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_亚洲大色堂人在线无码_国产三级aⅴ在线播放_在线无码aⅴ精品动漫_国产精品精品国产专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時間:2022-11-25 20:20:5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天氣和氣候,天氣和氣候的特征選擇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天氣的 特征 通過天氣預報的符號,氣候特征通過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來分析氣候的時間分布規(guī)律,通過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圖來分析氣候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和成因。貫穿始終的是天氣、氣候和人類的關系。 關于天氣知識對于學生來講比較熟悉。天氣是學生認識較深刻的一種自然現象,因此教材把該內容作為第一節(jié)內容。但是這種認識僅停留在感性認識上還不夠。所以,教材設計了一些實踐活動,易于被學生接受,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由淺入深地進入氣候的相關內容。

  學情分析

  陰、晴、雨、雪等天氣現象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體會到的,但學生基本沒有,也不能從地理科學的角度去分析、看待有關天氣與氣候的問題,所以本節(jié)看似生活中的簡單總是卻有著大量的科學知識,學生感興趣,但也容易偏離重點。教師應從活動中引導學生去正確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能說出 “ 天氣 ” 和 “ 氣候 ” 的區(qū)別,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2.學生能識別 天氣預報 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繪制天氣符號圖,識別簡單的天氣符號。

  2. 通過模擬天氣預報,讀懂簡單的天氣圖,學會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氣預報,比較不同地區(qū)的天氣情況。

  3. 通過收看電視節(jié)目里的天氣預報,讀懂衛(wèi)星云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天氣的認識,學會關心身邊的天氣狀況。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天氣的含義;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難點:識別衛(wèi)星云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景

  同學們,你們看看窗外,用簡單的語言或者詞語來給老師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氣狀況。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會有什么樣的天氣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一節(jié)《多變的天氣》。(板書課題《多變的天氣》。

  二、新授

 。ㄒ唬┨鞖饧捌溆绊懀ò鍟鴺祟})

  出示課件:幾幅不同的天氣圖片

  提問:這幾幅圖分別描述的是哪些方面的天氣狀況?

  歸納:陰晴、風雨、冷熱等

  提問:從我們剛才對天氣的描述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天氣發(fā)生的時間長短怎么樣?

  回答:時間短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天氣?(板書:天氣的含義:短時間里的陰晴、風雨、冷熱)

  提問:在同一時間,合陽、韓城、澄城的天氣狀況是否相同?從中可得出什么樣的天氣結論?

  回答:不相同。得到結論:同一地點,不同時刻的天氣不同。(板書:特點;差異大)

  提問:同學們回想昨天的天氣是什么樣,猜猜明天的天氣會是什么樣,從中可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回答:同一地點,不同時刻的天氣不同。

  講述:由以上兩個方面,我們可以認識到,天氣是多變的。(板書:多變)

  3、 天氣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

  出示課件:課本活動題

  學生觀察分析材料,看它們分別說明了天氣與什么的關系?

  回答:交通、生活、農業(yè)、戰(zhàn)爭。(板書:影響:交通、生活、農業(yè)、戰(zhàn)爭)

  講述:由此可見,天氣與人類是息息相關的,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時刻關注天氣的變化。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預知明天的天氣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個框題:明天的天氣怎樣?

  (二)明天的天氣怎樣?

  1、電視天氣預報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氣狀況呢?

  回答:看天氣預報

  課件展示:衛(wèi)星云圖

  引導學生討論,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哪些地方有雨或者是陰天?

  課件展示:《中國城市天氣預報圖》

  提問:你們能看懂這幅圖嗎?

  提示學生:我們要讀懂這樣的圖,必須要認識各種各樣的符號。這些符號我們稱之為天氣符號,每一種天氣符號代表著不同的天氣。

  看課本《常用的天氣符號》,熟悉各種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

  活動:請學生模擬節(jié)目主持人預報城市天氣預報。

  提問:除了看電視外,還有什么途徑可以知道明天的天氣狀況呢?

  2、其它媒體的天氣預報(板書:報紙、互聯網)

  讀圖3.4,思考:我們怎樣去認識它?

  學生討論完成:什么是降水概率、陰天、晴天、風向、風力、溫度及其表示的含義。

  3、歸納總結天氣預報一般要預報哪些內容。

  學生討論:我們關注天氣預報有什么作用?

  4、承轉:我們知道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嗎?

  讀圖3.3,了解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

  三、總結

  四、作業(yè)

  熟悉記天氣符號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在講授了走進地理、地球概況與世界的居民后,安排學習世界的氣候。氣候是自然環(huán)境中的基本要素,也是學習的重點。天氣與氣候是本章第一節(jié),分為“天氣”“氣候”“天氣預報和常用天氣符號”三框內容。課標要求學生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識別常用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本課是后邊三節(jié)學習的基礎和鋪墊。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主要表現為形象思維為主體,并向邏輯思維轉換的過程。本課應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積極動手、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尤其是天氣與氣候的概念,所以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辨析過程與實踐練習。另外,初一學生生性活潑,課堂形式不宜單調。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在生產、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2、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養(yǎng)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4、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qū)別。

  2、學會閱讀簡單的衛(wèi)星云圖和天氣預報圖。

  【教學難點】

  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qū)別。

  【學法指導】

  1、“學習有用的地理”。從生活實際入手,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戲中學習地理”。天氣預報的符號多且不好記,怎樣才能快速有效地記住呢?我采用比一比、試一試,進行看圖識天氣搶答比賽等游戲,幫助學生記憶。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天你們覺得外面怎么樣?陰?晴?冷?暖?這些都是描寫哪些方面的知識?(生:天氣、氣候)我們常說的天氣與氣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它們有區(qū)別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天氣與氣候。

  講授新課:

  一、天氣的概念及特點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概念

  區(qū)別

  聯系

  天氣氣候

  是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陰是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晴、冷暖、風力大小等大氣狀況的綜合表現。平均狀況。

  1、短時間的

  2、多變的

  1.較長時間

  2.相對穩(wěn)定

  兩者都是指大氣的狀況,氣候是對長時間天氣的綜合。

  練一練:

  下列詞語哪些描述的是天氣,哪些描述的是氣候?

  風和日麗四季如春東邊日出西邊雨天氣氣候天氣

  過渡:“那么怎樣才能準確知道每天的天氣狀況呢?”(多媒體播放收看天氣預報)

  師:“通過什么來知道天氣狀況呢?”

  生:“要靠衛(wèi)星云圖”。

  投影:衛(wèi)星云圖。

  師:講解衛(wèi)星云圖上的藍色、綠色、白色分別代表什么?然后讓學生看圖回答?

