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禪意的語錄大合集86句
身凈、語靜、心靜,身心止于寂靜之境。舍棄追尋一切俗世的快樂的人,才叫做寂靜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禪意的語錄86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yè)障,開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頭去,截我飯碗,更不能顧。
2、我們都曾經(jīng)以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其實,沒有什么東西是不能放手的。時日漸遠,當你回望,你會發(fā)現(xiàn),你曾經(jīng)以為不可以放手的東西,只是生命瞬間的一塊跳板。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一個過渡,令你成長。
3、喜歡一種人,心素如簡,寂靜清歡。喜歡一種感覺,見或不見,天涯在心,念或不念,默默相陪。喜歡一種相逢,淺淺相遇,深深相惜,不言悲喜,不訴離殤……
4、在喧囂中,獨守一片平淡,在繁華中,堅持一份簡單,不為眼前功名利祿而勞神,不驚榮辱,寧靜從容,我們就會活的輕松,活的充盈,活的有滋有味。人生本是一次時光的旅程,只有月白風清的淡定,才有了人淡如菊的從容。
5、許多人能在逆境中忍辱負重、刻苦自勵,卻未必能處順境。"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言行舉止失了分寸,災(zāi)難禍害很快就會隨之而至。失意時要忍,事事順利、飛黃騰達時也要修"忍辱"行。
6、很多時候我們做人失敗,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們對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與自察,反而對他人投入了豐富的鑒別與想象。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糊里糊涂;對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一清二楚。其實我們應(yīng)該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樣才能使我們進步與成功。
7、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
8、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因為修行要有超越之心、承擔之心、轉(zhuǎn)化之心、和合之心。
9、佛陀認為一切事物的和合都是無常,有無常便有苦,構(gòu)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zhì),以及人類生存過程中的全部精神因素都可以給人帶來苦惱。但是佛陀并不認為無常是壞事,苦雖然不可以消除,但可以減輕。轉(zhuǎn)變苦的觀念,改變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就可以淡然面對無常之苦。
10、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xiàn)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順境逆境都,值得珍惜,沒有什么值得刻意改變自己,放下一些沉重,丟一份憂郁,未來,才會多一片翱翔的天空。
11、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為識,在悟為智。順理為悟,順事為迷。迷則迷自本心,悟則悟自本心。一悟永悟,不復(fù)更迷。一《馬祖》
12、前塵往事,未來后世,都太過遙遠,而真真正正屬于自己的只有當下。
13、空有三者:一無性空,性非有故;二異性空,與妄所執(zhí)自性異故;三自性空,二空所顯為自性故。(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八
14、我不求佛,也不念經(jīng),心若清禪何須求,晨鐘暮鼓輪回起,本就一場空?吹逼,就沒了計較,沒了索取,包容所有的不平。
15、發(fā)短信會影響一個人的運勢,如果發(fā)出的短信是吉祥喜悅的,產(chǎn)生了好的陽性氣場,讓朋友們開懷,那當然就"發(fā)了";反之,日常生活中,我們言行舉止會造業(yè)也會結(jié)善緣,所有的因果都在一念之間。
16、人所執(zhí)著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存在。
17、凡事都有兩面性,"相爭"雖然會帶來煩惱痛苦,但從人類進步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相爭"卻十分必要,通過相爭,可以有效地激活大家的創(chuàng)造潛能,從而生產(chǎn)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物質(zhì)產(chǎn)品和精神產(chǎn)品,人類社會也因此充滿變化、精彩紛呈。
18、能不能解決自身的問題,不在法上,而在聽法人的心上。
19、佛說:凡人為虛妄的觀念所束縛,被"三受"所害。所謂"三受",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凡人如果感受到快樂,是為愛的心結(jié)驅(qū)使,并因愛的心結(jié)驅(qū)使,能生起惡業(yè);如果感受到苦,是為恨的心結(jié)所驅(qū)使,并因恨的心結(jié)驅(qū)使,能生起各種惡業(yè);如果感到不苦不樂,是為無明的心結(jié)所驅(qū)使,當人因無明的心結(jié)所驅(qū)使時,也不能擺脫憂愁、悲傷、痛苦、煩惱的.情緒。我們現(xiàn)在不應(yīng)該跟凡夫?qū)W,應(yīng)該觀想正法。
20、生活就是禪,禪就是生活。
21、念什么便像什么,念什么便感召什么,念什么便得什么。念是非常奇妙的。
22、擁有勢力與地位,擁有健康與親屬,生活富裕,身強力壯,年輕貌美,才華淵博,科技發(fā)達,醫(yī)學(xué)高明。這些都不能成為我們可以不面臨死亡的理由。人生本來就這么短暫,生命又極其脆弱,再加上全球各地災(zāi)難重重,我們隨時隨地都有死亡的可能,那為什么還沉迷在此生此世的名利之l|l,并做一些千百年后的計劃呢?
