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
我讀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的設置有以下體會:
首先是目標的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如《土地的誓言》一文,如果教學目標寫成“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愛國熱情”或“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等這樣的教學目標的寫法應該說都是不規(guī)范的,因為這里的教學目標行為的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
其次,教學目標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大而空的教學目標就無法評價,也失去了目標的.作用。如幾年前,本人在寫《海燕》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時,寫了“培養(yǎng)學生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這種寫法不僅主體不對,而且也無法評價“革命的大無畏精神”和“學生的寫作技巧”到底進步了多少。
最后是教學目標的設定還必須把共同性目標和個性化目標有機結合。所謂共同性目標是指為全體學生的學習而預設的,全體學生都要達到也能達到,是基本的,共同的,可達到的教學標準,而不是無法實現的最高要求,如通過這一堂的學習,至少能熟讀課文,學了這篇說明文,學生至少能懂得3種說明方法及其運用。
個性化目標則是針對不同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為部分學生預設的,這兩種目標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用一條開放性的目標進行表述,它能極大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目標可以設計為“聯系現實,說出自己學習這篇課文后所學的啟發(fā)”。
這樣設計既能讓所有學生都有話可說,又能讓他們說出自己個性化的認識,共同性目標和個性化目標體現了基礎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的同時,還顧及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方向和學習需求方面的差異,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參加學習了xxxx年版《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的培訓,讓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是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的一次系統(tǒng)而大膽地變革。這也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語文教學工作中既存在機遇也存在挑戰(zhàn)。
下面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第一,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第二,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第三,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fā)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第四,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yǎng)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我還會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寶貴的知識。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3
新課標中課程理念明確了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強調了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首次明確提出語文學習任務群,突出了時代性和典范性,增強了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中考”的標桿,雖然也一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課堂還是教師的“主場”,教師的教、詢問、講解和評價貫穿整節(jié)課,多數的學生參與度低,也導致本應在一片鳥語花香中感悟生命美妙與神奇的學生,只能不斷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努力想出標準的答案,忽略了文本給自身內心帶來的真實感受。甚至幾節(jié)課下來,多數學生對文字本身、對作者、對文中的情感感知體驗甚少,只零星記得幾點好像在課外閱讀中能夠運用的答題技巧,語文課也因此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有些“理科化”。
新課標在課程結構上幫助教師建立語文學習任務群——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景、方法和資源等要素。以七年級下冊為例,每個單元有明確的學習主題:第一單元主題是在歷史長河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杰出人物;第二單元主題是家國情懷;第三單元主題是閃現優(yōu)秀品格的平凡小人物;第四單元主題是中華美德;第五單元主題是景物中浸透的情感,字里行間的哲理光彩;第六單元主題是探尋未知世界。每個單元有明確的學習方法和任務:第一單元學習精讀,把握關鍵語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結合人物生平和時代,透過細節(jié)描寫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第二單元繼續(xù)學習精讀,調動體驗與想象,把握課文的抒情方式,感受情懷,學做批注;第三單元學習注重熟讀精思,把握重點,發(fā)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意蘊;第四單元學習略讀,根據一定目的需要確定閱讀重點,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第五單元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第六單元重點學習瀏覽,提取主要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和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根據單元主題、內容、方法的不同,不斷調整每節(jié)課、每篇文章、每個單元的教學設計,前三單元強調精讀,我由之前學生大聲齊讀或分段落朗讀,改為自行默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真正“浸泡”在作品的氛圍之中,在沒有教師提問的前提下,自行品味感知,有個人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在學習第四單元時,給出一定的方向和指引,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確定文章重點。第五單元學習學生不太熟悉的托物言志手法時,進行對比閱讀,將幾篇托物言志手法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較,感受托物言志文章的章法,為后面的單元習作打基礎。學習第六單元時訓練學生在閱讀全篇的基礎上,迅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課文選材上的稍有變動體現了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英雄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老山界》中的革命文化;《活板》中體現的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創(chuàng)新精神。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增強情境性和實踐性,引導積累,注重閱讀。學習《孫權勸學》時,我讓學生分角色演繹文中的情節(jié),可以適當補充略寫部分,置身在真實情境中更加充分理解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老王》時,引導學生閱讀楊絳先生的《干校六記》、《我們仨》,更好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文中可貴的善良,學習完文本后又集體閱讀楊絳先生的其他散文數篇,感受楊絳先生的文風和筆下小人物的風采;學習《帶上她的眼睛》時,引導、鼓勵學生閱讀原文和劉慈欣的'《三體》,感受將中國科幻小說推向世界的神作。