  設問:在天氣預報圖上怎樣識別天氣情況呢?(根據天氣符號)

  投影:“常見天氣符號”圖,指導學生逐一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活動: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記憶天氣符號的比賽,看哪一組記得又對又快。

  2、選擇幾個天氣符號,看誰畫得好。

  投影:“相信你能行”(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興趣中獲取地理知識)。

  師:結合“沙塵暴”的符號,補充沙塵暴的有關知識,同時讓學生思考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什么經常發(fā)生沙塵暴?應采取什么措施?(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投影:“風”的符號,設問:如何識別不同的風呢?(說明:第一,什么是風桿、風尾、風旗。第二,風向的判斷。第三,風級的表示方法。)

  投影:“考考你”(測試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過渡:“熟記了“天氣符號”,假如給你一幅城市天氣預報圖,你能當一次預報員嗎?”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發(fā)布天氣預報(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對天氣符號的記憶)。

  過渡:“人們知道每天的天氣情況,就可以合理安排戶外活動。”

  投影:課本第59頁活動2的圖,解答問題。(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然后根據天氣狀況安排戶外活動。

  作業(yè):

  合作探究學習:以下三個問題(多媒體投影)

  氣候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

  我們和氣候變暖有關系嗎?

  如何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小結:(多媒體投影)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和氣候

  1、天氣和氣候概念

  2、天氣和氣候的特點和區(qū)別

  3、天氣和氣候的聯系

  二、天氣預報

  1、衛(wèi)星云圖

  2、天氣符號

  【教學反思】

  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它的參與性。與以往的教案相比,本教案更加聯系生活實際,貼近生活,既注重了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知識傳授,又體現了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在快樂中獲取地理知識,F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1、《天氣與氣候》這章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天氣和氣候。與天氣相關的內容是天氣符號,與氣候相關的內容是氣溫與降水。

  2、“天氣與氣候”是地理的核心知識。從學生的發(fā)展來看,“天氣與氣候”始終與其生活、學習及其活動息息相關。

  學情分析

  1、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學生終生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把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

  2、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知識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從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學特點出發(fā),教師可以采用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指導分析法、探究討論法以及游戲教學法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歸納總結的指導尤其重要。還有就是要有重點教學安排。比如本章重點訓練學生閱讀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

  教學目標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詞語。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能通過天氣圖和衛(wèi)星云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粗略地判斷近期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氣預報,學會比較不同地區(qū)的天氣情況。

  5、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

  2、學會使用各種方法查閱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天氣預報播報,激發(fā)學生對天氣和氣候現象的關注,了解天氣和氣候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從而進入新課。

  二、課前討論

  讓學生談談當天的天氣現象,舉例說明天氣對日常生活、生產造成的影響。

  三、探究與合作

  1、整體感知

  (1)觀看災害性天氣(沙塵暴、臺風、寒潮)的錄像,加深對天氣的理解。

 。2)觀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錄像,了解天氣預報的基本過程,認識基本的天氣符號。

  2、雙邊互動

 。1)

  師:有哪些同學喜歡收看《天氣預報》呢?

  生:踴躍舉手,熱情很高。

  師:為什么要收看《天氣預報》呢?

  生: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氣的影響……

  師: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氣預報呢?

  生:因為每天的天氣都在變。

  師:《天氣預報》的內容有哪些?

  生:氣溫、降水、風、雪、霧、霜……

  師:大家能發(fā)布學校所在地當天的天氣信息嗎?(或模擬進行第二天的天氣預報)

  生:踴躍發(fā)言,用各自的語言描述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狀況。

  明確:通過大家以上的討論及理解,我們便可以給天氣下一個具體的定義,即: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它處在時刻變化中。

  師:天氣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生:多變。

 。2)

  師:出示課本P58“衛(wèi)星云圖”,并告知學生衛(wèi)星云圖上不同顏色所代表的天氣含義。(白色表示云雨區(qū),白色的程度愈濃,表示降水量越大。綠色表示陸地,有綠色的地區(qū),說明該地區(qū)天氣晴朗。藍色代表的是海洋。另外,春季發(fā)生在我國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的沙塵暴現象,在衛(wèi)星云圖上是用黃顏色表示的)然后設問:我國的東北三省天氣怎樣?青藏高原天氣情況又怎樣?

  生:東北三省天氣晴朗,青藏高原天氣為下雨。

  師:看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并提問:在天氣預報圖中怎樣識別天氣狀況?

  明確:通過天氣預報符號識別各地天氣狀況。并對照天氣預報符號概括三個城市的天氣實況。

  師:出示天氣符號卡片(正面符號,反面文字),并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理解各種天氣符號及其特征,尤其注意易混淆的符號)。

  師:出示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讓學生分組播報城市天氣預報,看哪一組播報最快最準確。

  生:積極結合預報圖播報天氣。

  師:出示課本P59“天氣圖與天氣符號”,判斷天氣與圖中人們進行的活動是否妥當。

  明確:臺風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4

  教法指導:

  1、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師生探究解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2、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報紙、圖書、網絡等查找資料,培養(yǎng)比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過學生播報天氣預報,讓學生體驗做天氣預報員的感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利用學生了解的當地素材和電視新聞中的實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情景設計:

  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詞語。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能通過天氣圖和衛(wèi)星云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粗略地判斷近期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氣預報,學會比較不同地區(qū)的天氣情況。

  5、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網絡、報紙、圖書等學會調查和分析資料,在欣賞、快樂的氛圍中對所學知識滲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更加關注各種地理現象以及各類經濟活動,使學生逐步樹立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學會閱讀衛(wèi)星云圖和簡單的天氣預報圖。

  教學難點:

  綜合分析天氣形式圖和天氣預報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我有個問題想要請教同學們,這個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為帶什么服裝犯了愁,哪個同學能幫幫我,給我參謀一下?(生答略)。你去過海南嗎?(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帶單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熱帶,氣候四季炎熱。我打算1月1日出發(fā)去海南,在去之前,我買好了車票,準備好了必需品,還要關注一下什么?哪個同學能幫幫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還要關注天氣預報。天氣和氣候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因此探討氣候的變化規(guī)律,對人類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與每個人密切有關的天氣和氣候。

  板書:天氣和氣候

  教師:展示課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轉多云,偏北風四級,最高氣溫14℃,最低氣溫7℃。請同學們注意這則天氣消息傳達了哪些具體內容?你能說說天氣的概念嗎?

 。ò鍟┨鞖獾母拍睿

  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和已經了解的天氣預報的內容請同學們描述天氣的概念。(同位交流)

  講解:天氣是短時間的陰晴冷熱風雨等的大氣狀況。是指一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tài),可以用陰、晴、冷、熱,風力大、小等來描述。從同學們的回答看,我們不難知道天氣有兩個特點:

  學生總結:時間短、變化快

  嘗試舉例子說明天氣的這兩個特點。同學們紛紛舉例:六月天,孩子面,說變就變——————

 。2)討論

 、僬l能說說,天氣的變化與人類有什么密切的關系?

 、谇缣鞂θ擞惺裁春锰帲渴裁词虑楸仨氁谇缣熳?(打麥、曬衣、曬被等。)

 、巯掠昴芙o人類帶來什么好處?下雨又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害處或不便?下雨時,人們必須保護什么東西不被雨淋?(露天存放的水泥、糧食、棉花、布、衣服,機器等。)

 、芟卵┠芙o人帶來什么好處?下雪能給人帶來什么害處或不便?暴風雪來臨前,牧民必須做什么?