23、改除習氣,不與人計較聲色,要與自己計較是否精進。
24、世人怕落空,于是在世間不停地占有,貪欲膨脹、負荷超載,又會生出 慕空之念。不知貪有慕空,只是這顆生死心的作用,眾生不悟此心,于 紛擾跌宕之世間載沉載浮。佛法之教義之修證,使世人悟得無我慧,生 出本然之慈悲心,并于世間心無纖塵地行菩薩道,這是大乘佛法的宗旨, 也是國家社會的福祉。
25、[佛學(xué)人生感悟經(jīng)典語錄]對人不宜求全責備,須考慮對方的接受程度怎樣使勸導(dǎo)和指教他人蠻得有效果?佛曰:一切聲聞,一切眾生,有宜制戒有不宜者。我知一切眾生心之所行,未作罪者我則不制,若已作過我則制戒,我若如此則世間不謗。一《文殊師利問經(jīng)》
26、平常心藏于每個人的本性之中,只是一些人的平常心被心中的"迷 霧"所遮擋,無法見"光"而已。那些有積極人生、快意生活的人,總能 將這顆本性的平常心挖掘出來,認真體會,好好感悟,故而他們生活得無 憂無慮。
27、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概率相對較高。原因在于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有的甚至愛名如命,累得死去活來。倘若能對名放得下,就可稱得上是超脫的"放"。
28、人事逢逆境,當歡喜順受,自有好因緣、好果報。
29、面對愚癡,醒覺是一種快樂。
30、己不被訓(xùn),焉能訓(xùn)彼?
31、常有人問:"人為什么不能自主?為什么如癡人任憑環(huán)境擺布、被命運安排呢?"師言:"只有凡夫才會被命運安排,圣人能安排自己的命運。如何安排命運呢?必須用信心、愿力及智慧,堅毅地破除煩惱惡念;如此,業(yè)力一轉(zhuǎn),就能解脫自在。"
32、那些出類拔萃的人士,盡管他們的優(yōu)點不一而足,卻有一個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點:關(guān)注細節(jié),把小事做到完美。因為看重小事。擁有強大的動力與能量;因為專注于細節(jié),才能心無旁驁地勇往直前;也因為重視與專注,才能達到專業(yè)與精通的境界。
33、歡喜是佛教真理的本質(zhì),歡喜是佛法修行的精髓。能知覺到歡喜,進而能夠創(chuàng)造歡喜,散布歡喜滿人間,這就是人性的開發(fā),人類素質(zhì)的提升。(當代)星云《佛光教科書》
34、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大可不必太在意人生歷程的潮漲潮落。只要悟透了其中的禪機,便會豁然開朗。生命也有保質(zhì)期,想做的事該趁早去做,如果你只是把你的心愿慎重地供奉在心里,卻未曾去履行。
35、真正的盲人是見人好而不歡喜的人。《佛光菜根譚》
36、有人說,人只有在初戀的時候愛的是別人,后來,愛的都是自己。然后為了忘記那個愛過的人,一開始刪除記憶,把所有習慣都格式化。不再去那個地方,不再吃那個果凍,不再喝那種飲料,不再聽那首的歌,不再看那場電影,不再穿那個顏色的衣服,不再說那句口頭禪。
37、諸法因緣生,我說此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38、多做一件善事,就放下一項煩惱。
39、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只要學(xué)會靜水無痕,露散風靜,便會蓮開心中,四季嫣然。所謂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生,若心中時刻有禪,時刻喜禪,眼眸中的萬物便時刻飽蘸著素雅的底色,便能清逸而不染塵煙,便能安詳而不擾心境,也只有一心向禪,才能遇見流云出岫的風景,才能徹見本心,菩提見性。
40、世間上很多事情,說很容易,做很困難,說不發(fā)脾氣,但境界一來,自我就不能把持。禪者曰: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所以歷事練心,要隨時觀自在。
41、千年的守望,一次擦肩,也許前世,我只是佛前的蓮花臺,靜靜的等你來焚香。禪心靜渡,裊裊回旋,朦朧的眼簾,曼妙的身姿,于阡陌紅塵,天涯也咫尺,默默感念這一份深情厚意,靜待一樹花開,心湖蕩漾,嫣然含笑,靜默涵芳。
42、曾幾何時,天然食品已成了一種奢望。你會發(fā)現(xiàn),有時吃上一塊貧窮時吃過的紅薯也會感到無比的快樂;有時啃一根孩提時啃過的玉米棒子也會感到欣喜。于是,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特別滑稽的現(xiàn)象,在高檔的宴會餐上,那些大麥饅頭、紫薯根竟然成了時尚食品,成了大家爭搶的對象。而我們是否想過,這一切滑稽的現(xiàn)象是誰一手造成的?
