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摘錄56條
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tài)就是你的主人。"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并無太大區(qū)別,真正的區(qū)別在于心態(tài)。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他的心態(tài)。以下是小編給各位讀者分享的佛語的語錄56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路,不僅是距離,更是一種經(jīng)歷,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緊握在手里,只會弄痛自己。生活中的很多煩惱,就是源于我們不能體諒,過分在意了自己的主張,傷了彼此的心靈。人生外在的一切最終絲毫也帶不走,晚放下不如早放下。放下無謂的負擔(dān),才能一路自在。
2、放下苦痛,才能沐浴陽光。人生,最快樂的那莫過于奮斗。不管昨天有多風(fēng)光榮耀,抑或苦澀不齒,都過去了,無可更改,無法再來。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們今天唯一的抉擇。
3、獨居一偏僻村巷,做一名鄉(xiāng)野村夫,種竹栽菊,閑居陋室,邀約知友,喝茶論道。不再年少癡狂,不再地老天荒,不再海誓山盟,把愛情喝成一杯白開水,歲月品成一杯隔夜茶。忘世,忘機,忘我,與自然渾然天成;ò腴_就好,戲看一半就好,不再問道,也無須參禪,即使自斟自飲,枕著光陰慢慢變老,也甚好。
4、當我們在掙扎時,也代表是在向上攀登。當一個人努力前進時,總是有重重阻力,當壓力達到最大時,其實離成功已經(jīng)不遠,我們只需咬咬牙再堅持片刻就能成功。其實真正.的成功總是伴隨著掙扎后的苦痛,就如分娩一般,陣痛后卻代表著收獲。
5、佛說:菩薩所做的善事,不應(yīng)貪求果報,所以說菩薩不為福德而行善。
6、平時,我們談生論死,侃侃而談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時,我們談名利如浮塵,恨不得視之為糞土。但是當死亡的恐懼、浮名的誘惑擺在眼前時,我們是否還能夠保持一顆平靜淡然的心,從容對待呢?
7、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度A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
8、專注所帶來的能量是驚人的,無論是誰,在工作時只要能夠做到專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一個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只有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完全沉浸在工作里,此外沒有別的秘訣。因為專注,我們會對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產(chǎn)生恭敬之意;因為專注,我們內(nèi)心才會涌出無限的激情;因為專注,我們才會更接近目標。
9、佛陀設(shè)教在人間,就是要教育眾生回歸真如本性,做個真正的人。所以說人格若成,佛格就成;人格若不成,又如何成佛呢?
10、如法管理王為臣民主,常以慈愛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法句經(jīng)》卷下,道利品
11、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
12、用慧心觀照五蘊皆空。用自心領(lǐng)導(dǎo)六根生活。用信心開發(fā)自我潛能。用慈心與人和諧共處。用孝心重整倫理道德。用愛心擁有快樂生活。用悲心成就利生事業(yè)。用喜心涵容宇宙萬有。用舍心廣結(jié)無量善緣。用凈心遠離貪染色欲。用禪心安頓順逆境界。用愿心創(chuàng)造圓滿人間。
13、樹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葉,甚至是光禿禿一條,點綴幾片葉子而已;長大了,才分枝發(fā)權(quán),枝葉繁茂。越是初學(xué)的人,越要一門深入;所學(xué)深入堅固,則不妨廣博,如樹分枝成冠,蔚成莊嚴。
14、當我們愉快時,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著放棄了世間的鎖事,而是對它的看破與放下;當我們煩惱時,煩惱的原因,并不意味著現(xiàn)象對我們的干擾,而是對它的分別與執(zhí)著。
