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_亚洲大色堂人在线无码_国产三级aⅴ在线播放_在线无码aⅴ精品动漫_国产精品精品国产专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詩詞鑒賞

時間:2024-05-16 14:56:36 古詩詞 我要投稿

古詩詞鑒賞15篇(集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詞鑒賞15篇(集合)

古詩詞鑒賞1

  原文:

  城東早春

  朝代:唐朝

  作者: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

  新春時節(jié)是詩人描寫美景的最佳時刻,柳枝剛剛吐出淡黃的嫩芽,顏色還有一半未曾勻凈。

  倘若在仲春時節(jié),林苑里繁花似錦時,出門一看,都是踏青游春的賞花人,豈不是太過遲了。

  譯文二

  詩家喜愛的清麗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綠柳剛剛萌發(fā)出嫩黃的新芽,清新可人。

  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爭艷的時候,出門的可就都是賞花游玩的人了。

  譯文三

  柳樹剛冒出綠芽,也許沒有似錦的鮮花美麗,可是詩人看到這幅景象卻非常欣喜,因為他發(fā)現春天來到了。如果等到滿園春色,大家都出門看花,那不是太遲了嗎?

  注釋

  城:指唐代京城長安。

  詩家:詩人。

  清景:清秀美麗的景色。

  上林:上林苑,指長安城,漢代宮苑。

  錦:五色織成的綢綾。

  俱:全,都。

  賞析:

  詩的上聯(lián)可結合詩題來理解。美麗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fā)詩家的詩情!靶麓骸本褪窃绱!霸娂摇笔窃娙说慕y(tǒng)稱,并不僅指作者自己。一個“清”字很值得玩味。這里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huán)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緊接首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寫。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稱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籠統(tǒng)地寫柳葉初生,雖也是寫“早春”,但總覺淡而無味。詩人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仿佛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那么清新悅人。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寫得十分逼真。生動的筆觸蘊含了作者歡悅和贊美之情。早春時節(jié),天氣寒冷,百花尚未綻開,唯柳枝新葉,沖寒而出,最富有生機,最早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寫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聯(lián)已將早春之神寫出,如再做具體描繪,必成累贅。下聯(lián)用“若待”兩字一轉,改從對面著筆,用芳春的濃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吧狭帧奔瓷狭衷罚手吩诮耜兾魑靼彩形,建于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艷麗已極;游人如云,寫環(huán)境的喧嚷若市。然而這種景色人人盡知,已無新鮮之感。此與上聯(lián),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

  此詩既寫清麗之景,又寫濃麗之景,對比鮮明,格調十分輕快。第三句寫出芳春的繁花似錦,用景色的濃艷來反襯早春的“情景”。詩篇特從“詩家”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可以看成是一種創(chuàng)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銳敏,努力發(fā)現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復那些已經熟濫的舊套。

古詩詞鑒賞2

  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注釋

  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風削面,尖刻刺骨。

  鑒賞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慶歷二年)進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變法萬言書,未被采納。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寧元年),神宗準備實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進京面對。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變法主張未能實現。此時形勢突變,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新帝,正是龍虎風云、君臣際遇的良機,大展鴻圖,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時候,面對良宵春色,剪剪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光,激起了思想上難以自制的波瀾,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撥得不能成眠。

  這首絕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詩《春宿左省》屬于同一題材:“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這首詩的前兩句相當于杜詩的前兩聯(lián),都是寫景。首句是視覺加聽覺,以動襯靜。王安石寫的是春天拂曉時的景象;杜甫則因仿佛聽到有人開宮門的鑰匙聲,和百官上朝的馬鈴聲而睡不著,其意義相對要小些,這是由于兩人的地位懸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觸覺寫出了香盡漏殘、黎明破曉時分的夜寒意。第三句敘事夾抒情,詩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與時際會”,這激動人心的時候就要到來,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那樣睡不著覺。但詩人留下問題:為什么“眠不得”,春色為何“惱人”,詩人故意不說原因!皭馈弊衷诖颂幨欠戳x正用,不能作惱恨的“惱”理解,應作“撩”解,杜甫詩“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中的“惱”字即是“撩”的意思,絕不是苦惱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結情:但只見月亮移動,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欄干上。詩貴含蓄,此詩除第三句外,字字寫景,情隱詞外。

  這首詩的內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卻是春夜清幽美景,創(chuàng)作手法高明。詩中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著余而不盡之意。

  詩人所描寫的皇宮春曉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賈至“禁城春色曉蒼蒼”,岑參“鶯囀皇州春色闌”的用意是一樣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勢。如果沒有“月傍九霄多”,就不會有“花影上欄干”,由此可見,王安石是參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動筆的。