在評價方式上新課標倡導過程性和整體性,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我既不再一言堂,也不給出所謂的標準、完美答案,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理由和感受都給予正面的肯定。學生也因此更能各抒己見,甚至對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展開討論和評價。
課程目標部分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表述和闡釋更加清晰: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四個大部分,又分別提出了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對于初中階段,識字與寫字部分提出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這就解釋了八年級的語文課后讀讀寫寫部分由之前的正楷字改為了行楷字。閱讀鑒賞部分加大了對閱讀量和質的要求。梳理探究部分提到關心學校、本地區(qū)和國內外大事,新課標注重初高中階段的銜接,2022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對此就有充分的體現,全國高考甲卷以《紅樓夢》中的材料為話題,全國乙卷以北京:雙奧之城為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既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結合時代,與國家主題相連。
新課標既給新時代語文教師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和方法,又帶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不斷學習積累豐富自身,學習新時代精神、新科技、新技術,掌握新信息也是必不可少。如何上好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的同時,立足本學科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立德樹人的德育作用成為我繼續(xù)探尋的動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4
課程標準是規(guī)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近日,靜下心來讀了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越來越覺得學生主體作用的強調,合作學習,綜合性學習等理念要求在課堂上生根發(fā)芽已經成為今后教學的一個趨勢和亮點。修訂后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更鮮明,就是打好“三個基礎”:為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通過閱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三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更注重個體生命的發(fā)展,強調個體的不斷成長,而不是僅僅強調個體服務于社會,從而更加凸顯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由此我想到了招教面試時我抽中的一道答辯題:在教學過程中你認為應該怎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記得當時拿到題目時無所適從,但在今天有了一定教學經驗并度過課程標準后,便依稀覺得有點眉目了。在我看來,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它決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項傳輸。課堂的互動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角色地位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教材機械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參與者,學生探究疑難的積極引導者與促進者。教師出色的教是為學生更好地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的課堂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學與教的統(tǒng)一。要注重實踐,讓學生敢于主動體驗,把表演引入課堂,能給予學生更多的心靈自由,滿足他們的“游戲沖動”和“角色幻想”的需要。我在講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這樣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懂后進行角色表演,然后適時進行記者現場采訪,讓學生采用自評、互評的方式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進行課堂改革,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只有通過轉變觀念、適時鼓勵、注重實踐、創(chuàng)設情景等途徑,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我們的課堂才會生機勃勃,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成為學生人生旅途中最亮麗的風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5
在課題小組關于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的教師調查問卷中,課標中對于中年級學生朗讀方面的要求有部分教師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本課題小組專門進行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學習之余,結合自己的教學,在此談談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各學段都應重視“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般會讓學生自己先初讀課文,在讀正確、流利地基礎上,通過講解、分析,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帶入文中去,讀出自己的感受。雖然也重視“有感情地朗讀”,但學生的感受并不是自己感受到的,而是老師幫忙“分析”出來的',因此學生有感情的讀就不夠自然,有些矯情做作的腔調。這次學習,讓我明白了我的問題出在了自己的“講解、分析”上。課堂中,我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詞語句子的分析以及內容的分析上了。這樣的講解和分析占用了大多數時間,學生缺少自己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情感的過程,無法“感同身受”,讀起課文來感情自然也不能“順勢流淌”。
當然,雖然課標強調“在讀中品味”,但我們也要謹防閱讀教學由“分析得乏味”這一極端走向“讀得乏味”另一極端。有的教師可能會片面地認為既然不能只分析、不朗讀,那么我們就可以在閱讀教學中不幫助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只是讓學生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自己感受體會作者及人物的感情,這當然是不可取的,畢竟學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們說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深入地探究課文的重要手段。從目標的層面講,對課文不理解就無法有感情地朗讀,也就談不上培養(yǎng)朗讀能力;從手段的層面講,對課文不理解也就沒有深入探究可言。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建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正如魯迅所言:“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畢竟是少數。所以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必須有機結合!
