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十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斷、可以再生的特點,及小魚、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點。
2.在語感訓練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
4.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發(fā)展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我給你們每一位同學都帶來一份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每一位同學都有了一臺放映機,下面我們就自己給自己放動畫片,看誰的動畫片最精彩!
二、感情范讀,情境想象
1.范讀課文。
2.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情景。
(以上環(huán)節(jié)以孩子們平時喜聞樂見的動畫片為想象的誘餌,使他們在想象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激趣練讀,語感體驗
1.學生敘述課文中出現(xiàn)的動物,師帖有關動物模型。
2.這些漂亮的明星照與我們平時看的動畫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師:那我們也來當演員,可得先把劇本熟悉了才行。
4.生自由朗讀。
5.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同桌聽。(在自己對故事復述的過程中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6.師:要當好演員還得把臺詞記住才行。
7.生記臺詞,體會感情。
8.生角色體驗。師相機指導語感、語調等。
。ㄒ援斞輪T為誘餌,充分調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并以此為契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
四、分組表演借尾巴
1.分組,分角色。
2.小組內互相指導語感、動作等。
3.師巡回傾聽、指導,參與其中。
4.代表小組表演,其他小組參與點評、指導。
(孩子們在表演中體會魚、燕子、牛尾巴的特點及用途;學習小壁虎的禮貌用語。并且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
五、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1.小壁虎還向誰去借尾巴了呢?
2.全班自由表演。
。ㄟ@一環(huán)節(jié)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取了學生原有知識,讓學生在借尾巴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六、共同體會喜劇結局
1.想象小壁虎向媽媽說了些什么?
2.師扮演壁虎媽媽,生表演。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鍛煉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七、續(xù)編故事
小壁虎會把這件事告訴他的哪些朋友呢?它會怎么說?它的朋友又會說什么呢?想象一下,把這個故事續(xù)編下去,再配上漂亮的圖畫,講給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媽媽聽,好嗎?
。ńo孩子們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
板書設計:
小壁虎借尾巴
小魚圖 小壁虎圖
蛇圖 斷尾壁虎圖 燕子圖
老牛圖 壁虎媽媽圖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并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愿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并貼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ǘ┱J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jié)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jié)、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xiàn)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xiàn)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范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ㄒ唬⿹斓舅胗螒颍瑥土暽
1、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后反過面貼于籃子里。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么?
。ǘ┲笇懽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后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ò鍟
6、憫農
辛苦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并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并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樂于去解決。
2、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致。
《江上漁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江上漁者》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2、根據詩句,展開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解詩題。
1、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鋤禾》這首古詩,誰能背誦。(學生背誦)教師出示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讀好?(指名朗讀評價引導:你可讀得真好。但老師想知道你為什么要這樣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江上漁者》(板書課題)。
2、解詩題:同學們,你覺得題目是什么意思?
學生:江上打魚的人。(教師引導: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理解:漁者以打魚為生的人。這首題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魚為生的人。
3、讀詩題:
二、讀詩解意。
1、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詩句。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誰會讀這首詩。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沒的沒讀作mò,不要讀作méi。
風波的波讀作bō,不要讀作pō。
(教師引導性的評價: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詩句讀正確。你也很了不起,讀得很有感情,但老師這里還要提醒一下出沒這個詞語的讀音。請你再讀一遍好嗎?)
2、自由朗讀: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把詩句中字的讀音讀正確。可以自己多讀幾遍,也可以讀給同學聽。
誰愿意再來讀這首古詩,并能將詩讀正確。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幫助聽聽,如果同學有讀錯的地方,請幫助指出來,如果沒有讀錯的地方,我們就用掌聲來表揚他,好嗎!)