43、有一種分享叫早晨。早晨是音樂大師,她創(chuàng)造的旋律屬于所 有的耳朵;早晨是丹青高手,她潑出的色彩不拒絕任何眼睛;早晨是 行吟詩人,她營造的意境向每個心靈開放。這種分享可以開啟你的智 慧,可以開闊你的胸襟,可以開發(fā)你的潛能。學(xué)會分享,盡情分享, 讓分享飽滿靈魂、充實生活、豐富人生。
44、人生最善良的行為是奉獻 佛說:"奉獻越多,生命就會得到越多。""給予越多,人生就越豐富; 奉獻越多,生命才更有意義。"
45、人心平均,皆同一意,相見歡悅,善言相向。
46、在生活中,人們難免與周圍的人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磕磕碰碰,沉溺于這樣的小事中不能自拔,不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guān)系,還會因此少得很多快樂。我們要學(xué)會記住一些美好的東西,忘卻自己的不滿之心,如此便能活得自在、輕松,能夠坦然地面對旅途中的風風雨雨。
47、所歸依者,謂唯滅諦愛盡涅槃;驈(fù)有謂:歸依僧者,歸依四姓出家之僧,今顯此僧威儀形相,皆是有漏,非所歸依,所歸依者,謂成僧伽學(xué)無學(xué)法。
48、我們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大干世界中,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不順心,會有各種各樣令人頭疼的問題,但人生就是這樣,有喜有憂、有得有失。一切都平平穩(wěn)穩(wěn)、一帆風順,只是人們美好的向往。在曲折的生命旅途上,我們?nèi)绻軌蚯龆蓛?nèi)心的冰河,拋下苦悶,堅信自己的能力,讓生命的內(nèi)在充滿意義,就一定能夠化解與消釋所有的困難與不幸,我們的生命之旅就會更加順暢,我們的人生也會更加開闊。
49、縱觀古今中外,凡是有很大成就的人,哪一個不懂得人情世故?哪一 個不懂得眾人劃槳開大船的道理?哪個人的周圍沒有"貴人"幫忙?所以 說:"施恩于人就等于把恩惠存進了銀行,急需時再取出來。"
50、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yè)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妒茦I(yè)道經(jīng)》
51、每個人在生活中,有很多相似的經(jīng)歷,然而每個人的感受不盡相同,有的人得失隨緣,保持樂觀。有的人則執(zhí)著迷離,堅守痛苦。這與前世的業(yè)力和今生的能力有關(guān)系。一個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不在于得到更多,而在于珍惜即有,當我們有能力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時,不完美的,也漸漸完美。不快樂的,也漸漸快樂。
52、過去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不執(zhí)著它不意味著否定它。要從過去的經(jīng)歷中吸取讓自己成長的力量,而不是留下沉重的包袱。"恩欲報,怨欲忘",要牢記恩德,忘記怨恨;隨念正法,不念妄想,要反復(fù)回憶、憶念所聞?wù),而不是停留在過去的時光中。
53、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靜是一種品格,可以沉淀浮躁,過濾淺薄,調(diào)節(jié)人的精神;靜是一種修養(yǎng),擁有了了然于心的平靜,就擁有了高品位的人生;靜是一種豁達,當你不再在意擁有和索取,就會把失去當做一種收獲;靜是一種智慧,人只要知足,便能心靜若止水。
54、古人云:"靜以修身,簡以養(yǎng)德。"靜能生慧,靜能安神,靜能致遠,靜能超然。大道至簡,大音稀聲。簡單做事,簡單思考,簡單為人,一生簡單。才是真理。
55、學(xué)會簡單。思慮過多,常常會把人生復(fù)雜化。明明是活在現(xiàn)在,卻總是念念不忘過去,又憂心忡忡著未來。堅持攜帶著過去、未來與現(xiàn)在同行,人生只會拖泥帶水。美好的生活應(yīng)該是時時擁有一顆簡單而輕松的心,不管外界如何變化,自己都能有一片自在的天地。清靜不在熱鬧繁雜中,更不在一顆所求太多的心中,而放下掛礙,開闊心胸,心里自然清靜無憂。
56、應(yīng)當勤奮,比如細小的水流不斷流淌,最終能把石頭穿透。
57、在你沒有具備生存的本領(lǐng)時,就不要挑剔工作。這時你沒有選擇的余地,既然別人可以做,那你也能做。喝不到江河的水,井水泉水也可以喝。這不是消極,而是積蓄能力,是理智地等待機遇,也是在儲備成功的能量;钪惶欤褪怯懈,就該珍惜。當我因為沒有鞋子穿而哭泣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佛陀)
58、送人財物后,心里后悔,是不凈布施。
59、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示有諸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60、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shù)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
