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口技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口技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說話,海豚能像人一樣發(fā)出悅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離奇的境界?诩急硌菥褪沁@樣一種藝術。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看《口技》這篇課文。
二、教師范讀課文
說明:教師范讀一定要準備充分,把握住課文主體部分的語氣、語調,力爭能把學
生帶人描寫的情境當中。
要求:
1、學生邊聽邊劃出疑難字詞。
2、了解課文內容的基本輪廓。
三、學生默讀課文
結合注釋,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難字句。
四、解疑答惑
教師解答疑問,并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五、齊讀課文
要求:1、高聲朗讀,熟悉課文情節(jié)。
2、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六、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復述課文
說明:
1、最好用講故事的形式,盡量扣難課文內容。
2、教師應進行點評。
七、自由朗讀
朗讀第2、3、 4段,爭取能背誦下來。
八、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第四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分析第2、3、4段
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齊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
、 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
、 一家人醒而夢。
⑶ 火起后眾人的慌亂驚恐。
3、讓學生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并口頭作答。思考:三個場面聲音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說是按“小──大(第一個場面)──小(第二個場面)──大(第三個場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有的是單獨相繼而出,有的是同時發(fā)出。
4、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去。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jié)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jié)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jié)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思考:課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jié)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3、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不是簡單重復,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qū)別在于: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贊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無窮,對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三、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指出,并談談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tài)了;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chuàng)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拔⒙劇笔侵嘎曇糨p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fā)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fā)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fā)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fā)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fā)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宣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五、總結課文主旨
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贊揚了口技藝術的扭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六、背誦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一、三題。
【板書設計】
口技
善
正面
場景:夢中驚醒由醒入睡失火紛亂
聲音:小──大──小──大
側面
道具:一桌、一持、一扇、一撫。
聽眾
伸須側目微笑默。
意少舒稍稍正坐
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
口技教學設計2
1掌握首尾照應的寫作方法。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色。
3了解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教學重點:
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探究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過口技嗎?了解口技嗎?(請學生自由發(fā)言)口技是一種運用口部發(fā)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诩妓嚾怂硌莸囊繇懀ǔD馨崖犝邘脒@些音響所表現特定的生活情景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口技》。
二、走近作家、作品:
林嗣環(huán),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士!犊诩肌芬晃倪x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仿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
三、明確目標:
。ㄒ唬┱莆帐孜舱諔膶懽鞣椒。
(二)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色。
(三)了解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
四、指導朗讀:
張潮說:“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讀竟,輒浮大白!爆F在,我們就來讀一讀這篇“奇文”。
(一)范讀,請同學讀準下列劃線字的字音:(檢查預習)
少頃( qǐng )犬吠( fèi )囈語(yì )驚覺( jué )夫叱大兒聲(chì )夫鼻句聲起(hōu )中間( jiàn )曳屋許許聲( yè )( hǔ )
(二)學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三)請小組代表朗讀課文,再次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五、翻譯課文:
小組合作,結合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把疑惑提出來。
注意以下語句:
1、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譯: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人敢大聲喧嘩。
2、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譯: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了脖子,偏著頭,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著,認為表演得妙極了。
3、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譯:客人們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漸漸坐正。
4、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譯:其中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
5、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譯: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所應當有的.(聲音),沒有不具備的
六、整體感知:
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幾個段落?
。ㄒ唬┭莩銮暗臏蕚浜蜁䦂銮闆r。
。ǘ┛诩既说木时硌。
。ㄈ⿲懷莩鼋Y束的情景。
七、精彩片段欣賞:
仔細閱讀第二段落,結合多媒體放映的圖片。
。ㄒ唬└爬ā吧瓶诩颊摺泵枘×四娜齻聲響情景?
明確:
、僖患宜目谌擞伤叫选
、谝患胰嗽俅稳胨。
③失火和救火的過程。
(二)作者把口技者的精彩表演刻畫得栩栩如生,試分析采用了哪種寫作方法?
明確:
作者采用了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技巧。正面描寫是口技者臨摹的聲音;側面描寫是觀眾的表現。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tài),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xiāng)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口技者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ㄈ┪恼率孜捕继岬健耙蛔馈⒁灰、一扇、一撫尺而已”,有什么作用?
明確: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八、鞏固練習:
思考:找出時間副詞,并且進行歸類。
時間副詞有:
少頃,既而,是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歸類如下:1、表示突然發(fā)生:忽忽然2、表示同時發(fā)生:一時3、表示相繼發(fā)生:既而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fā)生:是時5、表示經過很久時間就發(fā)生:少頃未幾俄而
九、布置作業(yè):
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試運用這種傳神的描寫,寫百字短文。提示:1運用正側面結合的方法。
2觀察身邊小事,抓住事物特征。
口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積累文中出現的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訓練古今漢語的轉換能力。
。3)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背誦全文。
。4) 學會正面與側面烘托的寫法
(5) 能理解本文條理清晰的結構,首尾照應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 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借助課下注釋理解文意
。2) 學生合作交流質疑問難,教師點撥,提高古今漢語的轉換能力。
(3) 通過演讀,體會具體生動的側面描寫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悟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設想:
1、 教學重點
(1) 學習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2) 理解清晰明了的結構層次
2、 教學難點
品味具體生動的描寫,把視覺文字轉化為聽覺并加以想象場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前布置預習作業(yè),錄制洛桑學藝的錄音帶或其他的口技錄音
學生準備:查閱口技的相關資料,交流預習中的問題
教學方法
質疑法,演讀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互動設計
第 一 課 時
。ㄒ唬┣榫皩耄 聽洛!氨硌荨奔とぃ瑢胄抡n
請學生概括什么叫口技?你能表演一段嗎?這節(jié)課看聽清代作家林嗣環(huán)寫的〈〈口技〉〉,你一定會有身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ǘ⿲W過程;
1、 整體感知課文。
(1)聽錄音朗誦《口技》,正字音。
。2)教師朗誦《口技》,對“少頃”“許許”等多音異讀的字,有意讀錯。引起學生的注意。
(3)學生齊讀——個讀——分段讀。生生評價,教師糾正讀音。
2讀通文意
(1) 結合課下注釋,在小組內口頭交流翻譯。
(2) 質疑問難。生生,師生交流難詞難句。
(3) 以“讀《口技》我仿佛聽到或看到——”的句式說話。
。4) 齊讀全文
3自讀探究:
。1) 口技人表演的故事有哪幾個場面?請你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2) 你通過哪些詞語判斷了解情節(jié)發(fā)展的?
