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半生緣讀后感常用(6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半生緣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半生緣讀后感1
紅塵中,浮沉多少個夢?太匆匆,轉(zhuǎn)眼又是一個秋;厥装肷,恍如一夢,何處停留?迷蒙中,化作一只風箏,在天涯盡頭,擦身而過,注定的結(jié)果。
顧曼楨是張愛玲筆下鮮有的幾個沒有戾氣的女子之一,外表看似柔弱易碎,實則堅實勇敢,與世鈞的愛情像緩緩流淌的樂章,沁人心脾,也像陳年老酒,愈沉淀愈香醇。秋日,在世鈞目光中,踩著落葉甜蜜地離開,纏滿絨線的紅寶石戒指就是一生的約定,原本以為這就是她全部的故事,平靜,浪漫,溫馨,怎奈何,陰錯陽差的一個轉(zhuǎn)身,天翻地覆,空余半生緣,半生淚。
提起曼楨,不得不提起曼璐。雖說曼楨是曼璐的犧牲品,可是對于曼璐,實在不忍多說什么。醉生夢死,流光溢彩的大上海,永遠是強者的天下,卑微的人在強勢的壓迫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螻蟻般生活著。一個沒有文化,沒有背景的女孩子,聲色場所陪舞賣笑,迎來送往,辛苦支撐著一個龐大的家庭。直到錯過了最好的年華,才猛然驚覺韶光已逝,美人遲暮,像盛極的花漸趨凋落。當年美好的初戀成了心口的朱砂痣,揮之不去,亦無可奈何。這不是她能選擇的。貧苦人家的女兒在沖突與矛盾的年代又能怎樣做?曼楨可以理解她:“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得她這樣的.。要說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和妓女誰更不道德!笨赡切┳栽傉傻娜藭斫馑龁幔康烂舶度坏娜颂,能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想的人太少。后來的她陷入癲狂又悲哀地死去,她最美好的時光定格在與豫瑾約會的晚上,紫色旗袍,青春明媚,只是這終究還是抓不住的過往。
其實,早就懷疑就算沒有曼璐的“借fu生子”,曼楨與世鈞就能走到一起,廝守一生嗎?社會地位的差異新式青年可以不管不顧,世鈞家人能接受嗎?世鈞的母親,一個中產(chǎn)階級的貴太太,表面上是正室,風光無限,卻在與姨太太的爭寵斗爭中輸?shù)靡粩⊥康,?nèi)心渴望丈夫回歸卻強作滿不在乎,將全盤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盡管物質(zhì)生活富足無憂,人性早已扭曲,自私,虛偽,貪婪。一方面拼命制造自己的豪門優(yōu)越感,另一方面竭力討好大戶石太太,這樣的人能接受來自貧寒之家、有個舞女姐姐的曼楨嗎?就算進了沈家門,曼楨又該承受多少壓力與白眼?陰晴不定的寡婦大嫂,勢利眼的下人,哪一個是好惹的,哪一個不想看她的笑話?長此以往,夾在其中的世鈞不會厭煩嗎?