15、從古到今,蕓蕓眾生都是忙碌不已,為衣食、為名利、為自己、為子 孫……哪里有人肯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忙來忙去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 命的終點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費太多在無用的方面,而如今卻已沒有時 間和精力去體會生命的真諦了。
16、每個人生于世上,都有自己的固定社會角色。
17、兩塊不相干的石頭,各自被歲月雕琢千年。一千年的滄桑打 磨,一千年的雷霆淬火,一千年的靜默守候,一千年的孤芳自賞。是 什么樣的奇緣,讓兩塊不相干的石頭邂逅,相互展露、彼此領(lǐng)略各自 不同的風(fēng)騷?世上多少不相干的人也是如此,因為一次相遇成就一生 傳奇。大干眾生,相遇是緣,請君惜緣。
18、有人雖念佛,心卻不滿足,不滿足就是沒得到。假設(shè)滿分一百分,不滿足不是九十分、八十分,而是零分。名號功德盡虛空遍法界,有什么容器比名號更大呢?故只要得到,必然滿足。《往生論》言:"觀佛本愿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19、順應(yīng)緣分,微笑面對,不去埋怨。錯過的就讓它錯過,只珍惜現(xiàn)在的所有。如果幸運翩翩而至,它會屬于你,如果它無意降臨,與其過分企盼,不如痛快撒手,否則那只會成為心靈的負擔(dān)。
20、其心不動,猶如山王。
21、說我本盧舍那佛心地中,初發(fā)心中常所誦一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人佛性戒中。
22、大話要從實行中出,方有益。學(xué)問須從實踐中出,方能自利利人。否則學(xué)問愈大,愈易壞事。
23、苦,只要在我們可以承受的范圍內(nèi),總是好的,它讓我們更加地清涼、冷峻,讓我們更有深度,心靈更敏銳,健壯有力;而樂如蜜糖,它會侵蝕我們的意志,削弱心的力量,很容易讓我們成為庸俗膚淺的.人。正如蜜糖銹蝕寶刀之刃,樂會銹蝕我們的心。
24、心靈的欲念,是引發(fā)人生最痛苦的因。
25、安樂來的時候,千萬不可貪戀;苦難來的時候,千萬不可怨恨。對于 樂事不戀,對于苦事不怨,這樣,道業(yè)自然天天增長。如果真實修行之 處,能夠做到的話,一定能得大受用。當你修到了欲望寡、心清凈的時 候,便可以頂天立地了。
26、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四十二章經(jīng)》
27、途有掃地僧,殿供佛光影。問故何去來,卻答不知情。此中有禪意,修行可千年。蕓蕓乃眾生,踽踽自獨行。
28、家庭的幸福,從"孝’’一開始。
29、如果人人發(fā)揮慈悲心,即可形成"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并具足無量悲愿的濟世力量。
30、教育和宗教一樣神圣。
31、鏡子,一般是拿來照面用的,不管胖瘦美丑,在鏡子里都能如實顯現(xiàn)出自己的容顏。但是在佛門里,還有一種"照心"的鏡子,心靈里的各種煩惱、善惡、好壞,在"照心"的鏡子之前都能顯露無遺。其實,不管是照面或照心的鏡子,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善用鏡子來觀照自他,甚至觀照社會人生,成為自我學(xué)習(xí)、自我警惕的一面人生的鏡子。
32、每個人,既是眾生,也是佛。在凡夫眼里,現(xiàn)眾生相;在佛眼里,現(xiàn)佛的莊嚴相。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修到無心時,宇宙就在心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觀世界還是世界,只不過這一切,都是清靜的,干凈的。
33、恒誨法師:不要逃避生活,生活中難免有不如意,要直面挫折和坎坷,挺過去,你就是一個強者。當然,我們都知道,做到這一點都是不容易的。世界上沒有人是能夠做到輕松自如地去應(yīng)對每一次的困境。沒有人不是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沮喪、難過、傷痛和挫敗才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或成熟。
34、《論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在高低起伏中經(jīng)過,歷練的是一種內(nèi)心情懷的品格和修養(yǎng),也可以說活的是一種心態(tài)和境界,與身邊的世界是一種溫和的協(xié)調(diào),如同面對那些煩惱,所有的耿耿于懷也不妨悠然一笑,沒有什么煩惱能困住誰,生命真正的困惑,是自我的偏見與短視。#延參法師儒學(xué)文化講座#
35、煩惱來于比較,是非緣于計較,覺悟的人,既不比較,也不計較,常在安詳里觀照;魔擾只因貪念,困擾但由執(zhí)著,通達的人,遠離貪念,淡化執(zhí)著,卻于平常里悟道。世間萬化皆是虛妄,一旦著相了就是自己給自己找煩惱,心歇下來了就是歸處,菩提何須向外去尋找。
