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論文(合集)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小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小論文1
以前,我聽說有人曾用高壓鍋做飯,因為長時間沒有注意,煮了很久,高壓鍋爆炸了。為了明白高壓鍋爆炸的原因,我查了資料,原來,高壓鍋里的水蒸汽積得太多,將高壓鍋撐破而爆炸。我想,如果用氣體把瓶子上的蓋子頂開,那不是很有趣嗎?我很想做這個實驗,可是這個實驗怎么做呢,我還不知道。能不能用火來烤瓶子,讓水蒸氣頂開瓶蓋。但這樣做,會面臨兩個問題。第一,蓋子擰得太緊的話,沒等氣體頂開瓶蓋,瓶子就爆炸了;太松的話,氣體就會從瓶口冒出來,起不到用氣體頂開瓶蓋的作用。第二,用玻璃瓶的.話,沒等水沸騰,瓶子就爆裂了。用塑料瓶的話,就更不用說了,受熱就熔化了。這兩個問題,我一直無法解決。
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些小蘇打粉和白醋倒進了一個杯子,混合了起來。這時,裝著混合液的杯子冒出了許多泡泡。我想,這一定是產(chǎn)生了什么氣體,以前我一直想做的實驗就可以做了嗎?
說干就干。首先,我準備了一個大玻璃瓶,一個軟木塞,還有一瓶白醋和一罐小蘇打粉。然后,我把白醋倒進大玻璃瓶里面,再把小蘇打粉放入玻璃瓶中,并迅速將軟木塞將玻璃瓶口塞緊。過了一會兒,我就聽到“嘭”地一聲,軟木塞被“發(fā)射”了出去。
為了進一步查明軟木塞被“發(fā)射”的原因,我看了一些資料,原來是這樣的: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納,與醋酸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瓶中壓力大增,最后把瓶蓋發(fā)射出去。
這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讓我知道了一個實驗。我把這個實驗稱作酒瓶“開炮”。
科學小論文2
去年年底快過節(jié)時,媽媽給我買來了一個水仙花的球莖,我高興極了,我按媽媽說的把它放進了盆子里,然后倒進干凈的水,并在盆子里放了幾顆小鵝卵石。
我每隔三四天換一次水,媽媽說春節(jié)就能開花,還說花特別香。過了幾天,水仙抽芽了,很像蔥苗。大概一個月后,碧綠的葉片中探出幾棵花苞。
春節(jié)快到了,那幾個花苞還是沒有開,它也許不知道我看花的心情是多么迫切!春節(jié)過了,它不但沒開花,而且花苞枯萎了。媽媽告訴我,它已死了,再也救不活了。我傷心極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出它死亡的原因。于是,我去電腦上查找資料,原來,水仙花的生長要求有陽光,適宜溫為12攝氏度——16攝氏度,如果水溫太低,那水仙花就只長葉子不開花,甚至死亡。那段時間,正值南方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我們這里的氣溫降至0攝氏度,一連十幾天的.低溫,我沒有采取任何保溫措施來保護花苞,導致了水仙花的死亡。它就這樣因為我的失誤,被凍死了,我后悔末及。
我明白了,養(yǎng)水仙花也需要學問呀!養(yǎng)水仙雖然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但是為使水仙生長健壯,白天應拿到陽臺曬太陽。如果想推遲花期,可采取降低水溫的辦法,不可太低,10攝氏度為宜。此外,如果節(jié)前10天看不到飽滿花苞,可采用給水加溫的方法催花,水溫以接近體溫為宜。有了這次的失敗經(jīng)驗,今年年底我肯定能養(yǎng)出清香四溢的“凌波仙子”。
科學小論文3
今年夏季的一天,一場暴雨過后,呆在家悶悶不樂的我,覺得無聊,便出去到湖邊散步。經(jīng)過蓮花池時,忽然聽到池里傳來青蛙歡快的叫聲,我就來了興趣,捉了兩只帶回了家。
之后,我拿了一個大缸,倒?jié)M了水,放了一塊塑料泡沫后,又把兩只青蛙放到泡沫上,就蹲坐在地上觀察它們。可天有不測風云,一會兒又烏云密布,下起了雨。剛才那一對沉默的青蛙,此刻倒叫得越來越歡了,仿佛它們是一向期盼著下雨似的,一會兒“唱唱歌”,一會兒“跳跳舞”高興的不亦樂乎,這時我就奇怪了,難道下雨天對它們有好處。于是我就展開了第二次試驗。
