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孔子的故事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的故事心得體會 ,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子的故事心得體會 1
寫這篇感受的時候,《孔子的故事》這本書還沒有讀完。原因是我的心境不穩(wěn)。想起小學、初中的時候,可以拿一本紙質(zhì)的好書,逐字閱讀,F(xiàn)在呢,一目十行不說,最關(guān)鍵的是讀書的時間被繁雜瑣事占據(jù)。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了孔子命運多舛的一生。生于春秋時代末期的孔子,一生顛沛流離,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以傳播自己的政治理想,其核心就是“禮”與“仁”。當時很多杰出的人才都是他的學生,如善于雄辯、經(jīng)商的自貢,以政事見稱的冉求,被稱為“南方夫子”的子游等等。孔子去世后,經(jīng)由他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整理匯編形成了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也正是他們的傳播,孔子的教育精神和政治理想才得以傳承和發(fā)揚。
通過閱讀,我認為孔子思想中隱約帶有輕物質(zhì)、輕法制、輕平民的傾向。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贝笠馐钦f:“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可見孔子藐視“利”,藐視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現(xiàn)在看來對商品經(jīng)濟是相當不利的。在孔子的觀念中,認為國家要以禮服人,而不是靠刑法。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币馑即蟾攀侨绻眯谭ü芾怼⒖刂瓢傩,他們雖不犯法,但卻會失去廉恥之心,只有通過道德感化,百姓才會知廉恥、守規(guī)矩。這就有可能導致人治與法治的失衡?鬃油瑫r也提出忠君、愚民的觀點,這種思想被后輩發(fā)展成了所謂的'“三綱五常”,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制度下,成為了世人為人處世的準則,也成為了少數(shù)人維護特權(quán)的工具。
這就提醒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黨務(wù)工作者,要以發(fā)展辯證的思維來對待,而不是墨守成規(guī)、迷信經(jīng)驗。特別是在支部工作中,要大膽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在三個“區(qū)分開來”的保護之下,我們還有什么不能放手去干的呢?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理學大師張載的話鼓勵了一代代讀書人,沿著前人的足跡,走出自己的道路。我們雖不能達到孔子的境界,卻可以將其作為努力的方向,激勵自己在奮斗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前進!
孔子的故事心得體會 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是啊!書是人類的朋友,書能使人進步,書能使人獲得樂趣,書能使人獲得知識。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孔子的故事》。
這是孔子一生所經(jīng)歷的事,寫成了一本書,孔子的一生,坎坷而偉大,他廣收門徒,傳播禮道,將復興周禮作為己任。后人雖然評論孔子過于執(zhí)著,但他們卻不能了解孔子以禮治國的本性意義,當禮道深入人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時候,嚴酷的刑法就會失去它的意義,這也并非是不能實現(xiàn)的幻想。
孔子一生都在學習,不論身處何方。有一次他被媽媽送到爺爺家,僅僅在爺爺家停留了短暫的幾年時間,他就一口氣讀完了爺爺?shù)乃胁貢,懂得的知識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了爺爺。盡管如此,他還是虛心向別人請教。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這種不驕傲自滿,低下頭來聽從別人教誨的精神。我平時總很自大,不愿意聽從別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正是因為驕傲自大,所以犯了不少錯誤,但通過讀這本書,我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毛病,要像孔子一樣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的態(tài)度。不僅如此,孔子還有股子堅毅不拔,頑強拼搏的毅力,他不論做什么事,都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我呢?常常看書只看一會兒就睡著了的,孔子的學習態(tài)度與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我不能再這樣了,我要在學習的時候有一種鉆勁,只有肯鉆研才能更好的運用學習的知識,才能更優(yōu)秀。
孔子還十分注重人與人之間的禮節(jié),不論貴賤,見了都會先行禮。盡管孔子是一個赫赫有名的教育家,但他還是俯下身來關(guān)心人民。他沒有現(xiàn)在的某些當官的'那么傲氣十足,而是體恤民情,想方設(shè)法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盡管孔子做的事有許多我做不到,但是我可以從小事做起,以后也要多多幫助他人,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孔子就是以這些好品質(zhì)才受到了人們的敬仰,我也十分佩服孔子,佩服他的虛心,佩服他的堅毅頑強,佩服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品質(zhì)。
讀了這本書,我改變了很多,我以后要多多向孔子學習,將他的好品質(zhì)發(fā)揚光大!
