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匯總
教學目的:
1、了解電腦的發(fā)展歷史及發(fā)展趨勢,特別是我國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
2、了解電腦的分類及其特點。
3、簡單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了解計算機的軟硬件結構。
4、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計算機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電腦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及其軟硬件結構
教學難點:
電腦的軟硬件結構
教學方法:
講解加演示 “雙主”教學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電腦的'發(fā)展歷史及趨勢
一、引入:
電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發(fā)展對人類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會經濟結構及教育模式產生了及其深刻的影響。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已經成為現(xiàn)代人的素質中必須具備的組成部分,它與閱讀、寫作等基本技術一起,已經成為衡量一個文化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
電腦,也稱為電子計算機或計算機。自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問世以來,已被 廣泛地應用于科學計算、工程設計、數(shù)據(jù)處理等方面。
二、電腦的發(fā)展歷史:
1、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1946年2月16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校物理學家穆奇里和工程師愛開爾特等一批研究人員,經過四年的艱苦努力終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大型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它的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它用了18000多個電子管,1500多個繼電器,每小時消耗電150度,每秒運算5000多次,占地167平方米,重量達30多噸。真是個令人望而生畏的龐然大物。
2、電腦的發(fā)展歷程:
計算機從20世紀40年代誕生至今,已有50多年了。隨著數(shù)字科技的革新,計算機差不多每xx年就更新?lián)Q代一次。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shù)字積分式計算機——埃尼克(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誕生。1949年,第一臺存儲程序計算機——edsac在劍橋大學投入運行,eniac和edsac均屬于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電子管計算機采用磁鼓作存儲器。磁鼓是一種高速運轉的鼓形圓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據(jù)每一點的磁化方向來確定該點的信息。第一代計算機由于采用電子管,因而體積大、耗電多、運算速度較低、故障率較高而且價格極貴。本階段,計算機軟件尚處于初始發(fā)展期,符號語言已經出現(xiàn)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學計算方面。
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
1947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頓三人發(fā)明的晶體管,比電子管功耗少、體積小、質量輕、工作電壓低、工作可靠性好。1954年,貝爾實驗室制成了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tradic,使計算機體積大大縮小。
1957年,美國研制成功了全部使用晶體管的計算機,第二代計算機誕生了。第二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比第一代計算機提高了近百倍。
第二代計算機的主要邏輯部件采用晶體管,內存儲器主要采用磁芯,外存儲器主要采用磁盤,輸入和輸出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價格大幅度下降。在程序設計方面,研制出了一些通用的算法和語言,操作系統(tǒng)的雛形開始形成。
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60年代初期,美國的基爾比和諾伊斯發(fā)明了集成電路,引發(fā)了電路設計革命。隨后,集成電路的集成度以每3-4年提高一個數(shù)量級的速度增長。
【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匯總】相關文章:
有關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12-10
有關計算機基礎知識模擬練習01-01
計算機的基礎知識_解析12-25
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題庫12-15
計算機基礎知識測評03-04
計算機操作基礎知識12-25
計算機基礎知識推薦12-04
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12-03
計算機基礎知識運用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