第二天又下雨了,這一回,我打著雨傘在雨里看著他們,只見許多害蟲都破殼而出在青蛙的周圍亂飛一通,一個個也就白白成了青蛙的'美食了,嘿嘿!怪不得青蛙個性開心呢。我連續(xù)做了五六次試驗,結果還是一樣的。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我查了《百科全書》,最后在書里找到了答案:原先青蛙不僅僅靠肺呼吸,還靠裸露的皮膚呼吸。雨天,空氣的水分多,有利于青蛙透過皮膚呼吸。而且小昆蟲在雨天繁殖的個性快,這也是青蛙捕捉它們的好時機。所以,青蛙在雨天叫得歡。
透過這次試驗,我不但發(fā)現(xiàn)了青蛙的許多秘密,從而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道聽途說,那樣的答案是不準確的。而是就應自我動手,經(jīng)過認真的觀察和分析,做出最后的結論,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結論:
青蛙在雨天能夠透過皮膚呼吸,而且也是捕捉害蟲的好時機。所以青蛙在下雨的時候叫得歡。
科學小論文4
暑假里的一天,哥哥帶我到田野里去玩,田野里的風光真美,尤其是那池塘里的荷花,粉紅的花,碧綠的葉……
突然,我發(fā)現(xiàn)很多荷葉上都有一顆亮晶晶的東西,我湊近一看,原來是一顆顆水珠,水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奇怪的是荷葉一點也沒濕,我好奇地倒了一些礦泉水在荷葉上,礦泉水一落到荷葉上就滾落到荷葉中央,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湖泊,荷葉還是沒有濕。我記得下雨的時候路邊的樹葉都會被淋濕,為什么荷葉不會濕呢?回到家,我把這個疑問告訴了爸爸媽媽,可他們都不知道原因,還是愛上網(wǎng)的哥哥在網(wǎng)上幫我找到了答案:原來荷葉的外表有很多很細很細的絨毛,這些絨毛排列得很嚴密,而且上面含有蠟質(zhì),因此水滴到上面時,鋪不開也滲不進去,只能變成水珠滾來滾去,這在物理學上叫做“不浸潤”。
荷葉上的`水珠不僅不會弄濕荷葉,而且還能順便帶走荷葉外表的灰塵,難怪荷葉看起來總是那么一塵不染。這真是太神奇了!由此我想到要是我們的衣服或者是建筑物上涂料也有這種特性,不就不怕灰塵和雨淋了嗎?那該多好!
今天,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外婆拿出今年剛收的花生,要炒給我們吃。媽媽說:“炒花生多費事,還得用沙炒。”我說:“干嘛非要用沙子,直接炒不是更快嗎?”媽媽說:“那我們就來試一試吧,看誰說得對?”
我的方法是直接炒。等外婆把灶燒熱后,我把一大碗花生倒入鍋內(nèi),先用鍋鏟漸漸翻炒,二十幾分鐘后,鍋里冒煙了,我慌忙加速翻動鏟子,可花生還是越來越黑。我說:“花生應該熟了吧!”外婆說:“還早著呢!”我只得耐著性子又炒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外婆才說可以了。我盛起來一看,花生個個都已經(jīng)變成“焦黑碳”了。我拿了幾個嘗了嘗,不是焦的就是生的。
唉,看媽媽的吧!只見媽媽把一大碗沙子倒入鍋內(nèi)翻炒,一分鐘后,倒入一碗花生。只見媽媽不緊不慢地翻炒著。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她把花生盛了起來,濾掉沙子。我不相信媽媽能這么快就把花生炒熟,用驚奇的目光望著媽媽炒好的花生:皮略有點泛黃,撥開一看,仁也熟了。我嘗了嘗,既香又好吃。
咦,真是怪了!為什么直接炒反而慢呢?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說:“你仔細看看花生的形狀!”我盯著那堆花生發(fā)愣,心里想:這花生兩頭凸出來,中間凹進去……
“哦,對了!假設直接炒,花生受熱的面積小,而且受熱不均勻,難怪我炒的花生有的焦,有的生呢!而用沙子炒,沙子受熱速度快,傳熱性能高,它能很快的把自身受到的熱均勻地傳遞給花生,使花生全身也均勻地受熱,所以花生反而熟得快!蔽掖舐晫寢屨f。媽媽聽了我的想法,贊許地點點頭說:“我的女兒真聰明!”
哦,真想不到炒花生還藏著這么大的學問,這真是身邊處處有科學。
科學小論文5
黃沙滿天,大霧蒙蒙,一股黃風卷起……你們也許以為你在看電影,也許以為這在做夢,總而言之,你們相信這是真的嗎?其實,這是沙塵暴“搗的鬼”。沙塵暴是沙暴大哥和塵暴小弟的總稱,他們經(jīng)常用風把地面大量沙塵卷入空中使空氣十分渾濁。他們的出生原因是因人們大度砍伐樹木與植物而產(chǎn)生的。沙塵暴兄弟倆作為一種高強度風沙災害,并不是有風的地方他們都喜歡,只有植物稀疏的地方,他倆才去那里。如果那里是植物和樹極缺的地區(qū),他們就會亮出自己的絕招——瞬時風速每秒達25米,風力10級以上,可能使地面水平能見度低于50米!