  所以說,這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是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春風得意之情。

  簡析

 。ㄒ唬┱w評說。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這首詩的好處是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

  其實不看作者的寫詩背景,單獨看詩,是看不出這是懷念親人的。但從詩詞中可以感覺出,作者因為心里惦念著某事或某人,顯得睡臥不安。

 。ǘ⿲懽魇址。

  這首詩主要特點是委婉含蓄。作者寫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種物景的變化來替代的,沒有直言,這體現了中國詩詞一貫含蓄的作風。作者寫心情,用的是“托詞”,口里說是惱春色,實際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此詩還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ㄈ┙庹f詩句。

  第一句“金爐香盡漏聲殘”,單看這句,是看不出在寫春夜的,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詩句比較普通!敖馉t香盡”和“漏聲殘”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古人用漏壺測算時間,一個漏壺的水快滴盡了,表示時間已經過去很多了。蘇軾《卜算子》用過“漏斷人初靜”,也是用“漏”寫夜,基本上詩詞里寫“漏壺”都是在寫夜。

  第二句“翦翦輕風陣陣寒”,“翦”,原意是指整齊的羽毛,這里是用來形容寒風料峭。這句描寫風的“輕”“寒”。從這句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寫“春”。因為夏風涼習,秋風蕭殺,冬風凜冽,只有春風才“輕”且“寒”。詩的前兩句合起來,是先“夜”再“春”,不是先“春”再“夜”,顯得比較庸俗和普通。

  第三句“春色惱人眠不得”。這句非常不錯,可以說是比較出彩的。因為詩詞里寫春色,一般是兩種態(tài)度為主流。一是贊賞喜愛和眷戀的,一是哀嘆惋惜和感慨的,其實也是愛春色,但就是提前擔心它流走。王安石在這里別出心裁,表示“春色惱人”。為什么惱人呢,背后肯定有玄機。至于什么玄機,作者在詩里未點明。讀者可以根據這句來推斷,肯定是有樣東西,讓作者覺得比欣賞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記掛的。那就是——親人。

  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欄干”。雖說“月移花影”屬于“俗詞俗句”,但寫景不錯,有月有花,影動花凝。這句詩間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沒睡,看著花影從庭院移到欄桿。夜更深沉,人卻始終難眠。究其原因,是思念太深的緣故。

  總的說來,這首詩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惱人眠不得”,余者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普通的詩句。

古詩詞鑒賞3

  【年代】:

  【作者】:姜夔——《疏影》

  【內容】: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想佩環(huán)、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作者】: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父知漢陽縣,夔幼隨宦,往來沔、鄂幾二十年。淳熙間,客湖南,蕭德操愛其詞,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號白石道人。會上書乞正太常雅樂,得免解,訖不第,以布衣終。他的詞屬婉約派,風格清峻,音調諧婉,多寫愛情,或自傷身世。有《白石詞》、《白石道人詩》傳世。 宋·張炎《詞源》卷下:“姜白石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 宋·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六:“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詞綜》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轉相矜尚,曲調愈多,流派因之亦別。短長互見,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練,歸于醇雅。于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于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衡,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于后,譬之于樂,舞箾至于九變,而詞之能事畢矣。”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序論:“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蓋二公皆極熱中,故氣味吻合。辛寬姜窄,寬故容藏,窄故斗硬! 清·劉熙載《藝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詞,稼軒豪杰之詞。才子、豪杰,各從其類愛之,強論得失,皆偏辭也。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姜堯章詞,清虛騷雅,每于伊郁中饒?zhí)N藉,清真之勁敵,南宋一大家也。夢窗、玉田諸人,未易接武!

  【注釋】:

  苔枝綴玉:范成大(即小序中提到的石湖)《梅譜》說他家鄉(xiāng)的`古梅“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寸! 客里:白石是江西人,當時住蘇州。 籬角黃昏:指環(huán)境寂寞、凄清。 倚修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惯@里把梅花比作美人。 佩環(huán)月夜歸來:杜甫吟昭君云,「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深宮舊事:《太平御覽》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飛近蛾綠:用南宋武帝女梅花妝之典。蛾綠,美女的黛眉。 盈盈、金屋:《古詩十九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幾有胁粴w,空床難獨守!褂帧稘h武故事》記武帝幼時對姑母說,“若得阿嬌(武帝表妹)作婦,當作金屋貯之。” 玉龍、哀曲:玉龍是笛子名,哀曲指曲子《梅花落》。李白有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恁時:那時。 幽香:代梅花。

