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huán)境教學設(shè)計
同一個教學內(nèi)容,在不同時期,同一個教師設(shè)計的教案也會不同。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關(guān)于大氣環(huán)境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參考。
一、課程標準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1)標準解讀
本條以及后兩條“標準”關(guān)注的對象是自然環(huán)境組成要素之一——大氣。本條“標準”旨在認識導致大氣運動的基本原理,為后面學習大氣環(huán)流、天氣系統(tǒng)以及全球氣候變化打下理論基礎(chǔ)。
本條“標準”雖然簡短,但它要求的內(nèi)容是比較多的。從有關(guān)大氣各條“標準”綜合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本條“標準”。
第一,作為自然環(huán)境組成要素,“標準”中的“大氣”是指低層大氣,其高度不超過對流層頂。
第二,了解大氣受熱,需要明確大氣的熱量,即導致大氣運動的能量。太陽輻射是大氣根本的熱源,下墊面輻射(包括陸面和海面)是大氣直接的熱源。
第三,大氣受熱過程,實際上是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之間相互轉(zhuǎn)化的過程。其中,大氣溫室效應(yīng)及其作用是需要重點闡述的基本原理。
第四,學習大氣受熱過程,是為理解大氣運動打基礎(chǔ),所以,大氣熱力環(huán)流是需要闡述的另一個基本原理。大氣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不均勻受熱的結(jié)果。大氣不均勻受熱主要是由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和下墊面性質(zhì)差異引起的。大氣不均勻受熱是大氣運動的主要原因,大氣熱力環(huán)流則是理解許多大氣運動類型的理論基礎(chǔ)。小到城市熱島環(huán)流,大到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都可以用大氣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來解釋。
第五,學習和說明大氣受熱過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圖,如大氣溫室效應(yīng)示意圖、大氣熱力環(huán)流形成示意圖等。
(2)教學重點
1、 大氣各垂直分層特點及與人類的關(guān)系;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3、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四種輻射之間的關(guān)系;
4、 大氣的溫室效應(yīng)。
。3)教學目標
1、搜集資料說一說大氣各垂直分層有哪些事物和現(xiàn)象,概括對流層大氣與人類的關(guān)系。
2、列表比較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并用所學解釋實際事例。
3、畫出簡圖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解釋大氣受熱的直接原因。能用簡圖推導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的原因。
4、 結(jié)合溫室大棚的實例,分析說明大氣是怎樣具有保溫作用的。嘗試寫一段文字,表達溫室大棚的原理在農(nóng)業(yè)、建筑、人體保健等方面的應(yīng)用。
。4)教學方法
比較分析法、讀圖分析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二、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我們學習了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之后,知道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說地球普通,因為地球具有和其他行星一樣的特性,都是物質(zhì)的和運動的;說地球特殊,則是因為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質(zhì)存在的天體。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質(zhì),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氣。今天我們共同探討大氣環(huán)境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地球的周圍包圍著的大氣是厚厚的,從地面向上,可延伸數(shù)千千米的高空。那么,這么高的大氣層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變化特點呢?
一、大氣的垂直分布(板書)
大氣的組成成分在垂直方向上是有差異的,進而使得大氣的溫度、密度和大氣運動狀況等物理性質(zhì)在垂直方向上有差異,特別是氣溫的差異決定空氣的垂直運動狀況。所以氣溫的垂直分布是劃分大氣各層的主要依據(jù),也是大氣各層最基本的特征。大氣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劃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提問】請學生讀圖2—23大氣的垂直分層示意圖,并思考以下問題:1、“對流層、平流層的氣溫隨高度變化情況有何不同?”
【總結(jié)】(1)對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2)平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加;
(3)高層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
【承轉(zhuǎn)】氣溫在垂直方向上有這樣的變化特點,即各層大氣具體有些什么現(xiàn)象和事物,下面我們一一來了解一下。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點撥)
【提問】2、“為什么說對流層與人類關(guān)系最為密切?