沙塵暴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災害性天氣。當沙暴大哥和塵暴小弟找到自己的“作案地點”時,會以排山倒海之勢滾滾向前移動。他們的“作案”后造成的后果可不小,有時,會使大片農(nóng)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活躍土,或者農(nóng)作物受霜凍之害。它還能加劇土地沙漠化,給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嚴重的損失,他們一旦出現(xiàn),所經(jīng)地區(qū)受害尤為嚴重。
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元月1日,沙塵暴兄弟肆虐甘肅省河西走廊,蘭州市出現(xiàn)浮塵,在他們的統(tǒng)治下,連白天開車都要開車燈呢。今年3月底以前,甘肅河西走廊和內(nèi)蒙西部已出現(xiàn)沙塵天氣9次之多。3月中旬,兄弟倆的蹤影出現(xiàn)在距沙漠地區(qū)遙遠的南京市,引起人們的恐慌。
沙塵暴兄弟氣焰囂張,甚至飄揚過海,登陸日本了,日本的電視新聞都在說:從中國來的6年來的.一次沙塵暴襲擊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區(qū)。
沙塵暴兄弟對人類的危害這么大,不除不足以平民憤呀!我想發(fā)明一種機器,專門治理沙塵暴。當然,我的機器它并不是《西游記》中多聞天王的混元珠傘,能把花果山的猴子收拾得干干凈凈,而是一種能播撒綠色的機器。因為沙塵暴兄弟光靠擋是擋不住的,只有把他們消滅在“出生”的地方,才是治本的好辦法。沙漠是沙塵暴兄弟的“出生地”,我發(fā)明的機器,能把他們困在沙漠里不能出來“作惡”。機器的形狀象一個超級可樂瓶,里面裝滿了富于營養(yǎng)的物質(zhì)和植物的種子,這種瓶子可以固定在飛機的肚子下面,飛到沙漠上空的時候,就通過操縱桿打開“瓶蓋”,把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植物種子均勻地噴灑在沙漠表面,營養(yǎng)物質(zhì)里面飽含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經(jīng)過科學家的特別配制,落到沙漠上后并不會馬上被沙子吸收或蒸發(fā)掉,它會一直堅持到植物長大為止。我相信,過了不久沙漠上就會遍布綠色植物了。我的機器表面涂著漂亮的綠色,好像在暗暗地告訴著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有了我發(fā)明的機器,沙塵暴兄弟這兩個禍害人民的“罪犯”肯定被繩之以法了,哈哈!
當然,這只是我的幻想,現(xiàn)在真正地實現(xiàn)這個愿望還要等一段時間。所以,我們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有更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讓大自然變得更加美麗!
科學小論文6
一天,我在一本科學書上看到糖水能制作隱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做起了實驗。
我先把糖水調(diào)好,用毛筆蘸糖水在紙上寫了“開門大吉”幾個大字,然后把紙門晾干,什么都沒有,我開始懷疑書了,最后,我用打火機稍微燒了一下,看見了一個“開”字呈現(xiàn)淺褐色的,我一見,欣喜若狂馬上對正看電視的奶奶說:“奶奶,快來,我給你表演魔術!”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張白紙,寫上“奶奶”兩個大字,用吹風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沒了,我趕忙問奶奶:“你信不信,我能不用筆,用火能寫出‘奶奶’兩個字來!蹦棠,搖了搖頭,顯然是不信。
打火機,烤了一會兒,可是烤得有點兒久,把紙不小心給燒了,奶奶笑了笑,我有點急了說:“別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張白紙在寫了那兩個字,然后晾干,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會兒,字便顯現(xiàn)了出來,我得意地笑著,奶奶趕快從我手中奪去紙翻來覆去地看著,就是不明白。
小伙伴們,你們明白嗎,不明白,就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由于用糖水在紙上寫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圖案,就會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圖案會因糖分脫水,而呈現(xiàn)淺褐色。
動動腦筋,想一想除了糖水,還有哪些液體能做隱形墨水呢?
科學神奇吧!