  【賞析】:

  俞平伯曰:“此系白石自度曲,二首均詠梅花,蟬聯(lián)而下,似畫家的通景。第一首即景詠石湖梅,回憶西湖孤山千樹盛開,直說到‘片片吹盡也’。第二首即從梅花落英直說到畫里的梅花!鲜锥嚓P個身世,故以何遜自比。下首寫家國之恨居多,故引昭君、胡沙、深宮等等為喻!保ā短扑卧~選釋》)

古詩詞鑒賞4

  詩經 秦風《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

  游環(huán)脅驅,陰靷鋈續(xù)。

  文茵暢轂,駕我騏馵.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騏騧是中,騮驪是驂。

  龍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溫其在邑。

  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矛鋈鐓。

  蒙伐有苑,虎韔鏤膺。

  交韔二弓,竹閉緄滕。

  言念君子,載寢載興。

  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注釋】:

  小戎:士兵所乘的車。

  俴:音劍,淺的車廂

  楘:音木,皮革

  輈:音周,梁輈,曲轅。古時馬車上的一根彎曲的轅。形式像房屋的棟梁。上面有五處用皮條箍牢,所以稱以五楘

  游環(huán):活動的環(huán),古時車前四馬連在一起就用游環(huán)結在馬頸套上,用它貫穿兩旁驂馬的外轡。

  靷:音印,鋈:音誤,陰靷鋈續(xù):車上飾物

  馵:音住,左蹄有白花或四蹄皆白的馬。

  君子:此指在外從軍的丈夫。

  板屋:木板蓋的房屋,這是西戎,今甘肅一帶的民俗,比喻代指西戎。

  騧:音瓜,黃馬黑喙

  騮:紅黑色的馬。

  驂:駟馬兩旁的馬。

  觼:音決,有舌的環(huán),

  軜:音納,轡繩

  厹:矛,矛頭為三棱形的長矛,

  鐓:音求,三偶矛下的金屬套。

  韔:音唱,弓囊

  竹閉緄滕:用竹制的弓架,以繩系在馳弓之里

  【賞析】:

  《小戎》描寫對出征西戎的丈夫的思念,既寫了思婦思念的`深切,但更多的卻是對丈夫的贊美,并以此來加深思念的情感,同時也表現出內心的慰藉。詩的構思層次顯豁,先寫兵車,再寫戰(zhàn)馬,最后寫兵器,這些正是從征將士的象征,而反復地描寫其華貴、精美,又正是陪襯主人公的英武高貴,而性格又溫柔如玉。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帶有后世儒將的特征,說《秦風》有華夏之聲,這在文化精神上正可見其共性。

古詩詞鑒賞5

  《好了歌》

  甄士隱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驚唬,急忿怨痛已傷,暮年之人,貧病交攻,竟?jié)u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汕蛇@日拄了拐杖掙到街前散散心時,忽見那邊來了一個跛足道人,瘋癲落拓,麻鞋鶉衣,口內念著幾句言詞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你滿口說些甚么?只聽見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芍郎先f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笔侩[本是有夙慧的,一聞此言,心中早已徹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將你這《好了歌》注解出來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請解!笔侩[乃說道: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甚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歌》注釋

  1、陋室——簡陋的屋子。笏滿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笏,古時禮制君臣朝見時臣子拿的用以指畫或記事的板子。事出《舊唐書·崔義元傳》:神慶的兒子琳、珪、瑤等都做大官,每年家宴時“以一榻置笏重疊于其上”。后來俗傳誤為郭子儀事,并編有《滿床笏》劇,小說中曾寫到。這兩句說,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當年高官顯貴們擺著滿床笏板的華屋大宅。

  2、雕梁——雕過花的屋梁,指代豪華的房屋。

  3、謗——指責、毀謗。奚落、辱罵。

  4、強梁——強盜的另一種稱呼。

  5、擇膏梁——選擇富貴人家子弟為婚姻對象。膏梁,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梁,美谷。引申為富貴之家。

  6、紗帽——古時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這里是官職的代稱。

  7、鎖枷——舊時囚系罪人的刑具。

  8、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貴官所穿的公服。

  9、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比喻把功名富貴、妻妾兒孫等等誤當作人生的根本。

  10、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為別人做事自己沒得到好處。唐代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盵1]

  《好了歌》譯文: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沒法忘記的,

  從古至今的將領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墳;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財富是沒法忘記的,

  活了一世,只恨積攢了沒多少錢,等到錢多了的時候,眼睛一閉就離世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嬌妻是沒法忘記的,

  活著的時候天天訴說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兒孫是沒法忘記的,

  一片癡心教育孩子的父母從古來就有許多,但是有誰看見了那些所謂孝順的兒孫呢?