因此,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既要把握分析的時間,又要讓學生的朗讀建立在理解之上,讓朗讀和理解相輔相成,不流于形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6
進行完本次新課標的學習,我收獲頗豐,我深刻領悟到,教師的指導一定要和學生的思考形成共鳴。正如古人所說“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币胄纬晒缠Q,首先就要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教師再怎么引導,也是勞而無功。我的收獲總結如下:
一、課程性質明確定位。
其定位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陷入了一定的誤區(qū),F在理論研究者普遍傾向于認同將“言語性”作為語文課程、語文教學最核心、最本質的屬性。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語言文字運用”僅在前言中就出現了四次。新課標從“語言文字運用”的領域、能力規(guī)范等角度進行了全面論述,而且將重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思想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這是實驗稿中所沒有的。這些論述,表明了語文課程應主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加貼近了語文的本質,學科特點更加凸顯,課程目標更加具體和明晰。這對于切實糾正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的一些非語文、泛語文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加強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人能寫一手好字,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yǎng)就好,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雖然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說說寫寫、讀讀背背。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tǒng)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上來,這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三、高度重視識字寫字——識字減數量、寫字提質量
隨著電腦的廣泛應用,人們日常大量使用鍵盤輸入文字,使人們對漢字的讀寫和識記長期處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狀態(tài)中,常常會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而且,由于一些人只狹隘地單純從實用的角度認識漢字書寫,認為鍵盤輸入已經可以代替寫字,久而久之,錯別字隨處可見、全社會漢字書寫水平每況愈下也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就語文教學而言,有的教師認為指導學生寫字是軟任務,缺少對寫字的練習指導,就是識字課中的寫字指導環(huán)節(jié)也常常是指導多、練寫少,學生真正寫字的時間少得可憐!有的教師教學中習慣用播放課件指導寫字,即使有教師板書范寫,其書寫水平也難如人意。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識字、寫字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為了有效地進行書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過程,同時也是體認民族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文化理解的過程。寫字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yǎng)審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更何況“與其他任何一種文字的書寫相比較,漢字的書寫無疑是具有最多的講究,因而也是最需花費心智的一種活動。與此相應,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惟有漢字的書寫才能形成人類最偉大的藝術門類之一——書法!
基于這樣的認識,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將第二學段的“20xx個左右會寫”減少為“16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發(fā)育的特點,同時也便于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第三學段的硬筆字還增加了“力求美觀”的要求。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識字寫字“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按照規(guī)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tài)度、審美趣味養(yǎng)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北緲藴蔬附有“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要求先寫“字表中的300個字”?梢姡抡n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這次網絡學習我獲益匪淺,并會將自己所學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學以致用,不斷進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7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力和創(chuàng)造性學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他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F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fā)現圖形、發(fā)現規(guī)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建立科學學習新模式。達到讓學生先想象后動手,F在也不限制每節(jié)課必須講完某節(jié)內容。只要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想象操作達到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課余時間繼續(xù)。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于筆試。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我認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的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評價的形式和手段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要善于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同時,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相法或結論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學習興趣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二、自主合作探究
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fā)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三、創(chuàng)新型教學
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當今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chuàng)新型教學發(fā)展。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chuàng)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并且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語文學習工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讓學生享受“快樂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8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核心素養(yǎng)、學習任務群、學業(yè)質量等詞匯。20xx版新課標出臺前提的核心素養(yǎng)沿用的是高中階段的標準:語文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開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制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素養(yǎng)包含四方面:文化自信、言語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制造。具有銜接性,上下一脈相承。她們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通過言語文字的學習綜合表達。
學習任務群是個新概念。新課標分三個層面設置了學習任務群。第—層設“言語文字累積與梳理〞1個根底型學習任務群。第二層設“有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開展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每個任務群對應不同的學段提出了細致要求。
學業(yè)質量是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表達,反映核心素養(yǎng)要求。也分學段提出相應標準。學生到底要學到什么?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什么?這樣有了明確答案。
以上只是我的粗淺認識,新課標的內容、精神還要繼續(xù)捧讀學習,各級各類的專家匯報講座也要學習聆聽。教學實踐中也要嘗試運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9
新課程標準設計理念及主要內容的變化給我?guī)砹艘韵滤伎迹?/p>
一、如何“以文化人”
在課程目標部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文化自信”這個詞,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我們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是我們的驕傲。在課程內容方面增加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主題,我們就應該讓學生通過鄧教授的解讀,我明確了新課程標準設計理念為:
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二、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fā)展性;
三、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四、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五、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在這一理念的倡導下,新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有四個主要變化:
l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2素養(yǎng)為綱,任務導向;
3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4強調情境,主題統(tǒng)整。
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其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教師應增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fā)展學生個性!皶x百遍,其義自見!