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紊鐣卤瘎♂劤傻拇呋瘎荒ê苤氐牡咨,渲染了卑微、可憐的生命。充滿著高尚與卑鄙,新潮與頑固的年代,嫖客可以一邊花天酒地,一邊一本正經(jīng)地大談時局政治,一邊接受別人的諂媚與敬重;而妓女就只能永遠背著沉重的道德枷鎖,受人歧視,禍及家人。當新式青年追求自由平等的愛情時,借fu生子,門當戶對的舊習俗舊觀念卻硬生生沖散了原本相愛的人們,曼楨與世鈞,翠芝與叔惠,他們擋不住的是命運的翻云覆雨還是內(nèi)心的怯懦與退讓?如果當初能勇敢一點,決絕一點,是不是就會不一樣?可惜早已沒有如果,沒有了當初。
十四年后,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再次相見,早已為人父母,結(jié)局已定,只能嘆一聲:我們,回不去了,無悲無喜。或許這就是最好的結(jié)束,世鈞繼續(xù)著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曼楨守著當初心花無涯的驚艷,耐得住寂寞終老。十四年物轉(zhuǎn)星移,不復(fù)當年模樣,各自需尋各自路。半生匆匆,就當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夢,夢醒了,淚干了,曲終人散,天各一方。作文
半生緣讀后感2
張愛玲的小說常常從第一句開始就展現(xiàn)出天才的一面,讀完王安憶《長恨歌》后緊接著讀《半生緣》,對比之下尤其有這種感覺。相比王老師的匠氣,“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這樣的開頭已經(jīng)足夠顯示出張愛玲的靈氣!栋肷墶防铩拔米友焐梆搿蹦菢芋@艷的句子不多,但局部依然細膩,而整體上又擁有一種氤氳的氛圍,張同學(xué)不愧是天才型選手。
人物上,世鈞確實懦弱,但曼楨后半段的表現(xiàn)也有點匪夷所思,還是缺少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烈。另外,和《長恨歌》里的王琦瑤不同,曼楨不只牽扯在愛情和男人當中,曼楨更具獨立人格,頗符合現(xiàn)代獨立女性的特質(zhì)。這種獨立也表現(xiàn)在曼楨和世鈞的戀愛過程中。
張愛玲的小說里表現(xiàn)年輕人認真地自由戀愛好像不多,要么像《傾城之戀》里情場高手斗法,要么像《紅玫瑰與白玫瑰》里既要紅玫瑰又要白玫瑰,要么像《金鎖記》里人格扭曲,總之很難舒舒服服談一場光明正大的戀愛!栋肷墶非鞍攵卫,感情在主角和配角們的一次次散步、交談、吃飯、出游中滋長,作者細膩的細節(jié)處理又助長了這種溫馨,甚至在后半段還能閃現(xiàn)一下,比如世鈞保留的曼楨寫的信。作為人情小說,《半生緣》多少有點《紅樓夢》的影子:前半段越美好,后面打破的時候才越刻骨銘心。
《十八春》以十八章十八個春天串聯(lián)故事,結(jié)構(gòu)頗為精巧,改成《半生緣》之后,減少一章,情節(jié)局部重組,結(jié)構(gòu)不如之前考究,但無論人物關(guān)系還是情節(jié)線索都比張以往的短篇作品復(fù)雜得多。張愛玲難得有長篇小說,甚至有人因此說張根本不會寫長篇。作為長篇小說的.《半生緣》雖然擁有和張的短篇作品類似的精神內(nèi)核,但其實還是不乏拓展的。
比如五十年代之前張愛玲的小說大都寫上層社會,到《半生緣》里顧家竟要靠長女犧牲尊嚴做舞女來支撐。再看大約同時期的《小艾》等,張氏小說中主角的身份似乎在逐漸下沉。但是顧家畢竟是長期用著傭人的,大概瘦死的駱駝總是比馬大些。
究竟張愛玲是因為身處大陸迫于政治壓力附和了時勢讓主角們參加革命,還是在臺灣為了書順利出版違背本意修改成《半生緣》,已經(jīng)成為懸案。很顯然《十八春》結(jié)構(gòu)更出色,但我還是更喜歡《半生緣》,因其刪去政治內(nèi)容后,人情更加突出。
《十八春》最后一句話是“世鈞惘然地微笑了。他是全心全意地為他們祝福!薄般弧痹谧值渲械慕忉屖恰笆б獾臉幼印保棱x既感失意卻又要全心全意祝福前女友和情敵,很別扭不是嗎。不敢相信天才又學(xué)霸的張同學(xué)會用詞不當,況且張曾經(jīng)考慮過《惘然記》作書名,那就只能把革命那一套理解為障眼法,“失意”才是作者真實的表達了。
張愛玲作品里主人公善終的不多,《傾城之戀》已算難得的圓滿結(jié)局:兩個個人主義者無法在兵荒馬亂的社會容身,可他們最后還是找到了容身之地。而《十八春》中,也是一群無法安身立命的年輕人,作者卻讓他們通過革命改造后才獲得立足之地,總感覺有點黑色幽默。
夏志清談及張愛玲小說里的悲劇性:“表面上是寫實的幽默的描寫,骨子里卻帶一點契訶夫的苦味!睆埵巧朴诎阉谋诨谧掷镄虚g的,在繾倦的氣氛里寫盡生老病死、炎涼世態(tài)!栋肷墶防铩笆棱x,我們回不去了”的結(jié)局,和角色們?nèi)フ位膫人表達,更符合張一貫的風格和我的閱讀期待。有讀者評論,《半生緣》“道盡了愛情的百轉(zhuǎn)千回;道盡了生活的陰差陽錯;道盡了生命的抑揚頓挫!辈还1950年前后張愛玲的實際想法怎樣,我更喜歡讀她的冷眼看世界。(周旻哲)
半生緣讀后感3
生命是一襲爬滿了虱子的華麗的袍子。
緣卻又是對相愛的人的極大諷刺與愚弄!
