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學習方法的手抄報資料參考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是不是經(jīng)常都會用到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能夠幫助大家更針對性的學習。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學習方法的手抄報資料參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的名言
孔子主張學生要學,思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光勤奮而不積極思維,就會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維不以勤奮為基礎,就會流于空想,會帶來知識上的危機,因為學習是人類獨特的活動,不能是簡單的模仿,要通過獨立思考,學思結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發(fā)展。
愛因斯坦早年是智力發(fā)展遲緩,上小學、中學時,老師認為他是“笨頭笨腦的孩子”。也許是他12歲時第一次學到歐氏幾何的書,那嚴密的邏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激發(fā)了他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最終通過自己勤奮不懈的努力被科學界譽為“人類歷史上一顆明亮的巨星”。
愛因斯坦的學習方法,大致可概括成:依靠自學,獨立思考,窮根究底,大膽想象,強調(diào)理解,重視實驗,弄通數(shù)學,研究哲學等八個方面。
宋朝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主張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浪漫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李陽(全球著名英語教育專家)“瘋狂英語”在全國風靡一時,李陽也紅遍全國,甚至韓國也弟子“三千”。李陽英語學習方法的精髓就是:不怕丑,不怕出錯。李陽倡導把英語喊出來,“一日三餐前后”狂讀英語,跑步時喊英語,看到公園就跑進去喊英語。
有人問俞敏洪(新東方英語學校創(chuàng)始人)英語怎么學,他常常一句話說完:“把任何一本好點的教科書背得滾瓜爛熟就行”。簡單地說,就是一個“背”字。
胡春洞(著名英語教學專家)說朗讀和背誦,對于語感的發(fā)展是很有好處的。很多老知識分子,語文學得好,外語自然也學得好,就是因為他在學語文的時候,養(yǎng)成了朗讀和背誦的習慣。
華羅庚“厚薄”法: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說,讀書要扎扎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徹底清楚。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于增加了不少內(nèi)容,就變得“較厚”了,這是“由薄到厚”。
陶鑄“細嚼慢咽法”:“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
謝覺哉“擠鉆法”:“沒有時間,擠;學不進去,鉆!
鄧拓“積累法”:“古今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注意積累的。”
巴金“苦學法”:“苦學能夠戰(zhàn)勝一切。學問的宮殿不分貧富都可以進去!
趙樹理“淘金法”:“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
李政道“雜七雜八法”:“我是學物理的。不過,我不?次锢頃,還喜歡看雜七雜八的書,多看一些頭腦就比較活躍!薄
讀書“四到”。宋代朱熹提出讀書要“三到”近代胡適加了“手到”,形成了讀書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好方法。邊看、邊誦、邊寫、邊想,才能讀得進,記得住,用得上。
淺談學習方法作文
學習對一個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樹立重視學習、終身學習的思想。連偉大領袖毛主席都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可見,時不時的學習和終身學習很重要。雖然我還年輕,但說到學習和學習方法,我還是有一些經(jīng)驗的:
第一:我覺得要好學。人生充滿學問,孔子說:“三人行必由我教!鄙钪械娜撕蜕磉叺娜硕加兄档脤W習的地方。廣告牌和電視是學習漢字的平臺。他們可以邊玩邊學。超市和購物中心是數(shù)學練習的地方。他們可以邊生活邊學習。同學、朋友,學習他們的長處,彌補他們的短處,互相交流,促進他們的學習上一個新的臺階?傊,只要你有一顆好學的心,你會發(fā)現(xiàn),你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學習知識。
第二:勤奮。中國古代有許多勤奮學習的典范,如匡衡、孫敬、蘇秦、車胤、孫康等...他們能夠在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學習而不放棄,我們今天應該以他們?yōu)榘駱,珍惜時間,努力學習!耙篃暨B雞,是人讀書。青少年只知道玩耍,不知道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輕的時候,為什么不知道好好學習。這首詩一直困擾著我,激勵著我努力。
第三,要回顧過去。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學到的東西很快就忘記了。我也是。我以前覺得自己很蠢。怎么能記得很清楚卻忘了呢?有一次,媽媽在考我的字的時候,我不小心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媽媽和藹地笑了。她告訴我,世界上有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問他!我當時很好奇,以為自己得了什么精神病。所以我迫不及待地在網(wǎng)上找他,渴望得到一個答案。當我把艾賓浩斯這個詞輸入電腦瀏覽時,我突然明白了。原來他是德國人。他發(fā)現(xiàn)了人的記憶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只要他們遵循艾賓浩斯的記憶方法,他們就會比其他人記得更牢。原來我不是白癡。遺忘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東西。如果你想記住你所學的東西,你需要復習一下。勤復習,“師古”,就能像孔子說的那樣當老師!
