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關于朱子文化征文
朱子文化的核心內容“忠、信、孝、悌、禮、義、廉、恥”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內容是一脈相承、基本契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朱子文化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范文一:朱子文化征文
在東海之賓的八閩大地上有一座山城,就是被譽為“閩中尼山”、“海濱 謅魯”的朱熹的誕生地——閩中明珠——尤溪。當你進入尤溪城關來到交通樞紐地的三岔路口時,你就會看到一尊高大的朱熹塑像正手握書卷、用身遂的目光在注視你。
是的,每當我走近塑像,我仿怫就能聽到他的叮嚀和囑咐,我慶幸自己從小就在這中叮嚀和囑咐聲中長大。我為我生在這座山城而感到驕傲
朱熹爺爺,您知道嗎?在一次公交車上我就看到這樣一番情景:那是一個早上,一位同學正坐在一個座位上。這時,上來了提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因四周無座位,他只好站著。小同學見到了這個情景,就連忙上前扶住老爺爺,讓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人說:“還是你自己坐吧,我站一站沒有什么關系。”小同學誠懇地說:“不,你年紀大,站著不方便,還是您坐著吧!“您坐吧!”……老爺爺和小同學一直互相讓座,旁邊的人 的人看了就稱贊這位小男孩是個懂事的孩子,這時有人站了起來:“小弟弟,你坐下,還是讓他坐我的座位吧!”只聽小同學懇切地說:“朱熹爺爺教育我們要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我要聽朱熹爺爺的教導啊!”車廂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朱熹爺爺,您的敬老愛幼的精神,正在默默地感染著我們后一輩人。
朱熹爺爺,您知道嗎?您小時候刻苦攻讀的故事已在我們腦海里深深生根,您小 的“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勸學》的話語,我們已牢記在心中,F在我們成千上萬的學子正在以您為榜樣,刻苦攻讀著。我家正同尤溪縣的最高學府——一中比鄰,我每天都能見到這樣的情景。
凌晨,天微微亮時,一中的教室里就亮起了無數盞燈,亮得如同白晝,住校的學生們都來到班級晨讀;深夜,他們還在翻閱著各種資料,在學海橫渡,在書山攀登。正因為這樣,僅只一中這所學校,每年就有一千多名學生考上本科。今年,一中學子羅宏晟取得了661分的高分,成為了省文科狀元,順利的考取了人所向往的名牌大學——北京大學。
朱熹爺爺,您的勤奮好學的品質深深的影響了我們尤溪的學子,真是“尤溪風月無今古,學海揚帆有后人”!
朱熹爺爺,您知道嗎?您四歲時的一句話:“天之上是何物?”使您的父親驚奇,更驚動了我們后人。
天之上到底為何物?人類抱著探索天上高奧密的決心,不斷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國的航天技術有了飛速的發(fā)展,從“東方紅一號”到“東方紅三號”,從“神舟一號”到“神州六號”,為我們中華兒女實現穿越太空的夢想鋪平了道路。朱熹爺爺,您知道了吧,今年十月,我們的“嫦娥一號”奔月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又一次地實現了!您一定感到無比欣慰,因為您心中的困惑,如今會得到滿意的回答了。
“人之進學在于思,思則能知是與非。”您從小的這種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學習方法,給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我從中得益非淺。
朱熹爺爺,您在《觀書有感》中告訴我們:“問渠哪得請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會記。焊F里致知是源,反躬踐實更是源。真正地把您的叮囑牢記心間,從小立志,學會讀書,學會做人。
范文二:朱子文化征文
“這是‘朱子畫卦’,那是‘禪門會友’……每一道菜都有一個故事。”16日,品嘗“朱子家宴”的經典菜肴,一位旅居澳大利亞的尤溪老鄉(xiāng)贊不絕口,“鮮香清爽、色形俱佳,讓人耳目一新、胃口大開的同時,也感受了意蘊悠長的朱子文化魅力。”
尤溪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農耕文化發(fā)達,朱子文化底蘊深厚。當地百姓在長期生產生活中,以當地原料為食材,博采眾長,制作出風味食品,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朱子飲食文化。