科學小論文7
實驗該如何設計呢?分析實驗的目的,我們一是想證實自由落體運動的初速度為零,這個很簡單,可以通過對下落初始狀態(tài)的控制來實現(xiàn);二是想證明其加速度為g,這要通過定量計算才能得到;三要證實自由落體運動的兩個規(guī)律:這也不難,在第二個的基礎上可以推理得到。顯然第二個目的是實驗設計的重點。
而從學生角度來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是不是勻加速直線運動難以有直接的感受,因為這已經(jīng)超過直覺的范圍。因此,本實驗設計的思路應當是為學生搭建認知的階
梯:1。自由落體運動有沒有可能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如何證明?2。一種運動如果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必須具備什么條件?這種關系用數(shù)學關系式又該如何描述?基于以上思考,實驗設計的脈絡基本清晰思路一用多媒體演示物體自由下落的頻閃照片,然后直接提供測量數(shù)據(jù),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這種方法簡便而易用。但學生未有親身經(jīng)歷,說明力不強。
思路二可以將一重物與紙帶連接,然后借助于打點計時器,使得重物自由下落時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然后通過用刻度尺測量點之間的距離(位移),進而用計算結果證明物體自由下落時做的是勻加速運動。但由于摩擦等因素,測下來的結果未必準確,尤其是影響加速度大小,某種程度上講已經(jīng)不是自由下落,因此也容易形成一些疑問。
思路三借助于DIS等現(xiàn)代技術來完成本實驗。但由于多數(shù)學校不具有這樣的條件。思路四作為一般學校比較可行的措施是結合上述思路一與思路二,先完成思路二的實驗,再提供思路一的多媒體展示,這樣學生可以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去感受頻閃的結果,一方面可以消除懷疑,另一方面數(shù)據(jù)相對準確。因此,得出的規(guī)律既準確又有說服力。
例析二逐步證明眾所周知,證明包括/證實0和/證偽0兩大內(nèi)涵。對于證實,課堂上的例子非常多,而對于證偽則比較少見,因為其對于得出正確結論似乎不太起作用,而事實上并不是如此,科學史家認為證偽與證實的意義相當,應當在物理教學中予以高度重視。
在高中物理教學教學中,對于相當部分科學探究而言,學生提出的猜想中往往有多個因素,這些因素中往往是有的是真因素,有的是偽因素,這時就必須逐一證明。例如,/簡諧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0探究中的實驗設計。在利用彈簧振子、單擺、沙漏擺等進行初步演示之后,認識了什么是簡諧運動,然后自然提出待探究的問題:簡諧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是怎樣的?
根據(jù)教學實踐,學生結果一般的猜想有三種:一是認為簡諧振動的位移—時間圖象是/折線型0的,如圖1;二是認為圖象是/半球型0的,如圖2;三是認為是正弦曲線,如圖3。猜想一,他們多是從彈簧振子振動為直線軌跡的實驗得出的直覺;而猜想二,他們多是從單擺類的簡諧運動做部分圓周運動得出的直覺;而猜想三,那也是在一定思維基礎上提出的,雖然是科學結果,但卻并不能說明理由。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本探究的要點就在于三點:一是提供能做簡諧運動裝置;二是要能顯示簡諧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三是要能驗證圖象的性質(zhì)。
考慮到這一難點,實驗的設計分兩步完成:第一步,用簡易沙擺作簡諧運動,用一張紙放在沙擺下面,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當紙不動時,沙子在紙上會形成一條重合的/線0,而這,顯然不能顯示擺作簡諧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再進一步分析,其實是因為其沒有能顯示出時間的變化。那如何顯示時間的變化呢?可以拉動紙?為了顯示探究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可以設計讓學生來拉,結果必然是出現(xiàn)不勻速拉動的情況,于是紙上出現(xiàn)的圖象便是不規(guī)則的。擺的振動是有規(guī)律的.重復運動,為什么出現(xiàn)的圖象卻是無規(guī)則的呢?帶著這個問題便容易分析出是由于拉時不勻速造成的。于是/勻速拉動0的條件便自然得出。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此處實際上就是以紙帶移動的位移來表示沙擺擺動的時間,因為由于公式s=vt,當v(拉動作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為定值,則s與t就是一個簡單的正比關系,因此s的變化可以反映t的變化。
實驗設計的第二步:沙擺作簡諧運動,拉動紙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用電動機拉動),得到沙子在紙上的圖象之后,在紙上建立坐標軸。此時學生便會利用視覺對上述三個猜想進初步的證明,并否定猜想一和猜想二。在此基礎上,可進行實測驗證。
自從伽利略將實驗引入科學研究以來,實驗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在科學探究中研究實驗設計,尤其是基于學生實際,瞄準教學需要進行實驗設計的思路更是必須的,以上所述為筆者的一點淺見,希望得到高中物理同行的批評指正。
科學小論文8
