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聞》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聞》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一 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二 體會本文語言簡明、準確的特點。
三 了解渡江戰(zhàn)役的經(jīng)過,接受革命教育。
教學設想:
一 學生初學新聞這種體裁,有必要弄清楚新聞的基本特點和結構。
二 為了便于學生盡快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在教學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這樣的認識規(guī)律,不從知識概念切入,而從對課文內(nèi)容的復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學內(nèi)容,達到教學目的。
三 本文語言簡潔、準確,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教材,因此,語言的學習與訓練列為教學重點之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讀課文(包括讀“預習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識)。讀書時,畫出生字詞(或自己查字典解決)。
。壅f明]熟悉歷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內(nèi)容。
二、朗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對照書上的示意圖,進一步了解三路大軍渡江戰(zhàn)役的經(jīng)過。提出要求:對照示意圖,能夠復述渡江戰(zhàn)役的大致過程。
三、兩位學生一組,彼此照著示意圖復述渡江戰(zhàn)役的經(jīng)過。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復述較好的同學,準備請他(她)上黑板前面復述。
四、教師出示一張較大些的渡江戰(zhàn)役示意圖(照教材繪制即可),請剛才發(fā)現(xiàn)的復述較好的一位同學指圖復述,其他同學靜聽。然后,指出其復述的不確之處。
[說明]利用復述這一方法,引導學生理清三路大軍渡江的情況,從而認清本則新聞主體部分的內(nèi)容。學生指圖復述時,教師可隨之板書如下:
增強學生認識本文內(nèi)容的條理性。
五、借助問題,傳授新聞結構的知識。
1.文中哪兩句話概括了同學們剛才復述的內(nèi)容?
。蹍⒖即鸢福
。ǖ1句、第2句)
2.有沒有哪一句能夠概括全文主要內(nèi)容?
。蹍⒖即鸢福
。祟}: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師講知識:
1.這則新聞的前兩句是“導語”(板書),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導語在新聞的開頭,一般不長,往往是一兩句話,有時也用一段話。
2.新聞報道的主要內(nèi)容,稱為“主體”,剛才同學們復述內(nèi)容就是這則新聞的“主體”。評述三路大軍渡江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指出我軍勝利渡江的重大意義。
3.新聞還要有“標題”!叭嗣窠夥跑姲偃f大軍橫渡長江”就是本文標題。標題以凝煉的語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新聞不可缺少的三個部分(如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些知識給學生,如副標題、結語等)。一則新聞,往往由這三部分構成。
。壅f明]教師隨著講解,板書:標題、導語、主體。這是傳授知識的環(huán)節(jié)。作為學生新接觸的一種體裁,講些必要的知識是有用的,不能忽視。在學生對本文內(nèi)容和構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傳授有關知識,顯得自然,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太困難。
六、通過比較,傳授新聞特點的知識。
1.這則新聞起始,括號里的內(nèi)容表明這則新聞報道的單位、時間。這些內(nèi)容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參考答案]
。ɡㄌ柤捌渲械膬(nèi)容屬于新聞的“電頭”──學生答題后教師再講,這些內(nèi)容表明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報道的及時!邦A習提示”介紹“22日夜,毛澤東同志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zhàn)況的新聞稿”,證明了報道的及時。)
2.從這里我們能看出“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
。蹍⒖即鸢福
。ú牧险鎸,報道及時)
3.主體部分中,有兩處寫到“至發(fā)電時止”。這樣寫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
。▓蟮罍蚀_)
教師板書:真實、及時、準確
這是新聞的三個特點。此外,簡明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簡明”)。渡江戰(zhàn)役頭緒多,戰(zhàn)線廣,但這則新聞卻寫得簡明扼要,并及時報道,使廣大人民群眾盡快了解到戰(zhàn)役的進展。關于簡明扼要問題,課后有短文專門講解,課下閱讀。
。壅f明]以上完成了教學的第一個內(nèi)容,即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七、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的一些特點。
1.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shù),還是虛數(shù)?