。3) 師生對話,教師點撥。
。4) 教師出示表格,學生對照找出三個場景的相關內容,在書中圈點勾劃。并分析聲音的特點
場景 聲音種類 聲音特點 作者議論 聽眾反應
夢中驚醒 遠近、外內小大、分合
漸入夢鄉(xiāng) 大小、密疏
火起百象 少多、簡雜
。5) 教師小結
聲音由小——大——小——大,由簡單到復雜。一張嘴能模擬這樣的.千態(tài)百象,真讓人難以置信。技藝真正的高超。
。ㄈ 課堂總結:
1、內容:
2、方法:
。ㄋ模 課下作業(yè)布置
。1) 試背全文,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ㄒ唬 上節(jié)課作業(yè)交流檢查
。ǘ 品味語言,深入理解
。1) 教師引讀:口技表演可謂精彩,用文中的一個字概括是——“善”,你認為在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2) 師生交流明確:表演的精彩在聲音的反復變化、多而雜上、人物的眾多、道具的簡單、觀眾的反應。
(3) 演讀三個場景中的描寫觀眾反應的句子,用心體會動作神態(tài)描寫的內涵和意味,以及所表達的作用。
。鞔_:“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此句中觀眾的笑貌心理動作躍然紙上。他們心領神會,深深折服,暗暗叫好,完全沉浸其中!百e客意少舒,稍稍正坐”這一句細致地表現賓客由緊張到放松的漸變過程,這時觀眾已忘了自我,心隨故事而動。融進表演而身臨其境!百e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贝司滟e客的驚慌失措,惟恐禍及其身的神態(tài)栩栩如生。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最高境界。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細膩生動地刻畫了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充分表現口技表演的巨大吸引力,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 合作探究
。1) 課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 首尾都寫了表演的道具,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3) 生生交流,教師點撥:第一句是全文的統領句,交代口技表演的技藝高。全文的內容圍繞“善”字寫的。兩次寫道具,首尾呼應,首段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鋪墊,結尾強調道具簡單,說明口技表演的技藝高超,讓人油然而生敬意。
。4) 師引導小結,讓學生說從文中學到的寫法:清晰明了的結構。側面烘托的藝術效果。
。ㄋ模 拓展遷移,提升審美情趣
(1) 你還知道哪種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說給同學聽。
。2) 師: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我們不僅要善于發(fā)現美,還要積極地創(chuàng)造美,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
。3)用正側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寫一個場景或者其它民間藝術。
(五)課堂檢測:(練習題—略)
。 課堂總結:
1、內容:
2、方法:
。ㄆ撸┳鳂I(yè):p159頁思考與練習:二、三
口技教學設計4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
本文語言極其簡潔、生動,描寫手法高妙,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去細心玩味。全文篇幅短小,應指導學生當堂背誦下來。此外,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還應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教學步驟 :
—、導入
有條件的學?蔀閷W生播放—點當代口技的聲像資料。
二、誦讀指導
從節(jié)奏、語氣、語調等方面,讓學生逐步提升朗讀層次。
三、課文探究
通過以下問題的探究,完成對文意的理解、章法的揣摩、語言的品析。
1.“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作者如何展示口技藝人的“善”?
正面描寫、側面烘托。這里可先用原文回答,再用現代文復述,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舉例分析文中描摹聲響的特點。
4.文章描寫觀眾的反映有何作用?
5.開頭、結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6.舉例分析本文語言之簡潔。
四、背誦課文
在課堂上給20分鐘左右的時間,鼓勵學生當堂背誦下來。
五、詞匯積累
可以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積累文言詞匯,如:
1.古今義差別較大的詞。
2.通假字。
3.一詞多義,如“乳”“絕”等。
4.表示時間的詞(本文的一大特點)。
5.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詞,如“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莫名其妙。
[教學設計B]
創(chuàng)意說明:
一些精短、淺顯的文言文比較適宜自學。大致程序為誦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背誦全文、練習鞏固。其間,教師可印發(fā)一點關于本文的賞析文字,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二、反復誦讀
1.聽教師范讀(或錄音),糾正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2.反復誦讀課文。
三、理解文意
1.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意。
2.同桌互相幫助,互相檢查。
3.教師析疑(盡量鼓勵學生自己解決)。
4.精選有關本文的賞析文字,幫助學生理解本文。
四、背誦全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馬上背誦全文。
2.教師可提供—些有參考價值的背誦方法。
3.找同桌檢查自己的背誦。
五、練習鞏固
1.完成課后關于詞句理解的'練習。
2.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詞語歸類練習。
[教學設計C]
創(chuàng)意說明: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競賽。如背誦比賽、改編故事比賽、詞句理解競賽等。只要引導得當、安排合理,可大大提高效率。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二、文意疏通
1.檢查預習: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初步理解文意。
2.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解答。
三、當堂背誦比賽(課前不通知)
1.宣布比賽規(guī)則:背誦15分鐘;以小組為單位(交叉檢查)。
2.小組交叉檢查:主動申報、接受背誦檢查、檢查打分。
3.小組代表示范背誦。
四、講故事比賽
1.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想象,將本文改編成故事。
2.聽同桌講故事。
3.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講解。
4.師生評價。同時把他們誤解或忽視的關鍵詞語提出來。
五、練習搶答
選編適量的有價值的題目,通過幻燈片展示,讓各小組搶答。
六、綜合評價
將三輪比賽的成績加起來,評出獲勝組,還可評一些特別的個人獎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樹立強烈的團隊精神。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ɡ蠚堄斡洝返诙兀ü(jié)選)
劉鶚(清)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fā)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huán)轉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后,食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fā)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fā)。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嗚。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使用建議:
這段選文最好穿插在分析《口技》的寫法時作類比,因為他們都成功地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不過,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異,又可引導學生作對比欣賞。
口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自學內容:
查找作者簡介,了解口技特點。 讀課文,疏通課文,正音,斷節(jié)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
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fā)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fā)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蚱溜L的后邊,俗稱“隔壁戲!边@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huán),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犊诩肌肪褪枪(jié)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huán)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huán),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學生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字形。
六、自由讀課文,概括本文中的口技表演講了什么故事?故事的發(fā)展變化是怎樣的?