老子宇宙觀,是指老子在其《道德經(jīng)》里所闡述的宇宙論思想!独献拥赖陆(jīng)》是一部涉及宇宙生成過程和狀態(tài)、事物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哲學文化和科學的傳世之作。
關于哲學和文化內(nèi)容,自先秦至今的兩千余年間,《老子》的注釋闡發(fā)綿綿不絕,蔚為大觀,據(jù)統(tǒng)計有千家之多。其道學思想作為哲學理論為道教所繼承。一種思想能夠不斷地為人關注和傳承,本身就表明這思想的持久生命力和深遠影響力。但是,老子宇宙觀中的自然科學成份卻被歷史所忽略,其科學價值至今未得到探索和研究。本文試圖在這方面進行探索,拋磚引玉,就教大家。
《老子道德經(jīng)》最完整的遺傳版本,是唐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易州龍興觀建立的《道德經(jīng)碑》。最早的是1972年—1974年在湖南省長沙市東郊發(fā)掘的“馬王堆漢墓”三號墓穴中出土的《道德經(jīng)帛書》,距今已有2100余年。
老子關于宇宙論思想的綜述出現(xiàn)在《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中: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上的意思為:有一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jīng)存在。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見它的形體,寂靜而空虛,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永不停息,循環(huán)運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只能把它叫做“道”,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要效法于地,地要效法于天,天要效法于道,道則效法于自然。
老子在這里把宇宙空間分為多層,第一層是“人”的空間,第二層是“地”的空間,第三層是“天”的空間,最高層是“道”的空間。人要依從地,地要依從天,天要依從道,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天地之母,即為宇宙,為最高層,而“道”按宇宙自身之自然規(guī)律運行。
老子提出的宇宙論,與現(xiàn)代時空理論不謀而合。老子的宇宙多層說,也就是現(xiàn)代時空理論的多維空間。
現(xiàn)代時空論的觀點,宇宙是由各種不同維度的時空結構組成。認識到空間的實質(zhì)是能量流。如超弦理論認為:真實的時空是高維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提出的M理論(超弦理論之一),指出宇宙是十一維的,但這些維是看不見的,它們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稱為壓縮的維。
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宇宙的生長和膨脹都按“宇宙程序”運行。這種“宇宙程序”是一種宇宙動量流,是控制和規(guī)范宇宙有序生長的無形力量,我們稱之為宇宙流。所有的多維空間,都穩(wěn)定運行在宇宙流中,并受到宇宙流的調(diào)節(jié),這就是宇宙流定律。宇宙流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
相對論是關于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主要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創(chuàng)立,根據(jù)研究對象不同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提出了“四維時空”和“彎曲空間”等全新的概念。認為空間不是平直的歐幾里得空間,而是在引力場中彎曲的'黎曼空間;時間也不是獨立于空間的單獨一維,它無時無刻不在空間之中,與空間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四維時空整體。狹義相對論導出E=mcc以后,質(zhì)量與能量就成了同一種東西的兩個名稱。質(zhì)量是內(nèi)斂的能量,能量是外顯的質(zhì)量。狹義相對論揭示了宇宙所具有的超乎尋常的秘密;同時性的相對性;運動中的鐘慢、尺縮效應;水星的近日點異動;光譜紅移;引力場中時鐘變慢等。為航天科學、天文學等高新學科奠定了理論基礎。
地球生活在四維空間,只是人類的理解只能理解到三維。然而,人類必須遵從四維空間的運行。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舉一個三維空間和二維空間的例子。首先假設有一些生活在二維平面世界的生命,比如螞蟻是一種典型的二維空間生物,它們生活在平面世界,對它們來說,只有前后左右之別,沒有上下之分。當它們爬在墻壁上時,也許有人認為它們在往上爬,但對它們來說只是往前爬。因為它們不能理解三維空間的立體概念。因此,它們對三維世界的感知只限于三維物體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維物體與平面世界的接觸面。但是行動受三維空間制約,莫名其妙的事件,如,水、雨的侵襲,實際上是來自三維空間。
人生活在三維空間,無法理解四維空間的世界,比如,地球為什么會自轉(zhuǎn),它的能量從哪里來?如果生活在四維空間,就很好理解了,因為,地球轉(zhuǎn)動是第四維坐標空間。所以,人的三維空間必須受到四維空間制約。