張愛玲,這個文壇小女子用她一貫的冷色調(diào)勾畫出3對男女的愛“緣”,是孽緣?還是無緣?
顧曼楨與沈世均的緣=時間的沉淀
曼楨是一個表面柔弱卻又堅強的女人,清貧的環(huán)境造就了她那倔強、堅忍、執(zhí)著的性格,在姐姐出嫁后的日子,她擔起了贍養(yǎng)家人的責任,與世均平淡而又真實的愛中,她在忙碌中找到一絲慰藉,為了家人,她作出了感情方面的犧牲,在世均的體諒中這個“弱女子”感到了幸福與快樂。在默默中,她撐起了一個家,然而曼璐在祝鴻才身邊的日漸失寵,在她的私心與母親和用人合謀草草將妹妹送入自己丈夫的懷中,在被實施暴行之后的曼璐被囚禁了,無顏面對自己深愛著的他。在堅忍的她終于又一次挺了過來,在病友幫助下,成功逃脫,開始了居無定所的生活,她離開了一切,包括深愛著的他,她淡淡地平靜;而世均則在曼璐的誤導(dǎo)下單純地以為她變心,倉皇地與一個自己不愛并且不愛自己的人——翠芝結(jié)了婚。14年后的她為了自己的兒子又回到了祝的身邊,但此時的她已心如止水,14年后的'當再見他時已是物是人非,只有一句“他們回不去了”冷冷地收場。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這沉默也就成為一種答復(fù)了,因道:“我只要你幸福!
兩人默然,深沉的愛在時間這慢慢沉淀,任由緣盡……
留下的只有痛……
石翠芝與許叔惠的緣=無聲的報復(fù)
緣,妙不可言。用在他們身上在適合不過了。她,一個千金小姐、大家閨秀而他一介寒儒,清貧卻很知趣,在南京的邂逅,讓他們一見鐘情,然而家人的阻撓,彼此的沉默,將愛掩藏得那么滴水不漏。她與世均草草結(jié)婚了,他賭氣留學(xué)美國。
這段愛在塵封了14年之后被打開,那時的他已離婚,而她膝下有一雙兒女,但卻不幸福。
只有在那一片彼此的笑聲中,她才感到一絲凄涼的勝利與滿足……卻永遠無法回到從前……
顧曼璐與張豫謹?shù)木?黯然的離開
顧曼璐是個令人痛恨卻又讓人同情的人物。從一個單純少女到妖媚舞女,最后淪落為無恥毒婦。悲劇的開始源于為了家庭的生計開始的舞女生涯。然而她最愛的還是那個與她從小結(jié)親的張豫謹,最不能辜負的最后還是辜負的張豫謹,她選擇了離開,默然地離開,鉆進了燈紅酒綠。一個舞女被后輩搶飯碗的哀怨,一個年華漸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點東西的急切,讓她抓住了祝鴻才——這根救命的稻草,原以為會就此平靜可不曾想一段畸形的孽緣開始了,面對情變,她變得愈加的潑辣,甚至殘忍,面對未能添丁而失寵的境地她頓生毒計,不惜將自己的親生妹妹葬送給祝鴻才這頭“禽獸”,而張豫謹在此時選擇了死心,明智地找了個女人過上平靜的生活。
曼璐走了,張豫謹?shù)呐艘苍诹矞S陷時喪生。當初的有情人,一個墮落、離世,一個則選擇離開故土……
是解脫?是逃避?