以上是我自己學習、總結的一點經(jīng)驗,也是我對學習方法的粗淺看法,希望能給大家?guī)砗锰帯?/p>
學習方法與技巧的把握
很多孩子從小被教育要好好學習,但卻從沒人教到底怎樣好好學習,直到接觸心理學尤其是認知心理學,我才發(fā)現(xiàn)以前的學習多么低效,高效的學習又多么迷人!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從心理學視角探究學習理論,既能將常用的老方法化腐朽為神奇,又能指導我們培養(yǎng)新的高效方法。
以下6個成體系的方法,每個方法都從兩個方面詳細闡述:“為什么有效”(認知心理學理論),以及“怎樣高效利用”(理論照進現(xiàn)實)。另外,部分理論還結合了參加職業(yè)考試的經(jīng)歷,這場考試也讓我真切體會到高效學習方法的威力和魅力。
學習真不是一件苦差事!
1、注意力穩(wěn)定性理論:必須有目的的預習
注意力穩(wěn)定性。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而是周期性起伏變化,通俗講就是課堂45分鐘,真正有效時間大約不到20分鐘,這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zhuǎn)移的。
因此,要成為學霸,有效的課堂時間必須用來聽重點,聽難點,聽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這一點,有目的的提前預習非常重要,必須要帶著問題聽講。
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要么不預習,要么稀里糊涂預習,雖然瞪大眼睛聽講,最后只能自證智商確實存在差異!
之所以將這條放到第一點,一是課堂聽重點太重要了,另外就是對于N多年沒踏入課堂的人來講,集中精神聽講基本不可能,時不時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聞,坐立難安,盡管大多數(shù)時候在開小差,但我對上課內(nèi)容吸收非常高效,這歸功于有目的的預習,帶著問題聽課,一旦老師講解到問題內(nèi)容,自然就全神貫注!
2、記憶衰退理論:必須及時復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fā)現(xiàn),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
我們及時復習非常重要,但實驗又證實,合理安排復習時間也非常重要,并非復習就有效果,正確的時間點進行復習就會事半功倍!
什么才是最佳的時間節(jié)點?實驗給出的建議是5分鐘后復述很關鍵(短期記憶轉(zhuǎn)化成長期記憶),12小時內(nèi)或睡前溫習很重要(最好是通過題目鞏固),1天后、2天后、5天后三次復習,效果通常就已經(jīng)非常不錯。
3、記憶編碼理論:必須動手構建知識樹
認知心理學研究指出,記憶效果取決于信息編碼方式,“深層次”加工比“淺層次”加工更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和提取。換句話說,記憶和理解取決于如何加工信息。
加工深度很難衡量、定義,因時而異,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記憶內(nèi)容和已知信息間建立聯(lián)系,而建立知識樹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通過樹形結構把知識串聯(lián)、和組織!
以年初的考試學習為例,在我眼中,書本不是一個個知識點的無序堆積,而是一個樹形結構,一個節(jié)點就是一個問題,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這課知識樹,在學習中不斷調(diào)整、增刪節(jié)點,不斷發(fā)展、壯大這棵知識樹。
知識樹一旦被搭建出來,每一個節(jié)點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與周邊知識節(jié)點的一次連接,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就越來越緊密,知識樹也就越來越有條理,越來越有生命力,很多問題自然而然就能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而不是雜亂無章的一團漿糊,毫無頭緒!
構建知識樹的詳細方法,參見之前文章《終身學習,不懂這個方法都失白學》。
4、內(nèi)隱語言理論:打破學習錯覺
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學得好,是錯將熟悉當做知道。比如我們讀一本書,畫了很多重點記號,甚至還做了筆記,這時我們可能會認為學得很好,但如果合上書做個簡單的自我檢測,瞬間就會忘掉三四成。
再比如,問自己一個經(jīng)典問題:“什么是囚徒困境?”,心里是不是很快閃出“兩個人”、“博弈”、“策略”等關鍵詞,覺得對這個問題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來,你真的知道嗎?