地球的四維空間,在人看來,是三維空間和時間構成。然而,高等智慧認識到的時間,卻是實實在在的空間。四維時空是構成地球世界的最低維度,我們的地球世界恰好是四維,四維時空的意義就是時間是第四維坐標,它與空間坐標是有聯(lián)系的,也就是說時空是統(tǒng)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是可以轉(zhuǎn)換的。但是,人卻無法理解作為“時間”的第四維坐標,就像螞蟻無法理解第三維坐標一樣。
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四維時空,在四維時空里,能量是四維動量的第四維分量,動量是描述物質(zhì)運動的量,動量和能量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稱為能量動量四矢。能量與動量也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四維動量。這說明自然界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量之間可能存在深刻的聯(lián)系。時空與能量動量四矢之間也存在著深刻的聯(lián)系,第四維坐標(時間維)始終控制著三維坐標,構成四維時空穩(wěn)定的架構。始終保持著平衡。這就是四維時空平衡定律。
四維時空平衡定律的內(nèi)容是:時間動態(tài)坐標控制空間靜態(tài)坐標,始終保持相對平衡,當空間彎曲時,時間坐標會拉動空間坐標反彈,最后回到原位。反彈的頻率、幅度和節(jié)點,呈現(xiàn)規(guī)律性。反彈頻率取決于能量架構的穩(wěn)定性,能量架構越不穩(wěn)定,反彈頻率越高。這也就是安分守已的人一生平安,詭計多端的人經(jīng)常遭受失敗的原因。反彈幅度取決于動量大小,動量大,反彈幅度越大。這就是“大起大落”、“暴漲暴跌”、“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的道理。而反彈的節(jié)點,發(fā)生在由于某一事件觸發(fā)了被擠壓的能動張量劇烈釋放的那一刻。“善惡終有報”、“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指反彈的節(jié)點。歷代王侯將相的財富可以甲天下,但是“富不過三代”,就是四維時空平衡定律的有力證明。掌握了四維時空平衡論,測定出人的能量和動量,就掌握了人生運行的軌跡和命運。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解釋四維時空平衡定律。大家都知道的著名的數(shù)學概率實驗:為了確定拋擲一枚硬幣發(fā)生正面朝上這個事件的概率,歷史上有人作過成千上萬次拋擲硬幣的試驗。投擲硬幣100次,正面朝上是53次,概率是0.53;投擲硬幣4040次,正面朝上是20xx次,概率是0.5069;投擲硬幣24000次,正面朝上是12012次,概率是0.5005。隨著實驗次數(shù)的增多,正面朝上這個事件發(fā)生的頻率越來越穩(wěn)定地接近0.5,這就是概率。概率在實驗次數(shù)少的時候,有偶然性,但是達到一定次數(shù),就存在必然性。這個必然性的原因就是受到第四維坐標所控制,達到總體平衡。
科學小論文9
隨著能源的減少,人們逐漸變得重視節(jié)能了。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教育我們要節(jié)約能源,讓我們?nèi)祟惸茉诘厍蛏嫌肋h的生活下去。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大多數(shù)人仍不清楚怎樣節(jié)能,讓節(jié)能只是一個說的到,卻不能完全做的到的事情,往往還因缺乏科學的節(jié)約常識和“小竅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費。現(xiàn)在我來就家庭節(jié)電方面給大家介紹幾個小竅門。
一、電飯煲節(jié)電小竅門
現(xiàn)在市面上的電飯煲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電飯煲,另外一種是電腦電飯煲。使用機械電飯煲時,電飯煲上蓋一條毛巾,注意不要遮住出氣孔,這樣可以減少熱量損失。當米湯沸騰后,將按鍵抬起利用電熱盤的余熱將米湯蒸干,再摁下按鍵,燜15分鐘即可食用。電飯煲用完后,一定要拔下電源插頭,不然電飯煲內(nèi)溫度下降到 70度以下時,會自動通電,這樣既費電又會縮短使用壽命。盡量選擇功率大的.電飯煲,因為煮同量的米飯,700瓦的電飯煲比500瓦的電飯煲要省時間。電腦電飯煲一般功率較大,在800瓦左右,從而節(jié)能。
二、電視機節(jié)電小竅門
電視機節(jié)能可以通過如下幾條途徑:首先控制好對比度和亮度。一般彩色電視機最亮與最暗時的功耗能相差3o瓦至50瓦,建議室內(nèi)開一盞低瓦數(shù)的日光燈,把電視對比度和亮度調(diào)到中間為最佳。其次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再次是看完電視后,不能用遙控器關機,要關掉電視機上的電源。因為遙控關機后,電視機仍處在整機待用狀態(tài),還在用電。一般情況下,待機10小時,相當于消耗半度電。最后是給電視機加防塵罩。這樣可防止電視機吸進灰塵,灰塵多了增加電耗。
三、電腦節(jié)電小竅門
不用電腦時盡量把電源開關給關掉,這樣可以降低耗電量。不用電腦的時候要用一個套子把它套住,不要讓灰塵進入電腦,降低用電量,還要不定期的把主機內(nèi)部的主板和*部件拿出來清洗,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降低用電!能盡量不用電腦的時候就不要用電腦。
節(jié)能是很重要的,人人都應該用這些小竅門,不應該因嫌麻煩就不去做這些事。這些事對誰都有極大的好處的,僅僅需要舉手之勞而已。有關部門也應該加大節(jié)能力度,多多宣傳。讓人類都來節(jié)約這并不是永遠都有的能源吧!也讓我們每個人為造福我們的后代而加油、努力吧!