七、布置作業(yè)。
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全文,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疏通課文。
小組合作交流翻譯,班內交流。
活動步驟:先提問不理解的字詞句,再進行翻譯。翻譯時可采用小組互相提問法,一個小組代表翻譯幾句之后,指句下一個小組的同學發(fā)言翻譯。
二、整理文言知識。
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個人進行文言知識的整理,請一生上黑板板書。教師明確。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發(fā)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fā)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二、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huán),在文章結尾時感嘆說:“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ㄒ唬⿺⑹聴l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著賓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系,自然合理?诩寄M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敘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于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后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瀾達到高峰,千態(tài)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敘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敘文,如果只有平板敘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敘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敘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tài)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除了記敘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fā)揮作用,也難以發(fā)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嘆服藝人絕妙技藝。
。ㄈ┪淖趾喚氋N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象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fā)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三、布置作業(yè)。
。ㄒ唬┍痴b全文。
。ǘ┦÷跃涫骄毩暎ㄈ绻麜r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教學反思:
文言文我還是采用了一貫的做法:第一課時讀,第二課時譯,第三課時把握中心。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我還是要求學生扎扎實實掌握,積累文言詞匯,整理文言知識,在教學形式上,運用一些比賽的形式、抽查的形式、提問的形式,讓學生有興趣說,愿意講。
口技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2.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由“洛桑學藝”引入
二、誦讀課文
1.課文范讀錄音。
2.學生自讀課文。
、賹W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字,質疑;
、诮處熃獯鹨蓡,并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3.齊讀課文。
三、解讀課文
(一)分析第2~4段,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再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夢;③火起后眾人的慌亂惶恐。
3.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并口頭作答:三個場面聲音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說是按“小 → 大(第一個場面)→ 小(第二個場面)→
大(第三個場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聲有色,達到高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的表現形式多樣,或單獨相繼而出,或同時發(fā)出等等。
4.探討: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 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略。這段寫—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jié)上的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jié)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jié)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1.請男女生各一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思考:“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吧啤弊纸y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jié)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3.文章首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不是簡單重復。二者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qū)別在于: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贊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回味不已。
(三)歸結文章的主旨
課文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四)分析描寫技巧
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一指出,并談談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五) 揣摩語言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
——“遙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拔⒙劇笔侵嘎曇糨p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fā)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fā)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fā)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fā)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fā)生的有“俄而”、“少頃”、“未幾”。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四、布置作業(yè)
1.熟練地背誦、默寫課文。
2.完成“學習與檢測”
口技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小說通過記敘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贊揚了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藝,表現了我國民間藝人的智慧和才能。小說首尾呼應,敘述口技表演者的開始到終了的情態(tài)和所用的道具,主體部分則是鋪敘的具體口技表演的情景──一個四口之家晚上睡覺時突遇大火的幾個生活場景,敘述波瀾起伏,曲折多姿,惟妙惟肖。作者在表現時注重對表演者口技表演的正面描寫和聽眾聽時反應的側面描寫相結合,有力渲染了表演者技藝的精湛絕倫。另外,語言雖極簡練但又極為形象,很具表現力。
【教學目標】
1、能通過頁下注釋和查閱工具書準確理解課文,并積累識記常用文言實詞、虛詞。
2、能找出文中正面與側面描寫的句子,并能分析其結合起來寫的作用。
3、能品味分析課文中精練、形象的語言。
4、能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積累常用實詞、虛詞,正、側面結合描寫的作用,品味精練、形象的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頁下注釋,讀準讀懂課文;上網或查閱書籍了解作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讀準、讀懂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口技,它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fā)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早在春秋時期,就曾經演繹過雞鳴狗盜的故事,所謂的雞鳴其實就是口技的一種表現,F在中央電視臺有個曲苑雜談的欄目,里面就經常有人模擬各種各樣的聲音。(如有條件,可播放洛桑學藝VCD片段,學生興趣更濃。)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蚱溜L的后邊,俗稱隔壁戲。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早在幾百年前為我們表演的口技。
(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組織學生介紹作者及作品寫作時代背景。
明確:林嗣環(huán),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順治年間進士,善寫詩文。著有《鐵崖文集》、《秋聲詩》等!犊诩肌吩瓰樗摹肚锫曉姟返男蜓。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畫聲(善于繪聲繪色地描寫生活),說明《秋聲詩》也是善畫聲的詩作。(先請學生介紹,老師引導學生評價并且補充。)
2、讀準下列字音:
吠(fèi) 叱(chì) 傾(qīng) 少頃(shǎo qǐng) 驚覺(jiào)
三、整體感知
1、導入語:通過檢測預習,可以感知大家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請大家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明確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2、教師范讀課文。(如有朗讀磁帶等音像資料更好)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
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并請同桌注意字音、節(jié)奏,相互糾正。
學生齊讀課文。
四、譯讀課文
1、導入語:對于文言文,我們不僅要讀準它,更要讀懂它,下面請同學參照頁下注釋和板書提示,有些可作些筆記記在書上,作些積累,在此基礎上,把課文翻譯一遍,如有不懂之處,可以隨時與同學交流意見,也可直接問老師:
、 學生自己參照頁下注翻譯課文,有疑問處作好記號。
、 小組交流疑問之處。
、 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全班同學或者老師幫助解決。
、 翻譯課文第一段。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明確: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的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己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 提問:文章篇首有一個字,充分概括了口技者的表演技藝的特點,請找出來。說一說,它在全文之首,起了什么作用?課文第一部分除了這一字外,還有哪些語句能具體表現口技者的高超技術及藝術魅力?
