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語錄
商鞅,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本文將介紹商鞅語錄。
商鞅語錄:
1、 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商鞅 《商君書》
2、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商鞅 《商君書》
3、 圣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 ——商鞅 《商君書》
4、 圣人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商鞅 《商君書》
5、 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 ——商鞅 《商君書》
6、 圣人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 ——商鞅 《商君書》
7、 背法而冶,此任重道遠(yuǎn)而無馬牛,濟(jì)大川而無舡輯也。 ——商鞅 《商君書》
8、 "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商鞅 《商君書》"
9、 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戰(zhàn)。 ——商鞅《商君書》
10、 吾聞窮巷多怪,曲學(xué)多辯。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我聽說從偏僻小巷走出來的人愛少見多怪,學(xué)識淺陋的人多喜歡詭辯,愚昧的人所譏笑的事,正是聰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裢娜烁吲d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擔(dān)憂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見的議論言詞,我不再因它們而疑惑了。) ——商鞅 《商君書·更法》
11、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fù)。 ——商鞅
【商鞅語錄】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xué)”,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后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對公叔痤囑托不以為意,也就沒有照做了。
戰(zhàn)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雄。秦國比較落后,秦孝公為了使秦國稱霸,決心征召有才能的人。他在求賢詔令中說:“誰能想出好辦法使秦國強盛,就讓他做高官,還封給他土地。”商鞅聽到這個消息后,決定到秦國去。
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欲收復(fù)秦之失地,便攜同李悝的《法經(jīng)》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jiān),商鞅三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贊許,并成為秦國強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后升大良造。
【商鞅語錄】相關(guān)文章:
商鞅南門立木教學(xué)設(shè)計08-07
商鞅南門立木優(yōu)秀教學(xué)設(shè)計06-10
語文課文《商鞅南門立木》教學(xué)設(shè)計03-29
戰(zhàn)國時期《商鞅南門立木》的教學(xué)設(shè)計03-30
初中歷史商鞅變法公開課教學(xué)設(shè)計(通用5篇)05-13
饒雪漫經(jīng)典語錄語錄01-18
《人生語錄》經(jīng)典語錄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