學生朗讀,評價。
學生齊讀。
3、解詞連句知大意。
(1)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會讀,而且要知道詩句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再次仔細地讀讀詩句,根據下面的注釋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詞畫下來,然后可以和同學商量,當然也可以找身邊的老師請教。
注釋:往來:來來往往。
但:只。
美:鮮美。
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風浪。
。2)學生自由讀,了解詩句意思。
。3)學生集體交流詩句的主要內容。
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著,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么驚險。
4、齊讀古詩。
三、展開想象,悟詩情。
1、小朋友,你們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會讀古詩,而且已經知道了《江上漁者》這首詩的內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樣寫下這首古詩的嗎?你們能猜測一下嗎?學生猜測。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測一樣呢?請大家自由讀讀上面這段話。(多媒體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進江邊的一家酒樓吃飯,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于是就找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見江面上波濤洶涌,一只魚船像一片樹葉,隨著風浪起伏。它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魚人的辛苦,就寫下了《江上漁者》這首古詩。)
2、現(xiàn)在誰來說說作者在酒樓里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
這其實就是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多媒體出示)
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客人很多,鱸魚味道鮮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鱸魚味道的鮮美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學生讀
如果你是酒樓里的客人,當你吃了肉嫩味鮮的鱸魚時,你會怎么說?學生交流:
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詩,感受當時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學生齊讀)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樣吃魚不忘打魚人。你們讀了這首古詩以后,腦海中又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學生交流:打魚人那只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里飄蕩,時隱時現(xiàn),場面驚險。
A、教師出示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又仿佛聽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出示詩句)
看到了小船。教師:這是一艘怎樣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樹葉一樣的小船。)
看到了洶涌的波濤。教師:波濤洶涌和一片樹葉,一個是多么的可怕,力大無比,一個是多么的柔弱,輕飄飄。這是多么的
看到了漁民的船,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教師:卷和打這兩個詞用得真好,我從卷和打兩個動詞體會到小船隨時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險。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捕魚人隨時都可能船毀人亡,漁民為了捕魚隨時都可能丟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來通過朗讀告訴我們自己看到的。學生朗讀三、四兩句。
B、看著這畫面,看著這滾滾波濤,你又想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吃、住的艱難;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每次打魚到回歸,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隨時會遭強風雷暴的襲擊;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一葉小舟行駛危險,隨時有可能翻沉
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實江上漁者也很辛苦,真是誰知盤中魚,條條皆辛苦。呀!讓我們齊讀三、四兩句。
4、寫話:
教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嘗美味鱸魚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那些在洶涌的波濤中捕魚的人說。請同學們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學生寫,交流。
5、朗讀升華情感。
教師:面對著這洶涌的波濤,面對著在波濤中捕魚的人,我們有很多話要說,那就讓我們把這些話化成背誦吧!一起來背誦古詩《江上漁者》。
學生:讀
《江上漁者》說課
《江上漁者》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宋朝詩人范仲淹。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話(20個字),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嘗鱸魚的畫面和江里漁者冒著風浪捕魚的場景),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xiàn)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在這首古詩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能引導學生去感受古詩中所蘊涵的美,我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以誦讀古詩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欣賞古詩的美。具體來說采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朗讀中理解詩意
在出示古詩以后,我通過三步的朗讀,第一步,將古詩讀正確,在此基礎上進行書寫練習;第二步,試著讀出古詩的味道;第三步,整體感知,讓學生說說讀了古詩以后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古詩的內容,感知古詩的意思。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忽略了古詩教學中的解釋,不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領會的教學方法,只要讓學生在讀正確的基礎上通過說畫面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讀。因為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文閱讀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yǎng)。詩詞中更深層次的意思,自會隨學生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而逐步領會。正如楊振寧博士談到的:在他上一年級時,父親教他背誦了幾十首唐詩宋詞,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70多年來,在人生旅途中經歷了多種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后,才逐漸領悟體會到高處不勝寒等名句的真義,也才認識到猶恐相逢是夢中等只有過來人才可能真懂的詩句。
二、啟發(fā)想象悟詩情
就詩的表現(xiàn)方式來說。詩顯示出整體藝術,所以在詩的領域里,其他各門藝術的表現(xiàn)方式也用得上。(黑格爾)因此,我充分利用這一點,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想象再現(xiàn)情境。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在學生理解往來的客人愛吃鱸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說說客人們會怎么說,讓學生感受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為體會捕魚的艱辛奠定基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兩句詩的教學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然后讓學生通過給畫面上添畫小舟,讓學生直面詩句,與詩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第二步,讓學生想象江上漁者在風浪中捕魚可能遇到哪些情況?引導學生感受漁者捕魚的艱辛。
三、組合、寫話,提升
在學生感受漁者捕魚艱辛的基礎上,通過與《憫農》的組合閱讀,引導學生感受任何勞動成果都來之不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話,寫寫自己的感受。學生寫的話其實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展現(xiàn)。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電腦住宅為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發(fā)揮想象力,設計一棟你心目中的電腦住宅。
【課前準備】
收集關于電腦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電腦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們通過電腦學習、工作,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這節(jié)課,我們要去參觀一棟由電腦控制、指揮的住宅,它與我們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讀感知
1、請自讀課文:
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
3、再讀課文,思考:
電腦住宅與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
三、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
看看電腦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邊讀邊想,用筆在相應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跡。
2、學習小組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
、 根據室外的氣象資料進行調節(jié),為主人提供舒適的家居環(huán)境。
、 大門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進入住宅。
⑶ 通過電腦,可以調運屋內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 廚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電腦裝置。
⑸ 主人休息時,電腦給人們提供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
、 浴室里,可通過電腦“預約”洗澡的時間。
4、高科技化的電腦住宅給我們提供了方便,在同學們所了解的其它的電腦住宅,還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嗎?
