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增加課外閱讀量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進步。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關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開題報告,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課題目的意義
1、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的要求。書,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教育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書,是傳承文化的途徑。人們常說,讀書可以明智,研究可以明理,品文可以傳遞,嚼詩可以怡情。著名語言學家品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課內的功效占30%,課外的功效占70%,這幾乎是有識之士的共識。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曾經(jīng)說過: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fā)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愚昧應試的學校。所以,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學校都應是讀書的地方。因此,作為一名學生理應要博覽群書。
2、厚積才能薄發(fā)。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是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它對人才的知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的國際經(jīng)濟和科技競爭,也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人才源自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跟廣泛的閱讀積累是密不可分的。大凡國內外著名的作家、文學家他們都嗜好閱讀書籍,才會學識淵博,才思敏捷,成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人。在《新課程標準》中,課外閱讀是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要求提出來的。“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總量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對課外閱讀提出了量的要求,這在大綱中還是第一次,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課外閱讀是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葉圣陶先生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方能駕馭語言文字。”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再閱讀。”在當今信息量激增的社會里,讓學生學會搜集,處理信息,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課外閱讀能力已克不容緩,而我們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令人擔憂。(1)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在我們農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難以形成。(2)課外閱讀涉及的范圍較小。在家長和學生的心中,一聽說要買課外書,80%的家長、學生買的是優(yōu)秀作文書籍,形成了優(yōu)秀作文等于課外書籍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學生課外閱讀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名著、民間傳說、科幻讀物。(3)學生課外閱讀習慣難以養(yǎng)成。學生閱讀書籍囫圇吞棗,粗粗瀏覽一遍即是閱讀,很少做讀書筆記,即使做了筆記,也無非是抄些好詞好句。
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紛繁復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地發(fā)揮,以淵博的知識去適應和面對未來社會的需要的挑戰(zhàn)。
二、國內外關于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概況
閱讀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一個人的分析和辨別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同時,閱讀還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國內外母語教育的實踐證明:閱讀是母語教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只有經(jīng)過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積累,才能真正學好母語。正因此,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閱讀的教育與研究。全世界最鐘愛讀書的猶太民族,時刻向孩子灌輸“書本是甜的”這一意識。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長就宣布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于1998年10月簽署了“閱讀卓越法案”,美國的兒童每天都有一個小時在閱讀作業(yè)室里度過。2003年,英國教育部發(fā)出號召,要把兒童閱讀進行到底。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歷代文人和教育家對課外閱讀都十分重視,都有過精辟的論述。莊子云“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不重視長期、大量的積累,是無法學好語文的。朱熹曾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唐彪也說:“文無他術,惟勤讀而多為之自工。”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是婦孺皆知。
近年來,國內的華中師范大學教科院夏家發(fā)老師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閱讀指導”,廈門市教科所蘇文本先生等對“小學生大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模式”進行了思考與實踐,浙江教育學院汪潮教授等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與研究……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以上論述,對于我們搞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進行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但總的來說,因為應試教育的觀念和制度未完全消除和改變,相關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后,所以目前還沒有在小學階段建立起一個科學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所以我們立于此課題進行研究,力爭將我校打造成一個書香氣息濃郁的校園!真正打造“幸福沁校園,書香相伴人生”的校園文化。積累相關經(jīng)驗,并將其推廣。因此形成課外閱讀體系并使學生們都養(yǎng)成自主有效閱讀的習慣迫在眉睫。
三、本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我校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特點及發(fā)展規(guī)律。
2、探索構建以課外閱讀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策略。
3、研究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關系。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包括以下幾個子課題:
1、我校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調查通過此項調查,統(tǒng)計出學生每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了解學生目前所能達到的閱讀水平,掌握學生閱讀的書目及閱讀范圍。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找出學生的閱讀特點,能夠適應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地制定出課外閱讀的計劃和活動。
2、構建以活動為主體的課外閱讀實施策略
總結出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形成課外閱讀的活動系列,營造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能力,彰顯學生個性的氛圍,促進我校“書香校園”的更好打造。
3、學生課外閱讀促進語文能力提高的研究
通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前后語文成績的變化,習作質量的變化及參加各項競賽的統(tǒng)計,揭示出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推動作用的規(guī)律。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找與“課外閱讀”相關的資料,為本課題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并為而后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幫助。
2、經(jīng)驗總結法:
實驗老師從各自的研究出發(fā)進行總結,尋找實施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以期獲得利用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有益經(jīng)驗。
3、實驗法:
通過設立實驗班,確定實驗老師,具體地指導教師實施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系列活動。
4、調查研究法:
通過對當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了解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和閱讀特點。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呈現(xiàn)形式:
1、課題研究報告。
2、兒童文化研究的理性文化集萃。
3、課外閱讀教色活動(圖片)。
4、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
5、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情況匯總。
八、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1、參加課題研究的成員教齡均在10年以上,有一定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
2、屆時將邀請縣師訓教研中心專家作指導。
3、學校制定有相應的校本教研制度。
4、存在的問題是:如何探索出高效的課外閱讀有效途徑?
九、課題的經(jīng)費籌措及管理
學校為該課題研究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成立組織機構,并投入一定的財力和物力,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