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非生物的教學設計
三、新課(2)
2、生物與非生物
目前人類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沒有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區(qū)別呢?前面我們觀察了蝸牛,用筆尖觸碰它時,會有反映,但課桌不會,說明蝸牛是生物,而課桌是非生物,區(qū)別在于——生物對刺激有反應,而非生物沒有
1那為什么生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呢?有什么目的嗎?
生:避免危險,尋找食物,尋找光亮處等多種意義。
2列舉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P32
你為什么會把這些這樣分呢?說出這樣分的目的。
3生物與非生物的差別
除了書上P33列舉的三個差別,還有其他的嗎?
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舉。
【生物的基本標準】:
有嚴整的結構由細胞組成
能進行新陳代謝要營養(yǎng),要排泄
會生長能生長、長大
應激性對刺激有反應
生殖和發(fā)育能繁殖后代
遺傳變異的特性后代種類一樣,但總有差異
能適應環(huán)境,影響環(huán)境會變化,進化
4、動物與植物——>>>>生物(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生物
動物 | 植物 兩界說:動物、植物
| 三界說:動物、植物、原生生物
| 五界說:動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2動物與植物的區(qū)別
。1)獲得營養(yǎng)的方式 P71 練習1、2
植物:有綠葉,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
動物:通過吃食物來獲得營養(yǎng),自己不會制造營養(yǎng)物質(zhì)
。2)運動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運動
動物:能自由快速運動
。3)討論其他動植物的區(qū)別:(生活的地方,植物)
動物 | 植物
|
總結分類的理由,合并類似的區(qū)別 P34
【課后作業(yè)】作業(yè)本相關,并列舉本地區(qū)動植物,越多越好。
四、關于分組實驗:觀察蚯蚓
在第一年教學中,讓學生帶上鋤頭去校園外面河邊去挖,蚯蚓收獲不多,但學生對于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了解不好,不會拿起鋤頭就往下挖了。但對于蚯蚓本身的觀察還不夠,所以,這次把兩者結合起來。學生去挖,目的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之前先要對一些地方提出假設。然后回實驗室觀察事先準備好的蚯蚓。
這種活動,學生興趣很足,但叫他們寫觀察報告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所以,在觀察前的理論方面的準備工作相當重要,這樣不至于玩是玩了,學沒學。
【生物與非生物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shù)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排列與組合教學設計04-16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