張愛玲用她那細膩的筆法,冷淡的字句,將骨子里的蒼涼貫穿整部小說,以一貫的悲劇結(jié)束了這一切的愛恨情愁。
有緣相見,無緣結(jié)果,有情人在時間的海洋內(nèi)未曾沖淡彼此的愛,而是選擇了塵封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生命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fā)展下去,變得更壞,更壞,比當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
也許,生命本是一襲爬滿了虱子的華麗的袍子吧。
半生緣讀后感4
在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里,除了顧家兩姐妹以外,石翠芝也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女人。相比顧曼楨和顧曼璐,石翠芝的結(jié)局算是很幸福了。她有一雙可愛的兒女,丈夫沈世鈞能力強,人可靠,動蕩年代還能讓她在上海過上衣食無憂的闊太太的生活,確實令人羨慕。
石翠芝出生在南京,家境優(yōu)渥,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有點嬌縱任性,對于她不喜歡的人和事常常把不滿掛在臉上。不過她懂得分寸,基本遵守傳統(tǒng)禮節(jié)。她家和沈世鈞家是世交,兩家大人有意讓她和世鈞結(jié)為連理,這點她明白。只不過她并不喜歡世鈞,她知道世鈞也不喜歡她。然而她也不駁父母的面子,照樣該去沈家就去沈家。
她愛上世鈞的朋友許叔惠,在父母面前爭取,無奈石父石母覺得門不當戶不對堅決反對。翠芝不死心,給叔惠寫信要去上海上學(xué),目的是想和叔惠繼續(xù)發(fā)展。叔惠遭到石母的羞辱,氣憤萬分,堅決拒絕了翠芝。翠芝看到和叔惠結(jié)婚無望,她也知道世鈞已經(jīng)有了曼楨,暫時答應(yīng)家里給她定的親事。后來沈世鈞和顧曼楨分手,她又果斷地拒絕了紈绔子弟一朋,投向世鈞。她權(quán)衡利弊,即使這倆男人都不是她喜歡的類型,世鈞也要比一朋踏實多了,于是她選擇了和沈世鈞結(jié)婚。石家本來看好的人就是沈世鈞,當然也不會反對了。
石翠芝一直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爭取著自己的幸福。她雖然有點嬌縱,卻從不偏執(zhí)。她愛叔惠,他們倆卻沒有辦法在一起,翠芝雖然傷心,但并沒有歇斯底里地尋死覓活。她平靜地接受著傳統(tǒng)所賦予一個女人的一切,卻也巧妙地為自己爭取較好一點的歸宿。
嫁給沈世鈞后,她事事都有自己的主見。婆婆想干涉他們在上海新家的擺設(shè),她堅決不同意,所有裝修和擺設(shè)必須按照她的習慣和愛好來。翠芝以此捍衛(wèi)她女主人的地位。以翠芝娘家的勢力,婆婆也不敢拿她怎么樣,只好悻悻地回老家了。許多時候都是:你強勢了,對方就不敢對你放肆。對于世鈞的工作,翠芝也有自己的'主張。她提醒世鈞要眼睛放亮,多討好領(lǐng)導(dǎo),一有升遷的機會才能抓住。她要求世鈞每周帶她和孩子出去玩。沈世鈞說不上愛她,但看到優(yōu)雅漂亮的太太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也是滿心歡喜,基本上事事都依她。
在有些問題上,世鈞和翠芝意見不一致,世鈞也常常不滿翠芝對他過多干涉,翠芝也明白這一點。世鈞有緣見到曼楨后,重新燃起了愛火焰。他問翠芝是不是跟著他覺得很委屈,因為他們經(jīng)常為一些小事拌嘴。
翠芝回答:“你是個有責任心的好男人,雖然你不愛我,你也從來不做對不起我的事。你是個好爸爸,你非常疼愛兩個孩子。嫁給你我很知足!
翠芝的坦率讓沈世鈞對她刮目相看,他甚至覺得自己有點對不住妻子了。石翠芝對沈世鈞的判斷很準,這個男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下他們母子不管。
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也可以說石翠芝對封建婚姻反抗不徹底,沒有為了自己的婚姻自由和家庭抗爭到底。叔惠是她愛的人,叔惠為了自己男人的面子首先放棄了這份感情,翠芝如果為他和父母決裂,弄到無家可歸,也不一定值得。石翠芝只是平凡女性中的一員,然而她又有自己的不平凡之處。她聰明、世故、冷靜,也不乏善良和勇氣。石翠芝的性格和經(jīng)歷也有值得許多女性借鑒之處,不是嗎?