這種學習錯覺(誤將熟悉當知道)是內(nèi)隱語言與外部語言的差異造成的。語言分為內(nèi)隱語言和外部語言。通俗講,內(nèi)隱語言是我們自問自答或不出聲的言語,外部語言就是我們正常交談或小聲默念。
內(nèi)隱語言過于隱秘、快捷、破碎,而外部語言(或者書寫表達)是邏輯、完整、成體系的,但如果一個知識點能用內(nèi)隱語言描述,我們就誤以為很熟悉。
具體到學習中,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復習時,內(nèi)隱語言抓住了幾個關鍵點,我們就會產(chǎn)生學習錯覺,誤以為都知道,但知識點不是孤島,是由邏輯關系構成的,這需要外部語言去描述、串聯(lián),唯有經(jīng)過外部語言檢驗,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
因此,必須將內(nèi)部語言轉(zhuǎn)換成外部語言。認知心理學推薦生成與測試兩種辦法:
生成效應是指向自己、朋友解釋所學知識,在解釋過程中,主動思考組織知識,構建出知識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有經(jīng)驗的童鞋都知道,很多靈感都是在給別人講題中產(chǎn)生,甚至是請教別人時恍然大悟,另外做講座之類的對掌握知識非常有用!
測試是指對知識點進行自我提問,然后將答案小聲說出來,或者完整寫出來,不能心里一晃而過幾個關鍵詞就翻過去了。
5、情緒績效理論:壓力是資源
學習是為了自我提升,但對學生及成人教育而言,考場發(fā)揮也非常重要,臨場心態(tài)非常關鍵,那一刻的心態(tài)抵得上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苦功!
這就涉及情緒績效理,即情緒喚醒水平和績效間存在著倒U型曲線的關系,情緒太低或太高都會損害績效。
適當?shù)膲毫κ怯泻锰幍,完全沒有壓力或壓力過高都會影響發(fā)揮。
?壓力的最新研究還表明,我們對壓力的認知會改變這一壓力曲線(大致是左、右平移)。比如一個實驗證實,如果人們被簡單告知“你是那種在壓力下表現(xiàn)更好的人”,他們實際表現(xiàn)會提高33%,即使這只是隨便說說也無妨,重要的是信息改變了個人對壓力的評估方式。
所以,視壓力為資源,會讓我們在壓力下表現(xiàn)更好(向右平移),而談壓色變則會讓哪怕一丁點的壓力都影像我們發(fā)揮(向左平移)。
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學習
要想長期能夠保持穩(wěn)定的學習效率,就不能一次過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確保每次學習時精力都能夠恢復。
一旦過度透支,不僅會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帶來精神疲勞,削弱動機和堅持動力,很多少年天才通常過于急功近利(或被迫),致使興趣、熱情被消耗干凈,最后無法堅持而失敗。
對于長期的學習,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強度學習時間,避免精神疲勞或逆反心理?偠灾
1)短期內(nèi),要合理調(diào)配好學習與休息,避免過度透支精力和興趣,要細水長流。
2)長期看,長時間的堅持學習,能夠讓身心能逐步適應,之后可逐漸增加學習量和學習強度。
另外,認知心理學有一個“間隔效應”:分幾段時間來完成一個學習任務,而非一次學完所有東西,這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此外,研究還證實,學習之后休息或睡一會,能有效提高記憶效果。
影響學習效率的理論還有很多,比如注意力切換損耗理論,記憶構建理論,格式塔理論,學習區(qū)理論等等,后續(xù)會深入整理發(fā)布。
學習早已是終身事業(yè),掌握必要的高效學習方法,可大大提升生活效能,且對下一代的成長也有極大促進。
學習路上,你我相伴。
【學習方法的手抄報資料參考】相關文章:
藥物手抄報的資料參考08-09
讀書手抄報資料參考08-09
健康手抄報資料參考08-10
國學經(jīng)典手抄報資料參考08-09
感恩手抄報資料參考08-10
我的成長手抄報資料參考08-09
軍訓手抄報參考資料08-09
文明美德手抄報資料參考08-09
學雷鋒手抄報資料參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