二、如何“落實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與寫字的能力、閱讀與鑒賞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梳理與探究的能力。
三、如何“構建任務群”
“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對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進一步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內在邏輯,建立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為核心的語文學習任務群,并在這個任務群中不斷發(fā)展學生能力,并在這個任務群中不斷發(fā)展學生能力。
四、如何“增強情境”
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入景。同時教師還可在教學中結合語言、互聯網等手段促進情境的產生。
五、如何“善用評價”
新課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fā)展?jié)撃。因此實施新課程中應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一段激勵性的話語、一個豎起的拇指、一種會意的微笑都是我們常用的評價方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更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信念。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給了我們語文教師很多引領,也讓我更感覺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且行且思,且思且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0
與之前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相比,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論性增強,概念和新提法也增多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在課程理念方面的變化:
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語文的育人功能。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fā)展性。通過整合學習內容、情景、方法、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這意味著語文老師要有較強的專業(yè)能力,語文老師需要根據語文要素對單元進行整合,語文要素從根本上說就是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我個人認為閱讀策略和方法可以分為基本兩類:一是具有普遍意義的閱讀方法和策略,比如七年級我們要明確朗讀、默讀、快速閱讀、精讀、略讀和瀏覽等基本的閱讀方法。二是特殊文體的閱讀方法和策略,比如回憶性散文、傳記等文體——如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要了解文體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品味語言等等。
三、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的整合。內容重視價值取向,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四、增強課程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從語文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的學習情境。另外,倡導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整合多樣的語文學習形態(tài),由單篇到群文深度地學習。仍然以魯迅先生的作品為例,七年級上冊名著導讀之一是《朝花夕拾》,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推進整本書閱讀。
啟讀課可以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圈點勾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推進課可以設置任務:走進典型人物。比如壽鏡吾、長媽媽、衍太太、范愛農等,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實踐課可以設置任務:我與魯迅比童年,通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學習,學生對魯迅的童年略知一二,設置情境與自己的童年對比,談感受等等。最后可以把《朝花夕拾》編排成劇本,并且以課本劇的形式展示魯迅成長過程中對他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這樣的情境性和實踐性學習,幫助學生消除與經典的隔膜,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濃厚。
五、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這一點主要是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同時要注重評價的多元與互動,作為一線教師,課堂上更多的是老師評價學生,今后教學中,也可以多元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互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1
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同時更給我們教師的教學找準了導航,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淺談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彰顯新課程課標特色
新修訂課標全面吸收十年課改基本經驗,堅持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主要體現為四個變化:(1)落實德育為先;(2)突出能力為重;(3)反映時代精神;(4)控制課程容量和難度。三個特色:(1)強化了中國特色,如:有機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發(fā)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yōu)勢,由傳統(tǒng)的“雙基”發(fā)展為“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2)突出了時代特征;(3)體現了國際視野。
新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突出體現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二、閱讀教學實現向語言運用的重心轉移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有。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是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白x”得好會讓人受益匪淺。竇桂梅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華麗的造作,沒有表象的熱鬧。是用她那深厚“讀”的功力感染著大家?梢娎首x的魅力是多大啊!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弊x、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綜合性學習的改變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建議中做了多方面的補充:
(1)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實生活。
綜合性學習應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在實現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對自然、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認識,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增強抵御風險和侵害的意識,增強在與自然、社會和他人互動中的應對能力。