半生緣讀后感5
但凡是讀過《半生緣》的讀者,想必沒有人是不為世均和曼楨沒有結(jié)果的感情而感到惋惜的。我們惋惜造化弄人,明明彼此相愛的他們卻不能相知相伴,我們更惋惜時間無情,歲月匆匆轉(zhuǎn)眼間你為人夫我為人婦,回首過去只覺得恍如隔世,再沒有什么比這更令人心灰意冷的了。
小說的開頭就說明了這段愛情故事的悲劇結(jié)局,多么殘忍。愛情剛開始的時候,總是讓人滿心歡喜,歡喜到幻想著以后的一切都會是美好的。她愛著他,他愛著她,這也許是極其普通的事情,然而對他們自己來說,卻像是千載難逢的巧合。他們的正式交往這樣讓人意外,沒有任何轟轟烈烈的追求,沒有露骨的愛情宣誓沒有玫瑰,但是卻讓我們覺得這樣的開始是那么的浪漫。雖然張愛玲的語言極其平淡,但卻可以讓讀者感動萬分。原來愛情的告白可以這樣,“曼幀,我有話對你說,我有好些話對你說”。簡單到讓人無法相信這就是愛情的告白語,但是就是這含糊的告白,曼幀卻聽懂了,也領(lǐng)會了。如果后面沒有發(fā)生那么多事情的話,曼楨和世鈞會順理成章的生活在一起,過著平淡卻幸福的生活。但張愛玲怎么能讓她寫的故事流俗,故事才剛剛開始而已。我忽然想起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想必張愛玲就是非常擅長于把種種美好一一毀滅在人們面前的。內(nèi)心里生生的疼才能讓人更記住這個故事啊。
一切都是因為曼璐和祝鴻才的自私,才會毀了曼楨一生的幸福。我總是這樣想著。但轉(zhuǎn)念想想,他們也是兩個可憐之人罷了。我漸漸對曼璐和祝鴻才有了一絲的理解和可憐。曼楨和世鈞之所以會錯過這段美好姻緣,全都是曼璐和祝鴻才的錯嗎?他們雖可恨,卻不見得是這一切的原因所在。對曼楨癡心至此的世均最后不也放棄了嗎,他和一個自己根本就不喜歡的女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我覺得這真是可笑,但這卻是現(xiàn)實。曼楨堅強執(zhí)著如此,最后的最后也屈服了。我想如果我是曼楨的話,我可以為了孩子和我不愛的人結(jié)婚,但絕不會和我恨的人在一起,即使割舍不下孩子我會帶著他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雖然對祝鴻才和家人的恨或許會伴隨我一生,看到孩子會想起這傷心的一切,但我會努力去尋找一種方式來忘記痛苦的`往事。然而她沒有這樣做,她和她深深恨著的人結(jié)婚了。他們就這樣各自擁有了自己的家庭,仿佛過去的一切是一場夢一樣。
但十四年后的再次相見卻提醒著他們這不是夢。他們曾是深愛著彼此,他們原可以好好地走在一起。但是什么都沒有了。正如曼楨最后對世均說的,我們回不去了。誰都回不去了。隔著十四年的悠悠歲月,是怎么樣的一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啊。這樣的結(jié)局讓人多么不甘心,但在時間的洪流里他們改變了多少,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樣子了。我沒有更多的言語,只有一聲又一聲的嘆息。細細想來,一切的一切,都因為命運的安排那么多的巧合足以讓人屈服。天意弄人,只是天意弄人。
張愛玲在《半生緣》的最后說,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合上書,我想著,沒有了熱情,沒有了懷念,但他們心里仍然存著彼此。是這樣的嗎?
半生緣讀后感6
喜歡張愛玲的大氣,對生離死別的大氣眼光。昨天還耳鬢廝磨的小情人,轉(zhuǎn)眼遭遇罪惡的磨難幾乎永世不得相見,他們茫然、掙扎,妥協(xié)退讓,他們滿懷希望,順其自然,得過且過。他們不知道竟然遭遇了這樣那樣的生活,他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過去。終于,后來他們又相見了,哭又何妨?那份愛變了嗎?就算那愛變成了撕心裂肺的惋惜和悔恨,那還是愛。回不去了又能如何?難道他們回去了,人生就會順風順水一輩子嗎?
