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教學設計與教案
盧溝橋教學設計與教案
【教材分析】
《盧溝橋》是語文s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七組成。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學習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學習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關資料”。課文介紹了盧溝橋的建筑、設計精美,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時,盧溝橋又是“七七事變”的發(fā)生地,告訴我們盧溝橋是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課文語言樸實條理清晰,用具體的數(shù)字說明橋的長、寬和石拱的長短,用排比句形象地寫出了眾多獅子的不同神態(tài),讀起來生動感人。作者不僅是在充滿驕傲和自豪地介紹盧溝橋,贊美盧溝橋,同時也是在贊美造橋的人,贊美中國人民的斗爭精神。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盧溝橋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把閱讀、觀察、想象結合起來,從而感受盧溝橋設計之美,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了解其歷史意義。這篇課文里很多的知識在學生腦海中是空白的,比如:盧溝橋、七七事變……對學生而言這些是陌生而又新奇的,中段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我想不應該在停留在幾張圖片和一段視頻之上,透過語言文字的震撼才是深刻的。此外文章的第2自然段描寫細膩,是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的好范例,確實是值得教師下功夫深挖的好素材。
【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強調(diào)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把課堂還給學生。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有各自的特點,閱讀教學最講悟性,每個人的思維也各有千秋。因而要讓學生體驗整個學習過程把內(nèi)容的理解和語言的`感悟、品味結合起來,把發(fā)展語言和思維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課時劃分】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10個會認字,學會15會寫字,積累相關詞語,掌握一個多音字“燕”。
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掌握詞語,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
1、揭示課題,板書:26盧溝橋
2、關于盧溝橋,你知道些什么?(學生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開火車輪讀,糾正讀音;學習多音字“燕”。
3、指名分段讀課文,全班交流,教師指導、正音;
4、指導書寫(重點指導寫好“寬”“郊”“燕”“館”)。
5、積累詞語,采集詞語花籃。
【通過初讀課文,掃清生字詞的障礙,為下步學文做好鋪墊。引導學生學會獨立識字,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抓住典型生字進行書寫指導,既有利于高效學習,又能落實每天練字的保底要求。】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老師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那幾方面介紹盧溝橋的?并找出對應的自然段;
2、學生匯報、交流:
第一自然段:寫盧溝橋的地理位置、建造時間。
第二、三自然段:重點介紹盧溝橋的設計科學、造型美觀。
第四、五自然段:介紹盧溝橋的歷史意義。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才能對文章有一個整體把握。文本的閱讀首先是一個整體的意象,否則條分縷析之后反而讓文本支離破碎!
四、再讀課文,質(zhì)疑釋難。
向?qū)W生介紹“燕京八景”、“馬可.波羅”等,觀看視頻短片“七七事變”。
五、作業(yè):
1、書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盧溝橋的設計特點,感受它的造型美觀,了解七七事變及其歷史意義。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想象,會運用“有的……有的……有的”講述其他獅子的樣子。
3、拓展閱讀《趙州橋》、《秦兵馬俑》、《莫高窟》,引導學習 “先概括,后具體”,感受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排比等寫作手法來具體說明。
【教學重點】
1、了解盧溝橋的設計特點,感受它的造型美觀,了解七七事變及其歷史意義。
2、理解詞語,運用“有的……有的……有的”想象并講述其他獅子的樣子。
【教學難點】
拓展閱讀《趙州橋》、《秦兵馬俑》、《莫高窟》,引導學習 “先概括,后具體”,感受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排比等寫作手法來具體說明。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直接導入
1、復習詞語
盧溝橋 郊區(qū) 設計 造型 組成 寬闊 平坦 兩側 石欄
皇帝 燕京 攻擊 反抗 紀念館 完好無損 姿態(tài)各異
2、回憶: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盧溝橋的?(地理位置、修建年代、設計科學、造型美觀、歷史意義)
【鞏固生字詞,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二、品讀課文,感悟盧溝橋的設計科學、造型美觀以及它的歷史意義。
1、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曾經(jīng)說過:盧溝橋“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柱上的獅子是“美的奇觀”。你覺得他為什么給予盧溝橋這么高的評價呢?