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5、是啊,正因為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才有了這一棟棟神奇的電腦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人人都能住進這具有奇妙功能的電腦住宅。
四、課外拓展
如果由你來設計一棟電腦住宅,你打算怎樣設計?想一想,寫下來,在全班交流時一起來評一評,誰設計的是我們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繞口令《打醋買布》,理解繞口令的主要內容。
2、練習發(fā)準易混淆的字音:顧(gu)、醋(cu)、布(bu)、兔(tu)。
3、在游戲表演中體驗繞口令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繞口令《打醋買布》的圖夾文、教師使用的圖夾文一份。
2、圖片道具:老爺爺、鷹、兔;實物道具:醋、布。
3、字卡:顧、醋、布、兔。
4、小鼓一只;幼兒已會做“百家姓”的游戲。
活動過程:
一、游戲“百家姓”。
1、老師問:“喂喂喂!儂姓啥?”幼兒回答:“喂喂喂!我姓times;。”
2、老師說:“喂喂喂!姓張的在哪里?”所有姓張的幼兒起立回答:“喂喂喂!姓張的在這里。”
。ㄓ螒蛑校變旱淖笫址旁诙呑龃螂娫拕幼。)
二、出示圖片“老爺爺”、字卡“顧”,學習朗誦繞口令的第一、二、三句。
1、師:小朋友,百家姓的游戲玩得開心嗎?(開心)你們的笑聲引來了一位老爺爺,大家看一看、猜一猜,老爺爺姓什么呢?(顧爺爺)
2、展示第一句的字卡,幼兒跟念“有位爺爺他姓顧!
3、師:顧爺爺今天要上街去買些東西,如果你是顧爺爺,會買些什么呢?
。ū硌萦螒颍河變喊缱骼蠣敔敚處煱缱餍∨笥,兩人在路上相遇,互相說對話,)
4、(出示實物道具:醋、布)師:看!顧爺爺到底買了什么?(引導幼兒通過“聞、看”,說出物品的名稱,并與相應的字卡對上號。)
5、(出示繞口令的第二、三句以及第四句的前半部分。)引導幼兒采用多種形式學習,并在4、快速念、慢速念。(老師使用小鼓打節(jié)奏。)
5、競爭活動“我是繞口令大王!惫膭钣變鹤约簡为毨收b這首繞口令,對自己要充滿自信。
。ㄑ由旎顒樱簽橛變禾峁┘垙埡筒噬P,引導幼兒為繞口令配上好看的圖畫)
附文:
打醋買布
有位爺爺他姓顧,
上街打醋又買布,
打了醋、買了布,
回頭看見鷹抓兔。
放下醋,擱下布,
上前去抓鷹和兔。
飛了鷹、跑了兔,
打翻醋、醋濕布。第四句的末尾加上“思考”的動作。
三、猜想活動:老爺爺回頭看見了什么?看見的是開心的事情還是危險的事情呢?
1、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2、(出示圖片“鷹、兔”以及相應的字卡)揭示繞口令中顧爺爺看見的事情,并朗誦第四句。
3、討論:如果你是顧爺爺,回頭看見“鷹抓兔”,你會怎么做呢?
4、出示第五、第六句,集體完整朗誦。
四、辯論活動:你認為顧爺爺能抓到鷹和兔嗎?為什么?