  南無樂隊《好了歌》領唱新版紅樓夢首映

  應新版《紅樓夢》片方及導演邀請,北京視襲音樂旗下勢頭看漲的南無樂隊帶著幾天前剛剛改編制作完成的新版《紅樓夢》電視劇插曲《好了歌》,登上了北京衛(wèi)視新版《紅樓夢》電視劇首映典禮的舞臺。  《好了歌》堪稱《紅樓夢》古典文學經典中的經典!逗昧烁琛沸麚P的是一種遠離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好既是了,了既是好,表達的是佛教的“萬事到頭都成空,及早抽身了塵緣”的思想。

  新版紅樓夢片方表示,“南無樂隊不管從音樂作品還是樂隊氣質來講,都蘊藏著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加之他們一直以來對佛學文化的研習經歷和感悟,非常契合《好了歌》在音樂呈現上的訴求。另外,南無樂隊作為當代中國青年人的鮮活代表,邀請他們參與到新版《紅樓夢》的相關創(chuàng)作工作中,也希望能從他們身上得到一些關于新版紅樓夢的直接反饋。這樣有助于讓觀眾能在新的紅樓中感受恰到好處的音樂,更能全面感受新紅樓。

  《好了歌》賞析

  這首歌出現在第一回中。甄士隱家業(yè)破敗后,夫妻倆到鄉(xiāng)下田莊里生活。又趕上"水旱不收,鼠盜蜂起",不得安身,只好變賣了田產,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攻",直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瘋癲落脫、麻履鶉衣"的破足道人走過來,叨念出這首歌。

  這首《好了歌》宣揚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虛無主義思想。從宗教的觀點看,人們活在世上,建功立業(yè),發(fā)財致富,貪戀妻妾,顧念兒孫,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覺悟"的緣故。這首歌就是用通俗淺近的語言來說明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義引申一層,說只有和這個世界斬斷一切聯(lián)系,也就是說只有徹底的"了",才是徹底的"好"。所以他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極色彩是十分明顯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糟粕拋棄它。因為作者擬作這首《好了歌》,是對他所厭惡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盡管是一種消極的批判,也有它的價值。作者出身于一個上層的封建世家,親自觀察了這個階級的腐朽、墮落,親身體驗了貴族階級由興盛到衰敗的苦痛,進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強烈的憤感,他要痛罵,他要詛咒,《好了歌》便是痛罵的歌、詛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復雜的。他傾注一腔心血,虛構了大觀園那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環(huán)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純潔的少女形象,描繪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見,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著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愛必然有憎,他描寫賈赦、賈珍、賈璉之流豬狗不如的品德和行為,就是對他憎惡的對象的鞭苔。而最后,無論他所愛的還是他所憎的,都一齊毀滅了,就使他墮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再看他寫的這類具有虛無色彩的東西,就能夠把它放到適當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說,作者世界觀中盡管有虛無消極的一面,但同無愛無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激情,豈能寫出這樣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紅樓夢》來?

古詩詞鑒賞6

  古詩原文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譯文翻譯

  九日在龍山宴飲,黃色的菊花盛開似在嘲弄我這個逐臣。

  醉眼看看秋風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注釋解釋

  龍山:在當涂縣南十里,蜿蜒如龍,蟠溪而臥,故名。見《太平府志》。

  黃花:謂菊花。菊花有多種顏色,古人以黃菊為正色,故常以黃花代稱。

  逐臣:被貶斥、被驅逐的臣子,詩人自稱。

  風落帽:用晉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詳見《九日登山》詩注。東晉大司馬桓溫曾在重陽節(jié)登龍山,其部下參軍孟嘉被風吹落帽,孟嘉仍渾然不覺,桓溫命人作文嘲之,孟嘉作答,揮筆而就,一時傳為佳話。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與前詩《九日》或為同時之作。約作于寶應元年至廣德元年(762—763)間。龍山,在當涂縣!对涂たh志》江南道宣州當涂縣:“龍山,在縣東南十二里,桓溫嘗與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詩文賞析

  在詠菊詩中,“龍山之會”、“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這個典故與自己的龍山之游緊密結合在一起抒發(fā)了內心的失意憤懣、曠達灑脫的復雜感情。

