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李白詩《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教學目標】
。薄W會本課的生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场⒛芡ㄟ^朗讀、繪畫和想象,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以前學過李白的詩嗎?誰來給大家背一首呢?(如:《靜夜思》等)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
。、解題:
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W生可以根據課本上的注釋或課外資料來理解)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讀古詩
師:詩人獨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讓我們讀讀古詩。
生齊讀──抽生讀──再齊讀(把古詩讀正確、流利,并在讀中感知古詩大意。)
三、自讀自悟詩意
。、學習詩的一、二兩句:
、 自學:
① 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 結合詩句,利用字典、課文注釋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⑵ 反饋自學情況:
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李白在這首詩中描繪了這樣的一幅畫面呢?請同學們把詩中所描寫的畫面畫在黑板上。(學生面露難色,不敢上臺。)
老師又減輕難度:你想到了什么就畫什么,畫不完也沒關系,其他同學還可以補充,我們共同來完成這一幅畫。究竟這些同學畫得對不對,好不好,就請大家根據詩句的意思來評價,看看你是不是把詩句讀懂了。
。ㄒ粫䞍海瑤纂p小手舉起)老師抽了一位中等生。
生1:畫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畫了一個亭子,亭子中站著詩人。
剛畫完,就有學生提意見:
詩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么畫起是站著的呢?這時,又有幾個學生附和。這位一聽有道理,趕快將人畫成坐著的了。
師引導:下面的同學說得很對,黑板上的同學也改得很好,你們讀得可真仔細,非常好。誰能接著畫出詩中的景象呢?
。▽W生受到了鼓勵表揚,一下子就信心十足了,小手紛紛舉起)
生2:走上臺,很認真細致地在天空中畫了兩片云,又畫了一只鳥。
師問:他畫得好嗎?
生甲:他的鳥畫得很好。
生乙:他畫得不好。詩中說“眾鳥高飛盡”,“眾鳥”說明有很多只鳥,他卻只畫了一只鳥。
師:你說得有道理,能上來幫他改一改嗎?
生乙:又在黑板上多畫了幾只鳥。
師問:這下他畫對了嗎?
生丙:我覺得不對。因為“眾鳥高飛盡”是說鳥飛得很高,很遠,都快看不見了。他卻把鳥畫得這么大,這么清楚。
。ㄍ瑢W們都用贊許的目光看著發(fā)言的學生)
師:這些鳥改怎么畫,你上去畫出來,好嗎?
生丙,興致勃勃地走上臺,用簡筆畫畫了一排小小的鳥影。
師:這下,他畫對了嗎?
生齊答:對了!
師小結:
剛才,你們讀詩讀得很認真,畫兒也畫得很好。你們仔細琢磨了詩中每個字、每個詞的意思,認真體會詩中每句話的意思,理解得很準確。你們用老師講,自己就讀懂了詩中所描繪的畫面,你們真能干!讓我們來讀讀詩的第一、二句吧。(齊讀)
詩的第一、二句所寫的景色,給你什么感覺呢?
(孤獨、凄涼、幽靜)
。ㄟ@個環(huán)節(jié),利用了中年級學生喜歡畫畫兒的特點,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繪畫中、討論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想象畫面”的學習習慣。這種方法,適合于寫景的詩,而且,詩中的畫面容易畫出來。)
。、學習詩的第三、四句:
師:詩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對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我們一起來讀讀后面兩句吧!
生: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
孤云:孤單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閑:休閑,休息。
厭:滿足。
詩句意思:后兩句意思怎樣說才通順?