五、出示繞口令第七句,以此宣布最后的結果。
1、師:飛了鷹,跑了兔,顧爺爺什么也沒有抓到,反而還發(fā)生了一件倒霉的事,是什么倒霉的事呢?
(老師用手指向放在地上的醋和布,再無聲地演示“鷹飛、兔跑”的動作,引導幼兒猜想“醋瓶子倒了、破了,瓶子里的醋流了出來,把布給弄濕了。)
2、出示繞口令最后一句“打翻醋、醋濕布。”
六、小結“什么叫繞口令?”
1、師:這幾句話真好聽!猜猜看,你覺得今天我們學的本領是故事、謎語還是繞口令呢?(繞口令)對了,這個本領就是繞口令《打醋買布》。繞口令就是把一些差不多發(fā)音的字放在一起,考考你念得是不是清楚、準確。
2、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做評委,老師先來念一遍,如果你覺得老師念得還不錯,就給點掌聲好不好?(好)
3、傾聽老師朗誦一遍繞口令。
七、多種形式完整地朗誦繞口令《打醋買布》。
1、集體朗誦一遍。
2、聽爸爸媽媽朗誦一遍。(或聽客人老師朗誦一遍。)
3、對白輪流朗誦——老師念前半句,幼兒念后半句。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的'生字詞,會讀會寫。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質。
3、 學習梅花的堅貞不屈,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意識以及愛國情誼。
教學重難點:通過個性化閱讀,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愛國情意。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 新課導入
同學們,認識圖片中的花嗎?(PPT出示梅花)
你們學過哪些關于梅花的詩句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字苦寒來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看了圖和古人關于梅花的詩句,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梅花有什么特點呢?(不畏嚴寒,不怕風雪欺壓)
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綻放自己的美麗,而梅花卻是頂著嚴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獨立。可見它具有非常不屈的品質。梅花不僅是花中的君子,梅花精神也正是炎黃子孫的品格。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學習第六課《梅花魂》。(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你們已經預習過這篇文章了,誰能來解釋一下“魂”這個字的意思。(靈魂,精神)
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問的嗎?(梅花有魂嗎?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呢?我們先保留著這個問題,帶著這個疑問共同走進課文。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翻開書本,自由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圍繞梅花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進行生字詞的檢查(PPT出示詞語)
靈魂 腮邊 訓斥 玷污 嗚咽
欺凌 秉性 蒙眬 梳理 衰老
手絹 華僑 白杭綢 抹干凈 涼颼颼
不甚在意 頗負盛名 風欺雪壓
眷戀 縷縷幽芳 葬身異國 漂泊他鄉(xiāng)
(注意蒙眬、曚昽和朦朧的用法,蒙眬、朦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
3、你能用最后一排中的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本文圍繞著梅花講了漂泊他鄉(xiāng)的外祖父珍愛梅花、眷戀祖國的事。
4、本文是圍繞著梅花發(fā)展的,可見外祖父和梅花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每當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一起來念一下)
5、看到這里,你們的心里有沒有一點悲涼呢?都說“葉落歸根”,可是外祖父卻葬身在了異國他鄉(xiāng),再也回不到他眷戀著的祖國了。故鄉(xiāng)的梅花每年都會再開,可外祖父卻再也回不來了?粗嵌涠淅淦G、縷縷幽芳的梅花,作者“我”呢,不禁想起了和外祖父之間的許多往事。在“我”很小的時候,只要一談論到和祖國有關的事,這樣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就會落淚,F(xiàn)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找出外公落淚的句子。想一想外公落淚的原因。
共有三處:
1、
2、
3、 每當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想不到淚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
三 探究三苦:體會外公思鄉(xiāng)之情
1.我們先來看第一處,誰來把它讀一讀。
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從這些詞句可以體會到外祖父思念家鄉(xiāng)、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鄉(xiāng)的感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讀到這些詩句時就會落淚。)
當時的我能不能理解?
經過幾十年,當作者已成為了大作家的時候,“我”懂得了什么?