析:善,擅長之意,指口技藝術表演者技藝之高超或精湛。從文章結構上是統領全文的關鍵字眼。除了善字外,還用了四個一,列數道具,暗示簡單,襯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術。另外,用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反襯肅靜而緊張的氣氛。一個滿一個無字,點出賓客對位名噪京城的者向往,反襯出他那令人嘆服的藝術魅力,營造了表演前靜謐的氣氛,為下文表演千奇百怪、驚險萬狀的聲響埋下伏筆。
、 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吃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她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xù)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fā)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 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 (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腿藗兊男那樯晕⒎潘梢恍刈苏。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 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fā)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fā)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 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 (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 學生帶著理解意思的想法自由朗讀課文。
五、布置課后作業(yè)
1、解釋下列詞語:
古今異義的:但( )、雖( )、走( )
古今詞義略有差別的:會( )、廳事( ) 施( )、聞( )
古今用法不同的:宴( ) 、乳( )、名( )、善( )
2、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品析課文,誦讀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設問導入:當我們看一場表演時,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師在學生發(fā)言后引導明確:首先確定一場表演涉及的雙方(表演者、觀眾);表演者:表演的內容,表演的道具;觀眾:看表演的反應。
那么本文又是如何來表現口技者的精彩演出呢?精彩又體現在哪里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搞清這些問題。精讀課文:
1、課文在寫口技的精彩表演的同時,哪些地方寫了觀眾的反應?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口技表演 賓客反應
撫尺一下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深夜驚醒 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警、救火 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這四處側面烘托,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兩處寫動物的聲音遙聞深巷中犬吠、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平時生活中或者你學過的文中有這樣類似的例子嗎?
明確:
這是以動寫靜的手法。
口技表演者是由遙聞深巷中犬吠開始的,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從深巷中傳來的,這就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把聽眾帶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也為下文情節(jié)一戶人家由人初醒到全家喧鬧作了鋪墊。
微聞有鼠這是以老鼠跑動偷食聲,盆器傾側聲,婦人朦朧中的咳嗽聲為反襯,加重深夜的靜謐氣氛,表演一家人由醒而復睡后的沉寂狀態(tài),并為下面即將表現的大火場面蓄勢。
類似的例子如:鳥鳴山更幽,蟬噪林愈靜。;教室里靜得一根針掉下去都聽得見等等。
3、開頭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這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明確:不是。首尾呼應,強調道具簡單,突出技藝高超。
4、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列圖表空格。
5、試以聽眾的反應為縱坐標,聲音的變化為橫坐標,畫一個情節(jié)發(fā)展的緊急情況坐標圖。
二、誦讀課文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課文
三、布置課后學習
1、背誦課文
2、用正、側面描寫結合的方法寫自己一位熟悉的人,
【板書設計】
口技
林嗣環(huán)
口技表演 賓客反應
撫尺一下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深夜驚醒 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警、救火 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口技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4、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2、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fā)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fā)聲來摹似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蚱溜L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huán),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feì(狗叫) 叱chì(大聲責罵)
傾qīng(斜) 頃qīng(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zhàn)戰(zhàn)”、“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fā)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昂觥薄昂鋈弧蓖蝗话l(fā)生!凹榷眱墒孪嗬^發(fā)生!笆菚r”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fā)生!吧夙暋、“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fā)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 “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 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岸骸北硎尽皟H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 嘩 :喧鬧,聲大而雜亂。
⑵ 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坝趶d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皾M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xù)研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二部分
(第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边h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她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xù)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边@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fā)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各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眾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氨阌袐D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凹榷鴥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fā)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fā)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fā),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皨D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睕]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腿藗兊'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xiāng)的場景!拔磶住边@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xù)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拔⒙動惺笞髯魉魉鳌保M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焙鋈挥腥舜蠛啊捌鸹鹄病,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fā)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有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fā)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皧^”: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白摺保禾优。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岸矶北頃r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二層: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延、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fā)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焙鋈,(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明確: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提問;課文中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明確: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
⑴ 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tài),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 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xiāng)的聲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
⑶ 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眾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五、板書設計
【附:《口技》中寫聽眾反應的高超藝術】
奇文《口技》中,所調動的各種寫作手法,是各見奇效的。如首尾兩段,極寫道具之簡,意在突出藝人一張嘴的精絕技藝;更多的是正面描述,把藝人口中發(fā)出的各種聲音表現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繪聲繪色,逼真?zhèn)魃?文末對口技的精彩表演給以高度的評價。
此外,傳神之筆還在于,隨著文章內容的千態(tài)萬狀,起伏跌宕,文中四次穿插聽眾的反映。這對側面烘托演技之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試看,第一段在交待口技表演場地、道具之后,聽眾的反映是“滿座寂然,無敢嘩者”,這就預示著故事已從靜中開始。第二段,正面寫了犬吠聲,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是由小到大,由寂靜到喧嘩,特別是描寫五種聲音“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時,這便將情節(jié)推向了第一個波瀾,此后,寫聽眾的反映也隨之高漲,“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敝敝恋谌危婷鑼懸患胰藵u漸入睡,室內的聲音由高到低,由喧嘩逐漸安靜下來,聽眾的緊張情緒才稍適舒緩,即“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本o接著,第四段描寫一家人的鄰近,于深夜突然起火和救火的情景,而且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這便將情節(jié)一下子推向全文的高潮。這一段對聲音的描寫,是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特別是描寫許多聲音都是互相攙雜同時發(fā)出來的之后,再看聽眾的反映也隨之進入了高潮。如果說前文為藝人的絕技而傾倒,贊嘆其絕妙,但畢竟他們還區(qū)入了高潮。如果說前文為藝人的絕技而傾倒,贊嘆其絕妙,但畢竟他們還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欣賞口技的聽眾,可他們現在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聽眾,已經被藝人奇妙的技藝帶進了一片火海之中,于是一個個沒有不變顏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是溜走的。原文即“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總之,上次描寫聽眾反映的妙處在于:一是符合客觀實際,因為評價任何一場演出效果的好壞,無疑是看聽眾(或觀眾)的反映如何,客觀地講,包括作者撰寫此文,也應算是聽眾的反映;二是從側面烘托了口技演員技藝之高,起到了進一步深化主題的作用。
(輔周)
【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點明失火時間】
《口技》一文中第二部分是描寫精采的口技表演,其內容是兩個聲響場景組成的一次深夜火警。第一個聲響場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再由醒入睡的過程;第二個聲響場景是表演一次從發(fā)現“失火”到“救火”的情況。原文好像“失火”是從“忽一人大呼‘火起’時開始的,其實不然。許多教學參考書中以及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往往不注意順便講明“起火”時間,造成學生印象中將兩次聲響場景割裂開來,進而對第一個聲響場景產生和消失的原因不理解。
第認為講解課文時應補充說明如下:
第一個聲響場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是因“深巷中犬吠”引起(“驚覺”)的,而犬吠又是由失火引起的。此時就應講清:“失火”時間,在“遙聞深巷中犬吠”之前,因犬的聽覺和嗅覺特別靈敏,所以火災初起時的微聲和微光,能使“犬”驚而“吠”;此微火雖在蔓延,但其“聲”、“光”不能使人驚醒,而“犬吠”聲卻驚醒了一些人,致使近處一家(口技只能表現一家,實為多家)由睡至醒。火勢在不斷蔓延,但“犬吠”數聲之后,因無人響應,就習慣了火發(fā)出的“聲”、“光”(或因產生疲勞)而停止了“吠”聲,這一家又由醒入睡,結束了第一個聲響場景(靜→動→靜),作為第二個聲響高潮必不可少的前奏曲。其實,第一個聲響場景就是因“失火”引起的。
火勢繼續(xù)發(fā)展的結果,光與聲的逐漸增強,增強到一定的程度,總得要驚醒附近的某一個人(況且有許多人已被前次“犬吠”聲驚醒,正處于半寐之中),一發(fā)現火光,必然“大呼‘火起’”,“俄而百千人大呼”……這就引出了第二個聲響場景。
以上內容在講解口技表演時,用簡單明了的口頭語言向學生交代清楚,既不耽誤課堂時間(我只用一兩分鐘),又可使學生懂得,兩個聲響場景的內在聯系是一次火警。前為“火驚犬吠”“犬吠人醒”,但人未發(fā)現火情而又入睡;后為火勢擴大,“一人呼‘火起’”、“百千人”救火,引起“百千犬吠”……否則,為什么口技藝人要表演看似毫不相干的兩個聲響場景呢?