  在重陽節(jié)之際,詩人登上了當涂附近的名勝之地龍山,與好友痛飲菊花酒,借吟詩來傾瀉胸中之情。首句點明時間地點,既寫詩人的宴飲,也扣晉桓溫同賓僚的宴飲,這樣寫就使以后的用典不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順理成章。次句“黃花笑逐臣”,著重寫宴飲時菊花的神態(tài)!靶Α,十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菊花盛開時的美艷的容顏!爸鸪肌,追隨詩人。這是說菊花開得到處都是,無論詩人到了哪里,都能看到噴吐異香的黃花,同樣,詩人無論到了哪里,都有朵朵怒綻的黃花向他微笑。在登龍山之際,聯(lián)想起這里曾經上演過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暫時忘卻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風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達了對名士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三、四句“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鼻耙痪溆玫洌卦凇白怼弊,后一句寫實,重在“舞”字。飲美酒賞黃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體現出飲酒賞花的樂趣,表現出詩人放曠的性格、浪漫的`氣質!疤杖还餐鼨C”,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實描繪?梢,后兩句詩是前兩句詩的深化。詩的最后一句“舞愛月留人”,巧妙地將月亮擬人化,以“月留人”收尾,顯得生動別致,表面上是說月亮挽留詩人,而實際上是詩人留戀這脫俗忘塵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孟嘉九日龍山落帽事,是魏晉名士飄逸風度的典型體現,歷來文人多愛誦之。李白在這里以孟嘉自比,臨風醉酒落帽,對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語,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這就使本詩不僅僅是一篇吟賞前輩風流之作,同時也有其現實遭際的感慨在。

古詩詞鑒賞7

  《蠟梅》原文

  破臘驚春意,凌寒試曉妝。

  應嫌脂粉白,故染曲塵黃。

  綴樹蜂懸室,排箏雁著行。

  團酥與凝蠟,難學是生香。

  《蠟梅》譯文

  臘梅花開驚破冬日的枯寂,昭示春天已悄悄到來,在料峭的寒風中,早早嘗試充滿生機的妝容。

  她想來是嫌惡脂粉的白膩,所以將自己點染出淡淡塵黃。

  掛滿枝頭,如同蜂房一樣繁密,齊整生長好比箏上成行的雁柱。

  團團酥油和凝蠟雖難得些許相似,然而卻習不得那陣陣幽香。

  《蠟梅》注釋

  凌寒:冒寒;嚴寒。

  生香:散發(fā)香氣。

  《蠟梅》賞析

  這首詠臘梅的五律,從開花、頗色、形狀、氣味四個方面展曉臘梅的'風貌,一聯(lián)寫一個方面。

  “破臘驚春意,凌寒試曉妝!睆呐D梅開花的季節(jié)下筆,推出臘梅的整體形象!捌婆D驚春意”,是說臘梅在冬末開花,打破了寒冬群芳寂寥的用清局面,呼喚著春天的蘇醒。“臘”即臘月,指農歷十二月,“破臘”是沖破了臘月的嚴寒。出了十二月也就到了春天,的以說臘梅的開花有著破冬驚春的意義。次句的“凌寒試曉妝”是從實處具體展現臘梅初開時的風姿。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臘梅開花說成是少女試妝,使人想見其楚楚動人的綽約豐姿如在眼前。

  “應嫌脂粉白,故染曲塵黃。”從臘梅的顏色下筆,表現臘梅不與流俗為伍的精神氣質。是說(試妝的少女)是嫌白色俗氣,脂粉味太濃,的以才故意挑選下黃色。“曲塵黃”指淡黃色。曲塵是酒曲的生的細菌,色微黃如塵,因此稱淡黃色為曲塵。

  “綴樹蜂懸室,排箏雁著行!边@頸聯(lián)兩句是正面摹狀臘梅的形態(tài)!熬Y樹蜂懸室”,是就一朵一朵而言,形容附著于樹枝的朵朵臘梅花,如同無數懸掛在枝頭的蜂房!芭殴~雁著行”,是就一枝一枝而寫,形容朵朵臘梅花在枝條上排列成串,如同雁柱一般!芭殴~雁著行”指箏柱,因箏柱斜列猶如雁行,故稱箏柱為雁柱。這一句是先以雁行喻箏柱,然后才以箏柱喻臘梅!爸笔浅傻囊馑。

  “團酥與凝蠟,難學是生香。”尾聯(lián)歸結到臘梅的特有的香氣。是說團聚而成的酥油凝聚而成的蜂蠟,盡管在外形上、質地上與臘梅十分相似,但難有臘梅的香氣,終歸不能以假亂真。

古詩詞鑒賞8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什么時候回去,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xiāng),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詩意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xiāng)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復信。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r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里,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他們認為,李商隱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