【學生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因為人類就生活在對流層的底部,可以說是“人類之家”。天氣現(xiàn)象復(fù)雜多變。近地面的水汽和固體雜質(zhì)通過對流運動向上空輸送,在上升過程中隨著氣溫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與人們生活和生產(chǎn)活動緊密相關(guān)的各種天氣現(xiàn)象(云、雨、霧、雪等)都發(fā)生在對流層。因此對流層與人類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
平流層與人類的關(guān)系也很密切。如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而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層,臭氧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過多紫外線的傷害,可以說平流層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天然屏障。
【提問】同學們再看圖2—23平流層中有架大型飛機,那么為什么飛機是在平流層中飛行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該層水汽含量極少,天氣晴朗,能見度好,大氣平穩(wěn),有利于高空飛行,F(xiàn)在人們乘坐的大型飛機多是在平流層中飛行。
【補充】(承轉(zhuǎn))平流層頂以上的大氣,氣壓很低,空氣密度很少,被劃為“高層大氣”層。
根據(jù)人造衛(wèi)星的探測資料,在2000~3000公里的高空,地球大氣的密度已經(jīng)與星際空間的密度非常接近,這個高度可以大致地看作是地球大氣的上界。
【承轉(zhuǎn)】太陽輻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大氣中發(fā)生的一切現(xiàn)象和過程,都與太陽輻射能及其轉(zhuǎn)化密切相關(guān)。太陽輻射需要穿過厚厚的大氣才能到達地面,這樣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氣之間進行著一系列的能量轉(zhuǎn)換,從而形成地球表面復(fù)雜的大氣熱力狀況,維持著地球表面的熱量平衡。
(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板書)
我們已知太陽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巨大的能量。太陽輻射能在各種波長范圍是有變化的。
【提問】請同學們對照課本的表中內(nèi)容閱讀圖1.7,太陽輻射的主要波長范圍是多少?主要分成哪幾個部分?太陽輻射能是怎樣分布的?
【總結(jié)】從圖中可以看出太陽輻射的主要波長范圍是0.15~4微米。其中,人眼能看見的光線,波長在0.4~0.76微米之間,因此這個范圍稱為可見光區(qū),太陽輻射總能量的50%集中在這個波長范圍,所以太陽輻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見光區(qū)。人們把太陽輻射稱為短波輻射。波長小于0.4微米的紫外線區(qū)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7%,波長大于0.76微米的紅外線區(qū)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43%,這兩部分人們用肉眼都無法看見。
【提問】太陽輻射各種波長的光是怎樣被削弱的?有哪些削弱作用?各有什么特點?
【承轉(zhuǎn)】太陽輻射到達地面要穿過厚厚的大氣,大氣對太陽輻射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從而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提問】平流層中的臭氧吸收太陽輻射的哪部分?
【點評】平流層中的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梢姡髿鈱μ栞椛涞奈帐怯羞x擇的。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具有選擇性(板書)
平流層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線。對流層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陽輻射中波長較長的紅外線。大氣對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線卻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見光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來。由此可見,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是很少的。
【承轉(zhuǎn)】大氣中的云層和塵埃,具有反光鏡的作用,把投射在其上的太陽輻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宇宙空間,從而減少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大氣的反射作用。
2.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板書)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是沒有選擇性的,所以反射光呈白色。云層的反射作用最為顯著。云層越厚,云量越多,反射愈強。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的氣溫不會太高,就是這個道理。此外,大氣中的雜質(zhì)顆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強,顆粒越小,反射能力越差。
【提問】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為什么陽光未直接進教室,教室卻是明亮的?
【點評】以上這兩種現(xiàn)象都是大氣的散射作用造成的,因此我們再來學習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
3.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板書)
當太陽輻射在大氣中遇到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時,太陽輻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這些質(zhì)點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開來。散射可以改變太陽輻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這種散射是有選擇性的,波長越短,散射能力越強。在可見光部分藍紫色光波長最短,散射能力最強,所以在晴朗的天空,特別是雨過天晴時,天空呈蔚藍色。另一種情況是散射作用的質(zhì)點是顆粒較大的塵埃、霧粒、小水滴等時,它們的散射無選擇性,各種波長同樣被散射,使天空呈白色。所以,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黃昏,以及陰天,在樹陰下,在房間里,凡是陽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這些都是大氣的散射作用的緣故。
綜上所述,太陽輻射通過地球大氣層時,大氣削弱的主要是紅外線、紫外線區(qū)和可見光的短波部分,而可見光的絕大部分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可見光集中了太陽輻射一半的能量,所以太陽輻射給予地球表面巨大的能量,是發(fā)生在地理環(huán)境里各種現(xiàn)象和過程的最重要的能量源泉。
。ǘ┑孛孑椛浜痛髿廨椛(板書)
【提問】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熱源是什么?為什么說地面輻射是長波輻射?