讓我們帶著對祖國懷念的情思再來讀一讀。
(思鄉(xiāng)的淚)
2、探究外祖父的“二哭”,體會他無法回歸家鄉(xiāng)的情感。
第二次落淚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
教師讀這部分內容,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看見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同桌之間交流。(在我眼前出現(xiàn)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竟不顧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孫女面前“嗚嗚嗚”地哭著,他哭得是那樣傷心。)
當得知自己無法回國時,外祖父哭了,是怎么樣哭的?(像小孩一樣哭了)外祖父和小孩子年齡差這么多,為什么這么形容。(外祖父得知自己不能回國了,感到非常無奈,就像小孩子一樣無奈,情不自禁地哭了。)
你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嗎?(自己的孫兒就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鄉(xiāng),可是因為自己年紀太大,無法和他們一起回到家鄉(xiāng),無法實現(xiàn)自己心中由來已久的心愿。同時,因為年紀太大,自己將永遠不可能回到家鄉(xiāng),心里當然十分悲切。)
讓我們帶著這種無奈的感情再來讀一讀。
(悲痛的淚)
3、再來看一看外公的“三”哭
第三次外祖父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哭了?
“想不到淚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繡著血色的梅花!
哪個詞使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淚眼蒙眬)
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這一舉動,難道帶回去的僅僅是手絹嗎?(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顆眷戀祖國的心帶回祖國,讓他也能“魂”回祖國。)
外祖父心愛的孫女就要回國了,可是外祖父卻因為年事已高,無法和他們一起回國,他是多么得傷心啊。在第“三”哭中,還有一個句子能夠體現(xiàn)出外祖父的難過,你們找出來了嗎?
“赤道吹來的風繚亂了老人平時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fā),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外祖父的衰老是因為風繚亂了頭發(fā)嗎?
外祖父想到自己再也無法回到祖國,抑制不住心中的悲傷,體會到思鄉(xiāng)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久居異鄉(xiāng)的外祖父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將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寄托在了梅花上,還將最珍貴的梅花手絹送給了外孫女帶回祖國。至于哪些地方能夠看出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我們留到下堂課繼續(xù)學習。
板書:
梅花魂
一哭: 教“我”讀詩詞時 思鄉(xiāng)的淚
二哭: 得知不能回國時 悲痛的淚
三哭: 送“我們”上船時 不舍的淚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注重觀察事物的條理性(條分縷析)
2、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形象)
3、強調留心觀察的重要性(時時處處)
二、教學重點
在快速閱讀中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云的名稱
四、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介紹云彩知識的科普文。學生經常看得多,但仔細觀察研究少。設想應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學生的閱讀、研討和教師的釋疑解惑,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步驟
㈠、 導入新課
1、請一同學判斷當天的天氣,根據什么?
2、從天氣引伸到云彩,那么,如何根據云彩來判斷天氣呢?
3、出示有關云彩的.課件,看云識天氣
、妗 課題探究
——云和天氣、云的變化和天氣變化、看云和識天氣
、纭 感知課文
1、天上的云是怎樣的呢?
姿態(tài)萬千(形態(tài)) 變化無窮(特征)
2、描繪云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天上掛什么樣的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招牌”、“標志”
3、討論:此段的結構形式怎樣?中心句是哪一句?
總——分——總 最后一句
4、本段說明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tài)特點
用詞非常準確
5、學生仿說
天上的月亮像……像……像……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準備新課
課前先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自己先練讀,再同桌互相指認教師用生字卡片進行檢查和強化某些字的字形辨認和正音。如塌(踏)、岡(崗)、純(不讀qon)、冶(治)等等。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女媧補天》(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吹竭@個字一一女媧的媧,你們聯(lián)想到哪些與它字形相近的字呢?(反饋,教師把學生說出的形近字有選擇地寫到黑板上,提醒學生注意區(qū)別字形和讀音,并組詞讀一讀。)
同學們預習課文后知道,這是我國古代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板書:古代神話故事)。同學們知道嗎?神話故事是不是生活中或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呢?一一對,神話故事是人們想象出來的。那么人們又為什么會有這些想象呢?我們學習課文時可以進一步來思考。
三、引導自讀課文和質疑。
1.當你們看到課題、閱讀課文時,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大家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學生質疑,教師適當歸納、有選擇地板書。設計質疑:(1)女媧是誰呢?(2)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呢?(3)有淺有女媧這個人呢?(4)女媧怎么補天呢?)
