君棄,天高酷吏欺”(《初貶南巴至鄱陽題李嘉祐江亭》)故引賈誼為同調(diào),而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權(quán)門,擔心滯此難返,不免生出“從今又幾年”的憂慮。至此詩人引頸遙望長安,歸心不已,步履遲遲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聽見深深的長吁短嘆。
詩的情感哀切深至,頷聯(lián)意緒剴切,首尾感嘆往復。唯頸聯(lián)寫景,淡密而不顯煥,情致悱惻。全詩結(jié)體深沉,有“緒纏綿而不斷,味涵詠而愈旨”(盧文昭語)的風致。就其風骨而言,則屬大歷家數(shù),呈露頓衰之象。
古詩詞賞析13
除夜宿石頭驛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古詩簡介
《除夜宿石頭驛》是唐代詩人戴叔倫除夕夜晚遠離家鄉(xiāng)親人獨宿逆旅時創(chuàng)作的感慨自身遭際的詩作。此詩開篇把自己滯跡他鄉(xiāng)的寂寞苦澀寫得十分深刻,結(jié)尾處又給人一種以沉重的壓抑感。全詩寫出了沉思追憶和憶后重又回到現(xiàn)實時的自我嘲笑,蘊含著無窮的悲愴感慨和不盡的凄苦況味,寫情切摯,寄慨深遠。
翻譯/譯文
在這寂寞的旅店中有誰來看望慰問,只有一盞冷清的孤燈與人相伴相親。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夜晚,我還在萬里之外作客飄零未能回轉(zhuǎn)家門。
回首前塵竟是一事無成,令人感到悲涼傷心;孤獨的我只有苦笑與酸辛。
愁苦使我容顏變老,白發(fā)爬滿雙鬢,在一片嘆息聲中又迎來了一個新春。
注釋
、拧度圃姟奉}下注曰:“一作石橋館”。
、浦щx:即分散。《全唐詩》校:“一作羈離”。
⑶愁顏與衰鬢:《全唐詩》校:“一作衰顏與愁鬢”。
、扔郑骸度圃姟沸#骸耙蛔魅ァ薄
賞析/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二七三。下面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文學翻譯家、學者施蟄存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詩人作詩,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發(fā)泄,總是先有詩,然后有題目,題目是全詩內(nèi)容的概括。這首詩的題目是“除夜宿石頭驛”,可知詩的內(nèi)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點是“石頭驛”,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聯(lián)“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就寫明了一個孤獨的旅客夜宿在旅館中。接著用第二聯(lián)“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補充說明這個“夜”是“除夜”,這個“人”是離家很遠的人。
第三聯(lián)就轉(zhuǎn)到這個“人”,獨宿在旅館中,又是在大年夜,他的思想感情怎樣呢?“寥落悲前事”是說過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種種生話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會引起悲感!爸щx笑此身”是說現(xiàn)在這個漂泊天涯的軀體,又如此之支離可笑。上句回想過去,沒有得意事可供現(xiàn)在愉快地回憶;下句是自憐,現(xiàn)在已沒有壯健的軀體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緊緊地承接上句。“愁顏與衰鬢”就是“此身”的“支離”形狀。這樣一個既憂愁,又衰老的旅客,獨宿在旅館里,明日又將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運如何!懊魅沼址甏骸边@一句,有兩個意義:第一,它的'作用是點明題目,結(jié)束全詩。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寫的是明日,意義卻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個“又”字,有點出人意外。仔細玩味其意義,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基礎是對于“逢春”并沒有多大樂觀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這一句底下,作者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出來,讓讀者去體會。這就是所謂“馀味”。
宋代詩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詩說》中曾談到詩語以有含蓄為貴,他說:
詩貴含蓄,東坡云:“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謹于此,清廟之瑟,一唱三嘆,遠矣哉。后之學詩者,可不務乎?若句中無馀字,篇中無長語,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善之善者也。
可知最好的詩,必須做到句有馀味,編有馀意,總起來說,就是不可把話說盡,要留有讓讀者思考的馀地。作詩者固然要達到這樣一種藝術(shù)高度,讀詩者也需要具備一種探索馀味、馀意的高度欣賞力。
這首詩,一向被認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頷聯(lián)“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歷代以來,到年三十還住宿在旅館里的人,總會感傷地朗誦這兩句,以為詩人已代他形象地說出了寥落支離的情緒。因此,這兩句詩成為唐詩中的名句。但是,這兩句詩并不是戴叔倫的創(chuàng)作成果,而是他“偷”得來的。早在二百年前,梁武帝蕭衍有一首《冬歌》:
一年漏將盡,萬里人未歸。
君志固有在,妾軀乃無依。
王維《送丘為下第歸江東》詩曰:“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边@就是戴叔倫的“贓”證。梁武帝寫的是一個婦女在除夕懷念她出門在外的丈夫。戴叔倫改了一個字,換了兩句的結(jié)構(gòu),強調(diào)了“夜”和“人”,放在他這首詩中,就成為警句。
古詩詞賞析14
多病山齋厭郁蒸,經(jīng)時久不到東城。
新荷出水雙飛鷺,喬木成陰百囀鶯。
載酒未妨佳客醉,憑高仍見老農(nóng)耕。
史君自有林泉趣,不用絲篁亂水聲。
8.詩的領聯(lián)“新荷出水雙飛鷺,喬木成陰百囀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作簡要分析。(6分)
9.在這首詩里,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答案:
8. 本詩的.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機盎然的初夏鄉(xiāng)村圖(2分)。詩人借助視覺和聽覺,(1分)描繪了新荷出水、白鷺雙飛、喬木成蔭、鶯歌百囀的美景。(2分)目之所及清新明快,耳之所聞婉轉(zhuǎn)動聽。(1分)(答題要素:畫面—寫景—景物特點。)
9.詩人寄情山水,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1分)對鄉(xiāng)居(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1分)詩人因多病而生厭倦,東城的美景讓他厭怠之感全消,與友暢飲,站在高處看見老農(nóng)耕田,詩人在這里盡享林泉之趣,靜聽絲篁音樂的美妙(絲毫沒有嘈雜之聲)。(2分)
古詩詞賞析15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賞析:
這是作者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于大歷元年(766)!鞍岁噲D”,指由天、地、風、云、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軍事操練和作戰(zhàn)的陣圖,是諸葛亮的一項創(chuàng)造,反映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這兩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chuàng)建蜀國基業(yè),應該說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chuàng)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對這一點古人曾屢加稱頌,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寫道:“一統(tǒng)經(jīng)綸志未酬,布陣有圖誠妙略。”“江上陣圖猶布列,蜀中相業(yè)有輝光!倍鸥Φ倪@句詩則是更集中、更凝煉地贊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yè)績。
頭兩句詩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三分國”對“八陣圖”,以全局性的業(yè)績對軍事上的貢獻,顯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jié)構(gòu)上,前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后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又為下面憑吊遺跡作了鋪墊。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边@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fā)感慨!鞍岁噲D”遺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據(jù)《荊州圖副》和劉禹錫《嘉話錄》記載,這里的八陣圖聚細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圍,縱橫棋布,排列為六十四堆,始終保持原來的樣子不變,即使被夏天大水沖擊淹沒,等到冬季水落平川,萬物都失故態(tài),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舊,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前一句極精煉地寫出了遺跡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笆晦D(zhuǎn)”,化用了《詩經(jīng)·邶風·柏舟》中的詩句“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在作者看來,這種神奇色彩和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他對蜀漢政權(quán)和統(tǒng)一大業(yè)忠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動搖。同時,這散而復聚、長年不變的八陣圖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諸葛亮對自己赍志以歿表示惋惜、遺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緊接著寫的最后一句是“遺恨失吞吳”,說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tǒng)一大業(yè)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遺恨。
當然,這首詩與其說是在寫諸葛亮的“遺恨”,無寧說是杜甫在為諸葛亮惋惜,并在這種惋惜之中滲透了杜甫“傷己垂暮無成”(黃生語)的抑郁情懷。
《明日歌》
文嘉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
晨昏滾滾水流東,今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注釋】
復:再,又。
何其:何等,多么。
待:等待。
蹉跎:錯過機會,虛度光陰。也有“空虛”之意。
世人:一般的人,世上的人。
苦:苦于。
累:牽累,妨礙。
日西墜:太陽向西落下!八畺|流”“日西墜”都表示時間過得極快。
百年:指人的一生。
幾何:多少。
【賞析】
《明日歌》自問世至今,數(shù)百年來廣為世人傳頌,經(jīng)久不衰。詩人在作品中告誡和勸勉人們要牢牢地抓住稍縱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計劃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今天才是最寶貴的,只有緊緊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實的明天,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否則,“明日復明日,”到頭來只會落得個“萬事成蹉跎”,一事無成,悔恨莫及。因此,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牢牢銘記:一切從今天開始,一切從現(xiàn)在開始。
這首詩內(nèi)容充實,語言流暢,釋理通俗明了,說服力強。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賞析:
本詩選自《樂府詩集》樂府原是漢武帝劉徹設置的`音樂機關(guān),專門制作樂章并采集整理歌謠和文人的詩來配樂曲,以備朝廷祭祀和宴會時演奏。后來把樂府搜集、整理、保存的詩歌叫做“樂府”。它也就成為繼《詩經(jīng)》、《楚辭》而起的新詩體。以民歌俗曲為主的樂府詩,常見有“歌”、“行”、“吟”、“曲”、等形式。本詩屬于歌形體,歌形體形式自由,多用五言、七言或雜言,富于變化。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diào)曲。本詩托物起興,通過清晨葵菜上晶瑩的露珠太陽出來就會被曬干,春天的繁華美景到了秋天就會衰敗凋零,千萬條江河東流到海一去不返等大自然中萬事萬物的變化規(guī)律,說明時節(jié)變換得很快,光陰不再,年華易逝,因而勸導人們要珍惜少年時代,發(fā)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全詩采用比興等手法,借物喻理,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簡析】:
《行路難》李白原作三首,這是第一首,作于天寶三年(744),李白遭受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寫的。詩中抒寫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chǎn)生的不可抑制的憤激情緒;但仍盼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diào)。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nèi)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nèi)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xù)追求!伴e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痹娙嗽谛木趁H恢校鋈幌氲絻晌婚_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xiàn)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于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zhì)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古詩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賞析11-16
古詩詞的賞析07-25
古詩詞的賞析11-07
古詩詞賞析11-23
蘇軾古詩詞賞析10-10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02-23
古詩詞翻譯及賞析03-07
中華經(jīng)典古詩詞(附賞析)08-16
中國最美古詩詞及賞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