  現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過考證認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

  就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古詩詞鑒賞9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

  1、題西林壁: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2、橫看:從正面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面西面看。

  3、側:側面。

  4、各不同:各不相同。

  5、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6、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形狀。

  7、緣:因為;由于。

  8、此山:這座山,指廬山。

  9、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是題在寺里墻壁上的。

  詩意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

  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

  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賞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fā)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心中所想)。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

  后世影響本詩被納入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2頁以及蘇教版練習中 中心:《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后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tǒng)一。

  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yōu)槭裁辞О俅蔚陌押髢删洚斪髡芾淼木涞脑颉?/p>

古詩詞鑒賞10

  【原文】

  過酒家

  此日長昏飲,

  非關養(yǎng)性靈。

  眼看人盡醉,

  何忍獨為醒。

  【賞析】

  王績嗜酒,聲稱求官是“良醞可戀”。有“斗酒學士”、“酒家南、董”的雅稱。自撰《五斗先生傳》、《醉鄉(xiāng)記》以示其好,崇尚劉伶、阮籍、陶淵明風范。其人醉夢度一生,因酒被罷免,也因酒聞名。《過酒家》又作《題酒店壁》,共五首,此為其二。

  這一首承前交待迷酒原因:“此日長昏飲,非關養(yǎng)性靈!边@些日子長飲不止,常酒醉不醒,但這與內在“性靈”追求是毫無關涉的。

  “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這兩句是上兩句的補充,說明不“養(yǎng)性靈”而“長昏飲”的原因,表面上似乎說自己昏醉不醒是隨波逐流,但實際意義卻正相反!把劭础薄昂稳獭币姵銎渲械腵痛切與無奈。從人醉己也醉的酒語中,強意識迸發(fā)出“舉世沉濁,不可與莊語”的憤悶和不滿。從字面上反用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保ā冻o·漁父》)又前置“何忍”加強語氣的強度,折射出一種“高情勝氣,獨步當時”(辛元房《唐才子傳·王績》)的清醒感。王績身處隋末衰亂之際,在隋煬帝大業(yè)年間,“不樂在朝”為秘書省正字,求為六合丞,目睹“豺狼塞衢路”的現實,即以俸錢,積于縣門,棄官還鄉(xiāng),臨去嘆曰:“網羅在天,吾且安之!”這種“我為涸轍魚”的危懼,正是從在人盡醉世事昏亂國將敗之預感中產生的切膚之痛。因此不忍獨醒蘊含求醉的矛盾苦衷,是遁世語,亦是憤世語。

  這首詩很符合一個“長昏飲”之人的口吻,脫口而出,不假思忖,看似胸襟全敞,而一片苦悶心思,借助五絕短句促調,更顯真切。既與濫行于隋末輕側浮艷的宮體詩不同,也與初唐風靡艷麗的六朝余習有別,質樸不群的風格迥異時流,“如鸞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保ㄎ谭骄V《石洲詩話》)

  【作者介紹】

  王績(585—644)唐代詩人。字無功,自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隋末名儒王通之弟。隋煬帝時,舉孝悌廉潔,授秘書省正字,六合縣丞,因嗜酒被劾而還鄉(xiāng)隱居。唐初,以原官待詔門下省,侍中陳叔達聞其嗜酒,特準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后棄官歸隱東皋而終。工詩善文,作品多以田園、隱逸生活為題材,常以阮籍、陶潛自況。詩風樸素自然,洗盡六朝鉛華,為初唐詩壇帶來生氣,且對五律的成熟,有所貢獻。

古詩詞鑒賞11

  寶釵謎語

  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葉落分離去,恩愛夫妻不到冬。

  【詩詞鑒賞】

  謎底是竹夫人。這是一種用竹蔑編成的夏季抱著取涼的器具。

  這首謎語也不見于某些脂本,故有人認為不是出自曹雪芹筆下,為后人所增補。

  謎底無深意,但謎面的字句從當時人看來都是十分“不吉利”,特別從一個年青的女孩子口里說出來,更其如此。謎語顯然是預言寶釵同寶玉的`婚姻生活很短暫,不能白頭偕老。所以賈政看后,心內自付:“此物倒還有限,只是小小年紀,作此等言語,更覺不祥。看來皆非福壽之輩。”接著就煩悶悲戚,勸了賈母一陣酒,就退出去了。