2.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意義的問題,像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女媧怎樣補天等問題,我們在閱讀中都會弄懂的。
四、學生探究閱讀。
1.提出閱讀要求?捎猛队盎蛐『诎逄岢鲆韵乱螅(1)在課文中找到寫女媧補天原因的句子,請用橫線畫出來,在課文旁邊的空白處寫上補天的原因;(2)課題叫女媧補天,那么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補天過程的?請用l|標明起止。)
(學生獨立閱讀課文,輕聲讀,動筆畫、寫。所給時間要比較充分。教師巡視,注意指導后進生。在適當時機組織交流和討論。)
2.學生就以上兩個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探究的情況。
3.反饋。
(1)教師提出問題: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學生發(fā)言。)
(2)教師小結:女媧看到天塌下來,許多人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受難,心里難過極了,所以她決心要補天。我們再來看看,女媧看到人們受災受難,她的心里特別難過。寫這些災難景象的是課文第幾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們來讀一讀這部分課文。哪些同學愿意讀讓我們一邊讀一邊把課文描寫的那些景象在頭腦中展開想象同學們剛才在讀、昕課文時,頭腦中浮現(xiàn)了什么景象,那些景象你在生活中、電視上見到過沒有?同學們可以在小組里議論一下。(議論后,組織學生發(fā)言。)
(3)女媧見到別人受苦心里就難過,這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一個人總能為別人著想, 總想著幫助別人克服困難,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種獻身精神。課文哪一段寫到女媧的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我們全班一起來讀一讀。要讀出女媧對人們受災受難同情的語調。學生練習讀,齊讀,教師適當指導。想想在生活中或電視里有沒有聽說或看到過像女媧這樣的人一一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就積極地去幫助別人呢?(比如,解放軍解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梢苑1998年發(fā)洪水時解放軍解救群眾的鏡頭。)(學生發(fā)言。)再分層次、分小組讀第一、二自然段課文。引導想象,引導體驗女媧的思想感情。
五、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同學們自己閱讀課文,已經基本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女媧是這樣一個善良的、能為大家著想的英雄。
神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人們?yōu)槭裁匆茉炫畫z這樣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物?(學生可能一時想不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議一議。)
教師小結:古人想象出女媧補天這樣的神話,說明古人希望有-天人能有戰(zhàn)勝自然災害的力量,還希望人們都能像女媧這樣心地善良,關心別人。
六、布置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2、女媧補天
原因 經過 結果
天塌地裂 求雨滅火 人民又安居樂業(yè)
起火 發(fā)洪水 造船救人
煉石補天
愛心 吃苦 勇敢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任務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下)課本第五第六單元都是文言文單元,《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fā)揮才干,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二、學生分析
八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學習了二十幾篇的文言文,而且課外也接觸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們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語感,而且也積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詞語的用法.這篇短文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很深,學生理解大意應該不難。但是他們畢竟才是初二的學生,以他們現(xiàn)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難以完全理解文中韓愈所要表達的感情.基于此種情況,本堂可課以朗讀為主,讓學生能夠熟練的背誦課文,這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而對于內容則點到為止,不作過深的講解.
三、教學目標
1. 能夠當堂背誦課文.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3. 掌握幾個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四 、教學過程、安排
(一)導入 新課
由《神雕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歷導入 。
小黃馬是一匹千里馬,而楊過則象是我們傳說中的伯樂。小黃馬在遇到楊過之前,最多也只不過給奴隸他的人運運柴火,還要遭羞辱;遇到楊過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馬變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寶馬。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 駢(p?an) 一石(da) 食(sì)馬者 其真無馬邪(yé)
(三 )朗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
4.學生在看完注釋后大聲朗讀兩遍。
5.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6.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7.學生齊讀。
(四)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出示討論題,學生分組選擇題目討論。
。1) 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的
。2) 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
。3) 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饑而無法發(fā)揮才能的痛苦的?
