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鬧鐘》的課程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接受和發(fā)現(xiàn)是兩種基本學習方式,用接受方式獲得的知識,通過適當?shù)木毩暫,也能轉(zhuǎn)變成個人智慧,它與個人通過發(fā)現(xiàn)獲得的知識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所不同的是通過發(fā)現(xiàn)不但獲得學科知識,而且還獲得了另一種知識——內(nèi)隱知識,(如經(jīng)驗及大部分技能等)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放手讓學生去學習,通過小組合作認識生字,學習課文,通過討論體會時間的重要,用多種方法記字,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實踐、探究、合作、交流等親身體驗的學習,更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寫生字8個。
2識字15個,認識多音字“行”。
3熟讀課文,回答課后問題。
4通過討論,體會時間的珍貴。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是重點。
教學難點
體會時間的珍貴。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有關時間的詩歌。
2和家長一起說一說,測一測,一分鐘能做什么事。
3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新課。
請大家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放課件 鐘表滴答聲)
。▽W生回答。)
小鬧鐘有什么用?你知道哪些有關時間的詩歌?
。▽W生回答。背誦詩歌《長歌行》,語文天地: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小鬧鐘想找個朋友丁丁把它找朋友的經(jīng)過寫成了日記,題目是(出示課題)《小鬧鐘》。
二、 隨文識字。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學生答,老師歸納,結(jié)合上下文猜一猜,讀拼音,問同學老師。)
2老師也想讀讀,請大家擺好指讀姿勢,聽老師是怎樣發(fā)音的。
3誰愿意給大家讀讀,請同學們認真聽,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
4(識字篩選)老師手里有很多小鬧鐘的照片,請你來讀一讀上面的字,如果不認識請你舉手。(老師把大多數(shù)學生不認識的字帖在黑板上,只有個別學生不認識的字,請學生當小老師教會,重點教黑板上的字。)
5(課件出現(xiàn)課文,全文黑色,生字是紅色。)請同學們讀出課文中紅色的字詞。(讀的過程當中,老師把篩選出的已認識的生字變回黑色,不認識的生字依然是紅色。)
6請同桌互讀課文,如果他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幫幫他。
7兩人一起用你們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記完后互相當小老師,擺字卡考考他認識了沒有。
8反饋識字,對不熟的生字,請學生當小老師,互相教。
三、 學習課文。
1四人一組商量,怎樣學習課文。(可以用讀書和表演的.形式。)
2小組自學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小鬧鐘找到朋友了嗎?他是誰的朋友?誰是他的朋友?(2)如果沒有小鬧鐘,小熊能改掉睡懶覺的壞習慣嗎?
3(讀書反饋)讀書小組讀課文,學生評議。
。ū硌莘答仯┍硌菪〗M表演課文內(nèi)容,學生評議。
。ǚ答佭^程當中回答問題。)
4老師歸納學生的回答:貓頭鷹早晨睡覺,是因為上了夜班。小兔子不用別人叫,自覺抓緊時間,早起鍛煉。小熊雖然有睡懶覺的壞習慣,但他有改正的決心,小鬧鐘一叫,立刻起來了。三個動物都懂得珍惜時間,小鬧鐘(時間)是他們共同的朋友。時間也是我們共同的朋友,我們應該珍惜時間,要珍惜時間,就要珍惜每一分鐘,四人一組討論,一分鐘能做什么?
5全班交流。老師總結(jié):一分鐘能做這么多事情,我們可不能讓每一分鐘從我們身邊溜走,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四、 指導寫字。
(演示課件)冬冬教寫字:
冬冬:同學們,你們認識下面的字嗎/
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呢?你有好的方法嗎?
。ǜ餍〗M討論識字好方法。)
五、 總結(jié)。
談一談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
板書:
小鬧鐘
貓頭鷹 抓老鼠
好朋友 小白兔 做早操
小 熊 再也不睡懶覺
珍 惜 時 間
課后總結(jié)
本課的設計重視“人”的發(fā)展,以人為本。眾所周知,學生不是一只等人喂的鴨子,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在平等開放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既可學習知識,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又可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本課體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而并非“帶領者”,教師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合作交流,實踐探討,使他們?nèi)硇耐度氲綄W習活動之中,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鬧鐘》的課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教學設計03-21
《我的小制作》教學設計03-04
《大還是小》教學設計09-05
《小蝸牛》教學設計8篇10-21
小足球賽教學設計03-05
《元帥和小棋手》教學設計03-03
《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設計模板04-11
可愛的小青蛙教學設計4篇03-04
《小英雄雨來》教學設計14篇10-29
《小石城山記》教學設計2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