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海南民歌崖州民歌
由三亞市落筆洞古人類遺址考古成果可知,一萬年前已有“三亞人”在這里生息。宋太祖開寶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設于今三亞市之崖城鎮(zhèn),領寧遠、吉陽兩縣(今三亞、黃流一帶)。產生、流傳在這一帶的民歌統(tǒng)稱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省漢族民歌的古老歌種之一,是海南民族文化的典范,流行在三亞、樂東黃流及古崖州屬地。漢族客家方言詠唱、格律異常嚴謹且自成一體、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鄉(xiāng)間并向四周傳播的一種漢語民謠。崖州民歌有明顯的佛教“齋歌”和唐詩格式影響的痕跡。唐代佛教傳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亞市崖城鎮(zhèn)建有大云寺,崖州民歌的嗟嘆調就出自“齋歌”,與寺廟中的念誦吟唱有一定關系。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崖州民歌的歷史溯源
宋太祖開寶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設于今三亞市之崖城鎮(zhèn),領寧遠、吉陽兩縣(今三亞、黃流一帶)。產生、流傳在這一帶的民歌統(tǒng)稱崖州民歌。崖州民歌形成有兩大要素:一是中原移民不斷遷入,把各地民歌傳入崖州;二是移民遷入崖州經過長期共處,形成了崖州的鄉(xiāng)音方言,民風民俗,隨之便演化或產生語言通俗、鄉(xiāng)音濃重、又相當具有地方特色的崖州民歌。《崖州志》上沒有明確記載崖州民歌的來源出處,但是從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斷,民歌相傳興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間為了表達感情而吟唱,慢慢傳入民間在勞動人民中自由吟唱。
崖州民歌的藝術特色
崖州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歌詞多為七言,從人文歷史、風光景色到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無不涉及。已發(fā)現(xiàn)的敘事長詩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寶。崖州民歌曲調優(yōu)美動聽,有號子、叫賣調、拉大調、柔情調、嗟嘆調、哼小調等。常見的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張生歌》、《孟麗君》、《駐春園》等。
崖州民歌的內容一般有長篇敘事歌,生活長歌,短歌和對歌四大部分。長篇敘事歌(俗稱歌封或大朝歌),這一題材的民歌每部都是一部敘事長詩;長歌(俗稱歌牌),這類民歌的代表作有《貧家織女怨》、《十道情郎》等;短歌(俗稱歌仔)以七言四句體為一首,短歌多為即興吟唱歌,精品極多,傳唱范圍廣,如《觀音填海歌》;除此之外,還有對歌(俗稱答歌),民間對歌藝人具有很強的口頭即興創(chuàng)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對歌內容隨意,即興唱答通宵達旦對唱不停,在民間文化中堪稱一絕。
崖州民歌格律嚴謹,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辭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尾音都要押韻(首句亦不許脫韻)。四句尾音的音調也順次嚴格規(guī)定為入聲(或陰平)、陰平、入聲、陽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調都不許更改。除了尾音,別的字音也須盡可能符合平仄。而對各句第四個字的音調要求尤嚴。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個尾音均不準彼此重復?傊,就韻律而言,它比絕句或竹枝詞還嚴格。
崖州民歌這種以口頭傳唱和手抄文本流傳至今的民間歌謠,是崖州人民在生產、生活中抒發(fā)感情、唱頌美好生活的民歌,是樵夫平民漁翁百姓之歌,為群眾所喜聞樂見,是群眾重要的精神食糧,長期以來依靠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傳唱,沒有任何花哨的修飾,民歌歌手將熱情的曲調注入吟唱中,把對生活的熱愛用質樸的語言淋漓暢快地一一釋放......
【海南民歌崖州民歌】相關文章:
課外閱讀訓練與答案:《聽民歌》01-11
崖州古城宣傳口號12-27
日本九州大學06-05
九州火鍋集萃02-22
開州城市營銷口號12-28
去海南旅游的心情說說06-23
海南農信社面試技巧07-19
海南朋友圈文案01-16
海南旅游的全攻略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