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對太陽短波輻射吸收差,但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能力很強,因而使近地面大氣增溫。近地面大氣又以輻射、對流等方式,把熱量傳給高一層大氣,使大氣保存了地面所放出熱量的絕大部分(75%~95%)。因此,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熱量,大氣輻射也主要集中在紅外線區(qū),所以大氣輻射也是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熱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間,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與地面輻射正好相反,故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又把熱量還給地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使地面溫度變化比較緩和。天空有云,特別是濃密的低云,大氣逆輻射更強,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暖和些。所以,在晚秋或寒冬,霜凍多出現(xiàn)在晴朗的夜晚。
板書下圖講解:
綜上所述,地球大氣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體,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夠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溫;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卻是隔熱層,把地面輻射放出的熱量絕大部分截留在大氣中,并通過大氣逆輻射又將熱量還給地面。人們把大氣的這種作用,稱為大氣溫室效應(yīng)。
【承轉(zhuǎn)】我們學習了大氣的熱力作用,實際上主要體現(xiàn)在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這四種輻射之間的關(guān)系,下面我們再來看這四種輻射的關(guān)系。
畫出簡圖,重述大氣的熱力作用,掌握本課重點內(nèi)容。
大氣的溫室效應(yīng),我們應(yīng)重點弄清太陽輻射與地面輻射、大氣輻射等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1,這種關(guān)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能力很強,從而將地面放出的熱量保存在大氣中,二是大氣逆輻射將大部分熱量返還給地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正是這種關(guān)系,才使得大氣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我們可以借助于上述簡圖分析說明大氣保溫效應(yīng)的三個物理過程:(1)太陽輻射到達地面后,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增溫;(2)地面增溫后產(chǎn)生地面長波輻射,大氣又強烈吸收地面輻射而增溫;(3)大氣增溫后又產(chǎn)生大氣長波輻射,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間而散失,剩余的絕大部分射向地面,我們稱之為“大氣逆輻射”(如圖1)。大氣逆輻射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地面輻射所損失的能量,從而起到了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點評】從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1)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對流層)的主要的直接的熱量,而地面輻射的主要能量是太陽輻射,所以說,(2)太陽輻射是地球上(地面和大氣)的根本能量。(3)對地面直接起保溫作用的是大氣逆輻射。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2。
【承轉(zhuǎn)】同學們,上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知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作回歸運動,使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不均勻。緯度不同的地方,太陽高度角不同。相比較而言,太陽直射的地方,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能最多。那為什么會是這樣?請同學們讀圖2—26“不同太陽高度輻射強度變化示意圖”。
。ㄈ┯绊懙孛孑椛涞闹饕蛩(板書)
1、緯度因素:
地球表面不同緯度地區(qū),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太陽高度角有差異,會對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有影響。因為太陽高度角越大的地區(qū),太陽輻射經(jīng)過大氣的路程越短,被大氣削弱得越少,最后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越多,反之越少。這是太陽輻射由低緯向兩極遞減的原因之一。
【總結(jié)】太陽高度角不同,①等量太陽輻射在地面的散布面積不同
②經(jīng)過大氣的路程長短不同,被削弱程度不同。地面得到的太陽輻射不同,地面輻射也就不同。
2、下墊面因素:
【提問】讀圖2—27“不同性質(zhì)地面的反射率圖”,什么樣的下墊面反射率最高?反射的多少跟地面得到的多少、地面輻射的多少有什么關(guān)系?
【總結(jié)】反射的越多,地面得到的越少,地面輻射的越少,大氣得到的就越少。
3、其他因素:(略)
【活動】讀課本閱讀內(nèi)容,思考溫室效應(yīng)是怎樣形成的?說說溫室大棚的原理在農(nóng)業(yè)、建筑、人體保健等方面的應(yīng)用。
【大氣環(huán)境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論文04-29
大氣科學(大氣物理與大氣環(huán)境)個人簡歷01-19
設(shè)計賀卡教學設(shè)計01-20
圖案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03-01
動物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03-11
《頭飾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