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正負數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事例,經歷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簡單事物的過程。
2、進一步認識負數,初步體會用正、負數可以表示意義相反的量并會運用。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用正、負數表示事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珠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先放在心里)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對,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會用到負數,請看這是媽媽12月份家庭收支記錄。(打開書)
二、設計記事卡
1、觀察收支記錄,了解其中的內容。
2、討論有沒有更好的記錄方法。
3、提出“設計一張記事卡,記錄家庭收支情況”小組合作完成。
4、交流設計記事卡。
5、評價學生設計的記事卡,說一說各有什么特點,使學生了解,用負數表示支出錢數的記錄方式較簡單。
三、典型事例
師:在實際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
1、教師介紹教材中用正、負數表示的典型問題。
2、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
四、練一練
1、讓學生自己填空。
2、先了解養(yǎng)雞場的記錄內容,其次設計表格,最后交流設計的表格,鼓勵學生算出目前有雞蛋的千克數。
3、鼓勵學生給自己家設計一張記事卡。
五、問題討論
1、先看圖了解奶奶取款時發(fā)生了什么情況?
2、討論“結余-200元”是什么意思?
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來有多少錢?
教學后記:
通過吐魯番盆地、樓房地下層等典型事例,讓學生了負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設計記事卡,使學生了解可以用正負數表示收入和支出,讓學生明白正數和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認識正負數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01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9-06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