 、莺⒆觽冊谘┨煜矚g做什么?下雪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不要滑倒、摔傷;不要追跑打鬧,要注意交通安全。)

 、薮箫L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好處?大風又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害處?

 、叽箪F、冰雹、雷電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害處?

  (3)小結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知道了天氣的變化與人類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觀察天氣,努力探究天氣變化的秘密,掌握天氣變化的規(guī)律,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國家許多地方以及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氣象臺、氣象站、氣象聯絡網,許多叔叔阿姨日夜不停地監(jiān)測天氣的變化,每天準確地預報天氣變化的情況,使人們更好地工作、學習。我們要從小向他們學習,下邊老師教給你們簡單的觀察、記錄天氣的情況。

  過渡:了解天氣對我們的實際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知道呢?

  學生:手機、電話(撥打121,天氣早知道)觀察(看云識天氣)收看天氣預報———————

 。ò鍟┨鞖忸A報

  播放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視頻,要求同學們仔細觀察播報順序、內容。

 。ɑ顒右唬鹤R別天氣符號(打開課本P58主要天氣符號圖)

  請用語言敘述這些符號的特征,可用小組競賽形式:

  學生:晴天符號是一輪紅彤彤的太陽;多云符號是一朵云彩;冷空氣前鋒符號象一個齒輪,小三角的尖端指向冷空氣運行的方向,中雨是云朵的下面有兩條傾斜雨注————

  教師對個別符號進行講解。

  (活動二):記憶天氣符號

  各小組的同學可以用彩筆畫出部分天氣符號,可以做成簡易卡片,采取看圖搶答的方法進行鞏固。教師要及時評價。

  提問:還有哪些天氣符號在視頻中沒有出現?同學們可以推薦小組代表畫在黑板上。教師大體講解或補充個別天氣資料如:沙塵暴、臺風等的相關內容。

  過渡:同學們注意了沒有,在看天氣預報的時候,一般先出現的是衛(wèi)星云圖,什么是衛(wèi)星云圖?如何根據衛(wèi)星云圖來判別簡單的天氣預報呢?

 。ò鍟┬l(wèi)星云圖:

  講解:

  氣象衛(wèi)星從太空不同的位置對地球表面進行拍攝,大量的觀測數據通過衛(wèi)星傳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圖照片。目前,電視節(jié)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圖,就是紅外云圖通過計算機處理、編輯而成的假彩色動態(tài)云圖畫面。在彩色的紅外衛(wèi)星云圖照片中,我們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綠色,而另一些地方卻呈藍色等等。那么這些顏色都有些什么含義呢?

  白色:代表云雨區(qū),白色程度越濃,代表降水量越大。

  綠色:代表陸地,有綠色的地區(qū),說明該地區(qū)晴。

  藍色:代表的是海洋。

  練習:

  請同學們判斷出教材上P58的“衛(wèi)星云圖”上我國的青藏高原、家鄉(xiāng)所在地的天氣狀況(青藏高原有雨)

  大家一起回憶討論,并試著歸納天氣預報的概念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5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天氣的概念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知道天氣預報的重要性;初步學會閱讀或收看天氣預報和衛(wèi)星云圖,會識別天氣預報中常用的天氣符號;

  3.了解上海主要災害性天氣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與過程:

  1.通過交流討論,了解天氣對人們生活、生產的重要性;

  2.通過天氣播報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氣符號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災害性天氣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強安全應對災害的避險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對學生滲透生命科學教育。

  [重點]:

  識別天氣預報中常用天氣符號,學會收聽或收看天氣預報

  [教學難點]:

  識別天氣圖及其應用

  [教學說明]:

  天氣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學生也較為熟悉。為此在課前讓學生搜集近期天氣資料、與天氣變化有關照片在課堂中交流信息,激發(fā)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講到天氣與人類的關系時援引了一些新聞圖片,從實際出發(fā)組織學生討論,認識天氣對人類生活、生產的重要性。由于預備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特點以感性思維為主,所以在課堂中引用兩段視頻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氣預報,讓學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氣預報的內容和過程,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播報天氣,熟練掌握各種天氣符號。另一段錄象是今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的宣傳片花,旨在使學生認識天氣災害的嚴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設計一些防災問題,以圖解答,向學生介紹應對措施,增強學生防災避險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

  出示一組不同天氣狀況的圖片,說說這些圖片都與什么有關?

  板書課題:多變的天氣

  二.新課講授

  (一).天氣及其影響

  什么是天氣?

  ①天氣的概念

 、诔鍪疽唤M天氣圖片,說出表示的天氣狀況,還有哪些天氣?

  ③舉一反三:說說下列詞語哪些表示天氣?

  電閃雷鳴 四季如春 冬長夏短 風和日麗

  天氣與人類

 、賹W生交流:a.介紹最近一周來的天氣預報(表格羅列數據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曲線變化圖)

  b.介紹最近這段時間來天氣變化給校內外帶來的影響(學生照相機拍下的照片)

 、诔鍪疽唤M天氣與各行各業(yè)相關的圖片,學生說說還有哪些天氣影響生產的例子.

 、坌〗Y過渡:天氣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生產,有時它起著積極的作用,有時也有消極作用,如果能夠預知近期的天氣,就可以早做準備,趨利避害。那么我們可以從哪些途徑了解天氣情況呢?

 。ǘ┨鞖忸A報

  什么是天氣預報?播放一段天氣預報的片段,觀察天氣預報主要報告哪些內容?

  衛(wèi)星云圖

 、僭趧偛诺奶鞖忸A報中,在介紹沙塵暴時出現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圖?

 、谛l(wèi)星云圖的特點(文字顯示)

 、坌l(wèi)星云圖的制作(圖片出示)

 、軇討B(tài)衛(wèi)星云圖的觀測:衛(wèi)星云圖上的不同顏色表示什么天氣狀況?

  天氣符號 展開想象,巧記天氣符號

  風的符號

 、僦v解:風的符號包含兩層含義,風向和風級(文字出示).

 、诔鍪撅L向圖講解:風向標由風尾和風桿兩部分組成。有風尾的一頭指示方向,風從那里來,風尾所在一頭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風向。在圖中空白處練習讀出相應的風向。

 、劾^續(xù)講解風級的判斷:風力有風尾表示。風力的大小有0-12個級別組成。一道風尾表示2級,半道風尾表示1級。在圖中空白處練習讀出相應的風級。

  練習反饋

 、俜纸M練習

 、谔鞖獠

  (三).災害性天氣

  播放一段自然災害片段,注意觀察錄象中有哪些屬災害性天氣?錄象片段來自今年哪一天天氣預報的片花?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什么?

  影響上海的災害性天氣

  ①出示畫面,談談上海的災害性天氣是哪些?可能對上海造成了哪些影響?

 、诔鍪旧虾L鞖忸A警信號及采取舉措表格,辨別主要災害信號及其級別。

  面對災害,你準備好了嗎?