這樣說明,使學生對口技表演的情節(jié)的自然推進易于掌握,對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領會得更加深刻,從而進一步掌握本文的教學重點我國古代口技藝人的高超藝術及其高度的智慧才能。
(汪中新)
【《口技》二問】
1、本文寫作上是以正面描寫為主還是以側面描寫為主?
課文的“學習重點”提示:本文是“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而人民教育出版社編的教學參考書中提出本文寫作上的特點是“側面烘托的運用”。初看兩種說法似乎差不多,但細細想來,又有所不同。前一種說法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提并論;后一種說法強調了側面描寫。究竟哪種說法比較合適呢?筆者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方面是看文章中有關正面描寫部分。文中以較多的篇幅刻劃描寫了口技人的精彩表演。如“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又如寫火災場面時,文中寫到:“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边@些描寫,都從正面形象而生動地刻劃了口技人表演的卓越技巧。由此可見,本文在正面描寫方面,確有其“善畫聲”的獨到之處,也是符合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的。
另一方面,文章為了襯托口技人表演的技巧之高,也同時在側面描寫方面有生動的刻劃。如通過寫聽表演的賓客的神情動作來烘托口技表演的精彩,又如通過文章首尾兩次寫口技人表演道具之簡單:“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與表演內容中所摹擬的“百千齊作”之聲,形成對比,等等。都是從側面表現了口技人技藝的高超。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本文在寫作上應該是以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為其主要特色的。
2、本文在文言詞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本文比較淺顯,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但也有一些文言實詞可以引導學生注意理解其意義及用法,積累一些文言知識。
⑴ 古今異義詞:
、 但:古義,只。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 聞:古義,聽。今義,用鼻子嗅。
、 雖: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 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⑤ 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 一詞多義:
① 乳:“婦撫兒乳”動詞,喂奶。
“兒含乳啼”名詞,奶頭。
② 絕:“以為妙絕”副詞,極。
“群響畢絕”動詞,盡、消失。
⑶ 詞性活用:
、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原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擅長”。
② 名“不能名其一處也”原為名詞,活用為動詞,“說出”。
口技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原文,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出口技藝人用聲響描描摹的幾種生活場景。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和前后照應的寫法。(重點)
3、理解和積累文言實詞。(重點)
4、積累古漢語中表示時間的副詞,并了解它們的區(qū)別。(難點)
二、教學方法:朗讀法、講授法、合作探究、練習法。
三、教學道具:多媒體。
四、教學課時:3課時。
五、教學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關于口技
口技是民間的表演技藝,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種聲音,使聽者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民間藝術的寶貴遺產之一。表演者都隱身在布幔或屏風后邊(俗稱“隔壁戲”),主要運用嘴、舌、喉、鼻等器官發(fā)音來模擬各種聲音,比如火車聲、鳥鳴聲等,表演時配合動作,以增強真實感。
二、作者簡介
林嗣環(huán),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中進士,著有《鐵崖文集》、《秋聲詩》!犊诩肌吩恰肚锫曉姟返男蜓!犊诩肌愤x自《虞初新志》!队莩跣轮尽肥乔宕鷱埑本帉懙囊徊抗P記小說,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
三、讀準下列字詞的音
虞()初新志,屏障(),犬吠(),其夫囈()語,夫叱()大兒聲,夫齁()起,中間()力拉崩倒之聲,曳()屋許許()聲,賓客意少()舒,口中嗚()聲,絮絮()不止。
明確:虞(yú)初新志,屏障(píngzhàng),犬吠(fèi),其夫囈(yì)語,夫叱(chì)大兒聲,夫齁(hōu)起,中間(jiàn)力拉崩倒之聲,曳(yè)屋許許(hǔ)聲,賓客意少(shāo)舒,口中嗚(wū)聲,絮絮(xù)不止。
四、生根據注釋試翻譯課文,師點撥
1、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
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擺酒席請客,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帷幕,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
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
點撥: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者:……的人。會:適逢,正趕上(課文注釋)。宴:名詞用作動詞,舉行宴會。于:在。廳事:大廳,客廳(課文注釋)。之:的。施:擺放,布置(課文注釋)。一桌、一椅、一扇:文言文常常省略量詞,翻譯時要給不出來。
2、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
一塊醒木罷了?腿藗儑谝黄。過了一會兒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嘩者。
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口技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讀懂文章,掌握文言知識,理清文章結構。
【過程與方法】
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本課的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結構。
【難點】
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洛桑學藝》中洛桑用嘴摹仿各種聲音的表演片斷。提問你知道洛桑采用的是什么表演方式嗎?引出課題。(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參看注釋,疏通文意。
2.找出難懂的字詞,分享交流。
明確:
(1)一詞多義
坐:眾賓團坐(坐下),滿坐寂然(同“座”,座位)
(2)古今異義
走:古—跑,今—行走
3.談談你讀完文章的感受。
明確:
(1)口技表演者的記憶非常高超;
(2)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順序寫的。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概括段意。
明確:
第一部分:
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
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
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2.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3.“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jié)M坐寂然,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五)小結作業(yè)
口技藝人究竟營造出什么樣的精彩場面呢?課下研讀文章剩余部分下節(jié)課交流分享。
口技教學設計11
《口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言實詞含義。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二、能力目標
1、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2、有條不紊、清楚地敘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及部分虛詞的讀音、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教師講解重點、難解字詞,學生自譯,教師給予訂正、補充。
2、背誦全文,力求當堂背誦。邊譯邊讀邊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背誦。
3、字詞檢查:
少頃(shǎo) 犬吠(fèi) 囈語(yì) 夫叱大兒聲(chì)