。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6) 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要求: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用原句回答)
討論明確: ①,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只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且欲與常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荩咧灰云涞,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馬也。
2.翻譯課文
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須逐字逐句的翻譯,讓學生在前面對照注釋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討論。
教師指出幾個常用的實詞、虛詞的意義或用法。
名詞 鞭子 代詞 代詞 sì 動詞 通飼喂
策 其 之 助詞 食
作動詞 鞭打 語氣詞 動詞 shí 名詞 食物
3.在此基礎上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1) 同桌間互相聽讀
(2) 男女生比賽朗讀
。3) 全班齊讀
(五) 研讀課文,品味意境。
1 教師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2 作者所說的食馬者 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學生不難理解: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 全文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懷才不遇,憤懣不平)
4 揭示托物寓意的寫法。
5 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聲情并茂
6 要求學生背誦課文
(六) 拓展延伸
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五 教學檢測反饋設計
背誦課文并給韓愈寫一封信,撫慰他懷才不遇,憤懣難平的心情.
六 自我評價
我以為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亮點有三:
1.導入 新穎.<<神雕俠侶>>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非常愛看,以之導入 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范讀、領讀、大聲讀、小聲讀、男生讀、女生讀、個人讀、齊讀,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訓練,也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當堂成頌。像《馬說》這樣的經典名篇能夠背誦,從長遠觀點看,這是最使學生受益的。其三就是對討論的問題沒有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討論,而是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作出選擇,這樣能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為課堂的主角。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規(guī)范寫日記格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師:小朋友,我們每天都會發(fā)生許多事情,有些事情還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你是否想過把其中的一些事情記錄下來呢?
生答。師板書課題,齊讀。
2、進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兩則日記,日記是每天記錄人物、事件、感想的小文章。自讀課文,看看寫了什么?不會讀的字可以請拼音朋友來幫忙。
學生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師巡視指導,糾正不良的讀書姿勢。
二、教學字詞
1、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愿意當小老師領大家讀一讀生字?
出示要求認識的生字卡片。
指名當小老師帶讀,師正音。
2、多種形式讀:
開火車讀、搶讀、齊讀。
3、交流識字方法:
讓學生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換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紗、斗──料;作──昨、沙──紗。
4、組詞鞏固識字,積累詞匯:
讓學生用生字組詞。如,學生手則、昨天、紗布、寄信、水電費。還可以一字組多詞。如,粉條、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顏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裝;寄存、寄托。
5、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讀一讀部分,教學生詞的讀音:
指名讀、集體讀。
三、再讀課文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示范朗讀。
2、指名朗讀,糾正發(fā)音。
四、朗讀感悟第一則日記
1、師:請小朋友自由讀第一則日記,想一想:“我做了一個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問題。
2、指名答,師板書: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
(喜歡) (生氣)
3、師:夢想沒有實現(xiàn),“我”的心情怎樣?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出示媒體資源中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回答,指名讀,引導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4、小組分工讀。師巡視指導朗讀
5、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則日記。
五、總結格式
1、師:小朋友,學習了第一則日記,你覺得寫日記應該注意寫什么?日記可以寫什么內容呢?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組里討論討論。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
2、師:你發(fā)現(xiàn)了日記與以前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提示:
、 日記有一定的格式,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氣、正文。
、 日記就是把當天發(fā)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記下來,而不是像記流水帳一樣,把一天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羅列下來。
六、指導書寫
1、認讀要寫的字,正音:
出示要求要寫的生字卡片,教師領讀、指名讀、齊讀。
重點指導“昨(平舌音)、娘(聲母是鼻音)、晴(韻母是后鼻音)”三個字。
2、觀察字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同結構:八個字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示范書寫,重點指導:
重點講解:
女字旁:撇點的“撇”要長,“提”不能超出右邊的撇。
日字旁:相對瘦長一些。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復習日記格式。
2、出示生字卡片,多種方法認讀:
開火車讀、賽讀、齊讀。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
二、朗讀感悟第二則日記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則日記,誰愿意來讀一讀?
指名分段讀,評議。
2、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部分,思考:我又做了一個什么夢,夢見了什么?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師:小作者的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結合插圖,想一想應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教師出示媒體資源中的圖片:
指名回答并朗讀,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容上和情感態(tài)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學生回答。
4、師: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么?和同桌討論討論。
學生討論、回答。
5、師:那么你感覺“我”是怎樣一個人?
指名回答。
師: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作者那樣,關愛他人,那么你自己也會收獲很多快樂。
6、師:我們學習了小作者的兩則日記,你覺得寫日記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 日記有一定的格式,日記的內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氣、正文。
、 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⑶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⑷ 日記的內容必須新鮮,每天都有不同的內容。
三、實踐活動
1、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篇數不限):
提示:
⑴ 今天你做了什么?