。蹍⒖即鸢福
。ㄊ菍崝(shù)。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
人數(shù)的確切,更體現(xiàn)了報道的真實、準確、嚴密。
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qū)域!逼渲,“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蹍⒖即鸢福
(“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里,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則新聞,客觀、真實地報道渡江戰(zhàn)役的經(jīng)過,但是,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請你找出一兩處帶有較強感情色彩的語句,讀一讀。
。壅f明]以上是體會本文語言上的一些特點。鑒于學生實際情況,條件好的,教師還可以將練習四的部分練習題在課上討論。
八、正音、正字。
教師出示已制好的字詞卡片(或?qū)懞迷~語的小黑板),正音、正字。
荻港銳不可當殲滅要塞
[說明]可同時進行字音、字形的比較。如:荻獲殲阡纖(要)塞(阻)塞(堵)塞
布置作業(yè)
一、課后練習二、三?陬^完成。
二、課后練習六。書面完成。
《新聞》教學設計2
課題:錄音新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教學目標:
1、學習運載火箭參試人員為祖國作貢獻的精神。
2、了解錄音新聞的特點,學習錄音新聞中口語與書
面語的結合的寫法。
學習重點:目標2
學習方法:自讀、合作交流
課時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序幕
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成功的現(xiàn)場,肯定是一個特別振奮人心的場景。我們不能親眼目睹這壯觀景象,但我們通過廣播記者文字和廣播員的聲音,卻真切地感受到了整個運載火箭發(fā)射的全過程,感受到了發(fā)射前、發(fā)射中和發(fā)射后的緊張、興奮、激動的氣氛。
二、閱讀主場
。ㄒ唬┱埿@廣播站播音員向同學介紹錄音新聞廣播稿的特點。(課前準備)
介紹要點:
1、鮮明的傾向性,真實性(包括現(xiàn)場音響),注重對氣氛的渲染,注重報道的條理性。
2、語言通俗明白,有較強的口語性。
3、篇幅短小,多使用短句。
。ǘ⿲W習小組自行組織閱讀,理解熟悉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材料安排的順序(以時間為序報道火箭發(fā)射的全過程)。
第一部分(1-7段),報道火箭發(fā)射的情況(交代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引起聽眾注意/火箭發(fā)射的準備/火箭的發(fā)射)。
第二部分(8-15段),報道運載火箭落水的情景(交代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過渡/測量船上測量的情況/直升飛機測量情況/現(xiàn)場人們的激動和歡呼)。
第三部分(14、15段),對發(fā)射海區(qū)指揮所負責任人的采訪。
(三)以課文為材料,嘗試模擬播音。(校園廣播站播音員提出播音建議,并進行具體指導)
。ㄋ模┎シ乓欢武浺粜侣,讓學生再度感受錄音新聞播音稿的寫作和廣播員的播音,并通過交流,找到學習寫作和播音的借鑒。
。ㄎ澹⿲W習小組內(nèi)自由練習。
三、閱讀尾聲
。ㄒ唬┯懻摗疤骄俊ぞ毩暥。
。ǘ┙鉀Q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ㄈ┰~句積累(抄寫在積累本上)
扶搖直上歡呼雀躍熒光屏下錨橘紅碩大遙測
一個火球像流星般的穿過一片白云。
像一朵碩大的蓮花,怒放在蔚藍色的海面。
。ㄋ模┎贾米鳂I(yè):
把學到的播音知識運用于實踐,節(jié)選課文第一或第二部分,向家長模擬播音,并請家長進行評論。從學校即將舉行的運動會選擇一件事,為校園廣播站寫一則廣播稿。題目自擬。
《新聞》教學設計3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學生展示合作完成的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介紹,包括震撼人心的圖片,配上《辛德勒名單》音樂,讓學生入境。
2、假如你是一名記者,來到這個曾經(jīng)的集中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這一切,你會選擇什么角度來報道奧斯維辛,或者你會將鏡頭對準什么呢?
二、研讀文本:
1、標題設疑
本文的標題《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疑問:為什么說沒有新聞?
既然沒有新聞,為什么還要寫?
作者寫了些什么?
帶著這些疑問走進文本。
2、解決第三問:“作者寫了什么?”
鏡頭一:參觀者的反應和神態(tài)
鏡頭二:奧斯維辛周圍的自然景物
鏡頭三:廢墟上的雛菊花
鏡頭四:年輕姑娘的微笑
3、總結
寫法:正如焦點訪談所說的“新聞就是用事實說話”,但有一類新聞,會把人類永恒不變的情感因素摻雜其間,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就是這類新聞的典范之作。
角度:將鏡頭對準參觀者的反應和奧斯維辛集中營四周的景物,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表現(xiàn)了一位新聞工作者的良知和道德責任感。
4、回到開頭的問題“奧斯維辛到底有沒有新聞?”