夫齁聲起(hōu) 意少(shāo) 中間(jiàn) 絮(xù)
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口技,一種很早就流行于我國民間的傳統技藝,它由演員運用口腔發(fā)聲來摹擬各種聲響構成,是藝人長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我們看過的相聲《洛桑學藝》,僅僅憑借一張嘴和手的巧妙配合,那惟妙惟肖的樂器聲響就被摹擬出來了,可真是令人嘆為“聽”止,那其實就是口技表演。它是中國傳統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huán)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筆下那位藝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 ?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口技一文。
二、教學基本任務
讀、說、誦、練、寫。
1、讀:
第一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沸沸揚揚。
第二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字正腔圓。
第三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層次分明。
第四次朗讀──請同學讀得有景有情。
第五次朗讀──請同學讀得有急有緩。
2、說:
、 這篇課文可用一個“善”字拎起!吧啤痹谀睦,怎樣寫“善”?請同學每人用“善在──它寫出了──”說一句話。
、 從“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課堂教學的簡略板書:
一字立骨(“善”字貫穿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字眼!譬ぉぢ曇粲写笮,有內外,有高底,有動靜,有遠近,有分合,有疏密 ,有點面,有張弛,有明暗
、 從“聽眾的反應”的角度,那些句子能體現善?
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夢中驚醒: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
漸入夢鄉(xiāng):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火場百象: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3、誦:
教師:《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據教學要求,應當全文背誦。現在大家聚集會神、齊心合力,在老師帶領下反復朗讀、背誦。
、 下面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要默想:開頭──畫面一 ──畫面二──畫面三──結尾。
、 第一個場景:
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夢中驚醒”
作者是怎么寫“聲”的?(即按什么順序描摹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 第二場景:
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漸入夢鄉(xiāng)”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 第三場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盎鹌鹑簛y”。(學生誦讀)
、 教師:下面再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默想,哪兒是正面寫聲,哪兒是人側面寫聲。
(學生誦讀)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
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夢中驚醒: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漸入夢鄉(xiāng):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場百象: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傊,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jié)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我們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環(huán)筆下精彩描寫的“善”,也才有了我們在座的各位盡情品味、盡情描述的“善”。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全文的文眼或核心就是一個“善”字!──點擊出大大的背景圖“善”字。不知大家想過沒有,口技藝人如此精湛的表演,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長期的觀察與揣摩,靠的是無數次的 勤學苦練,再加上精巧構思上展現的聰明智慧。這啟發(fā)我們,藝術之美來源于生活,更得益于勤學苦練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
、 教師:現在咱們用“搶記法”背第一段,注意,搶記中也有規(guī)律,大家可扣住幾個動詞和幾個“一”,加快背誦速度。
(全班同學兩分鐘內背完)
、 教師:下面咱們用“競爭法”背第二段,誰先背完誰舉手。競爭要講究技巧,背誦本段可以用“畫面浮現法“可以用分層消化法”,可以用“情節(jié)線索法”,可以用“緊扣字詞法”等。下面競賽開始。
(全玫同學爭先恐后,三分鐘背完)
、 教師:第三段三個句子,很簡單,一分鐘背下來。
(學生背誦)
、 教師:背第三段咱們用了“限時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誦,以快為原則,不但要很快背下來,還要介紹你背誦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鐘背完)
(學生介紹背誦方法:①分層消化法:按繪聲──評論──側面烘托三個層次背;②電影鏡頭法:火起──人犬聲、風火聲,搶救聲──聽眾表情;③記憶線索法:聲音的先后順序;④表情誦讀法;⑤說書法……)
(介紹背誦方法四分鐘)
⑺ 教師:第五段與第一段遙相呼應,詞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學們已經能夠背了。
⑻ 下面咱們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進行“答背”,即我點什么,你們就背什么,開始:
① 背開頭和結尾
、 背第二段中寫“醒”的場面描寫
③ 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場面描寫
、 背出四處側面描寫的句子。
(反思:《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時教學中,一般用兩節(jié)課講析,有少數教師用三節(jié)課講析,在松散的教學結構中浪費好不少寶貴的時間。
此教例是用兩節(jié)課講完全文并讓全班同學能背誦全文。背誦花去30分鐘,“工作”效率很高,故稱為“高效背誦”。背誦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學程序合理。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整,要求大家“聚精會神”然后進行三遍鋪墊性全文誦讀,其后才帶領學生進入緊張的背誦階級,最后還進行了鞏固性檢查。
第二,教學方法巧妙。教師主要的技巧在于設置了一個背誦的“激勵機制”,采用“搶記法”、“限時法”、“競爭法”、“自悟法”、“檢查法”等種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不斷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情緒飽滿。
第三,穿插的內容豐富。在鋪墊性誦讀階段,教師巧妙穿插對課文寫作藝術的復習、回味;在指導背誦階段,穿插了背誦方法的指導、點撥,還特別穿插了學生背誦技巧的介紹。
知識訓練和技能訓練結合進行,教學頻率高、密度大、效果當然不錯。)
4、練:
做—討論、完成課堂智能練習:
、 指出用法特別詞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嗚( )
、 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 表示突然發(fā)生:忽、忽然
、 表示相繼發(fā)生:既而
、 表示同時發(fā)生:一時
、 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fā)生:是時
⑤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fā)生:俄而、少頃、未幾
、 下面的詞古今詞義區(qū)別較大,試說說看:
但( ) 覺( ) 是( ) 畢( ) 目( ) 股( )
意( ) 少( ) 雖( ) 名( ) 色( ) 走( )
⑷ 解釋詞義之后,你認為下面五個詞屬于( )。
妙:眾妙( )畢備 以為妙( )絕
絕:以為妙絕( ) 群響畢絕(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滿坐( )賓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 瞧,課文中還可以找出不少的近義詞呢:
群響畢絕──( ) 滿坐寂然──( )
變色離席──( ) 大啼──( )
一時齊發(fā)──( ) 中間……之聲──( )
撤屏視之──( ) 驚覺欠伸──( )
、 現在,該輪到你獨立地進行發(fā)現了!你該積累一個怎樣的詞語板快呢?
