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歷史來看,自漢朝起儒術就與君主專制建立起了共同發(fā)展的互利關系。隨著中央集權的日益加深,舊儒學也扭曲成了為君王謀權的工具。我們對中國兩千年來的君主專制,最多深刻的評價就是“封建”,而舊的中國文化也背負上了封建的枷鎖,那怎么才算是不封建呢?于是五四運動前后,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劇烈集中的影響。新文化運動中,胡適、陳獨秀、魯迅等人脫穎而出,力爭用新文化新思想爭得上游?上“兩只蝴蝶”只是一味的在牙牙學語,最終還是成為了人們的笑談。于是魯迅先生倡導“拿來主義”:“一切好的東西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在發(fā)展過程中,外國好的東西,對中國的進步有益的東西都應該吸收”。
時光飛逝,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發(fā)展迅速。但魯迅先生所倡導的拿來主義仍舊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文化。近年來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伴隨著各國之間政治與經(jīng)濟上的互動,彼此文化上的差異也在日益減少。魯迅先生所說的拿來主義,似乎也越來越趨近于國際化。中國自明清時期,就在瞻觀西方的文化,新文化運動時期更是把“向西方學習文化”推向了思想熱潮的巔峰。www.zlunwen.com/當然西方國家近年來也在接受和習慣著,中國這個人口大國和經(jīng)濟大勢國的文化與文學。
而電影,是除文字外,另一種文學和文化的產(chǎn)物,也是發(fā)展最快,社會效應最劇烈的文化產(chǎn)品。那是否在電影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有拿來主義,也需要拿來主義呢?
電影1896年,才傳入中國,比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都來得晚一些。但神奇的中國電影,僅30年,就追上了西方的腳步,在國際上具有了一定影響。(如張藝謀,李安等人的一些作品。)如果仔細對比,中國電影和國外電影,也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拿來主義”的存在。如:《一線生機》被中國翻拍《保持通話》,《消失的子彈》與《大偵探福爾摩斯》故事模式的相近,《瘋狂的石頭》與《兩桿老煙槍》和《掠奪》中都是多人物多情節(jié),交叉敘事,快速剪輯的導演手法……當然還有最近最火爆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第一集《腳步》中藏族小伙白馬爬樹采蜂蜜的鏡頭與《人類星球》第4集中,非洲土族攀爬百米大樹采蜜的場景十分類似。雖然觀眾吐槽稱之為“抄襲”,但我覺得也可以說是一種拿來主義。畢竟“一切好的東西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在借鑒和翻拍國外電影的過程中,也在學習和提高技術和制作水平,這對中國影迷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福利。就我個人來看,也是十分喜歡美國式故事中體現(xiàn)出的積極和正能量的基調(diào)。把這一點拿來,我國電影不得不說增色不少。近幾年來,中外文化融匯的影片越來越受歡迎,可見在我國電影發(fā)展中是存在拿來主義的,當然中國電影中的“拿來主義”也是大勢所趨。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習西方電影,都是拿來主義的體現(xiàn)。例如《孤島驚魂》就與《八面埋伏》故事模式十分類似,都是在一個小島上陸續(xù)死人,而且兇手就在這些人之中。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被宣傳海報上楊冪的大尺度深深吸引的我,第一時間就去觀看了該恐怖懸疑劇。但失望的是該影片中的一些殺人細節(jié)交代的含糊不清,并且聲音特效單一,懸疑和恐怖的氣氛太過頻繁,讓人漸漸覺得失去驚悚性。(其實我覺得故事講得特別沒邏輯性,完全就是在嚇人。)(吐槽:楊冪的胸就出現(xiàn)了不到10秒!!)雖然與韓國的《八面埋伏》的故事劇情十分相似,但在影片最核心的細節(jié)上卻沒有半點拿來主義的體現(xiàn)。類似于這種借鑒國外經(jīng)典卻拍的很爛的片子還有很多,大多都是在動作片和恐怖片上。只有拿來,卻沒有拿來主義的影片,稱之為抄襲也不為過。既然要拿來,就要真正的拿來。所以學習西方電影中的長處,并且合乎情理的運用到中國電影中,才是真正的拿來主義。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型體,卻不鉆研細節(jié)和性質(zhì)。當然國產(chǎn)之所以在動作片和恐怖片上層出缺陷,總引吐槽,我認為也與我國電影市場發(fā)展太快有關,就如李安導演說的:“中國的電影文化是一個比較奇特的例子,他不像美國,一百年慢慢來,大家都還在摸索。”所以這種國內(nèi)爛片抄襲國外經(jīng)典的例子,也體現(xiàn)了中國電影在摸索著前進中迫切的需要拿來主義,只是怎樣拿來,和如何真正拿來,還值得深思。
可以看到,近年來一些國外電影,也在漸漸植入中國元素和文化。如《功夫熊貓》、《花木蘭》等。雖然西方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運用還較為膚淺和片面,但可見國外電影產(chǎn)業(yè)也深知拿來主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當然隨著電影產(chǎn)業(yè)的日益發(fā)展,好劇本的創(chuàng)作也陷入了饑荒,所以各國之間文化上的融入,可以大大增加創(chuàng)作空間;電影作品中的借鑒,可以激發(fā)更多的靈感。
總而言之,拿來主義運用到電影產(chǎn)業(yè)中,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這不僅是中國電影的發(fā)展過程中必經(jīng)的一步,也是國際電影發(fā)展必要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