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能夠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講述“鄭人買履”的故事,表演《鷸蚌相爭》。
4、知道這兩則寓言所講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規(guī)以及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點:知道這兩則寓言所講的故事。
教學難點:懂得不要墨守成規(guī)以及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則寓言中的5個生字,1個認讀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那個鄭人沒有買到鞋的原因,懂得不要墨守成規(guī)的道理。
3、能用“匆匆忙忙”造句。
4、能講述“鄭人買履”的故事。
教學重點:知道“鄭人買履”這則寓言所講的故事。
教學難點:懂得不要墨守成規(gu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我們以前學過了好幾篇寓言故事了,誰愿意回憶一下都學過了什么?都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下面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寓言故事“鄭人買履”,看看你能從這篇寓言故事中學到什么?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
2、指名讀,糾正字音。
3、小組互相檢查,做到正確、流利。
4、默讀課文,想一想:那個鄭人為什么沒有買到鞋?(默讀課文,思考。)
5、匯報。
(二)指導造句。
1、“匆匆忙忙”這個詞語,你怎么理解?用到什么地方比較合適呢?
2、那么試著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教師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3、自由發(fā)言。
(三)講述這則寓言。
1、這個鄭人多么的愚蠢可笑呀,這篇寓言多么的生動,你能把這則寓言像講故事那樣講出來嗎?
2、自由發(fā)言,講述故事。
3、教師及時平價。
三、課堂小結(jié):通過學習這則寓言,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yè):把這則寓言的.故事講個別人聽。
第二課時 鷸蚌相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則寓言中的4個生字,1個認讀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鷸和蚌一起被漁夫捉走的原因,懂得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3、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4、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并排練課本劇,演一演。
教學重點:知道“鷸蚌相爭”這則寓言所講的故事。
教學難點:懂得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寓言故事,“鷸蚌相爭”?纯催@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
2、指名讀,糾正字音。
3、小組互相檢查,做到正確、流利。
4、默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鷸和蚌一起被漁夫捉去了呢?(默讀課文,思考。)
5、匯報。
(二)指導造句。
1、“毫不示弱”這個詞語,你怎么理解?用到什么地方比較合適呢?
2、那么試著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教師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3、自由發(fā)言。
(三)講述這則寓言。
1、這則寓言寫的多么生動啊,如果鷸和蚌不那么互不相讓的話,肯定不是這個結(jié)果的,那么你能把這則寓言像講故事那樣講出來嗎?
2、自由發(fā)言,講述故事。
3、教師及時平價。
三、課堂小結(jié):通過學習這則寓言,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yè):
1、把這則寓言的故事排演成課本劇。
2、發(fā)揮想象,把這則寓言改編一下,看看結(jié)果會有什么變化。
【寓言二則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老王》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12-25
《荷花》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04-14
白鵝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04-04
《松鼠》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04-03
小學音樂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