孔子的故事心得體會 3
大凡讀過《孔子的故事》一本書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對孔子發(fā)出由衷的贊嘆,深深地敬佩這位博學多才的杰出人物,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出現(xiàn)過這么一位偉大人物而感到無比驕傲。
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博學多才的人,是因為他謙虛好學?鬃釉f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裝懂,這才稱得上聰明。聾的人就報著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虛心地向他人學習,以此來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聰明的人。當他取得了成績后,仍沒有滿足,繼續(xù)向別人請教,從不放過一個增長知識得勝機會,孔子的這種精神對于后人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使我這個與他相逢兩千五百多年的少年受到了深刻的啟迪。
我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有點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為此不知挨了多少批評,但總該不了。我上課不愿意認真聽別人發(fā)言,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失去了許多增長見識的機會。
影響了自己的進步。從孔子身上,我懂得了要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必須抱著虛心的態(tài)度,驕傲自滿是學習上的最大障礙。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將成為我前進的指路明燈。
孔子之所以能成為人類的.文明做貢獻,還因為他能勤學苦讀?鬃映錾碡毢茉缇褪チ烁赣H,他過早地擔當起生活的重擔,然而他沒有被壓倒,而是更刻苦地學習。艱苦的環(huán)境磨練了他的意志,艱辛的勞動結(jié)出了豐碩的果實,孔子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我從孔子勤學苦讀的一生中體會到,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發(fā)奮努力?鬃幽欠N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會永遠激勵我前進。
我要以勤奮、刻苦、頑強的精神,戰(zhàn)勝困難,成為一個有作所為的人。
孔子的故事心得體會 4
影響了數(shù)千年的孔子被后人尊稱為圣人,然而他的命運卻是充滿坎坷荊棘。在歷史的書頁中,孔子和弟子駕著木車,滾動的聲音在各國之間沉重發(fā)響,但由于各國之間矛盾重重,大夫相互傾軋,孔子車轆的痕跡便在長達14年尋求認可的道路上深深落印;對后人來說,孔子的遠見卓識,禮儀之見和理想理國之道是萬世不朽的傳世樂章;但坎坷的人生似乎是對立的,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所以我們需要細細解讀。
該影片首先是從孔子在魯國的仕途開始演繹,他熱愛祖國,一心希望用自己的品德來使國家更加文明昌盛,富庶強大,魯國國君起初亦是英明果斷,樂意采納孔子的意見,但隨著魯國大夫們的矛盾日益尖銳,魯君日漸消沉,孔子大失所望只好棄官離魯,伴隨孔子的還有弟子子路,顏回和子貢等。
來到衛(wèi)國的原因著實讓我費解,黃韋林所著的《孔子的魅力》一書中寫道孔子自己選擇來到衛(wèi)國,久待之后經(jīng)別人推薦給衛(wèi)靈公加以重用。該影片中說的是因南子早聞孔子才德兼?zhèn),讓衛(wèi)靈公下書邀請,衛(wèi)靈公素來對南子百依百順,所以重用了孔子;大相徑庭的兩種重用途徑實際暗含太多的信息。以影片來說,充分表明了南子是極其聰慧的,雖有著惡名,卻是一個才華橫溢,聰明干練,有膽有識的女子;她要會見孔子,孔子拋開輿論的.忌諱,以禮相待,他們之間相互的膜拜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和理解。南子說“人們只知道夫子痛苦,卻不知道夫子在痛苦中領(lǐng)悟到的境界”。南子如此理解孔子,不僅僅只是因為欣賞。
衛(wèi)國的內(nèi)外隱患迫使孔子離開了衛(wèi)國,帶著弟子過著漂泊的生活,路途中,師徒皆受饑餓的折磨,在困頓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他彈起了琴,眾弟子在琴聲中手舞足蹈,帶著悲憤的歡呼,盡情宣泄。也許并不是悲憤,是在歷盡挫折顛簸,人間滄桑后對內(nèi)心無奈的釋放。
顏回的死很是讓人感傷,在冰天雪地里寒徹的河水中打撈者散落的書籍,一次次的來來回回,顏回的這番行為足以表明他對孔子的情誼遠遠超越了生命的價值,最后被活活的凍死了,顏回的死沉重的打擊了孔子,孔子棄鄉(xiāng)離家,追隨他默默支持他的是眾弟子,他對弟子的情誼遠遠超越了對妻子和兒女的感情,他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命運讓顏回變成了支持他偉大抱負的犧牲品,給他內(nèi)心深處留下了一道很深的傷疤。
孔子是個清貧的人,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喜歡在清貧生活中執(zhí)著于理想的人,從影片中我們看到孔子的生活就是清貧艱苦的,但又非常執(zhí)著自己的理想,正因為如此,才達到了“志士仁人,無殺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的境界,他將修為置于一種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中,所以成就了中國偉大的哲學家。
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對孔子是由衷的佩服,漢高祖劉邦變貶孔為尊孔,李約瑟對孔子有“中國的無冕皇帝”評價…孔子的思想滲透在各個領(lǐng)域中,其魅力所在值得去探尋。
【孔子的故事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孔子的求職簡歷勵志故事03-25
孔子的故事讀書筆記11-11
孔子的語錄11-19
孔子語錄07-28
孔子誕辰紀念日孔子名言09-29
孔子的名言大全07-05
孔子的名言警句06-19
孔子經(jīng)典名言警句04-30
孔子的名言警句11-08
孔子名言警句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