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教師一分鐘演講
我在教學中長期探討45分鐘的價值,其大小就決定于教師怎樣運用時間價值規(guī)律。45分鐘時間價值隨著學生生理心理的變化呈現(xiàn)出一種動量狀態(tài)。在45分鐘之內,學生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分為五個時區(qū),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發(fā)展規(guī)律。
起始時區(qū):5分鐘。角色進入時區(qū)。這5分鐘的意義,猶如一部樂章的序曲,教師必須有導演的功夫,促使學生的興奮點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學習上來,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內容來,并且盡可能縮短這一時區(qū),以延長興奮時區(qū)。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有兩個誤區(qū):一是倉促入題,學生的情緒尚處于躁動之中,即匆忙切入正題,這無異于一個人睡眼惺忪時即向他嘮叨大道理,弄不好會造成整節(jié)課的混沌;二是久不入題。羅哩羅唆,不著邊際,非但不能收心,反倒渙散了思維。
興奮時區(qū):15分鐘。第一黃金時區(qū)。在這個時區(qū)內,學生的興奮點已經(jīng)轉移到課題上來,生理心理進入最高波峰,教師必須不失時機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最佳境界,并盡可能延長興奮時間,教學的密度、力度,都應達到最大限度,重點、難點都盡可能得到解決,使之成為開花之春天、日出之清晨的黃金時區(qū)。
調試時區(qū):5分鐘。心理過渡時區(qū)。教學時間已過去將近一半,學生的興奮過程開始轉為抑制過程,會出現(xiàn)一個疲勞波谷。疲勞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心理現(xiàn)象,是體能消耗與恢復相交替的機能正常活動。課堂教學20分鐘以后的疲勞是一種適度疲勞,這種適度疲勞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教師必須進行調適,幫助學生度過疲勞波谷區(qū)。實際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三個誤區(qū):其一,張而無弛。教學的頻率、節(jié)奏始終處于高強度狀態(tài),不管學生是否疲勞,即使昏昏欲睡,也只管“灌”下去,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根據(jù)心理學原理,人在注意某些對象時,大腦皮層相應區(qū)就產生一個優(yōu)勢興奮中心,而其它區(qū)域便處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狀態(tài);優(yōu)勢興奮中心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大腦內部或外部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化、轉移的。這就啟示我們,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狀態(tài),實際上是工作和休息兩種狀態(tài),它們是交替進行、互相轉換的,應該張弛有度,作息有致。因此,在一節(jié)課的中間,應當讓學生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得到適度轉移,從而得到休息,消除其疲勞,然后再誘導第二次興奮過程。這就是我把45分鐘分為前20分、后20分、中5分的道理。其二,強制興奮。學生疲勞了,必然會有種種表現(xiàn),教師或令其站立聽課,或劈頭蓋腦訓斥一頓,非但不能消除疲勞,反倒會增加其心理反感。這好比人在入睡時被吵醒而百般氣惱一樣。這課中5分鐘,猶如一首歌曲的`過門,亦如人在旅途中的小憩,可以安排一分種的幽默,或一分鐘的笑話,或一分鐘的輕音樂,或一分鐘的課中操,亦可變換教學方式,如練習、朗讀、實驗等等。通過這樣的調適,再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主要學習上來,使生理心理進入再興奮狀態(tài)。
回歸時區(qū):15分鐘。第二次黃金時區(qū)。經(jīng)過5分鐘的調適過渡,學生的生理、心理出現(xiàn)第二次波峰狀態(tài),因此,稱為回歸時區(qū)。教師應當因勢利導,再次把教學推向新的高潮。如果說第一黃金時區(qū)是以新課教學為主,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的話,那么第二黃金時區(qū)則應當以鞏固新課和能力訓練為主,當然也不可過于拘泥。
終極時區(qū):5分鐘?偨Y回應時區(qū)。這時候,學生趨于疲勞狀態(tài),注意力漸次分散,進入尾聲。教師應當加大信息量,加快語速,強化情緒,總結新課,圓滿完成任務。終極的最佳境界應當是:教學計劃完成,到下課時,學生還回味無窮。
這五個時區(qū)的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規(guī)律,構成課堂教學的時間“場”,能使45分鐘的價值充分體現(xiàn)出來,使課堂教學處于最佳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