科學小論文10
昨天下午,我們?nèi)嘣谄囱b“橡筋飛機”。
我拿到需要的材料以后,我先拆開包裝袋,拿出機身,然后拿出翼臺。裝上以后,就開始裝“機翼”了。我先沿著主翼壓痕輕輕的折出翼型,再將定型片粘在“主翼”的上反角定位。做完后,把主翼粘在翼臺的左右兩邊;接著用橡筋把塑料片扣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安裝尾翼。把尾翼翼座的`底部粘上雙面膠,粘上水平尾翼,再將垂直尾翼按同樣的方法粘住。最后就是把尾鉤、尾翼依次裝上去,再把螺旋槳裝上去。就完成了。
我們?nèi)ゲ賵錾显囷w自己親手做的橡筋飛機。
看著自己的紙飛機翱翔于藍天大地之中,我心里美滋滋的!
科學小論文11
做實驗是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我經(jīng)常會到書店去看一些關于做實驗的'書籍,然后回家憑著記憶做實驗。
我先端來一盆清水,又拿來一根火柴與一瓶“萬能膠”。我在火柴頭上涂了一層厚厚的“萬能膠”,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火柴放入清水中。等了一會兒,沒見什么反應。我靜下心來,耐心等待。又過了幾分鐘!捌孥E”果然出現(xiàn)了!只見火柴直立在水中,一搖一擺地跳起舞來了?墒牵瑳]過半分鐘,火柴又浮在水面上。再過了幾分鐘,火柴又跳起舞來了。如此循環(huán)了七八次,火柴再也不動了。
什么力量驅(qū)使火柴“舞蹈”呢?我腦子里充滿了疑惑,怎么琢磨也琢磨不透。最終,還是我那無聲的老師——電腦幫了我。原來,當“萬能膠、與火柴頭上的磷接觸后,就會產(chǎn)生一種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越聚越多,會使火柴直立起來。這種物質(zhì)揮發(fā)時,火柴便被帶動得“舞蹈”起來。一會兒,火柴頭最外面產(chǎn)生出來的物質(zhì)揮發(fā)完了,火柴也就不動了。再這一段時間,產(chǎn)生出來的這種物質(zhì)又聚集起來,火柴便再一次“跳舞”,直到萬能膠與磷的反應結束。
此時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啊!火柴棍能跳舞,原來是這么回事!
科學小論文12
皮鞋為什么越擦越亮
星期天,看見爸爸那雙滿是灰塵的皮鞋忍不住嘆氣‘‘唉,看來又是我做‘苦力的時間了’我拿起爸爸那雙滿是灰塵的皮鞋涂上鞋油仔細的'擦了一遍皮鞋又重現(xiàn)‘青春’這是為什么呢?我不經(jīng)疑惑。
于是我找到另一雙新鞋和舊鞋進行比對我先用手觸摸兩雙皮鞋的鞋面發(fā)覺新皮鞋比舊皮鞋的表面要光滑。舊皮鞋涂上鞋油后,仔細觀察,雖然亮了很多但仍無法跟新皮鞋比。皮鞋亮度是否與皮鞋光滑度有關?
我去取一雙舊皮鞋,在放大鏡下皮鞋顯得凹凸不平。然后我再皮鞋都比較粗糙的1區(qū)和2區(qū)涂上鞋油仔細擦拭,2區(qū)不涂做空白對照。我發(fā)覺1區(qū)擦拭后,表面明顯光滑很多,放在用陽光下也比2區(qū)有光澤為什么兩者有這樣的差別呢?
于是我就去問爸爸得知:皮鞋表面原本就不是絕對光滑的,如果是舊皮鞋就更加不平了這樣它就不能使光線在一定方向上產(chǎn)生反射,看上去沒什么光澤。但鞋油中的一些小顆粒正好填補在皮鞋的凹坑中,如果用布擦一擦,讓鞋油涂的更平均,就使皮鞋表面更光滑,平整光線反射更強。
通過實驗,我終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得秘密了
科學小論文13
茶壺蓋上的小孔
我家有一把紫砂茶壺,上面雕刻著一些黑色的字,看上去很精致,但蓋子上有一個小洞,我覺得很奇怪,我問爸爸:“你怎么買了個破茶壺呀?”爸爸說:“茶壺沒有破,你別小看了這個小孔,它可有著大用處呢!這里面還藏著科學道理,不信你可以自己做實驗研究一下啊!”
