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口語交際的三個元素的教學設計
走進課堂,關注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現(xiàn)狀,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是白白浪費40分鐘”,他們無事可干,無話可說。這樣的口語交際課怎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目標呢?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如何提高口語交際教學效率呢?從大量成功的口語交際課的案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只要把握規(guī)律,抓住口語交際的三個關鍵元素“情境”、“沖突”、“互動”來設計規(guī)劃自己的教學,口語交際課一樣可以像閱讀課那樣精彩,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關于“情境”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情境”是口語交際教案設計的第一元素,是打開口語交際大門的“鑰匙”,我們備課的首要任務就要創(chuàng)設適合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進入角色,有話可說。沒有情境,口語交際課的確難以為繼。有人說“情境創(chuàng)設成功了,口語交際課也成功了一半!边@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怎樣創(chuàng)設情境?以人教國標版二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為例,對第一單元的《秋游》,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多重情境: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秋天美麗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向往秋游的情感;創(chuàng)設班內有意見分歧的具體情境(如學生選定的某個秋游地方,一些人去過,而一些人沒有去過;一些人贊成去這個地方,而另一些人不贊成。我們秋游選擇走什么地方?理由是什么?);可以創(chuàng)設說服老師的比賽活動情境(假如老師不同意我們選擇的地點,理由可能是什么,我們怎樣說服老師。比一比,看誰最會說服他人);圍繞秋游又可以創(chuàng)設秋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具體討論解決辦法等。
再如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我想這樣做》,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下列情境:盲人到商店購物被營業(yè)員“坑”了,你看見了怎么做,怎么說;盲人從商場出來,突然下起雨來,他慌慌張張地往家趕,你怎么做,怎么說;要過公路人行道,盲人想要加快腳步,而過往汽車絲毫沒有減速,你怎么做,怎么說……除了盲人,還有其他類型的殘疾人也需要我們的幫助。這樣,我們教學設計就會有許多情境可以創(chuàng)設了。
教學設計中,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從哪些方向思考呢?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一是朝具體化的方向去思考。比如教材提到怎樣幫助殘疾人,籠統(tǒng)提如,學生說得必然空泛。從具體的方向思考,殘疾人包括盲聾啞及肢體殘疾等情況,我們就可以創(chuàng)設各種殘疾類型所面臨的困難情景;單是盲人,在生活中就會遇到各種特殊的困難情境;單是生活中的困難情境──過馬路,我們朝更具體的方向思考,就可以創(chuàng)設盲人雨中過馬路 “慌慌張張”的情境。這個“更具體”的情境較一般情況而言,學生多了設身處地為盲人“著急”的心情,“話”自然就會多起來,這樣我們還怕 “冷場”嗎?二是可以朝生活化方向思考。可以設想,《秋游》的教學時間正好是學校師生醞釀秋游的時候,如果我們將計就計,真的'組織一次秋游,現(xiàn)在就真正要討論自己班即將組織的秋游方案,學生還會沒有話說嗎?三是朝活動化方向思考。比如《秋游》中設置“辯論擂臺”活動,設置“看誰最會說服他人”的比賽活動,讓學生參與興趣會更濃,表達欲望會更強烈。
二、關于“沖突”
情境要能夠成功,取決于另一個關鍵因素“沖突”。我們備課時,要善于制造學生的內心矛盾沖突。學生有了“沖突”,才有積極的思維參與;才有更強的言語沖突,才有更強的表達意愿,才有說不完的話。心理矛盾沖突,不是孤立呈現(xiàn)的,而是融進交際情境中;而交際情境也要有沖突,否則交際情境不能持久,交際也不能深入。
第二單元的口語交際《我的想法》,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沖突,學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就可能變成問答題,甚至就是判斷是非了,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這節(jié)課就不會有多少“交際”了。假如我們創(chuàng)設下列心理“沖突”,學生還會沒有話說嗎(1)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我聽到兩種說法:一些人說王寧選自己,真勇敢,很能干,而另一些人說自己選自己當班干部不光榮,你怎么看?(2)班上改選干部,如果投自己的票,我就可能當選;但是大家知道我投自己的票當選,有些人肯定會冷嘲熱諷。我投自己的票嗎?(3)班上同學××說改選干部時要投自己的票,接著另一位同學也說要投自己的票,那你投自己的票嗎?(4)投票結果出來了,你差一票就當選班干部。而你恰好沒有投自己的票,別人說你“真蠢”。你怎么看?有了這么多的心理沖突,學生就要不斷要思考,他還會沒有話說嗎?
