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了很多描寫荷花的詩詞,能背出兩首嗎?(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荷花的古詩。
二、出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師:“曉”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題的意思嗎?(早晨,楊萬里走出凈慈寺去送別林子方。)
3、從詩題能看出這是一首 ?(生答:送別詩)
三、課件出示全詩
1、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注意糾正“凈、寺、竟、映”的讀音。
3、師:我們知道,古詩文都是非常有韻味的,讀起來瑯瑯上口。請同學們大聲誦讀,試著讀出詩的節(jié)奏來。
4、相機標出詩的節(jié)奏,生配樂誦讀。
四、學習古詩
剛才我們說了,這是一首送別詩,那么詩人楊萬里在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凈慈寺時,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什么?
1、課件出示后兩行。(板書:蓮葉 無窮碧 荷花 別樣紅)
2、理解“無窮碧、別樣紅”和后兩句詩的意思。
3、師:同學們,閉上眼睛,此時此刻,你也來到了西湖邊,你也和楊萬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課件播放音樂)
4、生交流匯報。
5、齊讀后兩行。
過渡:這滿湖的荷葉挨挨擠擠,青翠欲滴;這朝陽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嬌艷、動人。難怪詩人發(fā)出感嘆: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1、理解“畢竟”和詩句的意思。
2、師:誰能像楊萬里一樣對著美景發(fā)出感嘆。(配樂誦讀)
3、師:這風光不與四時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齊讀后兩句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五、探究離別之情:
詩人楊萬里給我們描繪了這么一幅美麗的西湖風景圖,而詩題卻明白地告訴我們這是一首送別詩,那么詩人的別離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師出示背景資料。
2、生交流匯報。
3、師:分別就在眼前,詩人楊萬里又會對朋友說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筆寫下來吧,等會我們來交流。
六、小結(jié):
送別詩我們學過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內(nèi)存知己,——。有勸君更盡一杯酒,——。有莫愁前路無知己,——。不過,今天的這首送別詩卻與眾不同,詩人巧妙地借助對西湖美景的描寫,抒發(fā)了他對友人的祝福,贊美了他們之間的真摯友情!
七、課外作業(yè)
1、請你也當回小詩人,拿出筆來,模仿本詩寫一首送別詩。
2、拿出筆畫下西湖的美景。
板書設計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宋)
蓮葉 無窮碧
荷花 別樣紅
教后記:
這是一首送別詩。不過,詩人楊萬里沒有直接抒寫和友人之間的離別之情,而是借助于對西湖美景的描寫,巧妙地借景抒情,表達了他對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業(yè)有如這蓮葉一般無窮碧,有如這荷花一樣別樣紅。
教學本課時,我先從后兩句詩入手,引導學生在理解“無窮碧、別樣紅”的基礎上,結(jié)合課件的展示,讓他們感受到那無窮無盡的綠,那分外紅艷的荷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動人。進而引出詩人的感慨: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這樣,學生對本首詩的學習也應該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礎上,再去感悟詩人的離別情也就容易多了。不過,對古詩文的教學,更應該注重入情入境的誦讀,這一點,在本課的教學中,還顯得不夠充分。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04-27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古詩詞鑒賞04-20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古詩詞鑒賞12-05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古詩詞鑒賞3篇12-05
《夜宿山寺》教學設計06-15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05-18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精選20篇)04-20
《夜宿山寺》公開課教學設計08-03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06-15
八年級《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