一樣的景點,一樣的游客的震驚憤怒,這里陽光明媚,的確沒什么新聞。那作者為什么要寫呢?用文中的話來說,“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齊讀6段。“這種不安的心情是什么?”擔心人們遺忘歷史。
三、拓展延伸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羅森塔爾1958年寫的,那我們今天讀這篇新聞還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呢?
羅森塔爾希望人們不要忘記歷史,希望這類慘劇永遠不要發(fā)生,可是這半個世紀來,人類又有過多少戰(zhàn)爭,種族之間經(jīng)過多少野蠻的屠殺,人類怎樣才能杜絕這一悲劇重演呢?
四、以《集中營生還者的一封信》結尾。
希望同學們在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同時,永遠不要忘了培養(yǎng)健全的天性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做一個大寫的人!
《新聞》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通過多途徑收集新聞,培養(yǎng)搜集新聞的興趣和能力。
2、在互動、合作的口語交際情境中,著重實踐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見聞,并說出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課程目標。
3、通過交流、評議,激勵學生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激發(fā)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收集新聞,談談看法。
課前通過各種途徑,如看電視、讀報紙、上網(wǎng)、觀察生活等,收集有關新聞,如國際新聞、國內(nèi)新聞身邊的新鮮事等,從收集到的新聞中挑選出自己感興趣的,想想怎樣說得清楚明白,簡明扼要,多練說幾遍,再想想對這些新聞有什么看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fā)共鳴
1小游戲:看誰反應快
2談對聯(lián)
3小結,了解新聞的基本特點:新和真。
二、自由交流,共同感悟
1讀教材,明確搜集新聞上的要求
2說新聞(指名)
3從同學說的新聞中你知道了什么?
(時、人、事等)
。ò鍟褐v清楚 聽清楚)
4再讀教材,明確本課其他要求
。ò鍟赫効捶 積極評)
5小結
三、巧設平臺,課中實踐
1觀看發(fā)布會錄像
2討論:發(fā)布會上有什么樣的人物?主持人怎么做?
3小組活動,嘗試進行發(fā)布新聞會
4選擇主持人,簡單培訓
5全班交流
四、展現(xiàn)成功,經(jīng)驗共享
1記者采訪:發(fā)布會進行到現(xiàn)在,同學們有什么感想?
2小結
五、現(xiàn)時播報,開放交際
1評選一批受歡迎新聞發(fā)言人
出示要求:請根據(jù)今天學校和班級所發(fā)生的情況發(fā)布一則新聞
自己練習-指名發(fā)布-集體評議
六、課后拓展延伸、鼓勵實踐
根據(jù)今天學校和班級所發(fā)生的新鮮事向家人發(fā)布幾則新聞。
板書設計:
小小新聞發(fā)布會
新
真
講清楚
談看法
認真聽
積極評
《新聞》教學設計5
一、導入
1、收看過新聞聯(lián)播嗎?
2、播音員報道的新聞都是由記者撰寫的“新聞報道”。
3、今天我們要來學做小記者,了解“新聞報道”的寫法。
二、自學例文,了解這則新聞報道
1、自讀,再指名讀。
2、思考,討論:例文每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3、討論:讀了這則報道知道了什么?
三、明白新聞報道的框架
1、我們讀了例文,就能對這次男籃比賽情況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為什么能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呢?自讀習作3第二部分,發(fā)現(xiàn)報道的寫作特點。
2、討論
1)、例文各部分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
2)、歸納,板書: 標題:題目突出重要內(nèi)容
導語:交代結果
主體:事情經(jīng)過
結尾:補充交代
四、指導寫好一次體育比賽或?qū)W習競賽
1、可以組織一次拔河或跳繩比賽等。
2、學生口述比賽情況,注意體現(xiàn)出報道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為什么等因素。
3、指導確定標題,突出重要內(nèi)容,然后按導語:交代結果;主體:交代事情經(jīng)過;結尾:補充交代這一格式開始落手報道內(nèi)容。
五、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要求報道的事件清楚,重點突出,語言規(guī)范。
《新聞》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新聞的能力。
。、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新聞準確、簡潔的語言。
3、認識中國革命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把握新聞的特點,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新聞語言的特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以模仿電臺主持的形式,帶出對自我的介紹,同時用新聞的形式也是對后面的學習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新學期 、新教改、 新創(chuàng)舉
東絳、蠡園兩所中學互派教師換崗。
一座溝通兩校之間教學交流的新“蠡湖大橋”正在建成。
為了促進東絳、蠡園這兩所濱湖區(qū)各具教學特色的中學之間的教學交流,東絳、蠡園兩所中學的校長在暑期合作商談,在一拍即合的融洽氛圍中提出了“互派教師換崗”的新型教學交流形式。