(2)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綜合性學習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要加強教師在各環(huán)節(jié)的指導作用。
(3)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應開放、多元。
綜合性學習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鐚W科學習,也應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
(4)積極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的平臺。
應拓展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2
在學校的鼓勵指導下,第一次認認真真,完完整整的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解讀進行了自主學習,在校參加了課標培訓,初步確定了兩個大方向:教要準和教什么。學習中自己對課標的認識有了很大進步,選取了印象最深的兩點進行心得交流。
(一)如何堅持推進“兒童閱讀”
在一次次的聽課、評課學習中也學到了不少,自己也好好學習了新課標,此次閱讀特別關注了“關于課外閱讀”部分。新課標對于課外閱讀進行了透徹的論述:從課程理念到階段教學目標,課標有多處涉及課外閱讀問題,凡是論及閱讀教學,幾乎都包括了課外閱讀。讓課堂閱讀教學往課外閱讀伸展,讓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連成一體。這是課標精神,這個教學內容很好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另外,我們學校正在開展全校性的閱讀活動。學生們興趣很高,但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無論何時何地,重視課外閱讀教學,正是給孩子們在寒冬送上了溫暖。 閱讀教學在自己的課堂中也應適時地進行,進行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個從膚淺到深刻,從理解不確切到確切理解,從被動記背結論到主動思考理解的過程。因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能自主地進行閱讀,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為了激發(fā)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堅持推進“兒童閱讀”。 學習語文正如呂叔湘說的:“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激發(fā)閱讀興趣,加強閱讀的指導、交流、展示。
(二)加強調識字和寫字
第一學段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各學段,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每個學段都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筆畫、結構、行款,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注重寫字質量,切實提高書寫水平,避免大量、機械的書寫訓練。識字寫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關于識字寫字教學: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寫字教學:體現漢字的規(guī)律和特點,由獨到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基本筆畫到字的間架結構,加強指導。注重書寫的規(guī)范要求。第一學段: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部首,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對姿勢、習慣的要求是史無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總之,在教學時一定要扎實教好每一個字,老師示范要到位,學生練習要求準確,老師批改要細致。聯合家長的力量,發(fā)揮班級鼓勵的力量;竟P畫書寫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光講解不夠,還需精煉成口訣讓學生熟記于心。讓家長了解孩子書寫的近況,定時給家長以書信的形式交流、表揚孩子書寫。在班級中展示、張貼孩子的優(yōu)秀寫字作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13
課程目標的部分,我最大的收獲是加強了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在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幾個內容是綜合體現相輔相成的。對我個人來說,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在教學中我往往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習慣性地用感性的理解取代理性分析,這就導致學生文藝有余而邏輯不足,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讓學生在探索和思考中形成樂于求知的好習慣。
與此同時我也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架構和思考的引導。
新課標中對語文課程的目標注重立足于生活實際,強調學生應關心社會文化生活,積極參與和組織校園、社區(qū)等文化活動,發(fā)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這為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樹立終身學習的遠大目標打下了基礎。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要點是閱讀,課標中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初步鑒賞文學作品。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學生習慣于接受視頻和語音信息,對文字的敏感程度和鑒賞能力下降,多數學生缺乏閱讀的能力,也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文本的閱讀尤其是長文本和整本書的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結合自己的經驗,理解、欣賞和初步評價語言文字作品,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在吸收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與表達,學會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能根據需要,用書面語言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讓學生在運用中感受到學習的價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云培訓心得體會11-0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0-08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2-27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2-22
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熱門)08-18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4-22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解讀培訓心得01-24
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心得體會05-08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5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