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來源理論、依據:
寫作是我國英語教學中以往重視不夠的一個層面。多年來,國內外英語教育界一直都在探討英語寫作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以便更具實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英語寫作是一個對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組織能力、自我監(jiān)控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高度復雜的思維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必須從初中抓起。對初中的英語寫作教學進行探究,提出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采用檔案袋評價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教育部2001年7月制訂并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評價建議”部分明確指出:“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jiān)控。”英語課程標準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評價理念和要求,強調“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習效果,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在探討形成性評價手段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認為,檔案袋評價是當前符合形成性評價理念的一種有效的質性的評價方法。
多元智能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種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音樂-節(jié)奏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知-自我認知能力、交際-人際關系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只是其組合和發(fā)揮程度不同。對于評價,加德納認為,評價的主要目的應是幫助學生,有用的評價應能向個體提供有益的反饋--智能強項和弱項的信息,亦即能力傾向,并提出繼續(xù)學習方向的建議。
該理論給本研究的啟示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領域,所以我們要為學生提供一個發(fā)展他們優(yōu)勢的學習空間。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背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或其他學習者)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主動探究、主動發(fā)現(xiàn)和主動建構而獲得的。教學只有將學生置于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和取得好的效果,否則教學便只是一種簡單的灌輸和填充。
該理論給本研究的啟示是:評價者的類別要多元化,評價過程要通過民主、協(xié)商的方式進行。通過生生、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使被評價者愿意吸收眾人的評價意見,在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形成個人見解。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對傳統(tǒng)課程評價范式進行反思與批判的基礎上,北美出現(xiàn)了許多全新的質性評價方式,其中包括最常用的檔案袋評價。檔案袋評價也可稱之為“學習檔案評價”或“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九十年代以后,Blog出現(xiàn)于美國,2000年開始流行,把Blog應用到教學中后,每個學習者就可以利用Blog來完成部分作業(yè),這就形成了一個電子檔案袋。如今美國、英國、希臘等有很多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和教師都可以申請自己的Blog空間,并可以隨時發(fā)布自己的學習內容、研究興趣,并與教師和同學之間進行分享和交流。
近年來,我國教育界也開始關注這種評價方法,有的學校配合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檔案袋評價的實驗研究,收到較好的效果。這種評價理念與我國的新課程理念相一致,它強調學生參與,注重學生發(fā)展。Blog在中國內地教學中的應用自2002年剛剛起步,大部分都還停留在認識、了解及初步探索運用階段上。
近幾年來,“過程寫作法”引起了國內外教育者的廣泛關注。過程寫作法的倡導者認為,寫作是一種思維形式或解決問題的行動,一種復雜、循環(huán)式的認知、創(chuàng)造和交互性過程。檔案袋評價作為一種新型的形成性發(fā)展評價工具,著力收集顯示學習者在某學習領域里的努力與進步的信息資料,探究各個時段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通過編制“成長檔案”來把握每個學習者的學習軌跡。
三、論文的目標及主要創(chuàng)新點:
對檔案袋評價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幫助實驗班學生建立以Blog為載體的網絡成長檔案袋,屆時,我們可以隨意地瀏覽各學生的成長檔案袋,并利用網絡論壇的形式來評價成長檔案袋。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整體提高實驗班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在實驗前對實驗班學生做過一個上網目的的調查,結果為:60.7%的人玩游戲,34.1%的找朋友聊天,29.1%的人關注影視文藝動態(tài),24.3%的人發(fā)E一mai1,18.6%的人選擇下載軟件。疏于引導的學生將網絡作為新一代游戲機房,完全不能領會計算機網絡對他們成長的真正意義。如果希望學生能夠在課堂之外繼續(xù)寫作,為什么不幫助他們用Blog,讓他們完全擁有自己文字的控制權呢這不是課堂空間,學生們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發(fā)布他們自己的Blog.如果師生雙方互相經常性地閱讀雙方的Blog,在現(xiàn)實見面的時候也就會更節(jié)約時間、更指向重點,更加增進了師生間的了解,照顧學生的面也可以加大,更利于因材施教。
本論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即:把Blog引入教學,充分發(fā)揮其教育特性,激發(fā)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tǒng)的互動交流學習之外,Blog又引入了一種全新的教學及評價方式,從而使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獲得更為有效的交流方式,從而能更好的輔助教育教學,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