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家風故事征文范文「精選篇」
建立優(yōu)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下面是中國人才網(wǎng)整理的:清廉家風故事征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清廉家風故事征文
一、何為家風?
通常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或作風。
家庭乃一切活動的中心──社會是由家庭所組成的,而社會的狀況,乃是由各家庭的家長所造成的。社會以及國家的心就是家庭。社會的安寧,國家的興盛,均有賴于家庭所產(chǎn)生的影響。
二、良好的家風至關重要!那什么是良好的家風呢?
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風。孟母為保家風純正三擇其鄰,又斷機杼,使游手好閑、不思進取的孟子刻苦攻讀,成為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思想大家。位列三公的曾國藩對子女要求嚴格,不允許高人一等,提倡節(jié)儉持家,使其子女都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家風對于家庭成員猶如土壤、陽光、雨露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什么是良好的家風呢?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了:
一、求是
即實事求是,面對家庭、面對社會都要有務實的態(tài)度,不可云里霧里不著邊際,更不可遇人遇事想當然,即要堅持辯證唯物的看問題。
二、立德
就是在家庭提倡父慈子孝,兄和弟恭,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在親友間提倡平等待人、誠信待人、互濟互助,創(chuàng)造溫馨的人脈關系。立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愛國。我國有句婦懦皆知的老話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家才能稱之為大愛?桌戏蜃佑芯涫趾啙嵉拿裕喝收邜廴,是對“仁”的完美解釋,而仁又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的核心內(nèi)容。其實,德性如何是一個人和一個家庭含金量的顯示,是一個好人和好家庭必備的決定因素。
三、誠信
即誠實守信,做到了,人們敬之;做不到,人們蔑之。講究“言必信,行必果”,講究“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萬不可:見利忘義,喪失人格;利令智昏,得到罵名。須牢記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四、勤儉
即勤儉持家,簡樸為人。無論家居生活、學習還是所辦事業(yè),都應以勤為首,因為勤能補拙,勤能成事。另一方面,好的家庭不容奢靡之風,使家庭成員遠離不良之氣。勤儉二字表面看起來只與經(jīng)濟相關,卻暗含作風及人生追求的大文章。所以,古人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成由勤儉敗由奢。
五、嗜讀。
讀書,是人們獲取知識、提高文明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因此,一個好的家庭必定與書緊密相連,叫做“書香門第”。特別是今天,知識獲取的途徑增多,知識更新的步伐加快,更要求人們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嗜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讀書,是不間斷地學習,是終生學習,是把學習變成一種有益的嗜好。
良好的家風,不僅對家庭至關重要,對國家也是如此。優(yōu)良的家風和國風構(gòu)成甫害顛轎郯計奠襲訂陋雄厚的國家軟實力。這才是決定家國命運的關鍵所在。青年人應當從孩提時代開始,就讓他們感受良好的家風,以免被世俗腐化所影響。
篇二:清廉家風故事征文
社會是由家庭所組成的,社會以及國家的心就是家庭。社會的安寧,國家的興盛,均有賴于家庭所產(chǎn)生的影響。而家風則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社會學家將其稱為“家庭文化”,心理學家則稱之為“精神風貌”,其內(nèi)容是指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xiàn)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yǎng)、道德情操、人際關系的具體體現(xiàn)。
話說“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父母惡,子不肖,孽孫生”。 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風。孟母為保家風純正三擇其鄰,又斷機杼,使游手好閑、不思進取的孟子刻苦攻讀,成為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思想大家。位列三公的曾國藩對子女要求嚴格,不允許高人一等,提倡節(jié)儉持家,使其子女都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范。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y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tǒng),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后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xù),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fā)展著。
家風的好壞無關家庭貧富,亦無關父母文化程度,所關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養(yǎng)。一個知識分子,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差強人意;一對文盲父母,卻可能培育出良善品德的孩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jīng)這樣寫道:“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jīng)歷了起碼有幾十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在一些學校育人一課缺失的時候,常常是父母給孩子補齊了這一課。
上世紀70年代,呼秀珍和丈夫的工資不到40元,家庭生活很是拮據(jù)。她的兩個女兒,就出生在這個年代。家里的住房擁擠不堪,粗茶淡飯,然而,她絕不讓孩子從小學會虛榮和浪費。在女兒郭巧和郭靈的童年記憶里,家庭生活比較簡單、隨便、儉樸,從小到大,媽媽沒給她們織過一件毛衣,沒給她們買過一個玩具,甚至沒給她們做過幾頓熱乎乎的早飯。母親這樣簡單的生活作風和敬業(yè)精神,讓她和妹妹養(yǎng)成了許多良好的習慣:不論學習還是做事,都能坐得住、不浮躁;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相反母親勤于工作的身影對她們的一生產(chǎn)生了強大的影響。
家風清則社風清,家風濁則社風濁。如果一個社會的多數(shù)家庭都擁有積極向上的家風,其家庭成員在家風的影響下都具有良好的個人操守和品行,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和社會風氣也將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教育家庭成員崇尚節(jié)儉,力戒奢侈,多與他人比修養(yǎng)、比勤儉,少與他人比闊氣、比享受。這樣,我們的社會、國家才能風清氣正。
【清廉家風故事征文「篇」】相關文章:
清廉家風故事征文「精選」07-17
征文:清廉家風故事07-18
我家的清廉家風故事征文07-24
清廉家風故事征文(精選10篇)06-23
清廉家風故事征文精選850字02-06
清廉家風故事征文怎么寫07-18
清廉家風故事征文1000字07-17
清廉家風故事征文3000字07-18
清廉家風故事征文優(yōu)秀范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