  有的研究者認為,以寶釵大家閨秀的身分和平日種持守“禮”的態(tài)度不可能去寫“恩愛夫妻”這類的話,這種看法是很有道理的。由此可見,這首謎語為后人增補無疑。

古詩詞鑒賞12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云頹不流。”這兩句是說,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李憑用吳絲蜀桐精制而成的箜篌,彈奏《箜篌引》;彈奏者技藝高超,優(yōu)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連空曠山野上的浮云都好像停留下來靜聽。以空山凝云形容樂音效果,形象而又有傳神之妙。

  李賀《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 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 露腳斜飛濕寒兔。

  

 、賲墙z蜀桐:謂箜篌是吳地絲弦、蜀地桐材精制而成。

 、趶垼褐笜菲魃舷。此處作彈奏解。

 、鄹咔铮壕旁律钋铮锔邭馑。

 、芸丈剑嚎諘绲纳揭。

  ⑤李憑:當時的梨園弟子,箜篌國手,名噪一時。 ⑥箜篌引:箜篌,古代撥弦樂器名,有豎式和臥式兩種。箜篌引,樂府《相和六引》之一,亦名《公無渡河》。

  參考譯文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云凝聚起來不再飄游。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沖云霄,沖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仿佛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翻譯: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云凝聚起來不再飄游。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

  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

  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沖云霄,沖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

  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仿佛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

  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

  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簡析

  《李憑箜篌引》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運用一連串出人意表的比喻,傳神地再現了樂工李憑創(chuàng)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生動地記錄下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也表現了作者對樂曲有深刻理解,具備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全詩語言峭麗,構思新奇,獨辟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lián)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

  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于把自己對于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lián)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于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托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古詩詞鑒賞13

  《憫農·鋤禾日當午》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譯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誰又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注釋」

 。1)憫:憐憫。這里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

  (2)餐:一作“飧”。

  「賞析

  李紳的這首《憫農·鋤禾日當午》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里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jié)补嗥饋淼;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于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憫農·鋤禾日當午這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并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采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詩人李紳在前兩句并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jié)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后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最后,詩的語言通俗、質樸,音節(jié)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兩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

  第一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伯伯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lián)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耙凉M”是為了更有力的“發(fā)”,這三句作者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稗r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后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伯伯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制造了這人間的悲劇”這一問題。作者把這一切放在幕后,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跡),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第二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伯伯依然在田里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伯伯用血汗?jié)补嗥饋淼腵;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伯伯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于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作者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蹦捑娜丝冢瑡D孺皆知,千古傳誦!度圃姟反嫫湓娝木。

古詩詞鑒賞14

  鳳棲梧

  無名氏

  綠暗紅稀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柳絮欲停風不住,杜鵑聲里山無數。竹杖芒鞋無定據,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樵子漁師來又去,一川風月誰為主。

  這首詞,《詞綜》作于真人詞。玉蟾先生《詩余》作葛長庚詞!度卧~》“無名氏目”錄此題,全文見《詞綜·卷二十四》。

  這首詞的主旨在于表現暮春時節(jié)落拓無依的羈旅之愁。上片濃艷,下片疏淡。

  “綠暗紅稀”正是李清照《如夢令》中之“綠肥紅瘦”,意味著綠葉成蔭,而百花凋落。從“綠”、“紅”二字見色彩之艷麗,而“暗”、“稀”二字,卻又給人以遲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調已由這四字定下,以下樂景,哀景亦由此發(fā)端!按阂涯骸秉c明時節(jié)!把嘧鱼暷,飛入垂楊處”句,畫感鮮明,形象優(yōu)美,洋溢著生活氣息,有如春的贊歌,這里寫的是樂景、“柳絮欲停風不住”句,仍寫暮春之景,卻使人在情緒上頓覺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風而飄泊不定,讓人聯(lián)想起游子之飄泊無依的情狀來,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鵑聲里山無數”正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渲染悲涼氣氛!吧綗o數”自是“亂山深處”。杜鵑一聲接著一聲,使人倍覺悲摧,應是哀景。詞的上片就是這樣通過對暮春景物的鋪陳描寫,由樂景引出哀景來,“柳絮”句很自然地體現出這種過度與轉折,并為下片抒情留下伏筆。

  下片,描繪游子形象,抒發(fā)羈旅憂愁!爸裾让⑿闭穷嵟媪麟x、終日奔波的遠行人之寫照,“無定據”顯示這遠行游子的`飄泊無依,同上片“柳絮”句遙相呼應!按┻^溪南,獨木橫橋路”承接“山無數”,點明詞人立足點,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漁師”來來往往,自得其樂,反襯游子之飄泊天涯,縱有“一川風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賞,“一川風月”意味著夜的來臨,加重羈旅無歸之悲慨。“誰為主”與“無定據”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脈相通,進一層表現客身在外,無所歸依的心情。