。ā爸挥芯赐ど健狈徘懊嬲f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ㄔ娨猓阂蝗喝壶B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誰也不厭煩誰。)
三、領悟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常說“寫景是為了抒情”,那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介紹寫作背景。學生結合背景資料理解:
。橐院髮W生學習利用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埋下伏筆。)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指讀全詩,教師范讀指導,學生練讀。
。、背誦全詩。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背、默寫《獨坐敬亭山》。
2、課外閱讀李白其它的詩文。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兩種筆畫,掌握“坐”的字理演變過程,掌握“鳥”的筆順。
3.通過進一步學習字理識字、韻語識字、借助拼音識字等方法,培養(yǎng)想象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4.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fā)對漢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字理演變圖。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5分)
同學們,在我國的唐朝有位稱為詩仙的偉大詩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詩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麗。成群的鳥兒在天上展翅高飛,天邊的云朵悠閑的飄著。他覺得看也看不夠,于是就寫下了一首詩。詩的'叫《獨 坐敬亭山》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敬亭山的?請你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古詩,一邊聽,一邊想,你從這首詩中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
#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力圖體現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一邊聽,一邊想的良好習慣。
二、熟讀古詩,認讀生字(34分)
1.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我們嘗試讀這一首詩吧。
(2)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學習生字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
拼讀7個要求認識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翹舌音,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
了解生字在本課中的意思。
(2)學習既要認識又要會寫的字。
學習這幾個字要強調“蟲”是翹舌音,“魚”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這幾個字書上提供了字理演變圖。
回文學“鳥”字
請同學們在這首詩里找到天空飛翔的小鳥的詩句,讀一讀。
“鳥‘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鳥形,頭向左而立,還有嘴和一雙爪子,現在這個字已經簡化,要注意他的筆順。
在學習“牛、羊”兩字時,可以用謎語引入。
三、作業(yè)。(1分)
1.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收集關于“馬、牛、羊、鳥、蟲、魚”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7分)
1.背誦《獨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語。
3.復習生字。
二、指導書寫(13分)
馬:注意第二筆的寫法,注意新筆畫橫折折勾的寫法。
鳥:注意字的結構,上窄下寬,注意小鳥“眼睛”的“點”。
蟲:第五筆是提,不要寫成橫。
三、完成書后活動與練習題“連一連,涂一涂”。(19分)
1.先觀察,看看每個圖形上的字都讀做什么。
2.用筆連一連,把連成的詞語讀給大家聽,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同樣的圖形正好組成一組詞語。)
【設計意圖】:通過此題的練習,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3.用 彩色筆涂一涂。
四、作業(yè)(1分)
書寫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馬 牛 羊 鳥 魚 蟲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3
(一)導入課題,揭題。
1、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了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
課件
。海ㄗ掷碜R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氨M”“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 “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跋唷薄皟伞倍滞x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 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叭松靡恢鹤阋印,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閑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么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fā)對古詩的喜愛,并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情分析
根據四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并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根據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里浮現畫面。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復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心情。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ㄒ唬⿲胝n題,揭題。
1、圖片引入,引出詩人所作《望廬山瀑布》,介紹詩人。
2、揭題:詩人一生漫游過許許多多山山水水,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許多的山水詩篇。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介紹詩的背景。
設計的意圖:從課題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讓學生的的思維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中。
。ǘ┳宰x自悟,初步感知。
1、配樂欣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3、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方式的讀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ㄈ┖献鲗W習,探究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3、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4、教師詳講古詩意思。
(四)說詩意,模擬畫面
1、小組互相說說古詩的意思。
2、小組代表口頭表達詩意。
(五)議詩情
1、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
2、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
3、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xiāng),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tài)的炎涼。
4、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么想?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么想?是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說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華。
(六)配樂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ㄆ撸┱b讀
1、試著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閉上眼睛,靜靜聆聽,想象畫面,感受詩人的心情。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yǎng)生的想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huán)節(jié)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自己想象的的情景,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ò耍┱b讀大比拼
1、男女生比拼。
2、小組比拼。
3、背誦古詩。
。ň牛┱n堂小練筆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借助字典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對詩中描繪的景物展開充分的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情激趣
。、教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fā)學生興趣,問: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
2、老師:
我聽出來了,你們掌握的許多古詩都是在課學習的。那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呢?有什么好辦法嗎?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
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
“誰愿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二、自讀交流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并劃出節(jié)奏。
。、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請你帶著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組長先匯報是以什么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學生補充。
三、精讀品味
。、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我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互相交流:
你通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3、小組討論:
說說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讀了以后你發(fā)現了什么?
四、達標測評
。薄⒃娙死畎装焉綌M人了,寄情于山。學完這首詩你聯想到什么?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以及詩人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懽、繪畫、背誦、抄錄等)
五、拓展延伸
1、把這首詩默寫下來。
。病⒄埬氵x擇自己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梢栽谠娋湟馑嫉幕A上豐富內容。
。场⒛氵知道李白的哪首詩?讀給大家聽。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寫“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山水的情感。
4、豐滿對詩人李白的認識,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熱愛山水的情操,激發(fā)學生讀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讀出詩的韻味,體會詩人從孤獨到不孤獨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熱愛山水的情操。
【設計理念】
“詩仙”李白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想象豐富,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本設計以學詩知詩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詩的意境,同時鏈接相關資料,豐滿對詩人李白的認識,達到對《獨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飽滿的目的。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詩人搜集有關詩人李白的資料。
2、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詩歌旅行:
讀詩《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
2、了解詩人:
知道剛才讀的兩首詩都是哪位詩人寫的嗎?(師畫簡筆畫李白頭像)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 揭示詩題,理解題意
1、揭示詩題,板書詩題及作者,提示“亭”字寫法,生書空。
2、讀詩題,給“獨”組詞,明題意。
3、了解“敬亭山”位置,(師畫簡筆畫山)復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的方法。
4、介紹背景資料,理解“獨坐”。
知道詩人為什么獨坐敬亭山嗎?