于是,我拿來茶壺做起了實驗:我準備了一個杯子和一瓶水后,在茶壺里面倒?jié)M水,然后蓋上蓋子,按住茶壺蓋并用手指堵住蓋子上的小孔, 從茶壺嘴向杯子里倒水,剛開始時,水能斷斷續(xù)續(xù)地滴了幾滴,后來就再也倒不出來了,我打開茶壺蓋檢查,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很多水。我又接著做實驗,松開了堵住小孔的手指,水馬上就通暢地流出來了。我又反復做了幾次實驗,都是這樣的情況?磥,如果茶壺上沒有了這個小孔,還真是不行的,可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爸爸解釋說:“茶壺蓋上的小孔之所以那樣重要,是因為它是空氣進入茶壺的唯一通道,如果沒有這個小孔,水在向外流時,就會受到外界向相反方向的空氣壓力,由于這個空氣壓力大于茶壺里面的空氣壓力,這樣就阻礙了水的流出,所以很難把水倒出。如果有了一個小孔,水在向外流的同時,就會從小孔里會新進來一些空氣填補到茶壺里面,茶壺里面的.空氣壓力和外界的空氣壓力就一樣大了,也就不會阻礙水的流出了。
看來,茶壺蓋上的這個小孔的確不能小看了它,這里面藏著空氣壓力的科學道理呢!
科學小論文14
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大自然的自動調(diào)節(jié)功能越來越弱,由于人類過分追求發(fā)展速度而忽視或淡薄了其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致使能源超前使用、環(huán)境深度污染。給未來的發(fā)展埋下了很多隱患,這些問題已經(jīng)越來越明顯,如果不采取措施,將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
節(jié)能減排,是我國乃至世界都一直關注的問題。人們思考了很多方案,采取了不少措施,都不見什么顯著效果。而我們現(xiàn)在處于學習階段,為節(jié)能環(huán)保做貢獻只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有一些小工廠貪圖利益,污水不經(jīng)過凈化處理隨意排放,使一些本來可以飲用的.水源收到污染,有一些人飲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而中毒、死亡。這種行為是對環(huán)境和生命的最大犯罪,同時也是對水源的巨大浪費,甚至比浪費資源更嚴重!我們都知道:生命之源是水,而水資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盡的。所以污水不經(jīng)過凈化處理,是絕對不允許排放的。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應該做好宣傳工作,讓大家都明白這些道理。
到夏季用電高峰期時,有些地區(qū)會出現(xiàn)按區(qū)域供電(夏季用電量很高,電力局會前半個小時給這個區(qū)域供電,后半個小時給那個區(qū)域供電),如果我們平時都節(jié)約用電,把不該開的電器關閉,把長明燈換成定時燈或者感光燈,等到夏季用電高峰期時,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
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jié)能燈;節(jié)約用水,使水能循環(huán)利用;不亂丟棄廢物;垃圾分類處理,做好廢物回收……
交通出行時,我們盡量使用自行車,最好不要使用汽車。在超市購物時,最好不要使用塑料袋,因為塑料袋埋在土里常年不分解,燃燒的話會有有毒氣體產(chǎn)生,危害人類健康。
節(jié)能減排,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如果大家都能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那么我們生活的地球還會像原來一樣美麗。
科學小論文15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wěn)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边@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半y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我想。這引起了我的興趣,于是我做了個實驗。
我從墻角處捉來一只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心急的我沒等蜘蛛織網(wǎng),就撿來一只死去的小蟲、一只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yún)s置之不理。我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走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的東西。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卻多了一個網(wǎng),蜘蛛在網(wǎng)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wǎng)呢?于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wǎng)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尖輕輕地觸動了網(wǎng)的邊緣。蜘蛛這才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wǎng)停止了顫動,信號就斷了。它又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wǎng)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wǎng)上死蒼蠅的身體,網(wǎng)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又停了,和上次一模一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wǎng)中心爬去。噢!我終于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wǎng)的顫動來產(chǎn)生感覺的,靠織網(wǎng)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是否是靠網(wǎng)的顫動產(chǎn)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wǎng)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wǎng)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chǎn)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匆匆忙忙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時,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黏乎乎的蜘蛛絲將蒼蠅捆住,接著我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wǎng)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了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又到圖書館、書店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資料。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說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shù)為昆蟲或其他節(jié)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wǎng)時,會用力在網(wǎng)上掙扎,使網(wǎng)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fā)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于網(wǎng)上。先用螯肢內(nèi)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nèi),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后吸進消化道內(nèi),最后吃剩下的體殼被完整的棄留在蜘蛛網(wǎng)上。這些資料都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wǎng)顫動,網(wǎng)顫動會使產(chǎn)生感覺,蜘蛛產(chǎn)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這證實了蜘蛛只吃活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科學小論文】相關文章:
科學的小論文08-15
(精選)科學小論文09-17
(經(jīng)典)科學小論文08-28
科學小論文【精選】08-31
科學小論文01-02
科學小論文(經(jīng)典)10-27
科學小論文【必備】09-20
(集合)科學小論文09-19
[推薦]科學小論文10-11
科學小論文[精華]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