(反思:這節(jié)課是文言文教學中典型的“誦讀,品析,積累”課。“讀、說、做”三步既表現一種教法,也點示了對文言課文的一種學法。
最有新意的`是這一份《課堂智能練習》。它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是匠心獨運的。這份“智能練習”表現了我的這樣一種思考: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存在著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一個是課堂積累太少,學生的課堂學習筆記主要被圖形板書所覆蓋,從語言理解、語言品析、語言運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價值有限。二是技能訓練力度不夠,學法指導、思辨訓練、聯想遷移訓練和語言文字處理能力的訓練都比較薄弱。而設計得比較好的課堂練習就能解決一些這兩個方面的的問題。
從上面的“智能練習”可見,學生們不僅僅只是“做”練習;他們要“做”,還要分析、歸類、聯想、概括、發(fā)現。這樣,“練習”的層次就高了──它訓練了“知”,也訓練了“智”與“能”!
這種“翻新”給我們以啟示:原來,在有心人的眼中,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內,都有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
5、寫作訓練:
學以致用──下面請大家借鑒所學的寫作技巧,“走進自然之家,去聆聽自然之聲”,并運用所學的寫作技巧,摹寫出生動形象的自然之景。
首先需要交代一下:下面的聲響兼圖片,共包括八個場景,各場景可看作獨立的片段,也可看作是相互聯系的整體。還有,這些聲響和畫面,是老師經過精心的構思,從眾多的聲音材料庫中剪輯組合錄制而成,并配以相應的精彩畫面合成的,比如,幾聲雞叫、幾聲鳥鳴、幾聲雷雨發(fā)作、幾聲潺潺水響……道具可謂簡單,制來可謂不易,傾注了老師的很多心血!──希望大家聽的認真、看的仔細、寫的精彩!
要求如下:
、 邊傾聽、邊觀察,看看這些聲響表現出怎樣的場景;
、 運用所學的描寫聲響場面的寫作技巧,寫出你最強烈、最美好的一段或幾段場景,要力求有場景,力求描寫生動,想象合理。
播放配圖聲響畫面,播放兩遍,第一遍用心感知,第二遍精心選擇自己感受最強烈的畫面和聲響進行摹寫。播放中,教師隨時激情點撥,作引導描述……
幾分鐘后,請學生就所寫內容進行交流,教師做隨時點評,鼓勵精彩……
口技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口技》是一篇文言文。本文以時間先后為序,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演者用各種不同的聲響,逼真地摹擬出一組有節(jié)奏、有連續(xù)性的生活場景,表現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藝術的魅力。《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數量不多,需要通過反復的讀、誦等形式,培養(yǎng)文言語感。
設計理念
以“自主學習、誦讀感悟、合作探究、拓展訓練、能力提升”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教師注重提倡學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難和培養(yǎng)學生互相切磋的團結合作精神,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掌握重點字、詞、句,積累文言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背誦全文。
(3)學習本文首尾呼應、以及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及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強調自主學習,加強朗讀與吟誦,突出“讀、誦、悟、品”。
(2)基本的學習方法:吟誦法、探究法、品析法。
3、情感與態(tài)度
。1)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口技這一古老民間藝術的精妙。
。2)培養(yǎng)對古代文化精品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高超技藝的生動的描寫,以及正面與側面描寫結合的手法及作用。
教學資源: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同學們好!在上課之前,讓我們先聽一段錄音。(放洛?诩间浺,聽完后繼續(xù))同學們說,剛才的錄音屬于什么藝術形式?(生答后,明確)這種藝術形式叫口技,它是一門用口腔發(fā)聲模仿蟲、鳥、走獸、器械的聲音和某些人類活動的`聲音的藝術。今天,咱們就去欣賞一場清朝時期的口技——《口技》。(大屏幕顯示)
(二)作者作品
。ǘ嗝襟w展示)
1、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fā)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真切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fā)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口夢中醒來,繼而又入睡和發(fā)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2、作者林嗣環(huán),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
。ㄈ┱w感知
一、初讀課文
1、初讀:教師安排學生自主課外預習。
、俳柚ぞ邥鴮W習生字詞的音、形、義。
、诜磸烷喿x,根據文下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課內朗讀
、俾犠x:聽錄音,注意停頓,畫出生字詞。(課件演示)
吠(fi)叱(ch)咳嗽(k su)少頃(shǎo)
囈(y)間(jin)曳(y)許許(hǔ hǔ)聲
、谧宰x: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準確、流利,把握斷句。
、圻x讀:分組進行比賽,看哪組讀得最好。ɡ蠋燑c評)
二、理解誦讀
學生結合注釋自主疏通文意,有不懂之處提出來師生共同完成。
1、掌握字詞
、偕疲荷瞄L②者:……的人③而己:罷了
、車W:大聲說話⑤當是時:在這個時候⑥稍稍:漸漸
、咭詾椋赫J為⑧百千人:成百上千的人⑨色:臉
、庾撸号
2、積累詞匯
通假字“滿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詞:如“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莫名其妙。
3、翻譯理解
強調重點疑難字詞含義
4、熟讀成誦
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讀成誦,比比誰背得快。
三、品位感悟
合作探究課文內容
1、“善”字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善”字統領全篇)
2、作者如何表現口技藝人的“善”?(正面描寫、側面烘托。)
3、課文是怎樣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
。ㄒ环矫婷鑼懣诩妓嚾说谋硌,直接表現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另一方面描寫聽眾的神態(tài)、動作,以聽眾的反應烘托其高超技藝,這是側面描寫。)
4、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反應?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賓客反應: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意少舒,稍稍正坐
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
作用: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技藝高超。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5、口技藝人表演了怎樣的故事?由哪些詞語來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ń處燑c拔,幫學生找出標志時間推移的副詞及不同場景的內容。)
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節(jié):夢中驚醒一漸入夢鄉(xiāng)——火場百象。
6、開頭、結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ㄟ@樣首尾呼應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7、口技的表演技巧,可以用一個什么字來概括?(善)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兩處道具:前后兩處——“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
三個場景: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兒醒、大啼等聲響。
“漸入夢鄉(xiāng)”:拍而入睡聲、老鼠聲。
“火場百態(tài)”:呼、哭、犬吠、崩倒之聲、火爆聲、風聲、求救聲、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四次反應:
“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默嘆,以為妙絕。”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四)拓展訓練
見:資料:
1、前后呼應波瀾生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ㄎ澹⿲W以致用
寫一場籃球賽、拔河賽,記一次故事會等。
。┌鍟O計
道具簡單: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口技(善)表演精彩:場面宏大人物眾多
聽眾:如身臨其境
。ㄆ撸┙虒W反思
此文記敘的是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的是口技藝人高超的技藝,根據這一內容,教學中采用了引導學生感受民間藝術的方式來導入課文,播放口技錄音,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口技的絕妙。
本文首尾呼應和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是一大亮點,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在最后設計了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以文本為基礎,引導學生發(fā)散性地思維,進一步理解本文中的寫作技法,并讓學生模仿文中的這一寫法描寫一些場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口技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言實詞含義。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ǘ┠芰δ繕
1.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2.有條不紊、清楚地敘事的能力。
。ㄈ┣楦心繕
認識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及其豐富的表現力,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文言實詞及部分虛詞的讀音、含義,訓練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講解重點、難解字詞,學生自譯,教師給予訂正、補充。
2.背誦全文,力求當堂背誦。
邊譯邊讀邊析,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讀、背誦。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多讀文章(小組讀、個人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明確重點實詞的讀音及含義。
2.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復述3個場景的描寫。
3.通過分析,能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能理解兩種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胄抡n