生命再是比死可怕,也比死可愛。即便生命變得那么糟那么糟,即便每個生命有那么多無法釋然的事,有那么多血淋淋的傷痕,活下去的,那份堅強和滄桑,總是美麗的。
小時候聽長輩講故事,索命的惡鬼叫無常,卻一直沒想過問一下為什么要叫這個名字。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后回憶起來,這兩個字還真是讓人恐懼。倘若在前面再加上世事兩字,就更是有了一種絕望的力量。
那么相愛的兩個人,卻終究未能一起。這算是個悲劇。可張愛玲那樣溫情而冷漠的筆觸,卻每每在絕境里給人希望。慕瑾是愛著曼楨的,曼楨對于他,似乎也并不單單的是對兄長的敬重,兩個人在最后的結(jié)合可能讓很多人嘆息,可也未必不幸福。這也是我重讀了許多次才得出的感覺,猶疑的在文字間找尋證據(jù)卻并沒發(fā)覺,可還是固執(zhí)的相信。
初讀時覺著沈世鈞很可憐,又覺得有些可愛,帶著些懦弱的書生意氣。人對于自己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總顯得特別苛刻,好像是害怕被他們重新粘到身上似的。而這次重讀,對這個男主角卻是無話可說,倘若真的從文字里走出來站在我面前,我也只能像曼楨似的,用最平淡的口吻去問好,詢問他們這些年來的故事。
顧曼楨是我一直很喜歡的女性形象,自強,堅定,即使在嫁了祝鴻才之后消沉了一段時間,可是馬上又振奮起來,總是在努力尋找和驗證著生命的價值。這樣的女孩子愛上沈世鈞那樣的男人,甚至讓我有些覺著不平。不過事情好像還真是這個樣子,活潑的女孩子大多挎著一個穩(wěn)重的大叔,而那些看上去文質(zhì)彬彬的女孩,卻大多喜歡和許叔惠這樣的男性交往。這樣也不錯,有些互補的樣子。倘若愛情真的是神創(chuàng)造的`話,也一定花了不少心思來琢磨。
和主角的暗淡相比,小說里的其他人物,雖然很多只是寥寥的幾筆,形象卻既真實又豐滿。譬如沈嘯桐,寥寥的幾句話,便勾勒出一個舊時代商人的形象,說起來,現(xiàn)在的很多父輩還是如此。大談時局的見解,拙于表達感情等等。
曼璐和祝鴻才,應(yīng)該算是小說里的反面人物,祝鴻才自不必說,作者已經(jīng)給定性了是壞人?墒锹矗瑥垚哿嵩谒孔鲆患碌臅r候都細細的描繪了心理,最后借曼楨的口把她的罪孽歸結(jié)于時代。雖然她所做的事情不可原諒,可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的人,應(yīng)該也都有讓人可憐的地方吧。
世鈞惘然地笑了,他是全心全意地為他們祝福。
看完這句話,我也是惘然的笑,可是笑了也是惘然,大時代里幾個年輕人的故事到此為止,三十萬字,二十年的歲月,上海,南京,末尾到了沈陽。大部分小說里,政治都是作為一樣污穢的背景存在的,可是在這個故事里,幾個人的生活卻是因為政治的變革而出現(xiàn)轉(zhuǎn)機。張愛玲用這樣帶著點譏誚的筆鋒,把自己那些女性獨有的冷漠和溫情包容在故事里面。
看的時候感觸頗多,可是這樣的寫下來,卻覺得很多感想不免牽強。或者這就是名著的魅力,雖然故事依附于三十年代的上海,但是其中卻自有一種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東西。時間,地域,人種,都不會成為障礙。
【半生緣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半生緣》讀后感04-30
半生緣讀后感04-22
《半生緣》讀后感12-17
半生緣的讀后感范文(精選10篇)08-13
緣盡緣散的語錄11-24
緣盡緣散的語錄2篇11-25
半生已過人生經(jīng)典句子04-14
我的前半生語錄12-24
再見我的前半生說說04-06
《我的前半生》小說簡介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