  出示一系列面對災害是產生的問題,請學生談談應該采取哪些應對舉措?最后給出圖片答案。

  第二節(jié)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實體驗出發(fā),舉例說出氣溫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并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3.學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能讀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及簡單的繪圖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圖及氣溫分布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及分布規(guī)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可在上本節(jié)課前將學生分成三組(每組選出一個代表),讓學生注意收聽連續(xù)三天的天氣情況,每個小組分別關注一天的天氣情況,每組代表作好記錄并填在以下表格當中。

  天起狀況

  時間陰晴狀況風力大小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一天都會關注當天的天氣情況,那么,每天的天氣狀況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W生回答)

  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自己記錄的天氣狀況表格,然后看看,在這個季節(jié)里,你們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項?是風力,陰天、晴天,還是氣溫?

  (同學們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應當鼓勵與引導,還能調動課堂氣氛)

  現在天氣逐漸轉涼了,變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時候氣溫降到很低了,就可能會下雪了,你們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氣溫的有關知識。

  教學新課:

  一、氣溫與生活

  提出問題: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氣現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討論,然后每組派一位或幾位代表站起來發(fā)言。

 。ń處熆稍谙旅孢呇惨,邊引導學生從我們的衣、食、住、行等幾方面來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說一說

  學生回答完后,讓學生閱讀書上的"活動"部分的五則生活實例,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每則例子分別說明了氣溫與穿衣、飲食、住房、農作物、交通等的關系。如果同學思維較活躍的話,還可引導學生說出氣溫與其他的人類生活、生產方面的關系。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剛才的這個表格,最后兩欄是什么?那么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是怎么測出來的?再看到書上的表3.1,請讀出一天中,8時、14時、20時、2時的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從這個圖表中,你能觀察出氣溫與時間的關系嗎?你會用數學方法來計算該地的日平均氣溫嗎?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W生小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既然一天當中,會有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那么我們在不同的時刻測出來的氣溫是不是一樣的呢?下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橫線上填出幾個字,來概括一下氣溫狀況。

  大屏幕投影:午 晨,冬 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們這里的氣溫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現在,這個季節(jié),我國的南方與北方,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氣溫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氣溫是變化的。從而過渡到第二個問題的學習。

  二、氣溫的變化

  提出問題:同學們請看課本上的圖3.12和圖3.13(或者把這兩幅圖投影到大屏幕上),你們能從這兩幅圖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間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學生可以相互討論、比較,老師也可適當地引導、提示)

  大屏幕投影:讀一讀 想一想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討論、比較,然后經過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結論:

  1.圖的縱坐標都是表示氣溫,橫坐標都是表示時間。(教師正好可以引導學生分別分析出如果橫坐標表示的是時刻,那么這幅圖就是反映了氣溫的日變化,如果橫坐標表示的是月份,那么這幅圖就是反映了氣溫的年變化情況)

  2.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數值約為31℃,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大概4時左右,數值約為24.5℃。

  3.一年中,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約為24℃,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約為-6℃。

  4.圖中的曲線形狀都是中間向上隆起,呈波峰式。(當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時,可趁勢引導他們得出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呈波谷式,這是判讀氣溫曲線圖的要領之一)

  5.可以間接得出的結論是:通過計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就是日較差,約為6.5℃;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年較差,約30℃。

 。▽W生在經過這樣的自己分析讀圖,討論整理之后,已經有了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

  教師小結:由此可見,這種用曲線的彎曲變化來反映一個地方的氣溫變化情況的圖就是氣溫曲線圖,它能更直觀地反映出氣溫在一天或一年中的變化規(guī)律。

  好的,下面我想問問大家,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一些什么知識?

  學生經過回憶,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氣溫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知道了氣溫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會計算氣溫的平均值

  4.學會了怎么讀氣溫變化曲線圖

  下面,我就想來考考大家,看同學們掌握得怎么樣了,我們自己動手來繪制一幅氣溫曲線圖。(根據書上表3.1中的氣溫數據,按有關提示的步驟,畫一幅氣溫曲線圖)

  大屏幕投影:畫一畫 比一比

  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可相互討論,商量,教師可在下面進行適當地引導、指點,然后繪圖,最后,各小組選出一到兩幅畫得比較好的圖放到屏幕上投影,讓大家進行點評,這樣可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第二課時

  復習舊課,引入新課:(把下面的“三城市氣溫比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l月(℃)4 月(℃)7月(℃)10月(℃)

  北京4.310.222.710.4

  倫敦3.05.017.010.0

  開普敦24.612.99.816.2

  請同學們將這三個城市的'氣溫數據變成氣溫曲線圖,并且在同一幅坐標圖中反映出來,也就是說,在同一幅圖中,用三根氣溫曲線來反映出三個城市的氣溫年變化情況。

 。ㄔ谏瞎(jié)課的基礎上,既復習了舊課,又增加了一點難度。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繪圖,教師注意在下面引導和提示,然后把畫的比較好的圖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來)

  大屏幕投影:練一練

  畫好之后,提出問題:這三根曲線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在經過思考討論之后,可以回答出有兩根是波峰狀,一根是波谷狀,分別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氣溫分布情況?疾炝藢W生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過渡:所以現在,我們來學習一下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溫的分布情況。

  教學新課:

  三、氣溫的分布

 。ù笃聊徽故臼澜缒昶骄鶜鉁胤植紙D)

  教師引導讀圖并提問,這是一張什么圖?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夠回答出來。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問:世界的氣溫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規(guī)律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要先學會讀等溫線圖。

  引導學生讀書上圖3.15,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等溫線?它與我們以前所學的等高線有什么不同?

  2.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3.相鄰兩條等溫線之間的溫差是多少?

  4.等溫線的稀疏與氣溫差之間有什么關系?

  5.在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學生答出這些問題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等溫線,并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等溫線分布有什么特點?與緯線有什么關系?

  (經過小組討論思考,學生可以答出: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并且,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在圖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溫線,看看它的分布怎樣?在經過陸地與海洋時,等溫線是不是平直的?這說明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有什么?還有什么因素也會影響氣溫分布?

 。ú黄街保葴鼐會發(fā)生彎曲,這說明除了緯度會影響世界氣溫的分布外,還有海陸的分布也會影響氣溫的分布)

  3.在炎熱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終年不化的積雪,為什么?