據史料記載,其實李白在宣城的時候,他的一個好友當時也來到宣城。可是,重陽節(jié)那天,這位朋友和當地官員一起去游敬亭山,卻沒有通知好友李白。幾天后詩人獨自一人登上這敬亭山,所以他——獨坐敬亭山。
二、反復讀詩,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指名讀,生評價。全班齊讀。
2、師生、生生合作讀,讀出節(jié)奏。
。1)師生合作疊讀:
第一次生讀全句,師疊后三字。
第二次詩疊前二字,生讀全句。
。2)男女生前二后三合作讀。
3、生配樂齊讀,讀出韻味兒。
三、想象畫面,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生想象詩中畫面。
2、交流: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景物?(鳥、云、敬亭山)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你有什么感受? (景美、寂靜)
四、學一、二句,感受“孤獨”。
1、說“眾鳥高飛盡”句意,理解“盡”。(課件:鳥飛)
2、說“孤云獨去閑”句意,理解“孤”“閑”。(課件:云去)
3、體會詩人情感:
此時的詩人,看到鳥飛、云去,他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寂寞、孤獨)
鳥飛、云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為什么現在使得詩人倍感孤獨呢?(課件:“孤”“獨”二字變紅)
4.介紹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
同學們,這首詩是詩人53歲那年秋天,孤身一人游敬亭山時寫下的。那時詩人被貶離開長安整整十年了,長期的漂泊,詩人飽嘗了人世間的辛酸,昔日的好友都把他給遺忘了啊。鳥兒飛走了,只留下我一個人;云兒飄走了,只留下我一個人;連朋友都不理不睬,還是只留下我——一個人哪,難怪詩人會感覺——孤獨。ㄖ浮肮陋殹倍郑
五、學三、四句,感受“不獨”
1、說三、四句意,理解“厭”
2、體會“人山相看”
。1)誰和誰相看?(詩人和敬亭山)怎樣看是“相看”呢?(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2)“看”有很多種,誰來說說,還有哪些表示看的詞?
(3)詩人和敬亭山是怎樣地看啊?( 四目相對、目不轉睛、含情脈脈地看)(板書:相看)
。4)鏈接資料,體會“相看”
同學們,知道這是詩人第幾次看敬亭山嗎?據史料記載,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詩人為什么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全班交流。
3、創(chuàng)設情境寫話:人山對話
在大詩人李白的眼中,這哪里是一座山啊,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會一直與他相伴的好朋友!一位孤單時想找他作伴、憂愁時想向他傾訴的好朋友。
大詩人李白孤獨時他會向敬亭山訴說什么?敬亭山聽到詩人的心里話又會對他說什么呢?同學們,咱們來動筆寫一寫 。這一組寫李白對敬亭山說的話,這一組寫敬亭山對李白說的話。(生分組寫)
3、指名“人山對話”,體會“人山相知”。
兩組學生對話后師小結:
有這相知多年的好朋友,(板書:相知)哪里還會有孤獨,哪里還會有寂寞呢,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六、鏈接拓展,升華“不獨”
1、鏈接李白寫山的詩句,體會“人山相悅”。
李白對山情有獨鐘,他一生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游了北邊的天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課件出示: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關山月》)
他登上南邊的蓮花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課件出示: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豆棚L》其十九)
即便是夢中,李白都游玩了東邊的天姥山,詩人這樣贊嘆道——
(課件出示: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秹粲翁炖岩髁魟e》)
來到西邊的峨眉山,李白寫下了《峨眉山月歌》——
(課件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抖朊忌皆赂琛罚
李白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流連山水之時也是他最快樂的時候!所以,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悅)
是啊,李白與敬亭山兩兩相悅啊。(板書:相悅)
2、師小結:這就是李白最與眾不同的地方,盡管他的身旁沒有一個人陪伴,可他和敬亭山——(師指板書,學生說)相看、相知、相悅,從大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自然中汲取力量,排遣個人的愁緒,他才會寫下這千古傳頌的——(師指詩題)《獨坐敬亭山》啊,讀——
3、拓展閱讀《月下獨酌》,再識詩人。
是啊,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與月亮舉杯對飲,同歌共舞,好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李白!這就是我們眼中的“詩仙”李白!
七、創(chuàng)設情境,誦唱古詩
1、時隔千載的今天,如果你有機會去安徽宣州,你一定會想去登一座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
一定會輕輕吟誦起一首詩——(生背詩)
2、詩歌詩歌,一首詩也是一首歌,咱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播放歌曲《獨坐敬亭山》)
3、李白為后人留下了近千首優(yōu)秀詩篇,同學們,結束了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希望你們走進李白的詩歌世界,和李白相看——兩不厭,你一定會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與李白長——相知,你也一定會從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奮進的力量,和李白長——相悅!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相看
相知
相悅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6篇】相關文章:
《山行》教學設計范文04-07
山行教學設計15篇12-06
山市教學設計15篇09-16
《山行》教學設計(集合15篇)04-20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5篇04-06
《小石城山記》教學設計2篇04-28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