據(jù)悉,開學前幾天,東絳、蠡園兩所中學分別從教語文、物理的兩名青年教師便均已到對方學校報到。今天9月1日,這四名青年教師在交換的崗位上已各就各位,正式開始教育教學工作。
據(jù)兩校校方稱,此次“互派教師換崗”的交流形式將進行兩個月,這一“實驗”若獲得成功、效果明顯,將在今后大范圍、長時間的推展下去。
由此,我們看到一座旁逸斜出的更能促進溝通交流的新“蠡湖大橋”正在于東絳、蠡園兩校間悄然建成。
二、新授
。、由示例,引出學生對新聞的認識,幫助學生初步把握新聞的結構、六要素。
。病⒂伞靶侣勛鳛橛洈⑽牡囊环N,既有記敘文的一般特點,又有其自身的特點。那么與一般的記敘文比較,你覺得新聞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討論,憑感覺和經(jīng)驗談。
。场W生認識的模糊性,引出對今天新聞文體的零距離接觸,在學習中掌握新聞的特點。
。、自由朗讀課文。
。、在抓住文章感情基調(diào)的基礎上,齊讀課文。
。、采取四人小組競賽的形式,找出新聞的各個結構部分、六要素,體會新聞語言的特點。
三、作業(yè)
我來當一回報社編輯
以課堂上學到的新聞知識,寫一則新聞,報道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新鮮事。
《新聞》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2。使學生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分析新聞中的記者的感情傾向
2。品味作品中的細節(jié)描寫。
【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展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圖片,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
2。討論交流法,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開啟地獄之門,和作者一起到有“人間地獄”之稱的奧斯維辛作一次地獄之旅。
二、幻燈片展示一
游覽過程:
毒氣室和焚尸室——怒放的雛菊——死囚牢——女牢房——試驗室——紀念長廊——微笑的女孩——絞刑架
1、看到“雛菊花在怒放”,你想到了什么?
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運用了對比手法。表達了作者對納粹的諷刺:納粹的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2、面對照片中注視著你的眼睛,面對女孩的微笑,你的感受和理解是怎樣的?
揭露了法西斯對美好的摧殘以及作者的憤恨之情。
三、關鍵句理解
1、“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在文中幾次出現(xiàn),各有什么含義和作用?
1)強烈反差,奠定基調(diào);
2)首尾呼應,寄托提醒。
2、為什么作者多次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1)設置懸念,引導讀者;
2)承上啟下,巧妙過渡;
3)突出主題,回環(huán)照應。
3、是作者親自參觀這些地方嗎?如果不是,記者的眼光又是落在什么上面的?
眾多的參觀者(游客)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殘酷遺跡,從而產(chǎn)生感受、反應;記者(羅森塔爾)觀察他們的感受和反應。
開始時——“默默地邁著步子”、想象成了現(xiàn)實——“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
看見毒氣室時——“特別恐怖,使他終生難忘”
看到成堆的頭發(fā)和嬰兒的鞋子、死囚牢房時——“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
看到狹小的女牢房時——“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
看見試驗室時——慶幸“沒有打開門進去”,否則會“羞紅了臉的”
參觀紀念長廊時——沉思
參觀執(zhí)行絞刑的地下室時——“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參觀結束時——“參觀者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
四、幻燈片展示二
直觀感受參觀者的表情
五、技巧探究
1、這篇新聞與一般注重時效性和客觀性的新聞有什么不同?
不同點一般報道《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時效性最新發(fā)生的事件時效性不強
報道內(nèi)容客觀事件個人感受
情感傾向客觀個人情感濃厚
2、這篇報道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為新聞史上的佳作,現(xiàn)在請大家以評審委員會的身份給它寫一則頒獎詞
奧斯威辛作為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的“殺人工廠”而為人們熟悉,各國記者紛紛報道它的殘酷、血腥。羅森塔爾本著記者的良知獨辟蹊徑,突破了“客觀報道”的框框,著眼細節(jié),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博物館,在恐怖與快樂、戰(zhàn)爭與和平、歷史與現(xiàn)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對于災難的記憶、關于生命的思考、關于人性的自省。他的發(fā)表,充分地表現(xiàn)了一名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為新聞史不朽的名篇。因此,我代表普利策新聞獎評審組把本屆普利策新聞獎中的最佳消息獎頒發(fā)給《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的作者羅森塔爾。
六、拓展討論:
幻燈片:在地獄之門的思想者(羅丹)
1、一個走在人類文明前列的的德意志民族為什么會犯下滔天罪行?怎樣看待人類文明與罪惡的關系?