  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還不太熟悉,教師先引導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氣溫受海拔的影響,比如,我們爬山的時候,會感覺爬到山頂就很涼爽;夏天,人們愿意去城市郊區(qū)附近的山地乘涼,然后再引導學生看看書上的圖3.16,并根據有關的提示,計算出該座山頂的氣溫應該是24℃。所以說,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氣溫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夠高,山頂也可能終年白雪皚皚。

  歸納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世界上氣溫的分布,會受到緯度、海陸分布、地勢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氣溫的分布變得很復雜了。

  做一做:

  最后,讓學生做一做書上53頁的“活動”題,并進行講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教學反思:該教案對教材的處理合理,既考慮了教材的重點、難點、又考慮了學生接受能力,突出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填鴨式"為"啟發(fā)式",由"我要學"轉變?yōu)?quot;我會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繪制氣溫曲線圖,計算山頂的氣溫來達到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會了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的計算,利用氣溫遞減率計算山上的氣溫,關心身邊的科學,利用氣溫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闡明學習科學知識,可以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服務的道理。

  第三節(jié)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背景與意義分析

  為適應今年秋季全面使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本人試寫這一教案,幫助自己進一步地深入理解和研究新教材教法。

  本節(jié)教材是自然地理中關于氣候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學好本節(jié)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各種地理現象,學會用科學的態(tài)度分析現象和問題,并利用所學為生產和生活服務。

  二、學習與導學目標

  1、知識積累與疏導:降水與生活的關系,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降水的分布差異。認知率達100%

  2、技能掌握與指導: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儀器,測出降水量,運用圖表資料,說出降水分布和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學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利用率達100%

  3、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共同探討,小組合作發(fā)現問題,解決疑難,發(fā)展智能。舉例說明降水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影響;勇蔬_100%

  4、情意修煉與開導:組織調查降水(本地區(qū))的特點,及與南通生產、生活的關系,關心家鄉(xiāng)的自然條件與經濟發(fā)展。投入率95%

  5、觀念確認與引導: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必須服務于生活。認同率達100%

  三、障礙與生成關注

  對教材中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地區(qū)分布不容易理解和歸納,課堂教學中容易出現目標偏離,應著重在圖的閱讀分析上下功夫。

  四、學程與導程活動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南通地區(qū)降水資料

 。ㄒ唬﹦(chuàng)設情景,引出問題

  1、錄像:降水的各種類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損失。

  2、引出問題: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發(fā)生的現象,你從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課標要求將學生從科學世界回到他們的生活世界,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創(chuàng)設這一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地理現象,能充分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ǘ┖献鹘涣鳎治鲇绊

  設置多張小卡片,每張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參照第一張小卡片,用實例或者推測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處寫出這種降水狀況可能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說出兩三個方面就值得肯定。關鍵是由此項活動使學生加深認識降水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ㄈ╅喿x圖表,自主學習,展開討論

  1、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閱讀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圖,回答該圖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讀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分析判斷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規(guī)律。

  學生自行提出問題進行討論。

 。ㄋ模├L制圖表,提高能力

  用資料中給出的降水量數據,參照“繪制氣溫曲線圖”的步驟,畫一幅降水量柱狀圖。

  在以上兩個教學情景場中,教師適時啟發(fā),解決學生的共性問題,并始終以學為主線,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經歷和活動的框架,重視學生的領悟與感受過程,優(yōu)化深化教學情景,為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留下解決的空間。

  五、筆記與板書提綱

  (一)降水與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測定

 。ǘ┙邓募竟(jié)變化

 。ㄈ┙邓姆植

  1、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guī)律

  六、練習與拓展選題

  1、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

  2、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與大陸兩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3、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和最貧乏的地區(qū)各分布在哪里?

  4、南通地區(qū)的降水在季節(jié)分配上有何特點?對農業(yè)生產有何影響?

  七、個別與重點輔導

  學生姓名略。

  八、反思與點評記錄

  下面我談談關于設計此教案時的幾點體會和思考:

  1、關于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

  新觀念下的教學設計核心是“課標”的要求,教師在課前的主要任務是設計策劃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這一載體,使之和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環(huán)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在本教案設計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樣靈活處理教材,充分考慮本人教學特色、學生特點和現實環(huán)境特征,設計營造出耳目一新的課堂教學。只有此時,教師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樣教,更多的取決于教師,而不是教材,作為教師,我在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悅體驗。

  2、從“施工圖紙”式向“預案”式的教案變革

  教學過程是是一個極具變化、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具有不可預見的特點,而“施工圖”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師按設計來提問,學生作答,從指導思想上就忽視學生的問題發(fā)現,學生也就只可被動相隨。久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被抹殺,積極性被削弱!皼]有問就沒有學生真正的學”,“學常常以問而起”所以設計本教案時,我采用“預案”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問,師生共同隨問而動,在爭論質疑中,最后做到“撥云見日”,解惑釋疑,甚至有時可以沒有真正答案,學生帶著問題課后再探究,好的教學設計能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而持續(xù)地學。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新課程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主要涉及到天氣和氣候的定義及其區(qū)別,天氣預報等知識。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為后面章節(jié)中氣溫和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氣候類型分布等的教學打下基礎。而且氣候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內容是學習以后各章,特別是區(qū)域地理知識的基礎之一,而且也是以后學生生活、參與生產的必備知識。

  教材以天氣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為切入點,體現了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中、服務于生活的新理念。教材中以大量形象化的圖片,這些圖片也是來源于生活。圖片的使用形象易懂,避免了學生對某些天氣現象的陌生感,也便于學生理解,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教材中安排了課內活動和課外延伸活動,體現了新教材注重學生主體性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情分析:

  當前初一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主要表現為形象思維為主體,并向邏輯思維轉換的過程。因此,應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互動合作,積極動腦、解決問題,形成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

  學生在小學的自然課、語文課以及日常生活中(如,新聞聯播后的天氣預報),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但由于不同學生的觀察積累素養(yǎng)不同,還有原有的知識淺顯,甚至有所混淆(如類似的天氣符號和風力風向符號的辨別),所以課堂教學中要通過辨析與操練以落實清楚。

  初一學生由于生性活潑,所以課堂形式不宜單調。本節(jié)課以競賽為主的教學活動來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做好組織教學,利于他們的協作與探究。鑒于他們的知識基礎,在競賽活動的每一步展開前,要對他們作一定的知識鋪墊,幫他們掃清障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個詞語。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能通過天氣圖和衛(wèi)星云圖,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粗略地判斷近期可能出現的天氣情況。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氣預報,學會比較不同地區(qū)的天氣情況。

  5.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天氣與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ǘ┻^程與方法

  1.借助多媒體設備應用問題導學法,對比法使學生認識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和聯系。

  2.通過組織競賽活動游戲、角色扮演等活動,了解天氣預報,認識衛(wèi)星云圖,熟悉常用的天氣符號。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

  2.通過收聽、收看當地電視臺、廣播電臺的天氣預報和全市空氣質量預報的節(jié)目,了解家鄉(xiāng)的天氣及大氣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關心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與發(fā)展,增強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ㄒ唬┲攸c

  1.“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采用問題導學法、表格比較法、詞句辨析來突破重點。

  2.學會閱讀衛(wèi)星云圖和簡單的天氣預報圖。通過展示形象的圖片、播放天氣預報視頻,結合課堂上組織游戲、競賽活動,角色扮演,使學生在活動中突破這一重點。

 。ǘ╇y點

  綜合分析天氣形勢圖和天氣預報圖。

  解決措施:借助多媒體演示形象的圖片及播放視頻,通過讀圖分析法,讓學生模擬天氣預報員看天氣預報圖并播報城市天氣預報的體驗活動中突破難點的學習。

  教學方法:

  采用多媒體電腦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計算機所特有的優(yōu)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圖像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它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通過組織競賽活動游戲、小組合作、角色扮演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看一看同學們,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視頻,請注意記錄你看到視頻的哪些信息。播放天氣預報視頻提問:這個視頻是關于什么內容?提到了什么?(師生小結)導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天氣和氣候。學生邊看視頻邊記錄看到、聽到的信息,討論后回答。以生活實例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關心生活、養(yǎng)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