你聽過口技嗎?什么是口技?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fā)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寫這一技藝的文章。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聲音來欣賞,而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來欣賞。這,又是一種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讓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表演一下,以創(chuàng)造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明確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掌握部分文言實詞。
2.直譯全文(課堂上完成第一、五段,課下自譯完成二、三、四段)
。ㄈ┱w感知
1.結合《閱讀提示》及注釋①,請學生簡介文學常識,教師補充。
《口技》節(jié)選自清代人張潮編寫的《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作者林嗣環(huán),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公元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讀課文
、俜蹲x,請同學讀準下列字音。
頃qǐng傾qīng囈yì絮xù叱chì間jiàn許許hǔ曳yè幾jī
、趯W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壅垘讉同學起來朗讀,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ㄋ模┲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字詞的意義
善:擅長廳事:大廳、客廳施:放置會:集會,恰逢但:只
聞:聽見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2)請一學生依注釋翻譯,教師訂正、補充。
。3)分析
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況。介紹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臺布置、道具、聽眾的情況及開演時的氣氛。
特別注意“善”字,它是統領全文、連貫全文的關鍵字眼,全文的展開都緊緊扣住它。
。4)朗讀、背誦
教師提示,學生背誦,再留幾分鐘時間,學生自讀成誦,比比誰背得快。
。5)抽查背誦情況,鼓勵完成情況好的同學
比如:教師提示“表演者的情況”,學生齊背“京中有善口技者”;提示“演出時間”,背“會賓客大宴”;提示“舞臺布置”,背“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提示“道具”,背“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提示“聽眾情況”背“眾賓團坐”;提示“開演時的氛圍”,背“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ㄒ韵庐斕帽痴b同此,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背得快,記得牢。)
2.第五段
。1)朗讀第五段,注意幾個詞語。
口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
二、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教學目標一、二。
二、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fā)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富有魅力的民間藝術,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的一篇經典文章。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fā)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蚱溜L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huán),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犊诩肌肥撬摹丁辞锫曉姟底孕颉返囊徊糠帧
二、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吠(狗叫)叱(大聲責罵)傾(斜)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研討與練習”第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zhàn)戰(zhàn)”、“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fā)生某種變化義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吧瓶诩颊摺敝械摹吧啤笔莿釉~(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皶e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研討與練習”第四題)。
“忽”、“忽然”:表示突然發(fā)生。“一時”:表示同時發(fā)生。
“既而”:表示相繼發(fā)生。“是時”: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fā)生。
“少頃”、“俄而”、“未幾”: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fā)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廳事”(大廳、廳堂)“施”(放置)“聞”(聽見)“奮”(卷起)“但”(只)“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坝趶d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皾M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應。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xù)研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凹榷鴥盒眩筇。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fā)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fā)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fā)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皨D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fā),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
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皨D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xiāng)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xù)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第二層次: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次:緊張救火的聲響。(又夾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
。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tài),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xiāng)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
。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
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作業(yè)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復述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
讓學生明確重點實詞積累運用
活用詞概念沒有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講了反而給學生造成心理負擔
讓學生明確文言現象,注意古今異義詞
學生理解內容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容,背誦課文
以動襯靜手法的運用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讓學生用心體會
學生理解概括層次結構
材料緊緊圍繞中心,從多個方面為中心服務
學生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板書設計:
口技
正面描寫:夢中驚醒、漸入夢鄉(xiāng)、失火場景
側面描寫:簡單的道具、聽眾的反應
主題思想:贊美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口技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嘩(hua)叱(chi)意少舒
。╯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著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林嗣環(huán),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犊诩肌芬晃倪x自《虞初新志》!队莩跣轮尽肥乔宕鷱埑本帉懙囊徊抗P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huán)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3.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fā)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fā)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fā)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為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yè) 和課文下面的注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于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喂奶。當是時:這。眾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
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并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tài)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后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并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后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并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tài)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贊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贊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口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蟬教學設計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05-29
流程設計教學設計12-09
《鳥島》教學設計小島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11-11
教學設計04-19
教學設計07-11
怎樣教學生構思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及教學思路12-28
教與教學教學設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