2、莫泰利的詩
七、結語
希望我們能夠終結罪惡,開啟幸福和平的天堂之門。
《新聞》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了解申奧成功的重要意義。
2、了解近兩年中國發(fā)生的大事。
[教學重點難點]
文中的一些歡騰場面,理解人們的感情。
[主要板書安排]
4、新聞報道一則
標題:首都各界歡慶申奧成功
導語:北京申奧成功,人民歡呼
主體:世紀壇狂歡
結尾:中國民族史冊上光輝的一頁
[作業(yè)設計、安排]
收集了解近兩年中國發(fā)生的大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導入
1.新聞報道就是對國內(nèi)外社會中最近發(fā)生的具有一定意義的事實的報道。它要求簡明扼要,迅速及時,真實準確。
2.讀標題。2001年7月31日,中國獲得了2008年奧運舉辦權,當是,作為中國人之一的你有何想法?
二、自讀課文,粗知課文內(nèi)容
1、自由讀書,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共同解決。
2、自由讀課文,讀懂什么說什么?
自由匯報
。◣煟耗銖哪男┑胤礁惺艿饺藗兊呐d奮、激動找出來讀一讀
師:什么意義,你說說看?
師:請大家齊讀這篇報道,感受一下當時的氣氛,注意請把我們大家的激動、興奮、自豪的心情也融合進去)
3、指導朗讀全文
三、再讀全文,了解新聞報道稿的結構。
1.師在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
2.生根據(jù)師的歸納再讀課文,再次了解新聞報道。
四、總結
五、作業(yè)
希望經(jīng)常讀報,向小星宇電視臺投稿。
教后感:
本課的重點在感悟,感受億萬中國人民無比喜悅,無比自豪的心情,從心底里迸發(fā)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但在學生交流時,還體會的少夠,交流面窄了些,我想如果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再回憶一下、了解一下那段難忘的經(jīng)歷,會說的更好。
《新聞》教學設計9
。蹖W習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使學生理解新聞寫作中記者的感情蘊含其中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搜集奧斯威辛的相關資料,學會分析新聞中的記者的感情傾向。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領會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所蘊含的對納粹的強烈憤怒;使學生能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劢虒W重點]羅森塔爾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tài)來傳達他們的內(nèi)心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鮮明感情;品味新聞中富有意蘊的句子的含義。
。劢虒W設想]配合一定的歷史資料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商,從感性和理性兩方面激起學生的思考;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理解記者在新聞事件中的作用。
。劢虒W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多媒體展示),自然導入課文。
二、文本助讀
1、奧斯威辛簡介(多媒體展示)
2、多媒體圖片展示:通過有關奧斯威辛圖片展示,把學生們帶進一個悲情的森林,給學生心靈上的震撼,使老師和學生在情感上尋找與課文的共鳴點。
3、寫作背景知識介紹(多媒體展示),導入新課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二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zhuǎn)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標題說“沒有什么新聞”,那么作者又寫了些什么呢?這標題有什么深刻的含義?這篇新聞到底有什么價值使它榮獲了大獎?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回到課文找答案。導入文本閱讀!
三、學生朗讀課文
帶著以上的問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四、突破教學重點一:匠心獨具的寫作角度張顯新聞獨特的價值
1、新聞主要內(nèi)容:既然申明沒有什么新聞,那么作者又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呢?
學生自由的說一說:參觀
2、參觀線路(多媒體顯示):
毒氣室——焚尸室——女監(jiān)房——試驗室——紀念墻——絞刑室
3、參觀過程中作者花大量筆墨寫了奧斯威辛慘不忍睹的現(xiàn)狀了嗎?作者敏銳的目光追尋著什么?
學生找一找寫參觀者行動和神情的語句,然后多媒體顯示:“參觀者默默地邁著步子”“他們的步履不由得滿了下來”“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4、寫參觀者如此的行動和神情,說明了什么?
學生說一說,然后多媒體展示:
控訴納粹的殘暴:今天作為一個參觀者,看到這景象都萬分恐懼,都無法忍受,那么當年的納粹又殘暴到何種程度?請從文中第五段找一個句子加以概括: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無法想象的!
