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慶節(jié)黑板報圖片內(nèi)容設(shè)計
國慶節(jié)的由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于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于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jié))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yīng)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shù)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并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jīng)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xié)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jīng)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么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fā)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yīng)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yīng)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guī)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并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jié)日。
國慶節(jié)的詩歌:《祖國頌》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古老的國度,美麗而寬廣,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偉大的民族,勤勞而堅強;
奔騰不息的黃河是她的血脈,
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
這就是我們的祖國——中國!
1949年,一位偉人揮動著巨臂,一聲宣告,驅(qū)散了神州五千年的陰霾;
1978年,一位巨人以超人的膽識,審時度勢,將塵封的國門向世界洞開!
1997年,她迎來了紫荊花的清香,
1999年,她又增添了水蓮花的芳香!
走過世紀的`風雨,萬里長城像巨龍在云中穿梭,
跨過歲月的長河,珠穆朗瑪峰像雄鷹傲立世界最高坡。
我們的共和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威武強大,
國慶節(jié)的詩歌:《國慶頌》
祖國,
你走過了不平凡的55年,
像一個嬰兒長成了壯年,
本日您正布滿活力,散發(fā)著蓬勃的朝氣,
您有過磨難,也有過歡笑。
歷經(jīng)了坎坷坎坷,明天將更加美好。
55年來,
你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強。
您的國力日益強大。
你凝聚了天下炎黃子孫的心啊!
您贏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
現(xiàn)在您正意氣奮發(fā),
走進了新的世紀,
今天,在這歡慶的節(jié)日里,
我從心底里向您說一聲,
祖國,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