  組織競賽聽一聽

 、艑W生分成4個小組,小組為單位,組長負責收集小組成員的意見和組織大家答題。

  ⑵比賽采取積分制,每答對一個問題得50分,必答題答錯扣50分,搶答題不扣分。如部分答對給25分,只要言之有理,就是答不完整,老師也會視情況給分。

 、潜荣愐螅罕卮痤}教師抽簽決定哪位同學回答,搶答題要先舉手;卮鹨粋問題時,每組只能派一個代表來回答,且其他人不得在下面提示,否則扣分,如果他沒答好,那么這一題就只能讓其他小組來補充了。

 、仍趺椽剟睿河梅e分評出第一名,該小組成員每人加操行分5分,并且課后可到老師處領獎品。分組學習,推組長,明確競賽規(guī)則。組織競賽,便于本節(jié)教學活動的展開。

  比一比1.搶答:

 、偈裁词翘鞖猓

 、谕瑢W們回顧剛看的天氣預報視頻,對天氣狀況我們可以怎么描述?

  ③根據屏幕上的圖片和標注的時間,請試著總結出天氣的兩個特點?過渡:我們可以說今天的天氣是多云,但能不能說今天的氣候是多云,為什么?

 、苁裁词菤夂颍

 、莞鶕䴕夂虻母拍羁偨Y它的兩個特點?

 、拚l能說出南寧是什么氣候類型?(注:這是以后學習的內容,學生不一定能回答)活動過程中教師適時:

  2.課件展示天氣與氣候概念。

  3.引導學生分析天氣與氣候的特點及區(qū)別。

  4.組織學生辨別課件的詞語是描述天氣還是氣候。(必答題)學生結合課本討論后搶答: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大氣的風雨、冷熱、陰晴等狀況。不能,氣候指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觀察,交流討論,選派代表答題。(陰晴、降水,風向、風力,氣溫變化)各組同學通過合作討論,選代表或教師抽簽學生回答。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認識有關天氣與氣候概念的內涵以及它們的區(qū)別和聯系。從總體上由抽象到具體掌握天氣預報的內容,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

  想一想為什么我們每天要收看天氣預報?(舉例說明)天氣與我們人類活動的關系?展示課件的例子。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天氣對自己上學、參加活動、生活等方面的影響。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

  辨一辨

  1.我們可以從哪些途徑了解天氣狀況呢?

  2.什么是天氣預報?

  3.展示衛(wèi)星云圖和常用天氣符號圖。引導學生通過分類、形象記憶天氣符號。

  ①晴、多云、陰這三種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谛、中、大、暴雨(雪),同是雨(雪)天,在符號表示上有什么區(qū)別?

 、郾嫖鰩追N特殊的天氣符號。

 、鼙嫖鲲L向和風級符號:風向是指風的來向還是去向?<—>西風講解風桿和風尾,學生觀察書上的圖回答,風桿中哪一頭表示風向的?風尾表示的是什么怎么表示風力的,1條風尾表示2級風,8級以上怎么表示?學生搶答:電視、上網、看報……識記、在草稿紙上畫符號,辨析與交流相似天氣符號的不同。明確風向含義及風力風向的表示方法后,每小組派1個人辨別課件上的風力風向符號。(必答題)學生組內互考識記準備一分鐘后全班蓋住課本考核。展示課前畫好的天氣符號卡片。(各考2個天氣符號,每個50分用形象化的彩色圖片,增強學生的興趣,也利于學生記憶。構建知識基礎,為下一步的應用作準備。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體現了評價模式的多元化。充分調動學生為主體的積極性。

  思一思搶答

 、僬故菊n件,有時同一城市有兩個不同的天氣符號,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播報?

 、谀隳苷f出一天中最高溫和最低溫出現的大概時間嗎?明確一天中同一地點天氣可能存在較大變化。判斷與討論,說出日常生活中對最高溫出現時間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能力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播一播接下來這一關要求仿照央視氣象員對照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及我國部分城市天氣圖的課件進行播報。每組派一個代表讓老師和其他同學來考核,要能準確的對老師所挑的城市進行播報。(選4個城市)先在小組內討論操練,方式是:一個組員做考生,這組其他人做考官,最后推選一位代表到講臺拿著指揮棒指圖模擬預報員播報參與比賽,并評出班級的最優(yōu)秀的天氣預報員。所在組加上150分。本節(jié)課的高潮,學生的互動,綜合知識的運用。采用活動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做一做展示課本第59頁練習題2的圖片及課外拓展題目。進行課堂小結。學生討論完成練習,回顧本節(jié)課知識,和老師一起總結。聯系生活常識,讓學生理解地理學科與生活的關系。養(yǎng)成當堂總結學習收獲的習慣。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在生產、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識別常用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系,形成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意識。

  2、通過閱讀地圖,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能夠正確的區(qū)分天氣與氣候的概念,認識基本的天氣符號,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思想觀念,同時樹立人地協調的理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qū)別,學會閱讀簡單的衛(wèi)星云圖和天氣預報圖。

  【難點】

  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區(qū)別。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生活實例導入。通過提問學生“今天你們覺得外面怎么樣?陰?晴?冷?暖?這些都是描寫哪些方面的知識?”并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常說的天氣與氣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它們有區(qū)別嗎?”導入新課。

  環(huán)節(jié)二:講授新課

  1、天氣和氣候

  結合教材,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教師講解補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練一練】下列詞語哪些描述的是天氣,哪些描述的是氣候?

  “風和日麗”—天氣、“四季如春”—氣候、“東邊日出西邊雨”—天氣

  2、天氣預報和常見天氣符號

  【過渡】那么怎樣才能準確知道每天的天氣狀況呢?(多媒體播放收看天氣預報)

  【問題】

 。1)通過什么來知道天氣狀況呢?

  (2)衛(wèi)星云圖上的藍色、綠色、白色分別代表什么?

 。3)在天氣預報圖上怎樣識別天氣情況呢?

  【學生活動】

 。1)看衛(wèi)星云圖。

 。2)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云區(qū)。

  (3)根據天氣符號識別天氣情況。

  【教師活動】投影“常見天氣符號”圖,指導學生逐一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

  【學生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記憶天氣符號的比賽,看哪一組記得又對又快。

 。2)選擇幾個天氣符號,看誰畫得好。

  【教師活動】展示“沙塵暴”、“風”的符號。

  【提問】

  (1)結合“沙塵暴”的符號,思考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什么經常發(fā)生沙塵暴?應采取什么措施?

 。2)如何識別不同的風呢?

