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教學設計范文
【學習目標】
。薄⒄J識7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欣賞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積累。
【課前準備】
。薄W生預習課文,遇到不理解的詞理解。
。、學生搜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句。
。场⒗蠋煖蕚涔旁娢摹短靸羯场。
【教學過程】
一、《天凈沙、秋思》導入
提前板書《天凈沙·秋思》這首詞。讓學生自由讀這首詞。
師:讀完這首詞,你的頭腦中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謝冰瑩的家鄉(xiāng),去看看那里的《小橋流水人家》。
。ò鍟n題。)
二、導題
這篇以古詩句為題的文章寫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翻開書讀一讀。
1、初讀,把握課文主旨:
⑴ 自主學習: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 同伴互助:
同桌輪讀課文,相互正音,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⑶ 全班交流:
、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 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說說課文表達的情感。
2、交流,探究表達方式:
、 默讀課文,想象文章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邊讀邊在句段旁作批注。
、 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⑶ 展示交流探究學習的成果:
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中心發(fā)言人匯報探究學習中的發(fā)現(xiàn)和體會。
、 據(jù)學生發(fā)言,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方法:
、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fā)出悅耳的聲音!
。ㄟ\用擬人的手法,描繪溪邊飄動的柳枝、小鳥的叫聲、溪水流動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景物的喜愛與贊美。)
、 “一條小小的木橋,橫跨在溪上。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先寫了橋的樣子,再描繪在小橋上丟花的情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 “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那是一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有東南兩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農(nóng)家臥室與書房的不同特點,讓人感到家的親切,引發(fā)美好回憶。)
、 “大家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ㄓ萌齻成語概括了農(nóng)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點,“深深地印在’’表達了作者對它的留戀和熱愛。)
。场㈩I悟文章的.表達方式:
師:你能舉例說說你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嗎?
生1:“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我非常愛它”從這幾句話中體會到作者很愛家鄉(xiāng),雖然他家的房子并不好,但是作者依然愛它,只因為這是他的家鄉(xiāng)。
師:可見,他愛家鄉(xiāng)是不須任何理由的,愛他沒商量。
生2:課文的第一段寫了家鄉(xiāng)的美麗景色,我能感受到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愛。
師:他把家鄉(xiāng)寫的像詩一樣,像畫一樣,家鄉(xiāng)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見他是多么的喜歡家鄉(xiāng)。
生3:從”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后山上的樹叢里鉆出來,……依依多情的楊柳”從這幾句話中可以體會到。
師:在他眼里,家鄉(xiāng)的日出是美的,家鄉(xiāng)的清風是美的,家鄉(xiāng)的小溪、小橋、楊柳是沒的,家鄉(xiāng)的一切都是美的。
。础熜〗Y:
看,感情原來可以這樣表達。直接抒發(fā)感情的句子,我們讀一讀就能明白,間接抒發(fā)感情的句子,我們只有細細品位,才能體會的到,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賞讀,積累優(yōu)美句段
。薄⑹闱槔首x:
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的鄉(xiāng)村畫卷,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幾遍,熟讀成誦。
。场⒄n文中生動優(yōu)美的語句。
四、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句?讀一讀,說一說。
【板書設計】
小橋流水人家
婀娜(1~2)流水 水鳥站在腰上歌唱,流水也唱和著
點綴(3~4)小橋 丟野花 摘茶葉
唱和(5~6)人家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悅耳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設計03-02
《蒲柳人家》教學設計03-05
《鄉(xiāng)下人家》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04-07
鄉(xiāng)下人家教學設計合集15篇05-07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09
《西湖》教學設計范文04-07
跳繩教學設計范文09-10
《青蛙寫詩》教學設計范文04-09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范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