36、只忙于滿足自己這樣那樣的需求,是會讓人疲倦、不安的。因為人的需求層出不窮,永遠沒有徹底滿足的時候,心里很難有安定;而慈悲,對其他眾生的關(guān)懷,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能讓內(nèi)心喜樂和滿足!0s博堪布
37、恒誨法師:很多時候,我們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無前的決心和魄力。不要在事情開始的時候畏首畏尾,不要在事情進行的時候瞻前顧后,遇到一些磨難和坎坷很正常,多一些堅強,多一些忍耐,多一些進取,一切才皆有可能。
38、我們不是歲月的勇者,付不起失去光陰的代價。多想風(fēng)雨無懼地走下去,在白發(fā)蒼顏之時,還有一顆明凈若秋水長天的心。那么不要怕老去,現(xiàn)在就珍惜,塵世種種真愛。讓每一天都安寧如水,慈悲簡靜。
39、人需要一種淡然、樸實,不張揚、不喧囂、不妖艷。
40、把財物丟進水里,是不凈布施。例如很多寺廟附近有水池,據(jù)說投錢入水能增福,實際上這是不凈布施,并無福緣。
41、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示有諸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42、人生在世短暫而難得!追求的一切快樂與美好,其實都是一種知足和滿足…吉祥的酥油燈。
43、如果你是正確的,不要過多地爭辯,把對方逼得太緊,也就斷了自己的退路;如果你是優(yōu)秀的,不要肆意地賣弄,別人會因此而遠離你;如果你是痛苦的,不要逢人就傾訴,誰都會有自己的煩惱;如果你是寂寞的,那就在孤獨中慢慢沉淀自己,人生本就植根于寂寞的土壤里,豁達一些,道路慢慢就會無限寬廣了。
44、孝養(yǎng)父母是每個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因為,我們曾被她們辛勤哺育,深恩無比。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45、有的時候,潔凈的心,需要一些清醒的自閉和與世隔絕,隔絕繁華似錦,隔絕熱鬧,隔絕綢緞的華麗,人間的修行,潔凈大概最難。所以,低頭前行,步步為營,潔凈與恩慈,是一種難得意境。
46、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山。
47、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xiàn)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樣子你會很痛苦。
48、人生,看透不如看淡。煩惱本無根,不撿自然無;困惑本無源,不究自輕松。
49、譬如蜂采花,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心,若正若不正。
50、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钦叽髱
51、日休禪師: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實。今天便是這刻,每個分鐘,如全做好,人生就會美妙。
52、生世間,最苦的莫過于心病,病在不知足,在相互比較,在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須知不滿足的心是最痛苦的心。
53、待人處事誠正信實,問心無愧,就可以皆大歡喜,身心自在。人生有三毒:貪、嗔、癡,以布施治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癡。
54、常當勤心懺,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xiàn)前。
55、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56、魚好可憐,傷心的時候,也不能閉上眼睛。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摘錄56條】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摘錄30句04-02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合集75句03-21
經(jīng)典經(jīng)典的qq語錄摘錄65句03-24
經(jīng)典經(jīng)典哲理的語錄摘錄60句03-14
【熱門】經(jīng)典的語錄摘錄80條03-28
【實用】經(jīng)典的語錄摘錄35句03-26
經(jīng)典的qq語錄摘錄56條03-22
【實用】經(jīng)典的語錄摘錄49句03-20
經(jīng)典的勵志語錄摘錄90句03-19
經(jīng)典人生的語錄摘錄85條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