⑵ 你到過什么地方?看到或聽到什么?
、 你最想干什么?
⑷ 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樣?是高興、傷心還是后悔……
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2、指名上臺朗讀,或在學習園地里展出,在“語文園地”的“展示臺”展示。讓全體同學都有展示自己日記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體驗寫話的快樂。
【板書設計】
24 日記兩則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不讓媽媽買
(喜歡) (生氣) (高興)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訓練的要求是“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質。”本次習作的題目是“一個的人,”橫線上所要求補充的詞語正是反映的“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質。
“習作提示”說明了“一件事”和人的“思想品質”的關系:人的思想品質往往在所做工的事中表現(xiàn)出來。告訴學生可以選擇一件事來表現(xiàn)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質。例文《儲蓄罐空了》點明了文章的內容,如果按題目點明中心思想的要求,題目《儲蓄罐空了》
可以改為《一個尊敬長輩的人》。當然,學生也可以以具體事情為題完成本次習作。
二、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質。
2學習例文,感受《儲蓄罐空了》一文中蕾蕾孝敬長輩的思想感情,進一步理解思想品質和所做事情的關系。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人物思想品質與所做事情的關系,學會通過一件事反映照人物的思想品質。
教學難點:對所寫人物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能準確選擇一件事,比較具體地表現(xiàn)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質。
四、 教學準備:
讓學生在自己熟的人中選一個較有特點的人物,想一想他們的主要特點是什么?你是通過哪件事感受到的?
五、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內容和寫作方法。
2學習例文,感受主人公蕾蕾孝敬長輩的思想品質,理解人物思想感情與所做事情之間的關系,選好材料開始作文。
(二)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明確本次習作任務。
2、指導學習課文,明確本次作文的要求、內容和寫作方法。
(1) 帶著問題讀課文,說說本次習作訓練的內容和要求。
半命題作文,寫一個人。一個怎樣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
(2) 閱讀“習作提示”部分,說說我們可以怎樣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質特點。
。3) 閱讀例文《儲蓄罐空了》,思考:文章寫誰?儲蓄罐為什么會空的?這件事說明什么?
。4) 填空:《儲蓄罐空了》這篇文章寫()為了(),把自己節(jié)省了來的七()。這件事寫出了她是一個()的人。因此,《儲蓄罐空了》這個題目可以改成了《一個的人》。
3、回憶本冊學過的課文,哪此課文是通過事情寫人物的思想品質的?其中哪些課文是通過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質的?反映了他們什么品質特點?是通過什么事情來表現(xiàn)的?
4、確定本次習作自己要寫的人及人物品質,選擇好一件事。
。1) 交流各自要寫的人,他們的特點,并說說準備通過哪件事來表現(xiàn)。師生共同評議所選的事,與要反映的人物品質是否相符?
。2) 讀習作提示最后一段,劃出句子:“注意選擇好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一件事,并且把事情寫完整,寫具體!毕胍幌,我們怎們選擇好一件事例呢?
① 選擇的事例最能反映這個人的思想品質。如《晏子使楚》……
② 選擇的事例經過部分比較具體(比較容易寫具體)。如《月光曲》……
③ 在事情的經過部分,人物的言行比較具體。本冊第三單元習作已經提出將人物的言行寫具體的要求。如《憶鐵人》《“私塾先生”》
。3) 討論:把一件事寫清楚要注意什么?
① 交待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② 注意把經過部分寫具體。
5、學生根據要寫的人物的特點把題目補充完整!兑粋的人》。然后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列提綱,開始作文。教師巡回視察,了解學生習作情況,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6、講評部分學生作文,具體指導通過寫一件事,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質。
第2課時
(一) 教學過程
1、學生繼續(xù)作文,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習作情況。
2、指名幾位學生讀讀自己作文中記敘具體、最能反映人物某一思想品質的部分。師生共同評議。
3、教師選擇讀敘不夠具體,或所記事例不能有效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片斷,師生共同評改,并提出改進意見。
4、學生修改,完成習作。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十篇】相關文章: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十篇07-14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9篇05-29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10篇05-28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十篇08-16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十篇06-24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合10篇12-11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五篇11-24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范文九篇11-23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集合4篇10-04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八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