在當地,除了美味的菜肴,每道菜肴背后的故事、典故,也讓百姓津津樂道。朱熹有詩云:“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末炊時。”說的是朱熹某日到女婿家,女婿和女兒招待他,只是一鍋蔥湯及半鍋麥飯,于是女婿一再向岳父大人表示歉意。朱熹卻覺得甚好,即興吟題了這首詩之后,欣然離去。朱子菜肴“蔥湯麥飯”便由此得名。而“朱子畫卦”傳說朱熹幼年聰明過人,六歲以樹枝畫八卦;“禪門會友”講述朱熹年輕時研究佛學,廣交朋友,學有所獲;“方塘觀魚”則與流傳千百年的朱熹名詩《觀書有感》有關,方塘即指詩中的“半畝方塘”。
近年來,尤溪縣加大朱子文化保護、挖掘和開發(fā)力度,啟動朱熹誕生地5A級景區(qū)創(chuàng)建,重點實施朱熹公園、文山景區(qū)、公山景區(qū)、紫陽公園和紫陽湖等5個朱子文化項目板塊建設,充分挖掘朱子文化底蘊,先后出版《朱子行跡傳》《大儒風范—朱熹》《朱熹在尤溪》《朱熹大辭典》等10多部著作,成果豐碩。同時,將挖掘、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朱子家宴”系列小吃作為保護開發(fā)朱子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講究利用當地自產原料和朱子文化精華有機融合,推出具有當地風味和文化內涵、適應不同消費人群的“朱子家宴”菜系,組織當地的朱子文化研究學者整理,出版《朱子家宴》菜譜。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人戀一方飯菜。這位旅居澳大利亞的尤溪老鄉(xiāng)回到尤溪,特別想嘗一嘗屬于家鄉(xiāng)的味道。清一色的“朱子家宴”擺上桌,他一落座就吃開了,連頭也不抬,光“朱子面”就“消滅”了3碗。半小時之后,他長吁一口氣,說道:“太地道了!整整7年,我沒有嘗過這老家的味道了!”
“母子連心”“玉印出水”“禪門會友”等“朱子家宴”菜肴,是由當地廚藝大師呂良勝團隊推陳出新之作,用當地的豆腐、大米、綠筍、家雞、紅酒等食材為原料精心烹制的,屢獲國家級特等獎、金獎和銀獎,曾登上央視大舞臺,展示了“朱子家宴”系列小吃素淡清爽、色鮮型美、富有文化底蘊的獨有魅力。
此外,尤溪還加大了“朱子家宴”系列小吃的開發(fā)與推廣力度,舉辦朱子故里美食大獎賽,推薦參加知名美食節(jié)、美食博覽會以及烹飪賽事等,擴大“朱子家宴”系列小吃的美譽度,為朱子文化旅游增添了一塊金字招牌。
范文三:朱子文化征文
朱子、朱文公、朱熹,是同一個人——那個出生于尤溪,成長于建甌、武夷山市,終老于建陽的儒學宗師。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學者蔡尚思如此寫道。
在中國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上,朱子是與孔子一脈相連的巍巍兩座高峰?鬃幼鳛槿鍖W創(chuàng)始人,其學說是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朱熹承前啟后,把孔子學說上升到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形態(tài),成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開創(chuàng)了儒學的新天地。
金滅北宋,衣冠南渡,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徽州婺源朱氏家族入閩。
當時的閩北,北苑貢茶的龍鳳團餅價比黃金,政和等地出產大量銀礦,建盞建本建版等均達到傳統(tǒng)手工業(yè)時代的鼎盛期;楊時、游酢“程門立雪”“載道南歸”傳道授業(yè),在武夷山一帶形成新的文化重心。
回望朱熹一生,從呱呱墜地起,生命的絕大部分時光流連于閩北,這里成為他的寓居地、成長地、終老地。
武夷精舍,是朱熹創(chuàng)辦的書院,深藏于武夷山隱屏峰下九曲溪畔。在這里,朱熹完成了其重要代表作《四書集注》,并以此為教材進行教育實踐,武夷山成為“道南理窟”,“此邑從此執(zhí)全國學術之牛耳而籠罩百代”。在建陽、崇安(今武夷山市)等地,朱熹創(chuàng)立了“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的閩學體系,將福建思想文化推向歷史高峰。
朱熹去世后的第九年,朝廷解除了“慶元黨禁”,還其以清白,寧宗皇帝賜謚曰“文”。十二年后,《四書集注》被朝廷列為國學的必讀課本,之后更成為元明清三朝科舉考試的教科書。
元代中期以后,朱熹理學先后傳入朝鮮、
