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優(yōu)秀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優(yōu)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優(yōu)秀1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著描述種子萌發(fā)的大致過程。
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huán)境因素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
重點難點:
1、種子萌發(fā)環(huán)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
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
教學設計
一、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
1、問題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課前培養(yǎng)的菜豆種子萌發(fā)成幼苗的過程,4人小組合作,結合生活經驗,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huán)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fā)?
方案二:觀看種子萌發(fā)過程的錄像(或CAI課件),4人小組合作,自主性學習,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huán)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fā)?
引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
播放錄像(或CAI課件),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景,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方案一:4人小組合作,閱讀并參照課本上提供的資料,結合生活經驗,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fā)可能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組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檢驗假設。
方案二: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合作學習,大膽作出假設。
指導看書,鼓勵學生作出假設,設疑:哪些是種子萌發(fā)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對多種假設進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啟發(fā)學生調動經驗儲備,進行大膽假設。
3、制定計劃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并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二: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圍繞教師的指導提綱,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個大組,分別針對不同因素(水、空氣、溫度、土壤等)設計實驗方案,探討它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每個大組又以4人為1小組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推出方案,并用簡圖和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
4、實驗探究
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fā)的情況。
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
5、得出結論:
環(huán)境條件:逅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方案一: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fā)實驗的現象和結果。
方案二:觀察錄像,相互交流說出實驗探究的'結果。
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并進行描述。
6、表達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
方案二:組間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并進行評比。評出:方案、創(chuàng)意、假設、選材、觀察、報告獎等
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領會“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置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二、種子萌發(fā)的自身條件:
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
方案一: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
方案二:看書自學抽樣檢測的方法,合作交流,課下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記錄。
方案三:事先做了這個實驗的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在課堂上描述實驗的過程,展示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并提出實驗(重點是抽樣)的要求。
2、探究的結果:
交流測定種子發(fā)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fā)芽率。
強調發(fā)芽率的計算方法。
3、種子萌發(fā)自身
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yǎng),渡過休眠期
方案一:結合測定種子發(fā)芽率的實驗結果及種子的結構,聯系生活實際,組間交流,分析出種子萌發(fā)的內在條件。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萌發(fā)情況),結合測定發(fā)芽率的實驗結果,大膽猜測、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
方案三:演示并觀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的萌發(fā)狀況,并分析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觀察、分析對比不同情況下種子萌發(fā)的情況,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三、種子的萌發(fā)過程:
胚根→根
胚軸→一連接根和莖的那段
胚芽→莖和葉
方案一: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fā)的過程,互相補充。
方案二:觀察動態(tài)展示菜豆種子萌發(fā)長出根、莖葉的過程的CAI課件,并描述歸納。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優(yōu)秀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fā)育的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3、運用調查、訪談等的方法與他人交流,了解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4、通過植株生長過程的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觀點。
重點和難點
1、測量數據的方法、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2、根尖臨時裝片的制作及觀察。
教學設計
根靠根尖向前生長
方案一:課外小組的同學展示并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匯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包括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二: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匯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長,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卻伸得很長。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伸長區(qū)
方案一:各小組匯報交流測量的結果。討論:(1)各小組的測量數據出現差異的原因?如何處理?(2)如果探究活動只有你一個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夠不夠?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組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匯報交流各組探究的結果,并進行分析討論,各組之間進行評議。評議內容包括:設計是否合理、裝置是否簡便易行、步驟是否嚴謹、記錄是否詳實、結果分析是否科學等。
根的生長:
。1)分生區(qū):增加細胞的數量。(2)伸長區(qū):增大細胞體積。
方案一:透過培養(yǎng)皿的玻璃,觀察餐巾紙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頂端_發(fā)亮的是根冠,再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
方案二:觀察培育的幼根后,動手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觀察培育的幼根后,動手制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觀察,記錄觀察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觀察根尖永久縱切片。
方案四:觀察根尖的結構掛圖,區(qū)分根尖的4部分細胞的數量和體積的大小。
提出觀察的提綱,引導學生實驗觀察后找出很伸長最快的部位。
枝條是芽發(fā)育成的
方案一:觀察動態(tài)展示芽發(fā)育成枝條過程的CAI課件,并進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動教具,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并仔細觀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發(fā)育成枝條的過程。
方案三:觀察教師板畫的芽發(fā)育成枝條的相對應結構示意圖,并進行描述。
方案四:先觀察動態(tài)展示芽發(fā)育成枝條的過程的CAI課件,然后在黑板上將葉芽的各分與發(fā)育成枝條的相應部分的圖用粉筆連接起來。
提出問題,引導觀察和探究。
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芽的結構及相應的枝條圖。提供葉芽的結構和枝條的圖各一幅,組織學生連出相對應部分。
植株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
2、缺少無機鹽時的癥狀:
3、合理施肥的意義
方案一:觀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別培養(yǎng)的菜豆正常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描述現象并診斷病因。
方案二:觀察生長正常的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的錄像,描述現象并診斷病因。
方案三:看書自學,觀察教師出示的幾株幼苗,進行診斷,鑒別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觀察課本插圖,進行描述,聯系實際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分析生活中的各種做法,樹立環(huán)保的的意識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設計優(yōu)秀】相關文章:
優(yōu)秀初中生物教學設計02-09
《私塾先生》優(yōu)秀課堂教學設計04-15
《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優(yōu)秀課堂教學設計04-09
課堂教學設計02-13
課堂教學設計11-28
初中生物教學設計01-06
船長課堂教學設計01-09
課堂教學設計方法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