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_亚洲大色堂人在线无码_国产三级aⅴ在线播放_在线无码aⅴ精品动漫_国产精品精品国产专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學語文公開課《漁歌子》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01 14:01:4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公開課《漁歌子》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

小學語文公開課《漁歌子》教學設計

  《漁歌子》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主題是田園生活,伴隨著詩一般的語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園風景展現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張志和更是以凝練的語言再現古老的鄉(xiāng)村,田園的意趣。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全詩不僅畫面美,而且情意濃。張志和十六歲,舉明經,曾獻策肅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貶官,不再復仕,在湖州隱居五年,后來到會稽隱居,十載后再回湖州,寫下千古絕唱——《漁歌子》,傾吐了他對悠閑生活濃濃的眷戀之情。

  二、教學對象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二、三學段的銜接期,學生的求知欲強。他們已經有了近四年的學習經驗,有了初步的自學能力,但還應不斷加強。學生在課內已學習了本組的前兩首古詩,在課外收集了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對于“田園生活”的主題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對田園生活的詩情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

  一、認識4個生字“塞、箬、笠、蓑”,指導書寫“鷺”等字。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句,并能熟讀成誦。三、體會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四、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入境,讀中悟情。

  五、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法、誦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

  六、課前準備

 。ㄒ唬┙虒W媒體:多媒體課件(二)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有關張志和的資料

  七、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一、初讀,建構田園生活的主題

 。ㄒ唬┙處熡谜Z言渲染,用圖片輔助,幫助學生對單元本題溫故知新。(二)師生交流,理解詞牌名。(三)請學生自由朗讀詞句,把詞句讀通順,字音讀準確(四)教師檢查整首詞的讀音,重點指導“塞”的讀音及“鷺”等字的書寫。(五)請學生再讀詞句,指導讀出詞的節(jié)奏!驹O計意圖: 1.“詞”這種體載在本冊第一課中已經出現,學生對其特點已有所認識。通過師生交流,再次回顧詞的特點,讓學生加深對詞的了解。2.扎實進行初讀,掃清讀音障礙,努力做到“讀不通順,不開講”!

  二、細讀,走近田園生活的畫面

 。ㄒ唬┱垖W生借助已有的經驗,回顧理解詞意的方法。 (二)學生自主學習,理解整首詞的意思,并在小組內交流自主學習中的`見解。(三)反饋匯報對詞意的理解。【設計意圖:1.理解詞意是體會詩人情感的基礎。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已積累了理解詞意的多種辦法。通過師生交流,回顧已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詞意。2.匯報交流中,進一步引導學生用自己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詞意,鼓勵學生對詞意有自己的理解,相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賞讀,觸摸一顆眷戀的內心

  (一)教師配樂范讀,請學生談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詩人的“不須歸”。(二)由“不須歸”切入,讓學生交流匯報詩人“不須歸”的原因。1.景美中感悟“不須歸”。(1)請學生了解詞中描寫的景物。

 。2)教師配樂范讀,讓學生想象詞中的畫面。(3)學生交流想象的內容,教師緊扣畫中的色彩及 “飛”字進行點撥,并引導學生用其他詞語來形容春景。讓學生通過多元品讀,繼而誦讀,感悟畫面的和諧與動態(tài)之美。(4)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初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2.鱖魚肥中感悟“不須歸”。(1)引導學生關注“肥”字,讓學生交流從“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2)讓學生品讀前兩句詞,感悟詩人用詞的精妙。(3)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進一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須歸”。(1)學生感悟“斜風細雨”,引導學生用其他的詞語形容春雨的特點。(2)學生品讀,繼而誦讀第三、四句詞,感受春景的寧靜之美。4.讓學生把感悟到的畫面用文字描繪下來,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畫面的整體美。【設計意圖:1“不須歸”是詞眼。抓“不須歸”作切入點,是觸摸詩人眷戀的內心的有效途徑。2想象詞中描繪的畫面,是本課的教學要求。詞句中描寫色彩的詞語有很多,因此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受色彩的繽紛,在交流中體會色彩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3.誦寫結合是本環(huán)節(jié)的特點。背誦的落實在于讓學生在品讀中達到熟讀成誦。而小練筆則在學生對畫面的感悟達到一定程度時,用語言文字再現詩境!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戀之情1.出示補充資料:“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讓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2.師生交流詩人的生平,教師補充對詩人的介紹。理解詩人“不須歸”的是什么地方,進而走進詩人的內心。3.教師引讀第三、四句詞,提升情感。4.補充學習詩人的另一首《漁歌子》,讓學生初步了解詞意,并朗讀積累。5.回顧詩人生平的著作,師生帶著對整著詞的感悟,一起誦讀《漁歌子》。

  【設計意圖:1. “知人論詩,以詩帶詩”是教學古詩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是本年級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梳理資料,補充詩人的資料,引導學生與詩人心靈的對話,感悟一份眷戀之情。2.補充學習另一首《漁歌子》,既起到積累田園生活的詩詞的目的,又能進一步感悟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留戀之情,深化了情感!

  附板書:

  景中有情

  漁歌子 ------>不須歸張志和

  情景交融

【小學語文公開課《漁歌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

小學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范文05-28

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09-09

語文天地四教學設計08-20

語文《賣白菜》教學設計04-15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設計09-18

語文練習教學設計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