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識字3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識字3
一、教材簡說
神州大地,山河壯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勤勞、勇敢的華夏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團結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一艘滿載著13億炎黃子孫的大船,正迎著新世紀的大潮,揚帆遠航。
本課的三字經,文字雖少,內涵卻極為豐富。朗讀起來,每一句都氣勢磅礴、擲地有聲。整篇課文洋溢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時代氣息,體現(xiàn)了盼望兩岸統(tǒng)一、祖國繁榮昌盛的強烈愿望。
三字經是傳統(tǒng)蒙學教材的一種形式。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除了識字,還要感知三字經的語言形式,感悟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3.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三、教學建議
。ㄒ唬┳R字寫字
1.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識字。比如,各地學生可以結合當?shù)氐孛J識“州(廣州、蘭州、蘇州)、川(四川、銀川)、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峽(三峽、劉家峽)”。再如,通過“人民路、人民公園、人民小學”等人名、路名,公園、學校名,認識“民”字。
2.第三句“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中有五個生字,可讓學生在讀這一句時集中認讀和識記。
3.讓學生通過生字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如,申-神、勇-涌、鳥-島、夾-峽、寫-與、眠-民、旅-族!爸、川”的意思可通過對“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來理解。
4.根據(jù)課文內容自編韻語,鞏固識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壯麗;
黃河長江,奔涌不息;
寶島臺灣,隔海相望;
中華民族,奮發(fā)圖強。
5.寫字指導。
。1)鞏固音、形。
本課要寫的字中涉及平翹舌音的較多,如川(chuān)、州(zhōu)、爭(zhēng)、族(zú)。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芭c”字是三筆寫成,“族”字是左右結構,這些都要提醒學生注意。
。2)觀察發(fā)現(xiàn)。
相似的'字:川、州。
難寫的字:民、族。
。3)重點講解。
夕:撇不宜長,“”的橫要短,撇要長。
川:撇要寫成“豎撇”,中豎應稍短,右豎要長。
民:字形特點上窄下寬,豎提要直,斜鉤要呈弓形,盡量舒展。
(二)朗讀感悟
朗讀本課,可以誦讀為主。讓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奮發(fā)的姿態(tài),反復誦讀。讀第三句“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可用低緩、深情的聲音,表現(xiàn)寶島未歸的遺憾和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心愿。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說說從每一句三字經中,讀出了什么,體會到什么。比如,從第一、二句中讀出祖國山河壯美、風景如畫;從第三句中讀出寶島臺灣與大陸是一家,兩岸人民盼望著早日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從第四句中讀出各族人民正在齊心協(xié)力,奮發(fā)向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課文的內容只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大致說說,不要一句一句地講解。中華民族的情況,黃河、長江、長城、珠峰、臺灣等地理名詞,可讓學生在課前了解一下,教學時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讓他們自己說說,教師也可以適當予以點撥。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時,可結合課后“讀讀認認”中的圖畫和詞語,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少數(shù)民族。
(三)實踐活動
少數(shù)民族知識知多少
搜集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房屋、節(jié)日、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后在班上交流?梢园疵褡灏淹瑢W們搜集的資料分類整理,在學習園地或板報上辦個專欄。
四、教學設計舉例
片斷:自學指導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小組解答不了的,由組長向全班提出。
3.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各組疑問,匯總學生問題?赡芴岢龅膯栴}有:
。1)我們的祖國為什么又稱為“神州、華夏、中華”?
(2)“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在哪兒?是什么樣的?
(3)臺灣在哪兒?為什么說臺灣和大陸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們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4.以上這些問題你最想了解哪個,你打算怎么解決呢?
5.選取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回家利用多種途徑找答案。明天開一個祖國知識討論會:“我來說說我們的祖國”。
五、資料袋
1.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名稱
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yí)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dng)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dǎi)族、黎族、傈僳(lì sù)族、佤(wǎ)族、畬(shē)族、高山族、拉祜(hù)族、水族、東鄉(xiāng)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w)爾族、仫(mù)佬族、羌(qiāng)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gē)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lu)巴族、基諾族。(具體分布地域見《新華字典》附錄。)
2.祖國名稱的來歷
我們偉大的祖國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
據(jù)說約在公元前21世紀時,夏后氏族首領禹的兒子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后經夏、商、周三個王朝,逐漸形成華夏民族。到春秋時期,中原各國開始自稱“華夏”、“諸華”、“諸夏”。后來,人們就用“華夏”來作為中國的別稱,稱中國人為華人。
我們的祖國稱為“中國”,大約是在商代。按照當時的觀念,“商”是位于東、西、南、北四土之中的國土。周朝也把京師或中原地區(qū)稱為中國。
我們的祖國還有一些別稱。傳說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國劃為九州,并指點名山、大川作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稱中國為“九州”。
我神州,稱華夏,山川美,可入畫。
黃河奔,長江涌,長城長,珠峰聳。
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各民族,齊奮發(fā),爭朝夕,興中華。
【二年級上冊語文識字3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識字二·日月明》教學設計03-02
《貓》教學設計及反思10篇03-30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2-23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22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28
《練習3》教學設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