  【學生活動】

 。1)干旱、風力大、植被稀疏;防風固沙。

  (2)第一,風桿、風尾、風旗。第二,風向的判斷。第三,風級的表示方法。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展示“世界主要城市天氣預報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充當播報員,發(fā)布天氣預報。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

  【作業(yè)】

  思考問題:氣候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我們和氣候變暖有關系嗎?如何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四、板書設計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氣團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鋒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學生學會運用冷鋒、暖鋒、準靜止鋒與天氣的知識,分析鋒面過境時及過境后的天氣。

  3.使學生能聯系當地的天氣變化,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冷鋒與天氣。

  教學難點

  鋒面與天氣。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媒體

  投影片(世界氣團分布圖——復合片)、板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這一節(jié)我們講第五節(jié),天氣與氣候。它是在綜合前四節(jié)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概括和總結,并聯系實際說明氣候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是全章的總結。

  【板書】 第五節(jié) 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已經記錄了這幾天天氣預報。

  【提出問題】 我們天天在聽天氣預報,今天天氣和昨天相同嗎?誰來說明最近兩天的天氣情況?什么是天氣?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1.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提出問題】 我們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氣候特征是什么?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規(guī)律的,比較穩(wěn)定的,而天氣是瞬息萬變的。

  【轉折過渡】 那么什么因素影響天氣與氣候呢?

  【板書】 二、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

  1.氣團

  介紹氣團的概念。

  學生看書,畫在書上。

  【出示投影】 “世界氣團分布圖”

  【提出問題】 氣團定義(概念)中的“廣大范圍”有多大?

  【指圖講解】 看圖,整個北太平洋地區(qū),主要是一個熱帶海洋氣團。

  【承轉】 這么大范圍內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均一的大團空氣是怎么形成的?

  介紹氣團的形成。

  【提出問題】 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 是地面輻射,即對流層大氣的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主要受地面影響。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看投影片在陸地和洋面的交界處有沒有氣團形成?為什么?

  如果大團空氣運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馬上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氣團?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在陸地與洋面交界處不可能形成氣團,因為下墊面性質不均一;大團空氣運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馬上又移走了,不會形成氣團。因為大團空氣要較長時間停留在源地,才能獲得與陸面或洋面一樣的物理性質。因此,形成氣團的條件:

  【板書】

  例如在熱帶洋面形成暖濕氣團;南極大陸上形成冷而干的氣團。

  【承轉】 當環(huán)流條件發(fā)生變化時,氣團要離開源地向其他地區(qū)移動,并進行熱量和水汽的交換。(用投影片介紹)

  【板書】 (2)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

  【提問、討論】

  北京冬季天氣狀況?北京夏季天氣狀況?為什么?受什么氣團的影響?【引導提問】 冬夏影響我國的氣團及天氣狀況?

  【概括總結】 冬季受形成于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我國天氣寒冷干燥;夏季受形成于副熱帶太平洋上的熱帶海洋氣團和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的控制,給我國帶來豐沛的水汽,影響降水。

  【板書】

  介紹氣團對天氣的影響。

  【聯系實際】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華北是一片晴空區(qū)。

  在單一氣團控制下,天氣單調,一般為晴朗天氣。

  【小結】 氣團是廣大范圍內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均一的大團空氣,影響我國的主要氣團是極地大陸氣團、熱帶海洋氣團、赤道氣團,在單一氣團控制時,天氣單調。

  【轉折】 當原有氣團被新移來氣團代替時,天氣變化了,特別是兩種氣團的交界地區(qū),天氣變化劇烈。冷暖性質不同的氣團相遇,它們中間的交界面——鋒面。

  【板書】 2.鋒面

  根據鋒面兩側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可把鋒分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板書】 (1)冷鋒與天氣

  教師畫冷鋒板圖,邊畫邊講。

  冷鋒的形成: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

  【提出問題】 冷重的冷氣團前緣插入暖氣團的下面,使暖氣團被迫抬升,在抬升過程中氣溫、降水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提問、學生討論】 冷鋒過境為什么出現較大的風?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

  【提出問題】 冷鋒過境后,什么氣團控制該地區(qū)?出現什么天氣?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板書】

  【承轉】 根據冷氣團的移動速度,可將冷鋒分為兩類。

  【板書】

  快行冷鋒的形成:冷氣團移來的速度很快,迫使暖氣團急劇抬升。

  【學生討論】 那么暖氣團急劇抬升過程中出現什么現象?如果鋒前的暖氣團較干燥,又會出現什么現象?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狂風暴雨,出現較大的風、沙暴天氣。

  【實際觀察】 觀察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中的冷鋒符號,體會冷鋒過境時、過境后天氣?

  【老師總結】 冷鋒在我國活動范圍廣,例如,快行冷鋒可造成我國北方冬春的大風或沙暴天氣,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慢行冷鋒的形成:冷氣團移來的速度較慢,暖氣團被迫沿冷氣團平穩(wěn)爬升。

  【提問】 暖氣團平穩(wěn)爬升過程中出現什么現象?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多產生連續(xù)性降水。

  【板書】 (2)暖鋒與天氣

  暖鋒的形成: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

  教師畫暖鋒板圖。

  【學生討論】 暖氣團如何爬升?過境時出現什么天氣?過境后該地受什么氣團控制?天氣如何?

  【概括總結】

  【板書】

  暖鋒在我國影響范圍小。

  【板書】 (3)準靜止鋒與天氣

  【提問,學生討論】 何為準靜止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概括總結】

  準靜止鋒的形成: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或遇地形阻擋,鋒面移動緩慢,或較長時間在一個地區(qū)擺動。

  【板書】 天氣狀況:持續(xù)性陰雨連綿的天氣

  介紹影響我國的準靜止鋒。

  夏初:我國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氣。

  【引入古詩】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冬半年:昆明準靜止鋒,形成冬半年貴陽陰雨冷濕天氣。

  【提出問題】

  無論是暖鋒、冷鋒、準靜止鋒,沿鋒面上升的都是什么氣團?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是暖氣團。它在鋒面附近使天氣變化復雜,冷、暖鋒過境后天氣轉好。

  【本課小結】

  影響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氣團和鋒面。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冬季是形成于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在它影響下,天氣寒冷、干燥;夏季給我國帶來豐沛水汽的是來自于副熱帶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及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我國處在中緯地區(qū),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快行冷鋒造成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大風、沙暴天氣及冬季寒潮,夏初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冬半年貴陽的陰雨天氣是準靜止鋒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五節(jié) 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二、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

  1.氣團

 。2)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

  2.鋒面

  (1)冷鋒與天氣

 。2)暖鋒與天氣

  (3)準靜止鋒與天氣

  天氣狀況:持續(xù)性陰雨連綿的天氣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材分析:

  根據本節(jié)教材對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的要求本課將重點安排在對讀圖技能的訓練,以及人地協調觀念的樹立等方面。讀圖技能的訓練主要通過氣溫垂直分布圖完成,無論是了解大氣的組成還是大氣的垂直分布,還是大氣的受熱過程都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從感性知識入手,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分析大氣各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層大氣氣溫分布特點以及大氣運動狀況、大氣的受熱過程與人類的關系等。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低層大氣的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以及各層大氣的特點;能說出大氣的受熱過程及保溫作用的道理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圖表的分析,訓練學生閱讀圖表分析問題的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初步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大氣的受熱過程及保溫作用的原理

  四、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理論性較強,所以對知識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時可借助教具或電腦模擬演示,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并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ǘ┣榫皩、展示目標。

  教師首先提問:[導入]探究1:讀P36圖2-2-1回答問題;(學生回答較多的是飛機飛到了云的上面。教師設問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沒有呢?)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

  我們來看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個問題,已經布置學生們課前預習了這部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并讓學生把預習過程中的疑惑說出來。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ㄈ┖献魈骄、精講點撥。

  [導入]探究1:讀P36圖2-2-1回答問題;(學生回答較多的是飛機飛到了云的上面。教師設問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沒有呢?)