日本和越南,成為官方哲學,所謂“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實源于此。作為16世紀“中學西漸”的代表,朱子學影響波及歐洲,契合了歐洲復興“理性主義”的`歷史符節(jié),從而作為助力推動歐洲進入“哲學時代”或“理性時代”。
兩岸共有的精神家園
身為朱子第27代后裔,南平朱氏宗親會會長朱美珍這些年一直致力于兩岸朱子文化交流。
“朱子文化在臺灣有深厚的根基和影響。理學家們在臺灣建學校、辦書院,讓朱子文化有了更系統(tǒng)的傳播。”朱美珍說,“如今,臺灣仍有眾多專家學者,致力于朱子文化的傳承,致力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
對從福建到臺灣的朱子文脈流傳,武夷學院朱子文化研究中心陳國代說:“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帶了一大批朱子文化學者到臺灣。清朝時,臺灣學子參加科舉,還要到福州來考試。近現代以來,大陸又有一大批新儒家學者赴臺,他們對推動臺灣朱子學的發(fā)展起了很大作用。如今,每年研究朱熹的論文有一兩百篇,福建、安徽、江西和臺灣四地每年都會選擇一個主題,輪流舉辦朱子文化相關活動。”
就在去年10月,一場“朱子之歌·兩岸同聲”音樂會在臺灣巡演,獲得臺灣觀眾的熱烈歡迎。陳成凱是“朱子之歌”的導演。他說,“朱子之歌”從選詞、譜曲、排舞到演出,經歷了兩年多的時間,在收到臺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赴臺演出的邀請后,又在其中增加了朱子當年游金門所寫的詩句等元素。
“在臺灣,臺北孔廟祭孔完后,即祭朱子;金門有朱子祠,新竹有朱子學堂,嘉義有朱子公廟;祭朱子大典、朱子文化節(jié)、朱子學論壇等活動已成常態(tài)。”常年從事朱熹思想研究的武夷學院朱子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張品端說。
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也持續(xù)熱絡。2005年,武夷山市成功舉辦首屆朱子文化節(jié);2010年,在雙方共同推動下,海峽兩岸還各自發(fā)行了一套朱熹誕辰880周年紀念郵票;2008年開始推出的“朱子之路”研習營已成功舉辦七屆,來自北京大學、廈門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大學等海峽兩岸高校的數百位師生,到朱子故里瞻仰圣跡,研討朱子文化……
亟待復興的文化品牌
建陽市潭城街道考亭村,立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石牌坊尚存完好?纪呵皫
年經歷冰雹,破敗不堪,而今已是草木荒涼。不過,看中朱子文化資源,已有投資者擬投重金,在這里打造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區(qū)項目。
建陽黃坑鎮(zhèn)后塘村,鵝卵石壘砌的朱熹墓令人心生肅穆。建陽正計劃將這里擴建成朱子林,目前文公祠已開工,今后還將建設朱熹墓道神碑、思源亭、思源泉、祭拜亭、碑林等,建成古樸厚重、適于緬懷的朱熹陵園。
武夷山市五夫鎮(zhèn),朱熹曾在此生活、講學數十載。鎮(zhèn)里也希望能抓住當前在人文、區(qū)位、品牌等方面的良好基礎,努力下好朱子文化與旅游這盤棋。
種種跡象顯示,打造朱子文化品牌熱度漸增。不過,“由于朱子理學的系統(tǒng)性和抽象性,在弘揚朱子文化上,武夷山仍處在初級階段,沒有很好的展示平臺和互動平臺,存在定位不高、普及不足、設施不優(yōu)、產業(yè)不強等問題,與時代的需要和朱子理學本身的普世價值相比,弘揚朱子文化還任重道遠。”南平市政協(xié)在關于朱子文化的調研課題報告中寫道。那么,未來怎么辦?
南平市政協(xié)主席張建光提出,能否把朱子文化作為兩岸主流文化交流的載體,在對臺活動中予以突出?能否將朱子文化旅游,特別是“重走朱子之路”作為游學項目加以開發(fā)?能否組織力量詮釋普及朱子文化,將其作為社會公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的抓手?
張品端從文化產業(yè)角度建議,建設大型的朱子文化博物園,作為朱子文化研究和展示的基地,舉辦大型的國際學術會議、文化節(jié)等,把武夷山建成世界朱子文化的中心,以歌詠、文化講壇、專題片紀錄片等方式,擴大朱子文化的影響力。
【2016關于朱子文化征文】相關文章:
關于宿舍文化征文11-19
關于文化傳承的作文征文01-30
足球文化節(jié)征文范文12-04
足球文化節(jié)的征文范文12-04
關于讀書征文范文02-21
關于師德的征文01-31
關于感恩的征文12-02
關于讀書征文的范文04-05
關于安全的征文范文04-05
關于誠信的征文范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