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員工晉升的三國智慧
作為歷史上紙上談兵的兩個經(jīng)典案例之一,馬謖用自己的悲劇印證了一個原理的巨大意義所在,這個原理就是“彼得原理”。彼得原理大致是這樣的:一個人因為比較勝任某方面的工作,所以被提升,但是因為其不具備新崗位所需的能力或者技能,不勝任該工作,但是礙于種種因素,不便于免職,就在這個崗位上耗著,讓公司個人彼此為難。
拿到現(xiàn)代如是,不過拿到馬謖身上,可就不是市場份額丟失那么簡單了,丟掉的是自己的,還有成千上萬士兵的性命。在此,有必要介紹一下馬謖其人:馬謖字幼常,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并稱為“馬氏五常”。 于馬良曾同為荊州從事,劉備入川時,馬謖跟隨大軍同行,史書云其長于戰(zhàn)爭理論、戰(zhàn)略部署和戰(zhàn)術(shù)安排,但是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街亭一戰(zhàn)中,他擔任先鋒,不聽取副將王平的建言,一意孤行,犯了兵家大忌,導致蜀軍慘敗。由于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不得不將他處死以正軍法,便有了“揮淚斬馬謖”。
這里打個比方,某高才生畢業(yè)于名牌大學MBA,考無不優(yōu),理論無所不知,被某集團老總看中,聘為公司高管,由于缺乏商場經(jīng)驗,犯了商家大忌,導致巨額投資打了水漂,成本上升,市場丟失……電視里也?吹筋愃频溺R頭“X總,一下子讓我負責那么大的公司,我心里沒底” 再切過X總的激昂的畫面“沒事,我看好你,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然后是初出茅廬的新手,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丟盔棄甲……
對此,“中子杰克”說道“再沒什么比對一個不勝任其崗位的人保持緘默更為冷酷的了。”
由此可見管理者在晉升一個主管任職于一個他沒有經(jīng)驗的職位時,應有一段實習期,或先任該崗位的副職,以積累對于該崗位的經(jīng)驗于認識。當然,如果能引進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管理競賽等方法對其進行管理經(jīng)驗的培訓,效果更佳。你看臺灣,一天到晚搞“漢光軍演”,這種態(tài)度就很好嗎。如果馬謖能多在副職或者“西蜀漢光軍演”中多加磨練,結(jié)局絕不會是那個樣子。
http://www.fuchuonang.cn/【企業(yè)員工晉升的三國智慧】相關(guān)文章:
領(lǐng)導員工的三國智慧05-09
員工激勵的三國智慧05-09
新員工晉升感言02-18
員工晉升評語分享02-03
關(guān)于員工晉升評語02-28
員工晉升后的感言02-08
員工晉升推薦評語02-07
員工晉升推薦理由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