5、參觀者如此,那么作者來到奧斯威辛是什么心情呢?(憤怒、擔心、憂郁,等等)
。1)請學生齊讀第一、二兩段。
。2)“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這難道不好嗎?作者為什么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是“噩夢”、“都可怕的顛倒了”?“某種意義”指什么?(四個“不該”兩個“永遠”一個“因為”)
課文第6段“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還有末段“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標題說“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有什么用意?由任一角度引導學生思考下去。
。3)明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著重引導學生從內(nèi)容情感兩方面談談自己學了這則新聞的收獲,進一步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并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
(4)教學小結(多媒體顯示警句)
、偻洑v史,就會使悲劇重演!
、谇耙陨锌偫砝e的和平宣言:我向來相信大多數(shù)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機會的。你們今晚聚集在此,證明了這種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傷害民主,我們必須抵制暴力。
。5)擴展:奧斯威辛今天已經(jīng)有了新聞。。ǘ嗝襟w展示紀念奧斯威辛解放60周年的相關新聞報道,并用圖片與抗戰(zhàn)60周年紀念聯(lián)系起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五、突破教學重點二:耐人尋味的細節(jié)描寫
1、學生說一說印象深刻的語句
2、“細節(jié)描寫”的含義(多媒體展示)
所謂細節(jié),就是對人物、環(huán)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體描摹,或?qū)κ录l(fā)展過程中某一細微事實的形象描寫。高爾基稱細節(jié)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魔術”。
人們讀作品,常常會有一些細節(jié)打動著你,特別是那些思想光芒徹照肺腑的細節(jié),那些藝術芳醇醉迷魂靈的細節(jié),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故事情節(jié)淡忘了,甚至書名都忘卻了,可那些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仍然鮮明燦爛地鑲嵌在記憶中。
3、下面我們就來揣摩文中的幾個細節(jié)(多媒體提示思考問題)
、佟霸诘聡顺吠藭r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這個細節(jié)?
、13段寫到那個照片中的姑娘,臨刑前她在想什么?這個姑娘給人感覺怎么樣?作者為什么寫這個姑娘?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墼趺蠢斫獾14段“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
六、布置作業(yè):這是一篇相當出色的新聞稿,一被評為普利策新聞大獎。請各學習小組嘗試著給這篇文章寫一段頒獎詞?
先欣賞普利策的頒獎詞(多媒體展示)——
在去年“卡特里娜”颶風期間,《時代花絮報》和《太陽先驅(qū)報》堅持對災情展開深入詳細的報道。獲得第90屆普利策份量最重的公共服務獎:
勇敢、全面地報道了卡特里娜颶風,給受災讀者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生命線
對卡特里娜颶風災難進行史詩般、多層次的報道,使得報紙在服務一個水淹城市中發(fā)揮了非凡作用。
七、結束:齊唱《祈禱》(多媒體展示,機動)
《新聞》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錄音新聞》這則錄音廣播稿比較全面地報道了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成功的情況,贊揚了全體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和解放軍指戰(zhàn)員大力協(xié)作、團結奮戰(zhàn),為祖國科學事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歌頌了黨的領導。教學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錄音新聞的特點,模擬播音,真切地體會參試人員為祖國做貢獻的戰(zhàn)斗精神。
本文是一篇錄音新聞,學生對此比較陌生。因為錄音新聞既不同于一般廣播稿,又不同于學生常見的電視新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把握錄音新聞的特點,可采用聽錄音新聞或模擬播音的方法。
二、學習目標 :
1.了解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成功的情況,學習參試人員團結協(xié)助、為國作貢獻的精神。
2.了解錄音新聞的特點,模擬播音,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口語和書面語自然結合。
三、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成功的情況,學習參試人員團結協(xié)助、為國作貢獻的精神。
四、教學難點:
了解錄音新聞的特點,模擬播音,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們經(jīng)常在電視中看到火箭發(fā)射成功的盛況,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電視還沒有走進千家萬戶,火箭發(fā)射還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成功的盛況嗎?今天我們借助“錄音新聞”來回味一下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吧。
二、出示目標
1.了解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fā)射成功的情況,學習參試人員團結協(xié)助、為國作貢獻的精神。
2.了解錄音新聞的特點,模擬播音,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口語和書面語自然結合。
三、檢查預習
同學交流積累的詞語(給下列字注音):
翱 碩大 愨 頃刻 停泊
【《新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新聞采訪》教學設計10-09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設計03-17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