  全詞有一種濃厚的時代末落氣氛,與南宋后期許多士人處境吻合。詞中寫景全是畫筆,濃淡相宜。樂景暗含遲暮色調,滲出悲涼來。樂景轉出哀景,濃重地渲染悲愁氣氛。寥寥幾筆寫景卻抓住羈旅特色,構成典型環(huán)境,表現主人公之寂寞孤單。全詞展現出一幅暮春風月、獨木橫橋路上、天涯飄泊圖來,富有情韻。

古詩詞鑒賞15

  白鷺兒,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無云,飛去入遙碧。

  一、譯文

  白鷺兒,品格最高尚。

  新長出的潔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許多禽鳥大聲喧嚷它卻獨自凝眸沉寂。

  它孤獨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當前山煙云消散的時候,它就展翅迅飛于遼闊的碧空。

  二、注釋

  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指白鷺新長的羽毛。

  喧呼:喧囂,吵嚷。凝寂:寧靜不噪。

  芊芊:草茂盛貌。

  潺(chán)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頭。

  遙碧:遼闊碧藍的天空。

  三、賞析

  這首詩是詠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況味。詩人贊美小白鷺具有純潔自守、與眾不同的高格調,祝愿著它有遠大美好的前程。

  “白鷺兒,最高格!遍_頭兩句,就帶有人類的道德評價色彩,作者套用到他所描寫的動物身上去了,這就決定了這首詩所歌詠的實際對象,決不是現實世界中的無知的鳥,而是意象世界中的具有高尚情操的入。“毛衣新成雪不敵”,小白鷺的品格體現在羽毛的純潔勝雪,而且不似眾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張揚自炫,而是寧靜自守,修身養(yǎng)性,潔身自好!肮旅哂筌凡,久立潺潺石”兩句,形象而具體地刻畫出白鷺兒的居處環(huán)境和神態(tài)。它所居之處綠草豐美,芳馨清麗;所立之石乃在潺潺溪水之中,真可謂“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肮旅摺、“久立”兩句不僅寫出白鷺兒的身姿神態(tài),而且象征著不隨聲附和、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獨立不移的品格!扒吧秸裏o云,飛去入遙碧。”在“孤眠”、“久立”之后,前方沒有阻擋,白鷺振翅飛向遙空,“云”在這里已經不是單純的云彩了,在作者眼里“云”象征著革新的阻力,而“無云”兩字寄托著作者的理想,希望在貶謫之后,前方能云霧消散,一片清明,給自己一片施展才華,實現理想的空間!罢裏o云”而“飛去”更象征著高遠的理想,果敢的行動。一個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透過白鷺兒的外表清晰地呈現在人們前,詩人所描寫的白鷺兒的形象與品格,也正是自己的人格操守的形象體現。從這一角度而言,此詩也具有擬人的表現手法。

  白鷺兒的純白無瑕,象征高尚品格,作者用它來比擬革新志士,比較準確、貼切。雪白的羽毛,象征他們的清白無垢;在眾禽的`喧嘩中保持岑寂,象征他們在宦官囂張跋扈時不隨聲附和;孤眠在草澤之間,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征他們雖然被貶謫在荒僻遠郡,但堅貞不屈,特然獨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最后振翼高飛,直入碧霄,更象征他們遠大的理想,希望能繼續(xù)進行革新事業(yè)的雄心壯志。對自鷺形象的描寫,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使讀者從這只純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這首詩在《劉夢得文集》中入“樂府”類,是作者學習民歌結出的碩果之一。語言明白如話而流走生動,三、七、五字句相遞出現,使句法顯得富于變化而不呆板。全詩用入聲韻,音長短促,產生直截明快的效果,與內容十分協(xié)調。

  四、創(chuàng)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秋,劉禹錫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二王八司馬”同被貶謫到遠僻的地方。劉禹錫所到的地方是朗州(今湖南常德)。他運用詩歌作武器,尖銳地諷刺、抨擊那些害人虐物的宦官權貴,熱情地贊美那些志行高潔的被放逐者。前者以《聚蚊謠》膾炙人口,后者則以這一首《白鷺兒》最為突出。

【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鑒賞01-06

古詩詞鑒賞12-21

古詩詞鑒賞09-14

(熱)古詩詞鑒賞01-26

[熱門]古詩詞鑒賞01-14

《月夜》古詩詞鑒賞11-08

詠史古詩詞鑒賞12-06

《江上》古詩詞鑒賞04-02

月夜古詩詞鑒賞04-01

《除夜》古詩詞鑒賞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