 。ò鍟n題,以及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

  (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

  1、含義:

  2、組成:

  3、低層大氣的組成及作用:

  組成主要作用

  干潔空氣N2

  O2

  CO2

  O3

  水汽和固體雜質

  4、大氣圈的結構——大氣垂直分層

 。ń處燑c撥,學生閱讀課文和圖2-2-2大氣的垂直分層,完成表格。)

  依據分層溫度變化大氣運動對人類的影響

  學生回答探究1;點評略。

  探究2:人造衛(wèi)星為什么能安全的運行在高空大氣層?

  探究3:在“大氣的垂直分層”圖中,氣溫隨高度的變化為什么會呈現出這樣一種豎起的“W”的形狀。(由探究3引導學生理解大氣的溫度變化取決于大氣的受熱狀況。引出下文)

  (二)、大氣的受熱過程根據課本圖2-2-4,分析說出

  探究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極地區(qū)臭氧層空洞的出現,對當地有何影響?

  探究5:大氣的受熱過程

  探究6:解釋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是如何實現的。

  探究7:在圖“2-2-4大氣的保溫作用”上,標出長波輻射,解釋保溫作用的道理。

  探究8根據活動題2-2-5溫室保溫示意圖,試解釋溫室保溫的原理

  集體討論:根據所學的知識解釋自然現象:

  1、在晚秋和寒冬,為什么霜凍出現在晴朗的夜晚?

  2、初春的早晨,為什么農民在田埂上放煙霧驅趕昨夜的寒氣?

 。ㄋ模┓此伎偨Y,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ㄎ澹┌l(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那么,大氣受熱后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在下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大氣的運動。這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和不同條件下風的變化。并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yè)。

  九、板書設計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與大氣的受熱過程

 。ㄒ唬┐髿馊Φ慕M成與結構

  1、含義:

  2、組成:

  3、大氣圈的結構——大氣垂直分層

  4、低層大氣的組成及作用:

 。ǘ、大氣的受熱過程

  1、大氣的受熱過程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jié)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探究講解18分鐘,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余環(huán)節(jié)17,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xù)研究本節(jié)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十一、學案設計(見下頁)

  學校臨清一中學科地理編寫人肖玉榮審稿人胡玉芹

  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第一課時)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ㄒ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天氣和氣候》是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的開篇。從教材結構看,它是繼續(xù)學習氣溫、降水和氣候知識的基礎。從教材內容看,其實踐性很強,安排了很多有關天氣的常識,進一步強調了天氣是人們生活、生產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節(jié)教材特色之一是從實踐出發(fā),聯系實際,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

 。ǘ、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并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天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2)能通過天氣圖和衛(wèi)星云圖,粗略地判斷天氣的基本狀況。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在天氣預報中出現的浮塵、揚沙、沙塵暴和強沙塵暴等天氣預報符號,認識我國大氣污染的現狀,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

 。ㄈ⒔虒W重點和難點:

  1、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其區(qū)別。

  2、利用教材中的氣候知識分析和判斷不同地區(qū)的天氣狀況。

  3、認識和理解災害性天氣符號及災害性天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教法闡述: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自學并且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在教師啟發(fā)引導下,解決地理問題。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采用多媒體電腦教學手段。在本教學過程中加入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片段,將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圖像等多種媒體結合起來,它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三、學法指導:

  七年級學生在小學學習了一些地理知識,再加上對生活的體驗,對天氣知識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認識。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難。七年級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本節(jié)內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處的知識,使教學一開始即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課前,讓學生自制天氣符號卡片,來交流展示,并且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節(jié)目并做記錄;在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學習法”即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學并且完成導學案的內容,小組同學之間進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四、課堂教學程序: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 篇1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結構上:本節(jié)是第四章 世界的氣候的起始節(jié),對整章內容的學習興趣以及知識基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內容上:以天氣的相關知識為主,同時也將天氣與氣候進行概念上的比較

  教育意義上:天氣以及氣候都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會看懂簡單的天氣圖以及天氣符號能為生活帶來很多便利。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比分析,能將天氣與氣候的不同含義區(qū)分開來;通過讀衛(wèi)星云圖,能簡單的對衛(wèi)星云圖所表達的天氣狀況進行描述;能記憶常用的天氣符號并且能做簡單的天氣預報;了解城市空氣質量日報中所含的指數,知道空氣污染指數所含的具體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展示以及天氣預報員等活動,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角色扮演知道天氣影響著人類活動,同時通過課后小組探索知道人類活動對大氣有著很多負面的影響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區(qū)分天氣與氣候的概念;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人類活動與大氣之間會相互影響。

  教學難點: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區(qū)分,人類活動與大氣之間會相互影響。

  二、說教法

  1、小組合作學習法:大部分活動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躍課堂氛圍且能讓更多的孩子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

  2、角色扮演情景法:天氣影響不同行業(yè)的人;課后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上治理大氣污染

  3、讀書指導法:齊讀課本關于天氣與氣候的概念部分內容,學生養(yǎng)成讀書自學,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說學法

  1、頭腦風暴法:盡量多的想出獲得天氣預報的方式;快速記憶常用天氣符號

  2、比較法:天氣與氣候的概念比較

  四、說教學程序

  活動一【火眼金睛會分辨】

  1.齊讀課本P67關于天氣與氣候的概念部分,并與小組成員一起討論、總結出天氣與氣候各自的特點。

  2.區(qū)分以下哪些詞匯是形容天氣,哪些詞匯是形容氣候的?

  暴風驟雨、四季如春、風和日麗、常年高溫、陰轉多云、電閃雷鳴

  活動二【角色扮演我能行】如果我是...,我要注意...天氣,因為...

  活動三【天氣預報細細聽】觀看天氣預報視頻并注意其中描述天氣的詞語。

  活動四【天氣符號記得牢】快速記憶地圖冊P30常用的天氣符號,自制教具—手繪天氣符號卡片

  活動五【我是天氣預報員】請選擇投影儀上部分城市進行天氣預報

  課后活動【保護空氣,身邊做起】請閱讀教材P69關于“空氣質量日報的部分”并與你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探究

  【我能畫出思維導圖】與小組成員一起畫出思維導圖

  五、說板書

  以學生白班板書為主,教師只在學生出現知識錯誤或遺漏的地方做精簡的提示。

【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天氣與氣候》地理教學設計02-25

《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范文11-15

《天氣與氣候》教學設計(精選10篇)11-16

初中地理課程世界的氣候教學設計02-25

初中地理教案《熱帶氣候類型》教學設計02-25

七年級多變的天氣地理教學設計04-16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節(jié)《世界的氣候》教學設計03-05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2-07

高中地理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教學設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