。ㄒ龑W生用分析字義法來理解“獨一無二、奇觀”的意思。)
因為 盧溝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所以……
2、課文是怎樣寫盧溝橋設計科學?圈出課文中的具體數(shù)字,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橋長 266.5米, 橋面7.5米,橋洞11個,最大的21米,短的16米
比較句子:下面的句子那句好?為什么?
(1)它全長26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短的16米,長的21米多。石拱之間有石橋墩,把11個橋拱連成一個整體,所以叫石拱橋。
。2)它很長,由幾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石拱之間有石橋墩,把這幾個橋拱連成一個整體,所以叫石拱橋。
。ㄟ\用數(shù)字說明,讓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橋的雄偉。)
你能讀出你所感受到的雄偉嗎?(指名讀、齊讀)
3、作者在描寫盧溝橋的設計科學時,不僅用數(shù)據(jù)來說話,還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實實在在地說明盧溝橋設計的科學。教師引讀,學生接讀:
以前永定河發(fā)大水時水勢很猛,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連拱橋卻完好無損。
4、盧溝橋造型美觀,美在一群石獅,在課文中畫出描寫獅子形態(tài)的句子。
這些石獅姿態(tài)各異: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戲耍,有的像在傾聽流水聲,有的像在檢閱橋上的車馬……真是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
。1)排比句的運用寫出了獅子的形態(tài)之美。
。2)省略號又說明獅子的姿態(tài)遠不止這些,想象補充:
這些石獅千姿百態(tài):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3)結合課后第三題進行語言訓練。(落實訓練點)
天上的云朵變化萬千: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5、這座了不起的橋吸引了意大利的旅行家,也同樣吸引了清朝的乾隆皇帝。
。ń處熞x,學生接讀)
橋東的碑亭內(nèi)立著一塊漢白玉碑,上面刻著清朝乾隆皇帝題的“盧溝曉月”四個大字,為燕京八景之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從理解與品味中獲得閱讀的愉悅,從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6、盧溝橋聞名于世不僅因為它設計科學、造型美觀,還因為它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里程碑。盧溝橋見證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團結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序幕,這是值得人們紀念的地方。
(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
7、出示《語文同步讀本》第52課《五百只獅子》,激發(fā)學生保家衛(wèi)國的熱情,升華情感。
三、拓展閱讀,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
讀完課文,我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作者筆下的盧溝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為什么呢?(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1、回顧寫作方法:先概括,后具體、列數(shù)字說明、舉例子、排比等。在一篇好的文章中或多或少都會運用到這些寫作手法,我們要學會活學活用。
2、閱讀《趙州橋》《秦兵馬俑》《莫高窟》三篇文章,勾畫并做好簡短批注。
3、師生交流,文檔展示。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边@句話從一個側面說明數(shù)量的積累與熟練技巧形成的密切關系。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課外閱讀,拓展閱讀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文化積淀,拓寬視野,培育創(chuàng)造力,形成語文綜合素養(yǎng)能有很大的潛力,學生完全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負擔的情況下,實現(xiàn)超越教材讀本,增大閱讀總量!
四、作業(yè):
1、讀語文同步讀本《51、盧溝曉月》和補充材料《盧溝橋烽火》。
2、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寫一段話。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調(diào)查、了解家鄉(xiāng)的某一幢建筑物的有關情況,資料收集整合、共享。
2、引導學生學習用“先概括,后具體”的語言表達方法,合適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排比等寫作手法來具體說明家鄉(xiāng)的一幢建筑物,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寫個小片段。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先概括,后具體”的語言表達方法,感受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排比等寫作手法來具體說明。
【教學過程】
一、資料交流,全班共享。
二、回憶表達方法,教師進行寫作指導:
。1)“先概括,后具體說明”的敘述方法,有利于表達有中心。
。2)介紹中為了準確表達可以使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
。3)在表達中要想做到生動形象可以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
三、片段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四、學生代表性習作點評,互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