如何制造合適的心理“沖突”呢?有一個方法值得我們注意,這就是“對等沖突”。所謂“對等”,是說制造的沖突有兩面性,學生從“左”去看有道理,而從“右”看還是有道理,這個“左”“右”的沖突空間盡量相當,不能一邊十分在理,而另一邊卻明顯沒有道理。不對等,學生沒有思考的必要,學生也懶得去思考,當然就沒有話說!段业南敕ā穭(chuàng)設的四個問題的“左”“右”都有較大的彈性空間,都可以從不同的方面說出一些道理。本冊口語交際教材內容,最能說明這個對等沖突的大概屬第四單的《應該聽誰的》。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騎驢》本身就創(chuàng)設了“左”“右”相當?shù)囊幌盗行睦頉_突,我們稍微提煉即能激發(fā)學生思考。如,驢本來是可以讓人騎的,問題是小毛驢騎了兩個人,該不該?騎一個,是該老人騎呢,還是該小孫子騎?如果老少都不騎讓驢閑著又如何呢?每個難題都可以從兩個方面找到理由,每次沖突,都可以說出合理與不合理的方面。這樣,為學生制造對等的辨析空間,就能充分激發(fā)學生思考與表達的欲望。
三、關于“互動”
從前面的案例中,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多重情境其實就有多對沖突,多對沖突交鋒過程的來來回回,就是“互動”。不過,教學實際中,不少“互動”面窄、單調,忽略大多數(shù)學生,致使口語交際還是“冷場”。因此,在口語交際課設計中除了要考慮“情境”與“沖突”外,還要特別如何設計更多層面、更大范圍的“互動”。
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我們去“旅游”》,教師在設計時要考慮學生情況,如一個景點,有的學生去旅游過,有的沒有去過。我們要注意不能把話語權只給去游過的同學,而應該思考如何讓沒有去的同學也有話說。我們可以讓去過的同學當“導游”介紹該景點的景色,沒有去過的同學組成“游客”聽介紹問情況,實現(xiàn)互動;然后換一個景點,也許原來當“游客”的人就去過這個地方,他便轉為了“導游”。我們要盡力讓“導游”“游客”互換角色,讓全體學生都充分互動。其次,可以進行“游風光發(fā)布會”,比誰介紹得美,同時組織“最佳游客”評選活動,比誰聽得清,復述好,讓每個學生都是談話主體,都是交流的主動者,使全體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都得到訓練,水平都得到充分發(fā)展。
“互動”就意味者必須有多個回合。這“回合”怎樣才能“多”起來呢?一般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多向”互動多回合。我們的交際不能只是師生之間,還要注意生與生之間、同桌之間、男女同學之間等不同方向。二是“多式”可以多回合。從交流形式看,我們可以用講述──傾聽──問詢的三個基本方式進行口語交際。我們還可以由此生發(fā)出新的方式,如插話、辯論、演講、表演、采訪、復述、轉述等更多的形式。形式多了,回合自然就多了。三是“多層”能多回合。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水平,給予他們不同的鍛煉機會,優(yōu)秀者可以示范演講,而潛能者可以復述。示范演講是在練說,而復述同樣在鍛煉學生的表達。這不同的層次的練習,結合不同的方向和方式,交流互動的回合自然就多了。第五單元的口語交際《合作》不少老師認為是本冊較難設計的一課。如果我們創(chuàng)設的情境、沖突巧妙,還能多向、多式、多層(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或講一個合作故事,或贊揚會合作的人,或做“合作才能成功”的實驗,或采訪合作中的人物等)地互動,這個課就不會那么難了。
應該說,人教版國標本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教材編排的每個訓練都突出了“情境”、“沖突”、“互動”這三個元素。筆者以為,既是“元素”,應該是每個口語交際教學設計的必然考慮元素。有了這三個元素,我們可以組合,生成多種變化,設計出更精彩的口語交際教案。當然,并非所有的口語交際教案都必須讓這三個元素平均呈現(xiàn),我們可以結合話題內容在設計時注重突出某些元素。
總之,能創(chuàng)設一個個情境,伴隨一對對沖突,開啟一次次互動,這就算得到了口語交際設計的要領。筆者建議,在口語交際備課時不妨來個“三問”:我創(chuàng)設了“適合”的情境嗎?我設計了“對等”的沖突嗎?我設計的互動回合“多”嗎?如果您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想,您的口語交際教學一定會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