61、把握好每一個念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現(xiàn);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62、留得悲秋殘影在,分付旗亭!貔i運《浪淘沙》
63、神魂蕩漾,暗拋紅淚。
64、湖水湖風涼不管,看汝梳頭。
65、佛法就是解脫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臥都是修行,工作、學(xué)習都是修行,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老老實實地認真修。
66、看一個人的能力大小,要看他經(jīng)常修善做得好不好,才能知道他的能力會有多大。
67、一念之善,猶如滴水牽漣漪,可以遍滿十方法界。 一善之行,猶如滴水能穿石,可以啟發(fā)每顆人心。
68、修行說難,一點也不難。對于出家人來說,就看我們能不能生起來對佛菩薩的信心,能不能摸頭自省知道自己是來干什么的。
69、所有人都需要愛,所有人也都需要給予愛。在實現(xiàn)大徹大悟那一天清晨,佛陀認識到,就是所有的人都有去愛、去理解的能力。但我們似乎就是不信,仍然繼續(xù)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
70、人生的各種苦難,如生、老、病、死、冤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憂、悲、哀傷……凡此種種身心苦楚,為世人所公認苦難或痛苦者,都包括在一般苦難的苦中。
71、佛教里根本就沒有其他宗教里所謂罪的觀念。
72、人間的和諧,常是因為語言有了毛病,造成人我之間的矛盾。
73、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74、佛曰:執(zhí)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75、人性的價值不應(yīng)該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被犧牲掉,一定要使用正當?shù)氖侄,不可以為了利益而讓自己良心不安。如果利益能夠證明一切,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獜U除奴隸制度呢?我認為那些高貴的理念才是進步的真正動力。
76、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著放。
77、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si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si別是必然的。
78、真正的苦行是修平等心。
79、看淡,就是好心境;想開,就有好心情。萬物在說法,看你如何著眼。凡事都是多棱鏡,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結(jié)果。一個蘋果,有人喜歡賞玩其色澤,有人想品嘗其美味。你在乎的,對你來說,就是好的。時過境遷,曾經(jīng)苦苦盼望的,在今天也許一文不值。繁華三千,看淡即是云煙;煩惱無數(shù),想開就是晴天。
80、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81、人情味是幫助殘疾者行動,鼓勵懦弱者站起;是把自己多余的,給予那些缺少的人;是把自己的得意分給那些失意者。
82、一切世間欲,非一人不厭,所有有危害,云何自喪己?一切諸眾流,悉皆歸于海,不以為滿足,所受不厭爾!斗鹫f生經(jīng)》
83、無害于天下,終身不遇害,常念于一切,孰能以為怨。注:對天下無一絲損害,終身就不會遇害。常以慈悲心對待一切,誰又會把他當作仇敵。
84、什么是內(nèi)心壞的作用呢?就是貪欲、嗔恨、無知、愛欲、固執(zhí)、憤怒、恐懼、自大、驕傲、惡意、不滿、憂慮、焦躁?等等。
85、問:何為隨緣?佛曰:努力經(jīng)營其因,坦然接受其果。
86、饑來食,困則眠,熱取涼,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無造作,了無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臥,應(yīng)機接物。
【經(jīng)典禪意的語錄大合集86句】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禪意的語錄集錦40句04-20
經(jīng)典周國平的語錄大合集62句04-18
經(jīng)典心靈的語錄大合集76句04-16
經(jīng)典情感語錄大合集62條04-19
經(jīng)典傷感語錄大合集77句04-11
經(jīng)典走心的語錄大合集69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