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則寓言。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說說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兩則”的“則”是什么意思?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
二、教學《亡羊補牢》
1、出示課題,理解題意:
、 讀題,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袄巍毙蟮娜Α)
、 誰能連起來把題目解釋一下?(羊丟失以后修補羊圈。)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文中生字新詞:
、 自由讀課文,組內(nèi)生字新詞過關。
、 重點糾音:“羊圈”的“圈”;“窟窿”的“窿”。
重點析形:叼、悔、修。
重點釋義:叼走、街坊、勸告、后悔、從此。
3、學習課文內(nèi)容,理解寓意:
、 默讀課文,思考:《亡羊補牢》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后,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后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 養(yǎng)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樣?
① 讀書,小組討論。
、 班上交流:
開始想:羊丟了,修圈已晚,沒用。
后來想:如果現(xiàn)在不補羊圈,就不是丟一只、兩只的事,而會丟得更多。因此現(xiàn)在修還不晚。做:動手,堵上,修得結(jié)結(jié)實實。
結(jié)果: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 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 揭示寓意:
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 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
4、小結(jié)全文:
、 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 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 總結(jié)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
三、教學《南轅北轍》
1、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2、自讀自悟:
、 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⑵ 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3、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 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 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 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⑷ 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 根據(jù)評議,再練習朗讀。
、 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4、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⑴ 出示圖:面對哪個人走遠的背影,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⑵ 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 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jié):南轅北轍的故事現(xiàn)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5、寫字練習:
⑴ 抄寫生字;
、 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⑶ 抄寫詞語:
寓言 窟窿 勸告 軟硬 狼群 法則 后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四、拓展活動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組里講給同組的伙伴聽,選一個參加班級寓言故事大賽。
【小學語文課文《寓言兩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2-28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篇04-05
課文《花鐘》的教學設計(通用3篇)04-27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小學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范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